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 五两

    拼音:wǔ liǎng,注音:ㄨˇ ㄌ一ㄤˇ,词性:

    简解

    详解

    1. 谓两只配成一双。《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 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乃与冠緌必双,男女有匹之义合。”
    2. 犹言五匹。《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 郑玄 注:“纳币谓昏礼纳徵也。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今谓之匹。”
    3. 五兵技巧。《吕氏春秋·简选》:“ 晋文公 造五两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诱 注:“两,技也,五技之人。” 陈奇猷 校释引 金其源 曰:“五两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谓勇士。五两之士,谓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 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晋 之五两, 吴 之多力、利趾, 越 之习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5. 亦作“ 五緉 ”。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文选·郭璞<江赋>》:“覘五两之动静。” 李善 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军营中。’ 许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 人谓之五两也。’” 唐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宋 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

    相关阅读《淮南子》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热门搜索汉字
艋 - měng 8
饺 - jiǎo 12
葭 - jiā 14
鳖 - biē 7
回 - huí 12
臻 - zhēn 20
御 - yù 18
薭 - ài 18
葮 - duàn 18
荞 - qiáo 5
热门搜索词语
布达拉宫 19
辩驳 17
不足之处 15
蕴藏 18
把守 9
反差 10
暴躁 9
暴涨 4
比武 19
哀文 20
热门搜索成语
悲愁垂涕 2
右传之八章 15
无补于事 2
炳如观火 6
沟满壕平 12
虚虚实实 18
虎踞龙盘 4
如箭在弦 13
白驹过隙 16
搬唇弄舌 19
相关搜索
两个
五金
第五
隔三差五
挨三顶五
捱三顶五
九五
进退两难
二五
二百五
挨三顶五
捱三顶五
拔十得五
拔十失五
搬斤播两
半斤八两
并世无两
博览五车
擘两分星
不为五斗米折腰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