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困冤魔云衣赐宝 过集春鬼首拜门

  三缄自得村人虔心供奉,午斋后吩咐二狐曰:“今夜为师出阁登山,提魔考问,尔兄弟排立吾侧,一捧虚无圈,一执灵符,屹立毋动。候师考毕,然后同归。”二狐诺之。

  无何,日落西海,师徒出阁,来到山巅。三缄坐于石盘,二狐排立左右。布置停妥,口念真言,以唤当方。当方至,从容禀曰:“仙官传得小神,有何见教?”三缄曰:“是方魔鬼扰害居民,尔为里域之神,胡不保护?”当方曰:“此系村人自结,以冤报冤也,小神如何保之。”三缄曰:“既不能保,亦不尔咎。尔且传集诸魔,待吾考询冤由,为之解释。”当方领命而去。顷之回复曰:“群魔即到,以会仙官。”果不一时,呼声四起,群魔并至,一一拜舞,拱立座前。

  三缄询曰:“尔等何不为村人保阵,而吞食男孩如是,独不畏天律耶?”座左红发魔曰:“今承仙官传问,吾等之冤可明,而男孩之食亦有名矣。不然强说魔生无故吞食彼之男孩,动辄怨地呼天,纵吾魔鬼横行,不加诛戮,岂知是村风气,魔不扰之,天久厌绝之乎?”三缄曰:“如何?”魔曰:“是村爱男不爱女,凡生女者,每人只留其一,余是弃诸池水江水之中。始而稍有仁心,犹存片念不忍,久则习为常态,见多存一女者,非之笑之。历年以来,所弃女婴不下数千之众,因此冤气凝结而吾辈生,欲将村人所爱男孩食尽,绝彼祖宗血食,以报其弃女子冤。仙官试思,吾辈谅未为刻也。”三缄曰:“诚如尔言,冤有所结,报非无故矣。立吾座右者,又何冤乎?”右旁魔曰:“吾等之冤不一,要皆如分而报之耳。”三缄曰:“尔何妨为吾详言之。”一魔言曰:“绿发部中,乃是村刻毙儿媳所结。紫发部内,系是村淫污女鬼结成。他如白发,不以嫡母、继母、庶母为母,或因冻馁而丧,或因气逆而丧,冤结不孝,所以白发魔部较毒于他部焉。是三者要皆以冤报冤,非吾辈之错,实村人之错也。”

  三缄曰:“弃女心毒,食彼男孩宜也,何以诸魔皆吞食人子乎?”绿发者曰:“刻待儿媳,亦是爱儿不爱媳之意,正宜吞食所爱,以报彼所不爱。至白发之吞食男孩,缘彼不知诸母之当孝,有子亦如无子,故皆食之,以绝逆子于天下。而为紫发所食者,又以报奸淫致死之冤也。”三缄曰:“聆尔所言,皆由村人自造,非尔辈不仁。不识此冤可能解否?”群魔曰:“承仙官呼吾,诉明冤果,即将缘村恶类吞食殆尽,已非出于无名。仙官毋为是村解之,盖是村之人原无良心,且无信心。仙官欲解是冤,固属慈仁之念,恐村人有负仙官多矣。”三缄曰:“群魔听吾所劝,吾命村人改悔前愆,永毋蹈,大修水陆,解此冤缠,亦尔辈之仁慈也。”魔部同声应曰:“仙官之谕,非不甚善,奈村人与吾冤结极深,不可解耳。”三缄曰:“若以村人之恶而言,即吞尽遗种,罪所不赦。但看吾面,嘱村人多行善举,以济尔等,何如?”魔部怒目曰:“仙官毋须苦劝,以彼毒心毒肠,令吾辈言之,甚难平其气也。念得仙官劝谕,吾辈且退,暂停十日,不肆鲸吞。”言此大呼一声,纷然四散。三缄叹曰:“冤深难解亦难和,堪叹村人用意讹;吾不施番仁德念,鲸吞尤畏肆群魔。”叹罢,师徒归阁,已月上三竿。

