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譴交

  民之好交游也,不及聖王之世乎?古之不交游也,將以自求乎?昔聖王之治其民也,任之以九職,糾之以八刑,導之以五禮,訓之以六樂,敎之以三物,習之以六容。使民勞而不至於困,逸而不至於荒。當此之時,四海之内,進德脩業,勤事而不暇,詎敢淫心舍力,作爲非務以害休功者乎?自王公至於列士,莫不成正畏,相厥職有恭,不敢自暇自逸(徐湘琳曰:"《書·酒誥》篇:'自成湯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案此句中'正'當作'王'字之誤。職,則以意易'棐'字。")。故《春秋外傳》曰:"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師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與太史司載,糾虔天刑,日入,監九御潔奉禘郊之粢盛,而後即安。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警其百工(徐湘琳曰:"案今《国语·鲁语》无'其'字,'警'作'儆'。"),使無慆淫,而後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而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正歳使有司令於官府曰:"各修乃職,考乃法,備乃事,以聽王命,其有不恭,則邦有大刑。"由此觀之,不務交游者,非政之惡也,心存於職業而不遑也。且先王之敎,官旣不以交游導民,而鄕之考德,又不以交游舉賢,是以不禁其民,而民自舍之。及周之衰,而交游興矣(此二句《意林》作"周道衰而交遊興")。

  問者曰:吾子著書,稱君子之有交,求賢交也。今稱交非古也,然則古之君子無賢交歟?曰:異哉!子之不通於大倫也。若夫不出戸庭,坐於空室之中,雖魑魅魍魎,將不吾覿,而况乎(徐湘琳曰:"當作'況於'。形近而誤。")賢人乎?今子不察吾所謂交游之實,而難其名,名有同而實異者矣,名有異而實同者矣。故君子於是倫也,務於其實,而無譏其名。吾稱古之不交游者,不謂嚮屋漏而居也;今之好交游者,非謂長沐雨乎中路者也。古之君子,因王事之閒,則奉贄以見其同僚及國中之賢者,其於宴樂也,言仁義而不及名利。君子未命者,亦因農事之隙,奉贄以見其鄕黨同志。及夫古(徐湘琳曰:"疑當作'國'。")之賢者亦然,則何爲其不獲賢交哉!非有釋王事,廢交業,逰遠邦,曠年歳者也。故古之交也近,今之交也遠;古之交也寡,今之交也衆;古之交也爲求賢,今之交也爲名利而已矣!

  古之立國也,有四民焉。執契脩版圖,奉聖王之法,治禮義之中,謂之士;竭力以盡地利,謂之農夫;審曲直形勢,飭五材以别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各世其事,毋遷其業,少而習之,其心安之,則若性然,而功不休也。故其處之也,各從其族,不使相奪,所以一其耳目也。不勤乎四職者,謂之窮民,役諸圜土。凡民出入行止,會聚飲食,皆有其節,不得怠荒,以妨生務,以麗罪罰。然則安有群行方外,而專治交游者乎?是故五家爲比,使之相保,比有長;五比爲閭,使之相憂(徐湘琳曰:"錢校云:案此見《周禮》大司徒職,'憂'本作'受'。俞樾云:《周官》大司徒職作'使之相受',然'憂'字義亦通也。孫詒讓曰,蓋聲近而誤。"),閭有胥;四閭爲族,使之相葬,族有師;五族爲黨,使之相救,黨有正;五黨爲州,使之相賙,州有長;五州爲鄕,使之相賓,鄕有大夫。必有聦明慈惠之人,使各掌其鄕之政敎禁令。正月之吉,受法于司徒,退而頒之于其州、黨、族、閭、比之群吏,使各以敎其所治之民,以考其德行,察其道藝,以歳時登其大夫,察其衆寡(徐湘琳曰:"俞校云:'大夫'當作'夫家'。《周官》鄉大夫'以歳時登其夫家之衆寡',《民數篇》'夫家脫于聯伍',亦用《周官》'夫家'字。"。凡民之有德行道藝者,比以告閭,閭以告族,族以告黨,黨以告州,州以告鄕,鄕以告民。有罪奇衺者,比以告,亦如之。有善而不以告謂之蔽賢,蔽賢有罰;有惡而不以告謂之黨逆,黨逆亦有罰。故民不得有遺善,亦不得有隱惡。鄕大夫三年則大比而興賢能者,鄕老及鄕大夫、群吏獻賢能之書於王,王拜受之,登於天府。其爵之命也,各隨其才之所宜,不以大司小,不以輕任重。故《書》曰:"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此先王取士官人之法也。故其民莫不反本而自求,愼德而積小,知福柞之來不由於人也。故無交游之事,無請託之端,心澄體靜,恬然自得,咸相率以正道,相厲以誠慤,姦說不興,邪陂自息矣。

