◎ 尖锐 jiān ruì
(1) [sharp-pointed]∶物体的末端锋利
(2) [sharp;keen]∶敏锐而深刻
尖锐地指出
尖锐的批评
(3) [shrill]∶声音高而刺耳
尖锐的汽笛声
(4) [acute]∶对立激烈
斗争很尖锐
1. 尖而锋利。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尝见其庙像甚勇,手持屠刀尖鋭,按膝而坐。”《朱子语类》卷十六:“此是圣人言语之最精处,如箇尖鋭底物事。如公所説,只似箇桩,头子都粗了。”《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一鬼曰:‘吾赠以哨风之嘴。’即以一铁嘴加於其唇,尖鋭如鸟喙焉。”
2. 形容物之挺拔峻峭者。 郭沫若 《残春》四:“ 门司市 北有座尖锐的高峰,名叫 笔立山 。”
3. 形容声音的尖厉。 巴金 《新生》:“于是一个尖锐的声音叫起来,声音很凄惨。”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隔巷有骡车慢慢地滚过去,远远传来两声尖锐的火车汽笛声。”
4. 敏锐;灵敏而深刻。 沙汀 《闯关》四:“ 左嘉 尖锐的感觉到: 余明 的笑是外交式的。” 柳杞 《好年胜景》:“对于自己的母亲,孩子们有特别尖锐的识辨能力。”
5. 谓十分明确,毫不含糊,不留情。 毛泽东 《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 孙中山 先生是个好人,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其原因:一,没有分土地;二,不晓得镇压反革命;三,反帝不尖锐。” 徐迟 《狂欢之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的,诗人们不约而同的都写讽刺诗了。都尖锐地、刻毒地嘲弄现状。”
6. 紧张、激烈。 巴金 《军长的心》:“你起初也许会奇怪,怎么这么多的好人集中在这个斗争最尖锐的地方。”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他的作品……习惯于把他的主人公们置于尖锐的冲突之中,来塑造新英雄人物的豪迈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