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原造化之始

  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列。御寇曰:有形生於无形,天地之初,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气,与形质合而未离。

  曰浑沦歴纪云,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鷄子,溟滓始芽鸿蒙滋萌律,云: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易疏云: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蒙泉子曰:太初者理之始也,太虚者气之始也,太素者象之始也,太乙者数之始也,太极者兼理气象数之始也。由数论言之,可见浑沦未判之先,只一气混合,杳冥昏昧而理未尝不在其中,与道为一是谓太极。

  庄子以道在太极之先,所谓太极乃是指天地人三者,气形己具而未判者之名。而道又别是一悬空底物,在太极之先,不知道即太极,太极即道以其理之。通行者言则曰:道以其理之极至者言,则曰太极又何尝有二邪?向非周子啓其秘,朱子阐而明之,孰知太极之为理而与气自不相离也哉。所谓太极者,乃阴阳动静之本体,不离於形气而实,无声臭不穷於变化而实有凖,则故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仪者物也,凡物未始无对而亦未尝独立,天以气覆而依乎地,地以形载而附乎天有理斯。有气阴阳之谓也,有气斯有形天地之谓也,天地不生於天地,而生於阴阳,阴阳不生於阴阳而生於动静,动静不生於动静而生於太极。盖太极者本然之玅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阴阳者所生之本也。太极形而上,道也阴阳形而下器也。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此造化所由立焉。

  栢斋何子曰:天阳之动者也,果何时动极而静乎?地阴之静者也,果何时静极而动乎?天不能生地,水不能生火,无智愚皆知之。乃谓阴阳相生不亦误乎!盖天地水火虽浑然不可离,实灿然不可乱,故阴之与阳谓之相依则可,谓之相生则不可。谓之互藏其宅则可,谓之互藏相生则不可。此言的有见也!

  夫天地未立,道本天地,天地旣立,则太极之理散在万事。由是而五行生焉,五行一、阴阳五,殊二实无余分也。阴阳一太极,精粗本末无彼此也,五行质具於地而气行於天,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阴也。又统而言之,则气阳而质阴也,又错而言之,则动阳而静阴也,盖五行之变至不可穷,然无适而非,太极之本然也。

  栢齐何子曰: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周子固谓太极不外乎阴阳,阴阳不外乎五行矣!自今论之水水也,火火也,金木水火土之交变也。土地也,天安在乎?有地而无天谓造化全可乎?若以谓天即太极,故朱子以上天之载释太极,天道流行释阴阳观。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之中有乾有坤,则天地皆太极之分体明矣。以天为太极之全体,而地为天之分体,岂不误甚也哉!其説似有理也。

  夫五行之生,各一其性,四时之行,亦有其序。春以生之,夏以长之,秋以肃之,冬以藏之,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复春,而相循无穷。

  盖五行异质四时异气而皆不外乎阴阳,阴阳异位、动静异时而皆不离乎太极。至於所以为太极者,又无声臭之可言,是性之本体然也。故五行各一其性,所谓各具一太极也。四时自有其序,所谓运用一太极也。五行四时周而复始,所谓统体一太极也。而性之无所不在,又可见矣,夫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此无极、二五。所以混融而无闲,所谓玅合者也。无极是理,二五是气,真以理言,太极无妄之谓也。

  精以气言阴阳五行不二之谓也,凝者聚也,气聚而成形也,盖性为之主,而阴阳五行为之经纬错综,又各以类凝聚而成形焉。阳而健者成男,则父之道也。阴而顺者成女,则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气化而生者也,气聚成形,则形交气感,遂以形化而万物,生生变化无穷矣。

  鲍鲁斋曰:天地以气交而生人物,观其所交,则气之所至,可以知其类之所从出矣。天气交乎地,於人为男,於物为牡,地气交乎天,於人为女,於物为牝,男女牝牡,又自交而生生化化不穷。人物旣生气,随天地之气升降交感,人得天地之中气,四方之气无不感物,得天地之偏气,而亦各随所感,故观天地之气交,可以知人物之初生矣。观天地之气感,可以知人物之相生矣。

  朱子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凝体於造化之初,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流行於造化之後,此理之常也。若姜嫄、简狄之生稷契,则又不可以先後言矣,此理之变也。张九韶曰:论人物始生,於天地肇判之初,则由气化而後有形化,张子所谓天地之气生之是也,论人物始生,於结胎受形之初,则由精气之聚,而後有是物。朱子所谓阴精阳气聚而成物是也。由是言之,则人也物也,气也形也,孰有出於阴阳之外哉。

  夫命禀於阴阳有生之初,非人所能移,莫之为而为非我所能,必於是有生而富、生而贵者,有生而寿、生而夭者。有生而贫、生而贱者。有生而富贵双全巍巍人上者。有生而贫贱兼有落落人下者。有生而宜寿而反夭阏,有生而宜夭而反长年之数者。谓由於所积而然与,亦由於所性而然与,谓由於所积则贫,可以致富贱,可以致贵夭,可以致寿。

  古之所谓人能胜天者也,谓由於所性以得乎富贵者终於富贵,贫贱者终於贫贱,寿夭者终於寿夭,古之所谓命不可移也。夫谓之积则不可专以为命,夫谓之性则不可专,以为人将以付之於所积,与未知命之所禀。富贵寿夭贫贱何如也,将以付之於所性,与未有富贵寿夭贫贱可坐待者,而人为似不可缺也。或曰命禀有生之初,诚哉是言也。

