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料地第三十七

  用地之法,考地之形势有六焉:一曰通,二曰挂,三曰支,四曰隘,五曰险,六曰远。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居通地,利乘高待敌,后通粮运,障其间道,绝敌之潜来,用战则利也。我可以往,彼难以反,曰挂。居挂地,先详敌无备,伏兵绝其归路,则利焉;敌有备而出,则自踬焉。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居支地,若敌引兵而去,是诱我也,勿击之;待其自出薄我则击之,利焉。守山谷之口,界乎两向峭绝,曰隘。我先居隘地,整其营阵待敌,绝冲突之患;若敌先居之,盈阵待之(言盈阵者,实阵绝隘口);如攻不盈,则从其它攻之,利焉。处高待下,处安待危,曰险。居险地,我先居之,利以战;若敌先居之,勒兵退,乃见其利焉。与敌相去营垒之遥,曰远(疑有脱误)地。敌不先进,但挑战,战则不可进,必有伏焉;敌不战而引退,亦不可逐,逐则不利。故古人云:用兵之道,地利为宝。此之谓也。

  生地第三十八

  生地者,谓左右前后非死绝之地,通粮道,进退皆利也。生地虽曰兵家之利,可以用者六焉:若夫悬车深入,一可用也;士马精壮,阵势习熟,二可用也;将明令严,三可用也;我强敌弱,四可用也;大将夙著恩,使吏士服从,五可用也;吏士乐战,六可用也。其不可以用者有三焉:士卒顾家者,一不可用也;前无利诱,士卒退心,二不可用也;进则害,退则利,三不可用也。兹生地之利害,可不审乎?

  死地第三十九

  死地者,谓背山负水,粮道、生路皆绝也。死地虽曰兵家之害,可以用战者四焉:将之恩威未著,吏士未服,一也;我兵与敌等,我力战则利,畏战则害,欲令吏卒死战者,二也;为敌所逼,粮刍将竭,三也;前军既破,后军尚固,四也。其不可以用者三焉:彼众我寡,一也;利害未审,矫众强为,二也;将心犹豫,三也。

  料山第四十

  山势迫而障于近者勿营,虑伏在侧也;山亚而绕林奋者勿营,虑四周有伏也;山回于路者不可妄行,虑伏在前也;山伏于后者速过,急以兵守其后,虑为敌所绝也。左右前后皆山,我顿军于中者,细究其往来之蹊路,因诸间道以兵守之。凡诸山坂及野地者,有林近我,我利。若得之,战则为伏,急则为藏,守则为薪也。苟能知山林之利害者,鲜不胜也。

  料水第四十一

  顿军之地,水流而清澈者,食之上也;水流而黄浊有沙者,食之次也;流之黑者,食之下也(水黄黑,以胶投之,可以得清)。设或水停而不流者,勿食;水流而上源在敌者,勿食。水流而中有黑脉不定毒流者,勿食,食者死。水多粪草者,勿食,食者病。水上有人、狗、彘之尸者,勿食。如无水可食,当于其侧穿井以汲。吏士营必以水,暂憩必以水。若将有所涉也,水流而或盈或减者,勿涉,必有壅囊之机;水止而为陂为沮洳限于路者,勿涉,必有泽淖之陷。水在敌要地而无甲兵防之者,未可即涉。先令轻兵搜验山谷崎岸,虑有伏焉。欲夺敌之力者,先夺其水。得之上流者,美莫大焉。

  料尘第四十二

  敌之始来,尘有条而散漫者,曳薪也;穗起而惊乱者,尘车来也;尘高浓厚,浑浑而起者,骑兵来也;卑而广,奋奋而起者,步兵也。兵少而尘散乱者,部伍不肃也;兵多而尘清者,部伍按行,将之令整也;尘埃左右前后起者,使人无常法也。军动而尘埃条条而起者,不散漫,军止而尘亦者,此皆大将威德行,部伍整肃故也。列营结阵之时,有尘起飞者,随所起处防之,必有贼兵潜到。临贼以尘为候,亦料敌取胜之术者也。

