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占星统论第一百四十二

  臣谨按星经及诸传记,凡诸星宿中外罗列周天,盖隐见变化,下应人事,七曜往来,以为经纬,灾变之作,实在于兹。凡为大将,不可不详察星位,以占休咎焉。或兴受命之术,或起败亡之兆,鲜不由此矣。中宫大极,其一明者,大乙常居也,旁三星曰三公,或曰子属。后四星,末(一作未)大星曰正妃,馀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十二星,藩臣也,皆曰紫宫。前列直斗口三星,随此{辶丌}锐,微,曰阴阳,或曰天一。紫宫左三星天枪,右三星天,后十七星绝汉抵营室,曰阁(一作闯)道。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构携龙角(杓,斗柄也。龙角,东方也。携,连也),衡中南北,魁抗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华盖以西北(斗第七星法,太白主杓者,斗之尾为阴。又其用昏,昏阴位在西方,故主西南也)。夜半建者衡,衡正中州河济之间(假令杓昏建寅,衡夜半亦建寅也)。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斗魁第一星法,为日主齐,魁斗之首,首阳也,其用在明,阳为明,德在东方,故主东北方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利(一作制)四海(一作极)。分阴分阳,建四时,均五行,移(一作利)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在魁中,贵人之牢(魁中四星曰天理四星,在斗魁中,贵人牢曰天理)。魁下六星两两而比者,曰三台。三台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辅星明近,主辅臣亲强;暗小,主疏弱。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近北斗者,天子星也,招摇更河三星,天矛、天锋、天、招摇,一星也);一外为,天锋(远北斗也,在招摇第一星也,名曰天锋)。有勾圆(一作图)十五星,曰贼人之牢。牢中星实则囚多,虚则开出也。若夫天一、天枪、天矛、天动摇,其芒角,则天下之兵戈大起也。东宫苍龙,房、心(谓房、心戴角曳尾若龙也)。心为明堂,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属。不欲直,直,王失计。房为天府,曰天驷。其阴,右骖。旁二星(旁一作房)钤,钤北星曰牵。东北曲十二星曰旗,旗中四星曰天市。天市中星众者曰实,虚则耗。房南众星曰骑官。左角,理(一作李);右角,将;大角,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勾之,曰摄提者,直斗柄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亢为宗庙,主疾。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氐为天根,主疫。尾为九子,曰君臣斥绝,不和。箕为傲客,后妃之府,曰口舌。火犯守角,则有阵战。犯房、心,王者恶之。南宫朱雀,权、衡。轩辕为权,太微为衡。衡、太微,三光之庭。卫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南四星,曰执法;中,端门;左右,掖门;内六星,诸侯。其内五星,五帝座。后聚一十五星,曰哀乌郎位。旁一大星,将位也。五星顺入轨道,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诛也。其逆入,若不顺轨道,以所犯名之。中座,成形。中座者,犯帝坐也;成形者,成祸福之形也,群下之从谋也。金、火尤甚。廷藩西有隋星四,曰少微,士大夫。权、轩辕,黄龙体如腾蛇也。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月、五星守犯者,如衡占。东井为水事,火入之,一星居其左右,天子且以火为败。东井曲星曰戊;北,北河;南,南河;两河、天阙间为关梁。舆鬼,则鬼祠事;中白者为质(舆鬼五星中白者为质)。火守南、北河者,兵起之象也,谷不登。故德成衡,观成潢(日月五星不轨道也,衡太微廷也,观占也,潢五潢五帝车舍也);伤成戊(败伤之先占成刑于戊也),诛成质(荧惑入舆鬼天质者,占曰大臣有诛也),祸成井(东方水事,火入一星居其旁,天子且以火败,故曰祸)。柳为鸟喙,主草木。七星,颈,为圆宫,主急事。张,嗉,为厨,主觞客。翼为羽翮,主远客。轸为车,主风。其旁有一星,曰长沙星,星不欲明;明与四星等。若五星入轸,兵大起也。轸南众星曰天库,库有五车。车星角,若益众及不具,亡处车马。西宫咸池,天五潢,五帝车舍。火入,旱;金入,兵起;水,滂。水中有二柱,柱不具者,兵起。奎曰封犭希,为沟渎。娄为聚众,胃为天仓,其南众星《疒会》积。昴曰旄头,胡星也,为白衣会。毕曰罕车,为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旁曰小星附耳,摇动有谗乱之臣在侧。毕、昴间为天街,其阴,阴国;其阳,阳国。阴,胡也;阳,中夏也。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参三星白虎宿中,东西直有以称衡也。下有三星锐,曰罚,在参间之星也,上小下大(故曰锐,说曰:罚三星小邪列,无锐形),为斩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一作暇)也。小三星隅置,曰觜Δ,为虎首,主葆旅事(葆守也,旅军众,言佐忝伐芟除凶匿也)。其南有四星曰天厕,厕下一星曰天矢。矢黄则吉,白及青则凶。其西有勾曲九星,三处罗列:一曰天旗,二曰天苑,三曰九游。其东有一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则多盗贼。下有四星曰弧,直狼。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星见,则天下治平;不见,兵起。常以秋分候之南郊。附耳星入毕中,天下兵起。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危上一星高,傍二下,似盖屋也),虚为哭位之事。东(一作其)南有众星,曰羽林天军(虚危一作营室。阴阳始终之处,际会之间常多奸邪,故设羽林为兵卫)。天军之西曰垒,或曰钺。旁一大星,曰北落,若微天(一作亡),军星动角益稀,及五星犯北落,入天库(一作军),兵火起。火、金、水、犯之,尤甚。火犯,多忧兵事;水犯,忧水患;木、土犯之,军吉。危东六星,两两而比,曰司寇(一作空)。营室为宗(一作清)庙,四(一作曰)离宫阁(一作闯)道。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策马,车骑满野。旁有八星,绝汉,曰潢星。旁,江星,动,人涉水。杵、臼四星,在危南。瓠瓜,有青黑守之,鱼盐贵。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为上将;左右者,为左右将。婺女,其北为织女。织女者,天孙也。是以圣人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见,夜明常星不见,夜中星殒如雨,皆书之。当时祸乱辄应,上下交怨,诸侯奔走,战伐并兴(一作与),不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是知玄象示变,吉凶之征也。凡为将者,不可不详之也。