  晨起,村人陆续齐集,拜见三缄曰:“道爷昨晚考询魔鬼,彼言若何?”三缄曰:“魔部不一,有红发者,有绿发者,有白发紫发者,尔等所见,可如是乎?”村人曰:“然,然,红绿白紫中,惟白发魔最恶,能飞身入户,门难以限其步履。未识四部魔鬼,若何而独害于吾村也?”三缄曰:“彼言红发魔者,乃尔村人弃女爱男所结,所以端食尔等酷爱之男。绿发魔乃刻死媳魂所结,食尔男者,报尔不爱媳之恶也。”村人曰:“紫、白二发,又如之何?”三缄曰:“紫发魔,系尔村内淫污致死,或以和奸被父母丈夫逼而丧命之魂所结;而白发魔之最恶者,不孝之嫡、继、庶母,冻馁气逆而毙,冤魂凝结所成,将欲吞尽逆子淫儿,以报尔之淫与不孝也。”言毕,一老叟曰:“魔鬼所道,皆吾村之弊,奈吾常劝谕,而村人不以为然也。道爷询诸魔鬼,有可解乎?”三缄曰:“吾劝魔鬼,嘱贵村人人改过,大修水陆,超拔冤魂。魔言受冤已深,难于解释,看吾颜面,暂停十日,以免鲸吞。”村人闻兹,齐跪三缄座前,恳祈相救。三缄曰:“尔村中男女老幼,愿改前愆乎?”合村老少曰:“事到如今,再不改悔,必任诸魔鬼绝却人种耶?”三缄曰:“如是,尔等各具悔词,对天焚化,约于是阁大开水陆斋筵。事事如吾所嘱而行,魔鬼自不敢近。”村人如命,即卜吉起斋,九日完成。三缄各赐灵符,嘱黏于门,欢呼散去。

  村人散后,三缄暗谓二狐曰:“师命是村男女改过超拔,赐以灵符,不知群魔肯解此冤否。吾师徒再于阁中消闲数日,看此魔鬼动静如何。”二狐曰:“魔鬼曾言冤不愿解,吾师强为解之,恐其不得虐肆村人,必加害于吾师徒也。”三缄曰:“彼以顺来,吾以顺施,彼以逆来,吾以逆治,何畏之有?”且说魔鬼念三缄劝谕,许停十日,已满其期,复约入村吞食男子。

  刚到门首,见灵符高挂,毫光闪灼,群魔畏退而之他。殊意村人家家皆有灵符,不能得入。群魔曰:“是必仙官所为。吾等不祸及仙官,心不遂也。”白发魔曰:“如欲祸彼,其策何施?”绿发魔曰:“吾等吹起阴风,将阁内外布下黑雾,横塞死气于门前,然后接连入阁吹之,令彼闷绝,以消阻滞之恨。”紫发魔曰:“其如彼之灵符与虚无宝圈何?”红发魔曰:“灵符但以阻去路,虚无圈仅可伏阳世妖魔,吾等之冤以魂集成,此圈安能治及也?”群魔唯唯。

  商议已定,片时大震呼声,集于阁之四隅,齐布阴气。一夜之久,已将阴气密布。是阁内外,似晚非晚,似晓非晓焉。

  狐疑忙忙禀曰:“群魔与师为仇,鬼雾蒙蒙,昼夜不分,吾师何以处此?”三缄曰:“尔将虚无圈执定,四方挥动,阴气必散。”狐疑得命,持圈在手,向四方挥去。阴气暂散而暂聚,不克全消。复禀三缄,绘一灵符,以黏阁门,而魔鬼又于更深时,俱从壁隙中吹入腥臭之气。三缄得此阴气,一入鼻内,避之不能,看看闷绝牀头,慵于起立。二狐恐魔伤师,一执灵符,一捧虚无圈,坐于榻之左右,只思阴雾散后,师即清醒。岂知魔鬼愈吹愈力,一连七日,三缄之闷绝更加。狐疑谓狐惑曰:“尔在榻前紧守师体,吾将昔日妖风驾动,去在紫霞洞府以求救援。”狐惑曰:“师体重大,恐弟一身难以保之,须速去忙来可也。”狐疑曰:“为兄自知,毋烦切嘱。”狐惑曰:“兄出阁外,亦宜小心。”狐疑诺,说声:“去了!”妖风一股,冲破阴雾。红发魔鬼驾雾驰追,狐疑口吐清光,魔吹恶气,两相力触,移时魔部又添十数,皆吐阴雾围绕。