  料敌阵第四十三

  敌阵稍长心薄者,我军当自坚其阵。先以劲兵力冲敌阵之心,力困则益兵进之;俟敌阵稍动而来救于心,则退冲心之兵,复坚我阵;俟敌阵稍动,则麾我两稍之兵乘之。若敌阵心实而稍圆,不可轻击,俟变而后动焉。若敌阵于死地,部伍齐肃如一者,此将贤而兵精也,不可轻击焉。阵于死地,部伍不肃,多动多哗,旗帜撩乱,此皆将军愚昧,不能择地利,使士伍心动故也,可迫而击之,必胜也。若阵于生地,人马利于出入,行列严整,旌旗如画,金鼓应节,人无喧嚣,此将有谋而善于得地利者也,不可轻击。敌阵于生地,令不严肃,行列不整,进退不节,此盖将内不能晓军政,外不能择地利故也。吏士之心必不固,可放兵击之,必胜也。若敌阵左右山峡而不能盈者,可击也;列阵而不能顺其地势者,可击也。是知善战者,莫不能此而能料其胜负也。

  料敌营第四十四

  敌营粮道不通利者,可守之。敌营得高燥之地而不顾泉水之利者,可俟之;俟之久,则人马多渴也。敌营得泉水之利而地势下湿者,可逼之。敌营地势不顺出入者,可攻之。敌营宽大而兵少者,可薄之。敌营围密而兵宽者,不可轻之。敌营四周守备不均者,随其虚处以攻之。敌营前后左右有出入之便者、水草之利者,不可轻之。此皆料阵法也。

  料用天气第四十五

  望气者以气胜败告于大将。观敌之气衰则进攻,气旺则止兵勿与战,此之谓顺天时者。彼之气旺,他人皆惧怯不敢进兵,我独勇而进焉,反能必胜者,何也?在乎以智逆于气,而己顺任乎时者也。夫五行之旺,以日、时为用。静为主,动为客。敌上胜气有如门上楼如杵如枝,或曰赤为木,我则俟金时,自西击之,可克矣;水日水时不可也,水能生木故也。敌上胜气或赤如火光火烟之状,晕晕而起者,木日木时不可也,为木能生火也;日为火,亦俟水时自北击之,可克矣。敌上胜气如白粉者,白为金,水日金时皆不可也;苟金日火时,利自南方攻之,可克矣。敌上胜气黄如土台者,土日金时不可也,金日土时不可也,金日金时、土日土时皆不可也;土日木时,利自东击之。黄者土也,台者亦土也。不言云气如水状而及色黑者,缘黑气多为败气,此不复用。或敌人先据吉地,我之顿军税驾,逼近于凶神死气之上,不得利门而出者,但观我军上云气及敌上云气形与色,以五行相生相克用之。敌气能生我,我则出师进战;我军上气能克敌,亦利出师进战。不然,则勒兵抚士,戒严警备,俟时而动焉,不可妄也。夫天下专胜败之气,由人用之而已。兵家万变,此其一也。

