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脍炙人口 kuàizhì-rénkǒu
[be much relished;enjoy great popularity] 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一篇一咏,脍炙人口。——林嵩《周朴诗集》
美味人人喜爱。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所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 李涛 , 长沙 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膾炙人口。”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 贺方回 、 柳耆卿 为文甚多,皆不传於世,独以乐章膾炙人口。”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集中诗如此者尚多,今姑采其膾炙人口者録之。”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五:“ 邹容 以无比的热情歌颂了革命,他那犀利沉痛的文章,一时脍炙人口,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 秦牧 《花城》:“一年一度的 广州 年宵花市,素来脍炙人口。”亦用作反语,讽刺坏事传于众口,深受斥责。《“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问题之由来》:“ 日本 驻 北京 公使于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八日向 中国 大总统提出二十一款之要求,颇令 中国 寒心。此项要求,现已脍炙人口。”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三》:“ 清 朝有灭族,有凌迟,却没有剥皮之刑,这是 汉 人应该惭愧的,但后来脍炙人口的虐政是文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