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清官满朝荐

在明代历史上,有一位湖南麻阳籍的曾经在当时震惊全国的反腐英雄,他就是被人们传颂三四百年的“朝廷怪臣”一代清官满朝荐。 满朝荐之所以流芳百世,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民众对清官向来有一份特殊感情、偏爱和期待;二是因为满朝荐表现出来的“中国人的脊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人永远珍视和发扬。 坚韧不拔、绝不言弃的求学毅力。满朝荐少年时,立下了“彼丈夫兮我丈夫”的誓言,具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他7岁入小学,10岁从师,17岁中秀才,25岁中举人。但从26岁至41岁,15年间曾“六上公车不第”“点额而归”,名落孙山。可他不灰心、不气馁,“每次退而下学,不少懈志”,并自励曰:“莫恨执事之不公,还是我学之未精,越不会,越读,命其如我何?”万历三十二年(1604),即44岁那年,再次参加会试,中甲辰榜第32名,授进士门第。这是满朝荐为此奋斗37年的结果。如此辛勤攻读、坚韧不拔的求学精神,为后人赞誉。 勤政为民、造福一方的为民情怀。满朝荐是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吏。他固守“公生明,廉生威”的古训,以“仁爱”为本的济世情怀,奉行“行天地间好事,做宇宙内完人”的做人信条和“爱民如子”的为官之道。任陕西咸宁知县时,轻车简从,微服私访;开仓放粮,赈救灾民;整治 、灞二水,鼓励农桑;开办乡学,教化士民;惩治豪恶,安民兴业。在任两年零五个月,“县治改观,吏畏其威,民安其业。召父杜母,口碑斯在。”全县粮食大丰收,盗风殄净,门不夜闭,关中之民钦佩如神。但是,因满朝荐为民除害,得罪了人,被降职罚俸,坐牢7年,罢官归耕6年。可他无怨无悔:“余虽任秦二载,唯两袖清风,囊无半钱。”“吾身虽逮,吾荣多矣!”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嫉恶如仇、除邪斗奸的无畏气概。满朝荐任咸宁知县之时,正值西安镇守、税监梁永荼毒陕西之际,许多正义官员和两次民变被镇压,天怒人怨,满朝荐不惜身家性命,不畏强权,与梁永作坚决斗争。与御史余懋衡、巡抚顾其志联合发起“锄梁行动”的壮举,结束了梁永在陕西长达九年的残酷统治。“惠苏三秦,祸及一人。”明神宗下旨逮捕满朝荐,数万百姓不期而集,把西安城围了6天7夜。满朝荐怕百姓再次遭殃,自上囚车,自入天牢。百姓知晓后,万人板辕,“哀号呼诉,声哄城中……涕泣几百里。”满朝荐更是涕泣哀告,对百姓安慰道:“吾逮而永罢,三秦之福也。”“莫惜我一人性命,祸尔亿万生灵。”进京时,百官联名作保,关中士民80多人两次上京代诉,回乡后又倡集资修建满公生祠、建政德碑。在全国,“一县一郡一省士民,无不为满朝荐哭……”“一省一县一乡无不为其救疏也”。满朝荐这种“英雄罪”“壮士囚”和“中外论救”的义举惊天地、泣鬼神,被世代传颂。 赤胆忠心、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满朝荐一生处在乱世之中,主要生活在万历后期及天启时期,而这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神宗皇帝二十年不理朝政,光宗即位一个月驾崩,熹宗年幼不懂事,又酷爱木工活,人称“木匠皇帝”,加上接连发生“挺击”“红丸”“移宫”三大案,太监魏忠贤与皇帝奶妈客氏结成同盟,窃柄弄权,一片黑暗,国内外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倭患严重,义军四起,蝗灾、水灾和瘟疫不断。处在这样环境中的满朝荐,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国家,心急如焚,忧国忧民,怀着对大明江山的赤胆忠心,不怕充军、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不怕灭九族,一腔热血,冒死进谏,先后上呈《赞 谟疏》《十大可忧七大可怪事本》《颠倒本》,抨击时弊,将矛盾直指熹宗及魏忠贤,被列入东林党“同志录”,第二次被罢官而落叶归根。国难当头冒死进谏的这种大无畏精神,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和做得到。 鲁迅有一句名言:中国不乏上下求索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当今时代,既给我们规划了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也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的广阔舞台。为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我们需要一大批满朝荐这样“脊梁式”的人物,顺应改革大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去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
上一篇 > 目录 < 下一篇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