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古碗

李向阳去乡下采访,村里没招待所,刘村长把他安排在自己家,却被拒绝了。李向阳指着村口那几间破落的房子,问,我能住那家吗?刘村长有些迟疑,却也没拒绝。就带着李向阳,敲开了那家人的大门。 开门的是个灰白头发、蓬头垢面的男人。一瞧是刘村长,脸上就堆满了笑,说,是村长啊,您,您有事吗?刘村长就官腔地点头做介绍,说,这是老姚。又一指身旁的李向阳,说,这是市里派来的李记者,来我们村进行一些采访工作,要在这里住上半个月。组织上把他安排上你们家住,到时会发一些补助给你。老姚有些受宠若惊,市里的记者咋会安排到自己家来住呢,村里又不是没好房子。不过,既然村长都发话了,更何况,还有那补助。老姚点着头,说,村长,您安排好了。 其实李向阳也不想住老姚家,那么脏又破的地方,谁愿意去住啊。李向阳是看中了老姚家门口那只喂狗的碗。从小,李向阳的祖上对古董深有研究,而他本人对古玩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有时间就往古玩市场跑。那只碗,若是李向阳没有看错,应出自于康熙年间,它的价值,是不低的。 老姚家也没什么人。老伴死得早,儿子儿媳都去外地打工了,只留下一个上小学的孙女。 白天,李向阳会去附近的村落走走,看看一望无际的田野,还有辛苦劳作的农民们,间或,他也做一些采访,记录下这里的点点滴滴。 当然,为了确定自己的判断是否无误,看老姚不在家时,李向阳暗暗地拿起手机,就着那只碗,拍下几张照片,悄悄地发给在城里的同学。 李向阳关照他,赶紧去找最权威的专家,鉴别一下这只碗到底有没有市价。三天后,消息发来了。 结果让李向阳兴奋不已。这是只康熙年间的古碗,据说,目前留在世上的只有两只,一只到了海外,另一只,恐怕就是这个了。如今的市场价,不低于500万人民币。多一个确定,心头就多一份把握了。李向阳心头暗暗乐着,当初领导让他来走农村,他还有些不愿意,看来,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打听过这只碗的来历后,李向阳就开始想着,怎么才能把这只碗给拿下来。悄悄地带走,那不行。那只狗太凶了,自己只要靠近一点点,就会叫嚣起来。而且自己拿着这碗,是为了卖出去的。要是到时被人发现是偷的,更不好。 怎么办?怎么办? 眼瞅着半个月的时间快结束了,李向阳也没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恰恰是在那一天,李向阳刚从田间回来,就看到老姚一个人老泪纵横地坐在门口,还有村长,几个村民,也都围坐在那里,一个个愁眉不展。 一问,李向阳也傻眼了。 老姚的儿子,在打工的工地,从楼上掉下来,摔了个半死。工头跑了,眼下儿子躺在那里的医院,没钱就要出院。眼瞅着就命悬一线了。村长发动大家捐了几千块钱,可这点钱,哪够啊。 李向阳站在那里,说,我出5万吧。 大家以为听错了。真是好人啊!老姚也激动无比,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姚说,李记者,我怎么可以拿您这么多的钱啊? 李向阳想了想,说,要不,你把你门口那只喂狗的碗给我吧,这样,你也算没白拿我的。 老姚说,行,行。您拿走便是。当天晚上,李向阳坐着村里的拖拉机,到了县城,又转车回了市里。第二天的中午,李向阳就回到了村里,带来了他所说的5万块钱。 看着那几大叠新崭崭的钱,老姚真是乐坏了,说,我儿有救了!老姚的孙女,适时地递上了那只狗碗。碗被洗得干干净净。 李向阳拿过碗时,那只一直蹲在那里的狗,突然就不干了。直起了身,朝着李向阳就是一脸的虎视眈眈,这可把他给吓坏了。老姚不慌不忙,招呼孙女,赶紧把阿黄的新碗拿出来。阿黄是狗的名字。孙女哎了一声,从屋里一下端出了七八个碗,问老姚,爷爷您说的是哪一只啊?李向阳看着七八个碗,有些傻眼了──那些碗,和手里的碗一模一样啊!
上一篇 > 目录 < 下一篇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