  日第一百四十三

  无云而日色昏晦者,主将不明也。或日月阴沉无光,不雨,或十昼夜不见日月者,此时不可妄委兵于人,大将不忠之象也。日色青,军令削弱,吏士多陵正也。或日边云气文成五色者,破军杀将之象也,其大祸在二年之内。或赤云截日如杵形者,兵将大战血气,先动者败。或日月旁有物如枯树,起兵者胜。或云气如青衣人垂手在日西立者,所见之军当有帝王,此胜候也。两军相当,日晕等者力均,曰杀将。抱且戴者,有喜,围在于中者内兵胜,围在于外者外兵胜。日弭(一作珥),拜大将,有兵在野。日有足白者,所临破军杀将。有背气青赤色,曲而向外者,为背叛之象也,其将有二心。日背有缺,气被直向外如山字者,两军相当,所临者败。军两相当,日有冠缨者,和解;抱截(一作戴),大喜。日外青内赤,则两军以和相去;日外赤内青,则两军以恶相去。日之气晕,先至而后去,居军胜。若先至先去,前有利后有病;后至后去,前病后利;后至先去,前后皆病,居军不胜。见而去,其后发病,小胜,必亡功;见半日,上有功。晕(一作而)缺,两军相当,随缺击之,缺方败。抱晕者随抱晕,克。日背晕而珥外,军凶。晕有青气在外者,所临克。日月背晕,兵阵不合。七日晕不解者,不可起军。晕而背抱珥,及值而实之者,顺从击之,克。晕而两珥,一在外,一在内,并有聚云,不出三日,两军和解之,又有他军围城。凡有日晕制胜,近期三十日,远期六十日。日下有云气如龙形蜿蜒者,凶。日斗,有大战,天下乱。日失行,凶。日月扬光,重轮,日五色,当之大吉利。日无光而赤晕,主将忧;黑晕,败;白晕,惊。子日日食,兵起魏分;丑日日食,兵起赵分,忌六月、十二月兵动;寅日日食,兵起燕分,忌正月、七月;卯日日食,兵起鲁分,忌二月、八月;辰日日食,兵起楚分,忌三月、九月;巳日日食,兵起宋分,忌四月、十月。午日日食,兵起韩分,忌正月、七月。未日日食,兵起齐分,忌六月、十二月;申日日食,兵起魏分,其祸最深,忌五月、十一月;酉日日食,兵起郑分,忌二月、八月;戌日日食,兵起宋分,忌正月、七月;亥日日食,兵起秦分,忌四月、十月。夫日食之食向上者,不出九十日征伐;日食从下向者,百姓更有侵夺;日从旁食者,兵动邻国。

