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类·卷二

  ◎阮文达为监临

  嘉庆戊午,闽乡试,新城陈鉴亭观察以盐法道在贡院头门点名,并视搜检。有应试广文,怀挟一包裹,兵弁搜得献之。陈公取包裹置坐右,谓兵弁曰:“既有怀挟,应再细搜。”兵弁乃重检考篮等,禀曰无之。陈因目广文曰:“既无怀挟,汝不进去何待?”广文乃领卷径去,而兵弁瞠视无一辞,旁观者皆称颂不置。夫科举之搜检,前代即有之,功令不得不严,而奉行不可不存宽大之心,以全朝廷待士之体,以养士子廉耻之原。如观察者,可谓知政体矣。后观察官至仓场侍郎,因忆嘉庆甲子科浙江乡试,阮文达公为监临时,事绝相类。第一场点名时,搜检官某以士子怀挟之文字,跪白于公,公若为弗见也者。某乃起置文字于案,公取视之,正色曰:“此旧帐簿也,安所用之。”

  某惶惑退去。公尝谓僚属曰:“士子入闱,能带文字,不能带福命。国家严怀挟之罪,在功令不得不然,吾辈当仰体圣主作人之意,爱养为先,何可任意苛求,罔顾大体乎?”存心仁恕如此,宜乎富贵寿考,兼备一身也。又道光壬午北闱,仁和蒋侍御诗,为科场巡号官,有号役讦告某士子怀挟文字,蒋谓若果怀挟,则当搜检时诸王大臣岂肯纵其入闱,此必汝藏匿之物,藉以挟诈耳,立予杖责而逐之。是亦能以爱惜士子为心者。

  ◎写榜吏

  钱文端公庚午典试江西,写榜吏陈巨儒,须鬓如雪,自言年七十,手写文武榜三十有二,求公赠诗,公赋云:“桂籍凭伊腕力传,白头从事地行仙。自言作吏中书省,曾侍朱衣四十年。”十月,复写武榜,解首则其孙腾蛟也,名初唱,掀髯一笑笔堕于地。巡抚阿公喜,使告藩司彭公索诗,使者立檐下待,彭方有剧务,幕客代作,复不称意。

  乃遣骑迎蒋苕生,蒋方饮酒肆,恋不肯行,敦促乃来,则速者又四辈矣。彭语之故,蒋曰:“不知公有此急也。”即题一绝云:“榜头题去笑开眉,六十年来鬓若丝。官烛两行人第一,夜阑回忆抱孙时。”

  ◎邵二云中会元

  余姚邵二云先生,名晋涵,中乾隆辛卯科会元。是科首题,为“若臧武仲之知”四句,是日忽文思涩滞,至夜半而首艺尚未成,心甚慌惚。忆前己丑科落卷内,有“子在陈曰至狂简后二比”,似可移置,不暇修改,而竟直抄之,聊以塞责完篇,并不妄思捷获。而主试者阅至此二比,遂句句叹赏,以为空中议论,通场所无,竟置榜首。先生学问素充,经经纬史,下笔千言,何至有枯索之时,而为帖括题所束缚耶?即或文思偶滞,亦何至抄录绝不相关之题文耶?乃竟以此得元,亦奇矣哉!可见时艺一道,原可通融,是在慧心人能自得之耳。

  ◎赵瓯北重赴鹿鸣

  阳湖赵瓯北先生,中乾隆庚午乡榜,其外孙汤文卿锡光,又中嘉庆庚午乡榜。先生赋诗云:“我方重赴鹿鸣筵,且喜东床有后贤。一代宾兴传异事,外孙外祖叙同年。”文卿亦赋诗呈先生,云:“骚坛一代主齐盟,少小相依识性情。难得母家成宅相,竟于甥馆继科名。翘才也算登黄阁,执拂曾经侍碧城。但愿王筠同外祖,再看春榜问前程。”

  ◎陈三元

  桂林相国陈文恭公,世居横山村,筑“培远堂”,嘉庆丙子,相第不戒于火。五世孙臣守睿,癸酉解元,尝梦状元名继昌,遂改名,以庚辰领会状,年甫三十。前明正德二年,有云南按察司副使包裕《游环珠岩》诗刻云:“岩中石合状元征,此语分明白昔闻。巢凤山钟王世则,飞鸾峰毓赵观文。应知奎聚开昌运,会见胪传现庆云。天子圣神贤哲出,庙廊继步策华勋。”

  后四句陈公名字悉见,亦一奇也。相传伏坡岩下,有石如砫,向离崖二尺许,谶云:“岩连石,出状元。”近则竟相连矣。状元夫人,为李侍郎宗瀚侄女,李寄诗云:“娇矫文公五世孙,南交科第夺中原。三头掌故今双绝,千佛名经有几尊。独秀高惊天极柱,一枝青出桂林村。相期位业齐王宋,培远贻谋属相门。胪传大宋已更名,世美家声协凤鸣。刚道珠岩浮柱合,又传石刻满城惊。七千里外荒真破,三百年前谶早成。圣代得人方共庆,肯教温饱负生平。剥腹天心未易量,祝融扫荡亦嘉祥。重新上界神仙府,依旧平泉宰相庄。人羡唐夫年始壮,我怀君子泽弥长。泥金漫说门楣喜,白叟黄童尽若狂。”

  先是,广西贡院前大楼久圮,形家谓宜改建,甫落成而陈遂捷三元,制军阮宫保诗云:“文运原因天运开,一枝真自桂林来。圣朝得士三元盛,贤相传家五世才。史奏庆云合名字,人占佳气说楼台。若从师友抡魁鼎,门下门生已六回。”注:近科状元吴信中、洪莹、蒋立镛、吴奇浚、陈沆及陈继昌,皆予门生门下之门生也。陈会试卷在第一房,王楷堂比部廷绍所荐。荐之夜,总裁黄左田宗伯钞,梦有人持阮元名帖来拜。

  及定元,竟以广西卷书榜,知得两元。大司农卢南石先生谓黄曰:“梦合矣。”楷堂札述其备细于阮宫保,宫保答诗云:“第一房中蓉镜开,荐贤我亦梦中来。事从天定必成瑞,喜入人心真是才。魁首早知抡桂岭,姓名端合借云台。凭君入格非常事,应有朱衣暗里回。”真一则玉堂佳话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