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第九

  黄帝问曰∶谷气有五味,其入脏分别奈何?岐伯对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故谷味酸,先走肝。《九卷》又曰∶酸入胃,其气涩(一作涩以收),不能出入。不出则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于膀胱之胞,膀胱之胞薄以软,得酸则缩绻,约而不能,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聚也,故酸入胃而走于筋。《素问》曰∶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其义相顺。又曰∶肝欲辛,多食酸,由肉胝而唇揭。谓木胜土也。(木辛与《九卷》义错。《素问》肝欲辛作欲酸。)

  苦先走心。《九卷》又曰∶苦入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下脘者,三焦之路,皆闭而不通,故气变呕也。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胃而走骨,入而复出,必黧疏,是知其走骨也。水火相既,骨气通于心也。《素问》曰∶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其义相顺。又曰∶心欲酸,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谓火胜金也。(火酸与《九卷》义错)

  甘先走脾。《九卷》又曰∶甘入脾,其气弱少,不能上至上焦,而与谷俱留于胃中。甘者,令人柔润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心闷。其气通于皮,故曰甘走皮。皮者,肉之余。盖皮虽属肺,与肉连体,故甘润肌肉并皮也。《素问》曰∶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其义相顺。又曰∶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谓土胜水也。(与《九卷》不错。)

  辛先走肺。《九卷》又曰∶辛入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诸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至营卫,营卫不时受之,久留于心下,故洞(一作 )心。辛者,与气俱行,故辛入胃,则与汗俱出矣,(《千金》云∶辛入胃而走气,与气俱出,故气盛)。《素问》曰∶(肺欲苦与《九卷》义错)

  咸先走肾。《九卷》又曰∶咸入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诸脉。脉者,血之所走也。血与咸相得则血 (一作凝,下同),血 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干而善渴。

  血脉者,中焦之路,故咸入而走血矣。肾合三焦,血脉虽属肝心,而为中焦之道,故咸入而走血也。《素问》曰∶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其义相顺。又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谓水胜火也。(虽俱言血脉,其义不同)。谷气营卫俱行,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糟粕以次传下。曰∶营卫俱行奈何?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焦,行于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气海,出于肺,循于喉咙,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而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曰∶五谷∶粳米甘,麻(《素问》作小豆)酸,大豆咸,小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肉甘,犬肉酸,豕肉咸,羊肉苦,鸡肉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色∶黄宜甘,青宜酸,黑宜咸,赤宜苦,白宜辛。脾病者,宜食粳米、牛肉、枣、葵,甘者入脾用之。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苦者,入心用之。肾病者,宜食大豆、豕肉、栗、藿。咸者,入肾用之。

  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辛者,入肺用之。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酸者,入肝用之。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

  肝,足厥阴、少阳主治。肝苦急,食甘以缓之。心,手少阴、太阳主治。心苦缓,急食咸以收,急。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味者,各有所利,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肺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血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又曰∶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两 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素问》舌下血者),其变病,刺 中血者。

  又,过在手巨阳、少阴。)

  脾病者,身重善饥,肌肉痿,足不收,行善螈 ,脚下痛。虚则腹胀,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又曰∶腹满 胀,支满 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肝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挛,髀 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喉咙干。取其经手太阴、足太阳外厥阴内少阴血者,又曰∶咳嗽上气,病(《素问》作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肾病者,腹大胫肿痛,咳喘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肠小肠(《素问》作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又曰∶头痛癫疾,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阴、太阳,甚则入肾。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