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貴驗

  事莫貴乎有驗,言莫棄乎無徴。言之未有益也,不言未有損也。水之寒也,火之熱也,金石之堅剛也,此(《治要》作"彼")數物未嘗有言,而人莫不知其然者,信著乎其體也。使吾所行之信,若彼數物,而誰其疑我哉!今不信吾所行,而怨人之不信己(原作"也", 據《治要》改)猶敎人執鬼縳魅,而怨人之不得也,惑亦甚矣。孔子曰:"欲人之信己也,則微言而篤行之。篤行之則用日久,用日久則事著明,事著明則有目者莫不見也,有耳者莫不聞也,其可誣哉(《治要》作"乎")!"故根深而枝葉茂,行久而名譽遠。《易》曰:"恒,亨,無咎,利貞。"言久於其道也。伊尹放太甲,展季覆寒女,商魯之民不稱淫篡焉,何則?積之於素也。故染不積則人不觀其色,行不積則人不信其事。子思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化,化在令外也。"(徐湘琳曰:"錢校云,《後漢書·宣秉、王良傳》論曰:'同言而信,則信在言前;同令而行,則誠在令外.'章懷注:'此皆《子思子·累德篇》之言。'《意林》及《御覽》三百九十四又四百三十引《子思子》與《中論》並無二'也'字,今《子思子》已逸,未知孰是。案此四語亦見《文子·精誠篇》,而《淮南子·謬稱篇》:'同言而民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民化,誠在令外也.'言詞稍異。")

  謗言也皆縁类而作(徐湘琳曰:"俞校云,'皆'乃'者'字之誤。"),倚事而興,加其似者也。誰謂華岱之不高,江漢之不長與?君子修德,亦高而長之,將何患矣。故求己而不求諸人,非自強也,見其所存之富耳。子思曰:"事自名也,聲自呼也,貌自眩(徐湘琳曰:"俞校云,'眩'當作'炫'。"按《漢書·敍傳上》:"既繫攣於世教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 顏注:「言用老子﹑莊周之道何為?但欲以名自炫曜耳.眩音州縣之縣.」是二字相通也。)也,物自處也,人自官也,無非自己者。"故怨人之謂壅,怨己之謂通。通也知所悔,壅也遂所誤。遂所誤也親戚離之,知所悔也疏遠附之;疏遠附也常安樂,親戚離也常危懼;自生民以來,未有不然者也。殷紂爲天子而稱獨夫,仲尼爲匹夫而稱素王,盡此類也(徐湘琳曰:"錢校云,'盡'疑當作'蓋'。")。故善釣者不易淵而殉魚(《御覽》卷八百三十四作"善釣不易坻而得魚"。" 坻",徐本引钱校误作"抵"。),君子不降席而追道。治乎八尺之中,而德化光矣。古之人謌曰:"相彼玄鳥,止于陵阪。仁道在近,求之無遠。"

  人情也莫不惡謗,而卒不免乎謗,其故何也?非愛致(《治要》作"智")力而不已之也,已之之術反也。謗之爲名也,逃之而愈至,距(《治要》作"拒")之而愈來,訟之而愈多。明乎此,則君子不足爲也;闇乎此,則小人不足得也。帝舜屢省,禹拜昌言,明乎此者也;厲王蒙(《治要》作"加")戮,吳起刺之,闇乎此者也。夫人也(此三字原脱,據《治要》補),皆書名前策,著形列圖,或爲世法,或爲世戒,可不愼歟("歟"原作"之", 據《治要》改)!曾子曰:"或言予之善,予惟恐其聞;或言予之不善,惟恐過而見予之鄙色焉。"故君子服過也,非徒飾其辭而已。誠發乎中心,形乎容貌,其愛之也深,其更之也速,如追兎惟恐不逮,故有進業,無退功。《詩》曰:"相彼脊令,載飛載鳴。我日斯邁,而月斯征。"遷善不懈之謂也。夫聞過而不改,謂之喪心;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失體喪心之人,禍亂之所及也。君子舍旃。

  《周書》有言:"人毋鑒於水,鑒於人也。"鑒也者,可以察形;言也者,可以知德。小人恥其面之不及子都也,君子恥其行之不如堯、舜(《意林》作"舜禹",《御览》卷三百六十五作"堯舜"。 徐湘琳曰:"当作'舜禹'。上文'帝舜屢省,禹拜昌言',舜禹連文,此正承上文而言。《御覽》八十一引此文正作'舜禹',今據改。"按正文實未改。)也。故小人貴("貴"原作"尚",據《意林》改)明鑒,君子尚至言。至言也非賢友則無取之,故君子必求賢友也。《詩》曰:"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岀自幽谷,遷于喬木。"言朋友之義,務在切直以升於善道者也。故君子不友不如己者,非羞彼而大我也。不如己者須己而植(《治要》作"愼",疑誤)者也。然則扶人不暇,將誰相我哉!吾之僨也,亦無日矣。故僨庳(原缺一字,《漢魏叢書》本、《四庫全書》本亦然,據《治要》補。)則水縱(原作"縱多",據《治要》改),友邪則己僻也(《治要》無"也"字),是以君子愼取友也(《治要》作"愼所友",無"也"字)。孔子曰:"居而得賢友,福之次也。"夫賢者,言足聽,貌足象,行足法,加乎善奨人之美,而好攝人之過,其不隐也如影,其不諱也如響,故我之憚之,若嚴君在堂,而神明處室矣!雖欲爲不善,其敢乎?故求益者之居逰也,必近所畏而遠所易。《詩》云:"無棄爾輔,員于爾輻。屢顧爾僕,不輸爾載。"親賢求助之謂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