  月第一百四十四

  黄虹贯月者,兵起。月旁气渐渐大者,不可攻城叩阵,宜屯兵以自守,敌来勿与战。月旁气细细从外侵轮,但攻城小战,胜。月旁气远之,不得攻城,切宜坚自守备。或气绕月而光明者,主人吉,但守勿忧外贼。或星在月背,城中兵欲败走;星在月角,军内有智谋之士,勿轻敌。月之下角有星,敌人潜入我军,宜精守四门,详别诈伪。或三星上下,在月之上下角,及在月背,用兵不利,攻城不拔。或三星俱在月背,攻战(一作城)皆不利,军中亦有失叛之事,宜精慎明察,恤抚三军。或三星俱在月上者,攻战不利。或三星俱在月形中,敌中兵乱,三日内降(月形中者,谓弯月之虚气也)。三星俱在月中,敌中当有诈降,大造战具,欲乘间大战。月入太微出北座,若犯北座,则下谋上。月出房户北,为兵乱;出房户南,为兵败丧。月晕七重在参、毕之间,兵大战。辰星在翼,月犯之,大将死。太白入月,胡兵退。月晕,先起兵者胜。抱戴(一作负载)赤色,在外外克,在内内克。月晕之时,岁星、镇星色暗则主克,若明胜。月晕太白,色暗主胜,色明客胜。月起房、箕,大风起。晕于参、毕,大兵起。军出之时,卯食即凶。大星入月,色暗恶客败,色明客胜。月晕赤色,客胜。月垂四珥,敌来攻。月带四彗而出,密备奸人谋,主将不忠,兵大起。月在天狱中,吏士多犯禁。星贯月中,主将多淫乱之事,亦防奸人乱军。两月相重,吏士争乱(争一作大)。日月并见,将弱士强。月食,谋者不明。入井中者,兵起。月逼近太微者,大臣谋乱。月临天狱者,从四边周回食心者,大乱。食于八月九月者,敌兵胜。苟欲详日月星辰之变,当以二十八宿之分野验之,则知在于彼我也。

  杂星第一百四十五

  福庆之星,其化者何?积天地淳(一作纯)粹之气也,精气动而化之也。飞流之星,其化者何?五星之精气也。五星有变,则精气散而为妖星。是故《汉书》曰:天睛而景星见(晴者有赤方与青方相连,赤方气连中有两黄星,青方气中有一黄星明也,三星相合而明则为景星者也)。景星也者,黄而润泽,其伏无常,常出有道之国。苟或见于君上,此乃应天之兵,大庆之兆也。若在,当速自退军,不可与抗也。或流星长四五丈,如龙蛇动摇者,大将凶。或白云如车轮,下有流星旋入北斗者,主人当走。星有勃于招摇者,夷狄将乱。或流交于天心者,敌盛。或流衡、太白而过者,大将凶。或流星贯日而灭,敌凶。或流星贯于紫宫,备奸贼下谋上。流星前赤后青黑者,客军败。流星从敌上来立吾营上者,当有奸谋来说吾军。流星尾长三尺辉然者,人主使也;赤色者,将军使也。凡用兵攻其星见之所,则克也。流星色苍白者为使,赤则有兵,黑则丧。星有曳光如匹练坠军中者,星有色如血,及星有光奕奕,细碎坠军中者,敌兵阴到,多杀伤。或星无尾,形色如橘,或有拖光如剑形坠军中者,敌兵则猛,我必败。或大星无尾状如斗,及火星状如橘大而色黑,昼坠军中者,主大杀害。星有五色曳尾,或有圆光大如斗,内赤黄而外青,及有头如血而尾白坠军中者,败兆也。

