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
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
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
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沈浮。
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
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风流子》作品评述:此词抒写游子思妇相思的情怀 。《餐樱庑词话》评此词云:“张之潜《风流子》:“芳草有情 ,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景语亦复寻常 ,惟用在过拍 ,即此顿住,便觉老发浑成。换头:‘玉容知安否?’融景入情,力量甚大。此等句有力量,非深于词 ,不能知也‘ 香笺 ’至‘沉浮’,微嫌近滑,幸‘风前 ’四句,深婉入情 ,为之补救;而‘芳心’、‘翠眉’,又稍稍刷色。下云:‘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盖至是不能用质语为结束矣”。上片起首一句 ,点明地点 、时令,流露出思乡之意 。“木叶”,即树叶。“亭皋”,即水边平地。“木叶 ”、“捣衣 ”和“重阳”连用,意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夫妻间两地相思之情愈益浓厚。这是因为:重阳节是人们登高饮酒的日了,有亲人在外,不免互相思念;“捣衣”,常用以表现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九月换季之时,家家准备寒衣 ,这时,“捣衣”更容易引起思妇对游子痛苦的思念,游子也容易由此联想到妻子的恩爱。接下来四句,写思家之苦。“庚肠”,化用庚信羁旅北地而不忘家国的典故 ,指思乡的愁肠。“潘鬓”,化用西晋文学家潘岳“ 三十有二,始见二毛”的典故,指中年鬓发初白。此四句谓由于忧伤深重,鬓衰将不胜簪。上片结末七句,均以景寓情,抒写离别相思之情。“白蘋”,“红蓼”,都易使人想起离家之苦 ,故云“芳草有情”。“夕阳无语”,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词人对游子思妇离别之苦的同情 。“雁横南浦 ”,因物兴感,言雁届时即归,而人分离后却不能归去。“人倚西楼”,点出游子登眺之处。过片点明所思之人为“ 玉容”——思妇,揭示词旨所在。“香笺”四句,写游子对闺中人的怀想。接下来四句,转以想像之笔,设想妻子怀念游子时的痛苦情状 ,表达了游子对妻子深挚的爱情和痛苦的思恋。结尾两句 ,以质语收束全篇 ,言相思至极,欲说还休;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反而愈益愁苦,倒不如把此情交付给东流之水带去为好。纵观全词,可见“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确乎以抒情见长。 一直查诗词大全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