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 侍郎

    拼音:shì láng,注音:ㄕˋ ㄌㄤˊ,词性:

    简解

    ◎ 侍郎 shì láng
    [assistant minister] 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
    兵部侍郎

    详解

    1. 古代官名。 秦 汉 郎中令的属官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官殿掖门户,有丞。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侍郎郎中》:“葢本执兵侍卫者。侍郎之官,至 汉 始有。”
    2. 古代官名。 汉 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称侍郎。 隋 唐 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 清 雍正 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 刘昭 注引 蔡质 《汉仪》:“尚书郎初从三署诣臺试,初上臺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宋史·胡铨传》:“近者礼部侍郎 曾开 等引古谊以折之, 檜 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 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自大学士、尚书、侍郎及百司尹,唯诺成风,皆听命於书吏。”
    3. 古代官名。 晋 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热门搜索汉字
蒿 - hāo 18
砺 - lì 9
母 - mǔ 15
垻 - bèi 9
繁 - fán 17
霓 - ní 15
垮 - kuǎ 8
娑 - suō 15
函 - hán 20
懓 - ài 12
热门搜索词语
省钱 7
段位 12
并州 19
瀚海 5
转告 19
今年 18
魁星 16
廉政 16
降生 12
阅读 14
热门搜索成语
异口同声 3
赏不逾日 19
铺采摛文 15
怒发冲冠 3
弊帚千金 5
石心木肠 10
轩盖如云 16
唯妙唯肖 7
黎庶涂炭 15
磐石之安 1
相关搜索
女郎
吊儿郎当
常侍
阿本郎
阿郎
阿郎杂碎
阿木忽郎
哀乌郎
服侍
法郎
白面书郎
白首为郎
不郎不秀
吊儿郎当
吊尔郎当
傅粉何郎
顾曲周郎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江郎才尽
江郎才掩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