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十可击第二十四

  敌人信鬼多祈祷者,必怀疑惧,不能任人故也,一可击也。敌惟务天时,择其方位,观其云气,不顾地形之险易,不详人心之逆顺,二可击也。敌止以地利为择,不能整肃号令,严戒行伍,三可击也。结营分阵,时多动移者,此多疑恐,四可击也。军发言无诚实,事多利己,吏士怨怒,五可击也。将吏淫怠,六可击也。结营之地,四要无防(四要者,四面间道也),七可击也。将驭人无礼,八可击也。赏罚颠倒,九可击也。将士多轻,十可击也。苟欲击之,先令细人密构其实而我乘之,然后行击,必中矣。我师亦宜以此自为戒焉。

  五不可击第二十五

  两师相去数里,见敌兵疲弱懈怠,号令不肃,佥谓敌人可击也;而我未备知敌地之形势,或汪污坳沮,或曲道相伏,高下相承,丛林茂草。当虑敌示弱而匿其强,示不肃而藏其整,示无谋而匿其智,示远而弊在近。如是而敌久不退者,必有奇谋,一不可击也。合战未久,敌师未甚伤残,即弃其鼓旗疾奔者,勿逐之,必有伏兵,二不可击也。我之生口为敌所获,一旦遁归,以敌事语我;或获敌生口,亦以敌事语我,皆敌谋也,勿信之,三不可击也。敌师乘势鼓行进攻于我,则勒兵坚阵待之(候其气衰)。此乘势之兵,气威锋锐,与战必不利,四不可击也。敌结阵不顾死绝之地,而鼓旗整肃者,五不可击也。

  五异第二十六

  太公曰:智与众同,非人师也;伎与众同,非国工也。动莫神于不意,胜莫大于不识。孙子曰: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率谓异诸常也。是以善用兵者,其异有五:一曰险,二曰轻,三曰危,四曰愚,五曰畏。穷途邃谷,死绝之地;败垒夷壁,驰突之所。众以险也去焉,我当内军固阵,外若不整,以诱敌;内严部伍,外若有畏,以骄敌。彼既不识,隐之以变,冲之以卒,此用险之道也。彼众我寡,力殚粮绝,胜势在彼,败势在我,当歃血誓士,严令厚赏,进退以必死,提寡少之兵,突强御之众。以我为轻也,当有轻之用。由穷地而辟生门,反轻而决焉,此用轻之道也。敌强攻急,师人大震,众以为危,我不以忽遽自乱,当有危之用。严号谨备,以天命慰抚吏士,外闲其貌,内潜速其机,以奇出兵,此用危之道也。敌人以间来间,我佯不知而受之;敌人以探来探,我佯无备而设伏待之。敌以我愚也,当有愚之用,反而智焉,此用愚之道也。望敌之兵来,退缩守壁;见敌之使来,卑辞下气,如欲和解。众以我为畏也,当有畏之用。退缩则设伏而攻之,出奇冲之;欲和解则以利动之,以卑骄之,此用畏之道也。是五者,反众之法也。众以我为险者,我用其利也;众以我为轻者,我用其决也;众以我为危者,我用其安也;众以我为愚者,我用其智也;众以我为畏者,我用其勇也。故太公曰:不能推移,不可语奇。此之谓也。

  五机第二十七

  兵有五机:一曰地机,二曰事机,三曰势机,四曰利机,五曰神机。列营布阵,先据要害,敌取逆动,我取顺息,是谓地机。审探敌事,因而为之,以中敌情,使敌不知为我所觉,得以欺敌,是谓事机。鼓十人之气为百人之用,鼓百人之气为千人之用,威名气焰,动如雷电,所当者破,是谓势机。粮刍储积,士马习闲,凡敌境粮道通利,是谓利机。敌人料我于前,失之于后;料我于远,失之于近。动静出入,敌不能察,是谓神机。用兵以五机应敌,未有不能攻城掠地者也。