  料用地形第四十六

  兵法曰:“散地无战。”散地者,境内地上也,士卒顾家,其意未专,不可战也。“轻地则止。”入敌地尚浅,士卒意未坚,不可以进敌,当自坚其心也。“争地则无攻。”山谷隘险之口,以弱胜强,以少击众之地也。交地则无绝。俱可进退之地,不可以兵绝之。“衢地则合交。”有路往来,我可结交于诸侯也。“重地则掠。”深入敌境,士卒意已坚固,可以掠取财物。“围地则谋。”士卒因于险隘,斗则兵弱,持久则粮食乏绝,则当用谋以免难。“死地则战。”前有高山,后有大水,粮食乏绝,进退守备皆无所利,当则曰死战也。许洞曰:此八者,古人用战地之法。若地协于用则用之,不协于用则反之。反之之谓何也?曰:若敌众深入吾境,营壁不完,刍粮寡少,守且不利,讵可以散地而不战乎?在我当以必战为约,怯退示以必死,擒获示以必赏。令立告诸吏士:将战之际,后顾斩之,临敌而目不定、目数移者斩之,有忧色者斩之,偃蹇者斩之,相视而动目者斩之,遗弓刀器械者斩之,金鼓不应节者斩之;获一首级者亦厚赏之。如是,则有散地之用矣。入敌地尚浅,险则据而挑,夷则守而应。虑士卒心不固,当择左右前后背险绝面夷生路,肃部伍,严节制,使人人有自战,是则有轻地之用矣。山谷险隘,敌人先得以控隘我势,我当屯师为大营广阵,务攻其懈。其机状如不密,俾敌见之,则泄谋矣。欲敌人备在前,阴出精锐敢死者循间道,或扼其粮运,或捣绝其后。凡间道必多险阻,或有岩崖峭壁之地,则为悬梯竹索以陟登之;或有深渊涧,则为罂缶渡之。觉敌内挠,则自营阵中出精兵为应,内外夹攻,有争地之用矣。道路相错,我可以往,彼可以来,利设伏进战,战佯败,俟逐兵过半则举号发伏冲击之,反佯败之师以应,有交地之用矣。顿泊之地迳达四面,当选腹心劲勇者各将步、骑以扼四冲,人数随多少使之,虽无交应,有衢地之用矣。致兵敌境,凡属守备者,顺利安之,否则夷之。资食所获,必副吏士,内以悦师人,外绝敌所恃。岂直深入然后用掠乎?如是,则用掠非止重地之用矣。大兵将动,先料其强弱,观其云势,察地势逆顺,审人心向背,而后举焉。兵法曰: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故得失之道,利在先知。谋胜于未胜,慎于未失者,善也。有死地之危,始谋于军者,必有后机之困矣。设能反后机而达先知,必无围地之患矣。高山大泽,险阻峭壁,沮洳溪迳,断绝无以生遁,此乃智士用谋之利也。当宜用奇兵出不意,以冲寇敌而后击之。出奇奔冲,或利用燧马、燧牛如田单、阳班之类是也;或候夜昏诈为号,直奔冲敌师,混服饰军伍,使不辨认之类是也。如止以死战为期,苟敌兵益壮,我援不利,则李陵有弓折矢尽之困矣。战极力毙,当自殒陷。能竭智用谋,万变不极,则无死地之忧矣。孙子曰:战贵地利。然则地利者,不可一概用也,但临时观其用何如尔。兵贵设变,不能以变用兵,虽得地利无益也。

  逆用古法第四十七

  举兵用武,率以古法为用执之,与胶柱鼓瑟无异尔,未见决中者也。兵家之利,利在变通之机,观其逆顺。夫兴师之际,当先探敌将才不才。设若敌将不能以兵法使众,惟以勇敢为己任,我则顺用古法待之也。或敌将善用古法,我则逆用古法待之也。夫用兵之奇,莫奇于设伏。设伏之奇,莫奇于新智。新智者,非不师古也,因古而反之尔。古人料敌,以其始来、战阵未合,先以贱而勇者挑之,观其号令、旗鼓之整与乱,士马之强弱,营阵之偏正,行伍之齐肃散乱,言语之喧哗缄墨,以定胜负焉。是以古法曰:若其众喧旗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败恐不及,见利恐不得,如此者将必无谋,虽众可获矣。许洞曰:如古人以此取功,苟敌人能料,我当顺其所料,伏兵待之,以诈示之;俟彼出师,则发伏攻之。古法曰: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不进者劳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旗动者乱也,吏怨者倦也,悬瓶不反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其众也,数顾者失其群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许洞曰:观古人以此料敌,今则不然,当令精锐吏士分而伏于要冲,使其劳倦残伤者如饥渴失群之状,或数摇动其旗,或数惊扰其众,使吏士喧哗,应敌人所料。苟出师袭我,则潜发所伏,出其不意击之。古法曰:敌如来到,行阵未定,可击也;跋涉长道,后行未息,可击也;行坂涉险,半隐半出,可击也;涉水半渡,可击也;险道狭路,可击也;旌旗乱动,可击也;阵数动移,可击也。许洞曰:在我则不然:如以行阵未定,四面可设伏也;长道移行未息,中可设伏也;山坂半隐半出,长林土谷可设伏也;涉水半渡,则崖岸坡坂可设伏也;狭路险道,则前后可设伏也;旗数乱动,阵数动移,前后可设伏也。如或敌人败走,我师未敢逐之者,防有伏也。古法曰:鸟起者伏也,众树动者来也。不如此,未必伏与来也,欲为疑兵也。我已奔遁,多令老弱者动其众树,及惊鸟起之类也。又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此亦大兵已潜遁,恐后人逐者,设此为疑也。许洞曰:料敌以事者,多虑为反古之法也,多中为期,用之于人也。是以兵法如车之载其物,则车之转者由轮也,及有车之用,则东西南北者由人也。故兵法不可执而用之也,明矣。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