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 和声

    拼音:hé shēng,注音:ㄏㄜˊ ㄕㄥ,词性:名词、形容词

    简解

    ◎ 和声 hé shēng
    [harmony] 依据和弦的组成和相继进行谱成的音乐作品的结构

    详解

    1. 和谐的乐音。《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故和声入於耳,而藏於心。”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使丝竹与俎豆并存,羽旄与揖让俱用,正言与和声同发。”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高秋爽气明宫殿, 元祐 和声入管絃。”
    2. 调和声调;协和声调。《书·舜典》:“声依永,律和声。” 孔 传:“言当依声律以和乐。” 周秉钧 注引 俞樾 曰:“依其所咏以定五声,是谓声依永。又患其不和也,而以六律六吕和之,是谓律和声。”《旧唐书·音乐志三》:“礼惟崇德,乐以和声。” 刘师培 《文说》:“和声依永,八音於焉克谐;六律五声,五言於焉出纳。”
    3. 音乐术语。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律同时发声。
    1. 词、曲中的衬词。原为歌曲中常由他人应和的部分,如“贺贺贺”、“何何何”之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 唐 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復用和声。”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 唐 人朝成一诗,夕付管絃,往往声希节促,则加入和声。凡和声皆以实字填之,遂成为词。”
    2. 随声附和。 明 李贽 《圣教小引》:“余自幼……尊 孔子 不知 孔夫子 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説研,和声而已。”和谐的乐音。《国语·周语下》:“夫耳内龢声,而口出美言,以为宪令,而布诸民,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从之不倦。” 韦昭 注:“耳闻龢声,则口有美言,此感於物也。”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热门搜索汉字
暌 - kuí 12
瘘 - lòu 18
丛 - cóng 7
拦 - lán 5
土 - tǔ 11
屄 - bī 3
笋 - sǔn 15
锛 - bēn 5
蝽 - chūn 13
鲟 - xún 5
热门搜索词语
肺腑 11
奉承 13
之国 15
公制 1
合体 13
侯爵 13
阿嫂 5
熔炼 2
汽车工业 13
基准 17
热门搜索成语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18
衔枚疾走 8
裘马声色 3
弃如敝屣 3
男欢女爱 6
老生常谈 1
捷报频传 18
心手相忘 9
杜绝言路 13
瞽言萏议 17
相关搜索
和平
和谐
共和国
人和
柔和
声音
声明
大声
低声
大和
哀声叹气
唉声叹气
嗳声叹气
白雪难和
百口同声
百舌之声
百啭千声
悲声载道
北鄙之声
比肩齐声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