  被围第二十八

  我师为敌所围,可以力守者三:外有援兵,一可守也;人士劲勇,刍粟丰备,二可守也;城池完固,民人富庶,三可守也。可以决战者三:外无援兵,一可战也;人劲马壮,甲兵坚利,储畜不备,二可战也;城池不完,士民穷匮,三可战也。守可以必守,战可以即战。何谓必守?许洞曰:尽我力焉,援之不到,俟敌困懈,出奇以战(如光武昆阳水上鼓噪而出,如田单即墨火牛之类是也)。何谓即战?许洞曰:既围即战,谋未备也,围久则困(一作用)焉。破围之师,不可出者三:敌无故开围一角者,有伏也;退围数里者,谋也;示以老弱者,诱也。可以急备者二:敌攻其西,谨备其东(一面皆如之);敌示以闲暇者,此必缓我而欲求懈,阴将冲突也。夫被围者,当安其内而后反其外,可也。

  围寇第二十九

  逐寇于城隍垒堡,逼而围之者,逾数旬不变,非克敌之术。如围中士马精壮,兵器坚利,刍粮丰溢,外有援可俟者,宜树土山,浚渠池,去围百里广途间道筑壁备之。人数不可多,随地大小用之。盛其游兵,分部往来提举,遇急则救应之。围中寇敌穷匮,虑以可守复生他计,则伏精兵于敌路以待(敌路者,谓敌人要路及归路也)。本围实三面,兵士严为备御,开围一角,令得生路。敌不奔则战(在围一心死守,出围则心散各求生路),奔则伏兵发,战则志散,此可以必克矣。是故围寇之道,不可以坚守为事。《易》曰:穷则变,变则通。此之谓也。

  防敌第三十

  深入敌境,寂然不逢一人,不可轻动,防有伏焉。宜详审四冲之云气,秣马励士,坐甲以俟结营之地。夜于营数里四围,各以劲勇之士伏强弩利盾,多列鼓鼙。有贼遽发,击鼓为号。贼击卫兵,则中营出轻兵援之。贼击中营,则四面夹攻之。中营坚阵,坐以俟变而已。贼退则随之,勿逼之。中营亦随而进焉。夫顿兵敌境,暇则秣食,不常其时,备不测之寇。所行之地遇平川大泽,分五方之师,左右前后人等差随时,去中军不可过远。大将军处于中军,随军刍粟处于中军,赏赐资货处于中军。若山川险狭,则{艹乞}左右二军前后如故焉。与贼相遇,不可忽遽周章,当寅畏戒严,俾吏士若临大祭。鼓则进,金则止。不金不鼓,湛如氵亭渊。虽使之奔冲驰突,不可妄动。何也?曰:凡深入敌境,与常战不同,地形我不细究其逆顺,丛林我不深晓其厚薄。且坚其大阵于阵中,数出奇兵,左右掩逐,利则进,不利则止,货则掠,人则杀而已。此皆深入之道也。苟不先备而俟之,必有惊挠却夺之困。可不慎哉!

  候敌第三十一

  两师未合,先候敌人之情,故其将之偏才皆可见之也。其有猛而轻死者,可伏而挑之;智而迟者,可逼也;机事速疾而不精者,可诱也;机缓而精者,可抗也;自伐者,可间也;信人者,可诈也;不信人者,可离也;刚愎自用者,可击也;亲爱人者,可侮也(侮一作悔);贪者,可赂也;鄙者,可夺也;廉者,可污也;清者,可辱也;畏鬼神者,可惊也;懦而善用人者,可欺也。将有是十五者,击之无疑也。士卒使用无时者,可击也;士马秣食无时者,可击也;结营之地无出入之便者,可击也;临阵喧哗,约之不止者,可击也;营栅无泉源溪涧者,可击也;动而不能避日耗月刑者,可击也;诸将争功者,可击也;谋臣放逐者,可击也;吏士怨怒者,可击也;传呼不应节者,可击也。是十者能候而击之,无疑焉。孙子曰候之而知动静之理者,此之谓也。苟不能候敌之情,而浪与战者,是谓举众与敌也。