  狐疑正难脱身,忽见空际祥光下罩,阴雾消散,魔鬼亦逃。

  狐疑跪在半霄,仰首呼救。不一刻,祥云闪闪,竟向下层而驻。

  云中坐一仙官,两旁排立童儿,见狐疑而询曰:“妖狐何来,胆敢凌空舞弄妖法!”狐疑曰:“仙官错疑吾也。吾师三缄为四部魔鬼所困,弟子无策,只得乘风求救紫霞。不料魔阻去路,吾身急不能脱,幸得祥光下照,以解此危。还望仙官垂怜,往救吾师出兹阴阵。”仙官曰:“吾非他,乃上界天仙云衣子是也。前日紫霞真人命正心子来洞,祈赐三缄宝器,云游四海,乃能伏怪降魔。吾故乘得祥云,欲到凤仪阁将重宝赐之,何期三缄困于魔鬼阴阵之内。尔可驱风前导,老仙后随。”刚将云头播转,云衣子惊曰:“为何阴雾内而有清光一缕若隐若现乎?

  三缄之躯,必为魔鬼擒出阁矣。幸有道气在身,不然尸无厝所。”以手一指,清光停稳,阴气渺然,遂谓狐疑曰:“吾以祥光镇着尔体,速向阁外负尔师归。”狐疑闻言,乘风竟去。果见山巅之上,三缄仰卧在地,两旁魔鬼数十,吞刺声响,恍若雷鸣。

  狐疑至时,群魔忽见祥光,一哄而散。狐疑负师入阁,云衣子以丹一粒,纳入口内。三缄苏转,拜见云衣真人。云衣子曰:“曩者正心子来至洞府,言紫霞祈吾赐尔降魔治妖之宝。尔可跪下,待吾教尔真言。”真言教余,持一宝带赐之,曰:“此宝名为肠绋子。如遇鬼魔,念动真言,抛之半空,自将魔鬼擒着。复赐尔飞虎剑一鞘,当斩之魔妖鬼怪,持鞘而真言念动,剑自鞘内飞出斩之。”三缄一一拜受。云衣子彩云乘定,冉冉而升。

  三缄拜送以还,坐于阁中。魔鬼见无祥光,又从而布以阴气。狐疑曰:“吾师何不试试法宝,收此恶魔。”三缄点首,先向阁门大声呼曰:“群魔听着,尔可从吾之言,吾命村人再修水陆斋筵,超济尔等。”魔鬼不答,仍然阴雾频吹。三缄念动真言,将肠绋子向空抛去。始而化出青、黄二气,横隔天外,顷则微风起处,徐徐坠下。刚要及地,霹雳一声,化作青、黄二龙,妖娇莫测。群魔以为阵眼顽物,不甚畏之,谁知此龙四方一缴,将群魔束捆提入阁中。三缄劝谕从新,群魔似乎不服。

  三缄请出飞虎宝剑,晶光逼人。群魔恐被见诛,伏地哀求,愿解冤怨。三缄曰:“解则终解,倘吾去后又行不义,定斩不饶。”群魔答曰:“再不敢矣。”三缄即命村人复作水陆,以度魔鬼,魔鬼各得超拔,散而无踪。自魔散去,村中咸安若素,是地风俗为之一正焉。

  三缄辞别村人,村人依依不舍,祖饯甚众。三缄再三劝谕,然后告辞而行,四处结缘,靡有定向。不知不觉已到集锦村中,欲于其间觅一下榻之处,奈是村无有寺观,难寻所居。村人见三缄道家装束,乃与之言曰:“道长欲觅地栖身,惟集春山山王庙宇宏阔幽雅,但惜尔等不是女身耳。”三缄闻此,细询其由,村人愁结眉梢而不与语。三缄暗计,是村又有妖孽乎?吾正欲扫尽妖气,以靖四方也。故不另觅水阁山亭,特访此庙。