  世之衰矣(徐湘琳曰:"錢校云:'矣'字疑當作'也'字。案章炳麟《國故論衡·原道》上引此文亦作'也'字。"),上無明天子,下無賢諸侯,君不識是非,臣不辨黒白。取士不由於鄕黨,考行不本於閥閱(《意林》作"閨閾")。多助者爲賢才,寡助者爲不肖(此二句《意林》作"多助者則稱賢才,少愛者則謂不肖")。序爵聽無證之論,班禄采方國之謠。民見其如此者,知富貴可以從衆爲也,知名譽可以虚譁獲也(徐湘琳曰:"俞校云,'從衆'疑當作'徒衆'。 '虛譁'疑當作'虛華'。"),乃離其父兄,去其邑里,不脩道藝(徐湘琳曰:"章炳麟引作'道義'。"),不治德行,講偶時之說,結比周之黨,汲汲皇皇,無日以處,更相歎揚,迭爲表裏,檮杌生華,憔悴布衣,以欺人主、惑宰相、竊選舉、盗榮寵者,不可勝數也。旣獲者賢,已而遂往,羡慕者並驅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者乎?桓靈之世其甚者也,自公卿大夫、州牧郡守,王事不恤,賓客爲務,冠蓋填門,儒服(《類聚》卷第二十一作"服膺")塞道,飢不暇餐,倦不獲已,殷殷沄沄,俾夜作晝,下及小司,列城墨綬,莫不相商以得人(徐湘琳曰:"俞氏云:'相商'當作'相高'。")。自矜以下士,星言夙駕,送往迎來,亭傳常滿,吏卒侍門(原作"傳問",據《類聚》改),炬火夜行,閽寺不閉(《類聚》作"關");把臂捩腕,扣天矢誓,推託恩好,不較輕重;文書委於官曹,繫囚積於囹圄,而不遑省也。詳察其爲也,非欲憂國恤民,謀道講德也,徒營己治私,求勢逐利而已。有策名於朝,而稱門生於富貴之家者,比屋有之。為師無以教訓(原作"爲之師而無以敎",據《類聚》改),弟子亦不受業。然其於事也,至乎懷(徐湘琳曰:"疑作'壞'。")丈夫之容,而襲婢妾之態,或奉貨而行賂,以自固結,求志屬託,規圖仕進,然擲目指掌,高談大語,若此之類,言之猶可羞,而行之者不知恥。嗟乎!王敎之敗,乃至於斯乎?(此二句《類聚》所引在"東山之哀"下,"斯"作"此"。其下曰:"林宗之時,所謂交遊者也:輕位不仕者,則有巢許之高;廢職待客者,則有仲尼之稱;委親遠學者,則有優遊之美。是以各眩其名,而忘天下之亂也."徐湘琳曰:"錢校云:疑今本有脫簡,而《類聚》所引或不免顛倒刪節。今故仍原本而附著於此。")且夫交游者出也,或身殁於他邦,或長幼而不歸。父母懷煢獨之思,室人抱東山之哀,親戚隔絶,閨門分離,無罪無辜,而亡命是效。古者行役,過時不反,猶作詩刺怨。故《四月》之篇,稱先祖匪人,胡寜忍予?又况無君命而自爲之者乎!以此論之,則交游乎外,久而不歸者,非仁人之情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