  追敌第三十二

  敌战既败,可以追之者五,不可以追之者六。何谓也?曰:彼胜气,可追者,一也;步骑散乱,奔多颠踬,不成部伍,二也;奔其乡里,赴其城壁,三也(前有生路可往,士卒无斗志矣);辎重甲兵散而不收,四也;主将已死,五也。又若敌人虽败,锐气不减,一不可也;旧溪涧水流忽(一作急)绝者,盗已过,二也(虑其绝水之计耳);败军遁走,行伍不甚乱,旌旗不甚错,三也(虑其诈败,欲我逐之,然后发其伏兵者也);吏士奔走不甚蹶踬,步骑不相参错,四也(虑其亦诈也,诈则心安,故走不踬也);敌败失道,左右山谷前亦如之,五也(无路可走,必还而致死);途穷食尽,吏士未甚散,六也。是以可追者,急追;不可追者,坚壁而观,必有利害之变矣,俟举兵我则利进而害退也。

  诡敌第三十三

  兵者,诡道也。卷舒万变,虽天地鬼神不可使测之(不可使测之,一作莫能知之)。是故诡敌之道,其术有二。敌使到,以权臣私之,丰宝货露试疑,为结使者之术。使其信我不疑,然后以愤(一作忿)惑之,复以国家事泄(皆以国家虚实,似是而非者),既密,乃反构敌意,料不以我为疑,即以通情于敌君,示举兵期与地,以内应之。待期(一作奇)则以精兵出不意捣其虚,我外通之,其术一也(内虑号皆虚号也,亦为我临兵之害)。募勇敢者以为间,一旦佯为怒,笞之见血,即潜使窜敌。复囚其妻子,俾知之而为怨(一作怒)。我以密事告(亦虚事也),使传闻于敌,诈言以某时当加兵于某处。我潜应其言,及期果与言合。乃阴出锐兵,攻其不意,其术二也。此皆以奇为胜者,兵之要道,不可以不详于此也。

  困敌第三十四

  敌有谋臣,以间疏之;敌有积聚,细人焚之;敌有种,植欺而刈之;敌有民人,强而(一作以)虏之。阴赂敌之密人,使进敌美女以惑其意,献良犬骏马以荡其心,多方以误之。迨其外困而内惑,则国事懈矣。然后举兵伐之,可不劳而功立矣。善用兵者,常谋困敌。敌困则我逸矣,以逸击困,尚何敌之不克哉!

  周备第三十五

  一方之地,一界之内,一城之间,分兵守之。要地则盛兵防御,量人数多少,分为步、骑。中营大将所居,外皆环列营阵,所备之地不空虚焉。敌来袭击,四面皆救援。急则引中营之兵以赴焉,表里互相救也。虑敌人击其一处,则立左、右营阵以护防矣。

  远近第三十六

  兵者,诡道也。诡可使虚为实,远示之近,近示之远。故远近之用,其术有六。善攻敌者,警前掩后,声东击西,出敌所不趋,趋敌所不意;利而诱之,安而动之,逸而劳之,饱而饥之;觇其无备,卒然乘之。其术一也。所临之境界于洪渊大壑,不可卒济,即驻兵筑垒,凿林刳木,广为舟航,示以必济也(如不可卒办之,则令彼备此行,我则不然也)。中夜阴令精兵衔枚于他处,举筏而渡,击沿流屯守,俟彼众乱,大兵筏而随之。其术二也。加兵之地,断敌之路,大军阴谋以诡敌。敌闻焉,如以为然,所备必缓。即阴令轻捷者从间道以悬梯行索接续以亟渡,出其不意,我即令大军以应之。其术三也。两阵相向,敌人鼓噪挑战,勿即应,久之,则徐徐引退。敌来薄阵,即亟出骁勇冲其心,后军张翼而从之。其术四也。交战既酣,阴以奇兵分左、右翼,自阵后两出击之,使外溃而内骇焉。其术五也。敌战时,于大战后以精兵伏之,不施旗鼓,唯以强弩、剑盾、戈藏隐于身,埋伏山林深草之处。伺前阵大战,令后伏兵先出强弩射之后麾,前阵两向兵徐逼敌,佯败诱追,伏动则扑之。其术六也。此六者,皆示以近而取胜在远也。如是者,奇正之谋也。孙子曰:兵以正合(一作才),以奇胜。此之谓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