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偷上岸船户报案 施铁锁地保诈钱

  那个中舱客人说道:“唉,这是哪里来的晦气!我是到杭州去望看我丈母的,本来打算迟几天再走,只因我家里死活的催昨儿个上船,不想撞着这倒霉的事。昨儿开船后我便睡觉,并没听见什么声响。今儿早起穿衣服,看见我袖子上沾着一片血,回头一看,就吓得我魂都掉了,急忙爬起来喊众位同看,不是众位大家都看见的?”那老客人道:“你老贵姓?”中舱客人道:“我姓黄,名叫道梅。没有领教你老呢?”老客人道:“我就叫裴道运,世代行医。杭州上中下三城,提起姓裴的五世郎中,也颇颇有点小名气的。”说话未毕,那管船的道:“怪不得那个倒霉,这个倒运,我这管船的更该死了。”李公道:“少说笑话,且看看这个客人的脑袋是从哪里出去的。我们大家的行李先齐一齐,等船靠码头,便打地保报官。”

  那管船的便前后左右的细细看了一回,并没有出路,就是中舱上首篷窗上的销钉却没有了。再看那死的,身上穿着蓝棉绸小棉袄裤;旁边叠着一个茧绸大棉袄,一件红青羽毛夹马褂,上放着一条香色绸褡膊,一顶青缎瓜皮小帽,并无有动;一条印花粗布祷子差不多被血湿透了;一条绿绸棉被,一半垫在身子底下,也有血污;枕头底下压着一个帖包;身后边有一个蓝布包袱。李公道:“若是谋财,怎么包裹一切都没有动?若是有仇,特地来害他的,这一船的人难道就听不见一些声响?况且这船是水当中走的,这贼从哪里上来?从哪里下去?这事实属可疑。”那管舵的在后面说道:“昨儿晚上那声响不是吗?还当是水鬼出现。那位客人在后艄出恭,不是也听见的吗?”

  李公听说,也不能不疑心是这个缘故。

  这个时候,众客人吓坏的也都回过气来了,七嘴八舌的乱说。这个说:“必是妖精,能水遁的。”那个说:“也许是剑客,能驾云的。”还有一人说道:“这不是偷头吗?是有典故的。先前跟我舅舅听戏,有这么一曲,想必就是这个事。”

  正说之间,船已快到码头,远远望见市廛的房屋。李公恐贼在船上,便悄悄嘱咐管船的先上岸找着地保在船埠等候,免得拢船的时候逃跑。管船的喊个暗号,那拉纤的便将纤绳嗖嗖嗖的拢起,管舵的把舵望怀里一带,那只船便慢慢的望岸边靠了。管船的趁势往上一跳,将脚往后一蹬,船身重复漾开。那拉纤的仍旧将绳放开,随走随放,随放随走,一直望前去了。

  这里船上众客人仍是议论不了。李公细看众人,实在不像有杀人的凶手。看那死人的颈上和那块血渍,许多苍蝇攒满了。

  因叫个水手,拿两块板竖在两旁,免得看着恶心。

  不多时,船已到岸。管船的同着地保在那里等,看见船到,也不等铺跳,地保便跳上船头,钻进舱来,管船的也跟着进来。

  地保将板拿开,将他的被子掀起看了一看,又叫管船的摸他腰里有无物件。管船的皱着眉,捏着鼻子,伸手望棉袄里一摸,说道:“有个褡膊,仿佛有一包洋钱。”地保亲自动手,将褡膊解下,摸出一个纸包。打开看时,却是本洋三十六元。又摸出一个小手摺,上写着“李代记”,又有顺隆布店的红字戳记。

  地保便向管船的说道:“这个东西你且收好,回来要呈堂的。

  看这个摺子,这位客人必是姓李。这顺隆布店不知在哪里,既有字号,便没有个打听不出来。”说罢,向众客人道:“你们诸位也都看明白了,昨天晚上到底有人听见些声响没有?”众人说“没有”。地保又对管船的说道:“你当众位的面,将这客人的行李点个数儿,好让我照数儿开个清单。”一面说,一面在衬衣内掏出一管笔,一本小账本。管船的点一件,地保就写一件,写完,又将尸身的服色、刀伤记上,又对众人说道:“这个事非同小可,船主人自然脱不了干系,就是众位也少不得委屈做个见证。我们奉公而行,也叫无法。现在先同这位管船的老哥到县报案。你们众位先不要下船,在船上等候,回头大老爷来相验,伺候回话。”

  说罢,就拿出一条铁链,望管船的头上要套。管船的再三哀求,地保道:“公事公办,人命关天。就单单套这么个链子,还不是便宜你?请走罢!大清早起,为你这屁事跑到这时候,水米还没沾牙,你倒偏偏有这许多讲究,我们当官差的便该死吗?”说罢,将链子套上,还在加锁。管船的没法,在身边掏出两块洋钱,双手奉上,说:“地保哥,地保爷,实在对不起您老。这两块钱权且先吃些早点心再到县报案罢。”

  地保看见钱,便说道:“这个客人也不是你杀死的,不过谁叫你做船主人,还能不报案吗?咱们哥儿们有什么话不好说,又要您破费。”管船的道:“这也不是给你老哥,就给伙计们喝碗早茶。”地保笑道:“我倒看不出,你这位老哥真懂交情,我倒不好意思不收了。但是衙门里的朋友眼宽手大,你须要明白。这是我为好关照你的意思。”说罢,便将锁链退下,两人一同上岸,又招呼岸上的伙计,叫他坐在船头上看守,便一同到县报案去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就叫:有钱使得鬼推磨,无事莫经官里人。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