  村人好事者导其去路,竟送至庙而回。师徒三人入于庙内,见香火兴旺,妇女接踵,且有宿于庙者。三缄以为途远难归,亦不之怪,惜不知是庙住持何人。问诸宿庙之男子,皆曰:“前三四载山王显圣而庙始创焉。今尚无住持,凡来此焚香者,自备中馈耳。”三缄曰:“吾欲借宿数宵,未审山王可见纳乎?”男子曰:“借宿何妨,所畏者,吾庙山王极其灵应,只准焚香者宿之,他人则不许也。”三缄曰:“如是吾宿今夜,明日又适他方,不然黑夜难行,吾将何往。”男子曰:“止宿一宵,谅不见咎于山王,多则未可知也。”三缄见男子允诺,师徒寻入东厢廊下,暝然趺坐,各炼其功。

  狐疑暗思:“是庙山王何如是之灵,想亦魔鬼在斯,笼络士民以图血食者。吾且化一鼠子,在西厢妇女宿身之所观其动静。三更后,闻得厢内密室有调笑声,入室视之,乃一男子抱着闺女为戏。狐疑知是妖魔,暗入彼怀,力啮其乳。男子一声大叫,化为六臂三头,怒目圆睁,指女子而骂曰:“吾以好情待尔,尔反持刃刺吾,吾将吞食尔躯,以消此恨。”女子跪地告饶曰:“妾无是意,望山王念在夫妻前情赦吾之命。”山王吼曰:“死罪可免。小鬼速来,将此丫头力抽三百皮鞭,以为伴神者戒。”当来十数小鬼,将此女子兢兢战战,束其手足,吊于梁间,鞭抽与哭泣之声直达室外。

  众女眷属齐入室去,跪地告哀,山王犹然忿气不息。狐疑怒,爬上项间,极力一啮。山王痛甚,用手抓下,乃一鼠子,转瞬化为巨人,手执铜锤,向山王击之。山王即起阴风,与狐疑大战。一时飞砂走石,鸳鸯瓦解。庙中男妇忙将女子解下,潜于他室焉。狐惑惊曰:“今夜庙中,胡以狂风乱卷,得吾出外看看,其故为何。”刚出东厢,见狐疑坠下,曰:“完矣,完矣,惹出祸矣!”遂与狐惑将所见情景细禀三缄。三缄尚未回言,山王吹起沙石,打入门内,如雨点一般。三缄曰:“何物老魅,若是之厉?”山王吼声如雷,且遣京观鬼魂,围着三缄师徒。三缄詈曰:“老魅在此佑享淫祀,应得天诛。待老师爷诛之,以除一方之害。”詈毕,手捧肠绋,念动真言,抛向半空,化为青黄霞光,照彻此庙。

  顷之下坠,一声霹雳,如崩山岳。京观鬼魂灵魄,震为灰飞。

  铜头鬼王知此法宝凶狠难敌,阴风驾动,逃约数百里之遥。心以为隔庙远矣,暂且息肩,谁知绋子从千里外一缴而还,将身束捆前来,坠于庙内。三缄曰:“尔为谁,可能逃得脱老师爷之法宝乎?尔在地角,能从地角擒归,尔在天涯,能自天涯束尔。而今入吾掌握,还是如何?”鬼王跪地叩首,曰:“吾系铜头鬼王,已为上仙监幽二次矣。今复被擒,愿降仙官,以为近身之役。”三缄曰:“倘有叛心,又加何罪?”鬼王曰:“愿于霹雳中化作乌有。”三缄闻说,撤回绋子。鬼王得释,拜跪于其前,三缄收为门徒,号曰“三服”。自此三服皈依三缄。

  三缄嘱咐村人焚毁庙宇,并罢集春之游,而集锦之旧俗,洗涤一新矣。因易其村为“归厚村”云。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