  客星第一百四十六

  客星者,非主座之星也,故曰客星。色白如气勃勃以絮,所过之宿必有灾害。出营室,无兵,亦不罢。入奎,破兵,杀将。犯娄,胡乱。入昴,胡入犯塞。入毕,边有急兵(一作水)。犯觜,堡虚,军储少,饥。犯柳,兵起。守张,将有阴计,兵起。入招摇,胡兵起。入天枪,兵起。入天,兵起。犯文昌星,苍色,将有忧;色多赤,将惊;色黄,将喜;色黑,将死。守传曰,胡入中国。守天鸡,天下兵马惊。守天街,胡王死。入娄库,兵起。守南河,兵起。守骑宫,将忧,士卒疫。守北落师门,虏入寨,兵起。守天仓,粟贵。入天苑,兵作马死。入天宫,天下弓弩皆张。出天宫,匈奴兵起。守库骑,西羌来降。守九洲殊口,负海丕安。

  妖星第一百四十七

  天雁星,将军之精华也,色青赤有光,尾长三四丈。天猾星者,飞星忽作为云者也,所以兆地者流血积骨之象也。颉颃星,如大瓮,前卑后高,见则大将死。烛星者,状如太白,其出也不行,才见而灭,所烛之地城邑拔、兵破乱也。天狗星者,状如大流星,有声,其下止地,其形类狗,远望之如火光炎炎中天而下,圆如数顷田,而上锐,黄色,见则千里破军死将也(一曰有尾如狗形也)。蚩尤旗,类彗而尾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天蓬者,类十小星绵联如絮,所见之野当有兵起。虎头星者,其落如大月著地(一作贼),则光星类黑,大声如雷,所坠之地兵火起。旬始星,出于北斗旁,状如雄鸡,怒则青黑象伏鳖,见则兵乱。格泽星者,如炎火之状,黄白色起地,上锐(一作钝)而下大也,其见也不种而获,不有土功必有大客。枉矢星者,类大流星,蛇行,色苍黑如有毛,目长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见则天下兵起。昭明星者,白而无角,乍上乍下,所见之地兵多变动也。五残星者,出正东,东方之星也,其状如辰星,去地可六丈,大而黄。六贼星者,出正南,南方之星也,去地(一作行)六丈,大而数动,有光焰。司诡星者,出正西,西方之星也,去地六丈,其状如太白,大而白。咸汉星者,出正北,北方之星也,去地可六丈,而赤,数动,察之则中青。此四星所出非其方,其下当起兵为乱,冲击者不利焉。四镇星者,出四隅之地,去地可四丈。城维藏光星者,亦出四隅,去地可二丈,若月之初出,所见则下有乱兵兴动,有德者昌。或二赤星有月背者,利宫姓为将。或三赤星从西北向东南者,利徵姓为将。或一赤星从西向东者,利角姓为将。或二赤星共尾一处从东向西者,利商姓为将。或三赤星引尾直上者,利羽姓为将。夫星象所见,兵家祸福之本,不可不详之。

  流星第一百四十八

  流星者,天使也。自下而上者曰飞,自上而下者曰流也。飞大曰奔星,小曰流星。大使大星,小使小星,谓紫微大微宫也,徐行渐进,经于列宿之次,或于他星之座为使也。声大者怒象也,疾出迟出者并为妖星。入角,四夷兵起。前黑后赤,兵败将亡。入参不出,先起者胜,后发者败。犯七星,兵起。色青,兵起。入河鼓,大将亡。一云,河鼓兵起。入王良,兵起。入将军及羽林,兵大起。抵北落,兵起。使星出入天库,匈奴兵起。抵天市垣,大将亡。抵天狗,犯弧矢,将有千里之行。使星出厩,兵马起。

  彗星第一百四十九

  彗星长而亘天,兵大起也。引尾入城,城将拔,近则八日,远则十二日有应。彗直垂入军营者凶,宜(一作远)拔之,否则士卒俱死。若在敌,宜急击之。彗出于月之左右者,不出三十日有兵起。抵触月者,暴兵起。若色白者,有大丧也;苍黄者,臣下谋也;黑者,兵大起也。从中天出曳尾向西者,奸人害主将;从南曳尾向北者,妄杀害;从天中出身尾向东者,士民多饥;曳尾向东者,民凶;从北出曳尾向南者,士人凶。彗形如宝,寇来疾速。形如幢节者,寇强不可妄动。色如血者,敌兵阴到。光焰灿烂而尾长阔者,敌盛。凡彗所指处,皆凶地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