  何人生天地之中,有五行八字相同,而富贵贫贱寿夭之不一,其故何也?答曰:阴阳二气交感之时,受真精玅合之气,凝结为胎,成男成女得天地父母一时气候,是以禀其清者为智为贤,禀其浊者为愚为不肖。智者贤者由是或富或贵,或寿必有所得,所谓徳足以获福也。愚者不肖者,不能自奋日益昏蔽,则贫贱与夭有不能免,所谓下愚不移是也。

  其富贵两全者,原禀清轻之气,生逢得令之时,兼以财官亨通,禄马旺相,其运与限甚吉甚祥,纵有少晦,不系驳杂。其贫贱兼有者,原禀重浊之气,生逢失令之时,刑冲驳杂无些顺美,虽无祸患侵扰,未免蹇滞不前。又有富而贫、贫而富、贵而贱、贱而贵、寿而夭、夭而寿者,又有为贤为智而反贫贱,为愚不肖而反富贵者。天地间之人万有不齐,此亦四时五行偏正、得失、向背、浅深之气之所致也。

  故当时元气虽禀轻清,然而生於衰败之时,行休囚之运,富者损失财源,贵者剥官退位,寿者夭阏不禄。其元气虽禀重浊,其人生中和之令,行旺相之运,贫不终贫而为富,贱不终贱而为贵,夭不终夭而为寿。

  虽然修为在人,人定胜天,命禀中和性加积善,岂但一身享福已哉!而子子孙孙荣昌利达理宜然也。命值偏枯,性加积恶,非惟自身值祸已也,而子子孙孙落落人下得非报。与由前言之,虽系於命,亦在於人之积与不积耳。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殆此之谓与。耕野子曰:天一气尔,气化生水,水中滓浊积而成土,水落土出,遂成山川。土之刚者成石而金生焉,土之柔者生木而火生焉,五行具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矣。

  浚川子曰:天地之初惟有阴阳二气而己,阳则化火,阴则化水,水之渣滓便结成地,渣滓成地即土也。何至天五方言:生土水火土天地之大,化金木者,三物之所自出。金石之质必积久而後结生之必同,於人物谓,金之气生人得乎,且天地之间无非元气之所为其性,其种巳各具太始之先,金有金之种,木有木之种,人有人之种,物有物之种,各各完具不相假借不相凌犯,而谓五行递互相生可乎。

  今五行家以金生水,厥类悬絶不侔厥理颠倒失次,不知木以火为气,以水为滋,以土为宅,此天然至道。而曰水生木无,土将附木於何所,水多火灭土絶木且死矣,夫安能生?周子惑於五行家之説而谓: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不知日有进退,乃成寒暑,寒暑分平乃成四时,於五气之布何与焉?其曰:春木夏火秋金冬水皆假合之,论土无所归配於四季,不知土之气在天地内,何日不然,何处不有,何止流行於季月之晦?季月之晦,尚有而孟月之朔即灭其灭也,归於何所其来也。孰为命之天一生水,乃纬书之辞,而儒者援以入经,水火者阴阳始生之,玅物也故一,化而为火日是也,再化而为水雨露是也。

  今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戾於造化本然之玅可乎其折,朱子以四时流行之气,论五行天地奇偶之数,论五行太极图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论五行,其折五行配四时,如五行家四时各主其一,春止为木,则水火土金之气孰絶灭之,秋止为金,则水火土木之气孰留停之,土惟旺於四季,则余月之气孰把持而不使之运,又安有今日为木,明日为火,又明日为土为金为水乎,按王氏之説有理而非达观之见。

  珞琭子曰:以为有也是从无而立有以为无也,天垂象以示文,夫天垂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宿之象,观天王会通其立名分野,是亦人为之耳而义象符合。至灾祥占卜或属类某事,或指见某方应於某年月日,如探左契虽天道玄远亦不外人事与五行。

  阴阳家以十干十二支分为五行,因日与天会而为,岁月与日会而为,月日有三十时有十二,以人生年月日时所得干支,立为四柱以推一生吉凶,亦理之自然者也。王氏以春属木而土何在,不知五行旺相死休囚各主,其当时不当时用事不用事而言,非为春木旺而土则无。十干十二支错综,为六十甲子周而复始不假安排,即造化之所在也。非为今日属木,明日属火,便非天道之自然。不思人立而天从之,人感而天应之,即天象立名分野之义,天人合一之道也。观一日有早午晏晚,自有温凉寒热气候,是金木水火土备於一日五行之不相离,如此谓今日木明日火又何,莫而非天道之自然也耶。

  且朝廷造历颁之天下,其载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中间,一年之神煞方位每月之天行徳旺。而一日之中,又有黑黄吉凶事之宜与不宜,人遵之则福,违之则祸,是果无理强造而率天下以必从哉,又相人术观气色之青黄赤白黑而决祸福,应於某年月日时,青则甲乙,黄则戊巳,赤则丙丁,白则庚辛,黑则壬癸,一毫不爽察病亦然观素问可见。

  是干支虽所以纪日,而造化不外是也,又人之精神梦寐预兆吉凶占之者,或以意断或以物象或以字解或以音叶,皆人为之也而吉凶不能外焉。是有是人而後有是梦,因是梦而求是人造化,且不外而况干支五行,自有天地便有此理,因有此理便生是人人与天一也。

  外人以言天外天以言人皆诬矣,若伏羲画卦仰观俯察远稽近,取是得天地人物之理,而八卦所由作也。今之谈阴阳者,虽穷极天地之变探索,人物之微彰,往察来因着知微,与天地合其徳,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亦岂能外干支五行而别有造化,以尽天地人物之大哉。今王氏知尊易,而不信阴阳家説,是知有理而不知有数也,理数合一,天人一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焉耳。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