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六

  边防十二

  北狄三

  乌桓

  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馀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俗与匈奴多同,其异者,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类,父兄无相雠报故也。(以己为种,无复报者故也。)其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代业相继。邑落各有小帅,数百千落自为一部。大人有所召呼,则刻木为信。氏姓无常,以大人健者名字为姓。其嫁娶先私通,掠将女或半岁百日,然后遣媒人送马牛羊,以为聘币。婿随妻至家,无尊卑,朝朝拜之,而不拜其父母。为妻家仆役一二年閒,妻家乃更厚遣送女,居处财物,一皆为办。计谋从用妇人,唯斗战之事乃自决之。父子男女,相对踞蹲,髡头为轻便。妇人至嫁时乃养发,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犹中国有簂步摇也。(簂字或为帼,妇人首饰。释名云:“皇后首饰上有垂珠,步则摇也。”簂,古陌反。)妇人能刺韦作文绣,织氀毼。(氀毼,罽也。氀,力於反。毼,胡达反。)男子能作弓矢鞍勒,(勒,马衔也。)锻金铁为兵器。其土地宜穄及东墙,东墙似蓬草,实如穄子,至十月而熟,能作白酒,而不知作麹,麹米常仰中国。有病,以艾灸,或烧石自熨,烧地卧上,或随病痛处,以刀决脉出血,及祝天地山川之神,无针药。俗贵兵死,有哭泣之哀,至葬则歌舞相送。肥养一犬,以采绳婴牵,并取死者所乘马、衣物,皆烧而送之,言以属累犬,(属累犹付讬也。属,之欲反。累,力瑞反。)使护死者神灵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岱山也。(博物志曰:“泰山,天帝孙也,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故知人生命也。”)敬鬼神,祠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及先大人有健名者,祠用牛羊,毕皆烧之。饮食必先祭。若相贼杀者,令部落自相报,不止,诣大人告之,听出牛马羊以赎死命,乃止。

  乌桓自为冒顿所破,众遂孤弱,常臣服匈奴。汉武帝遣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於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今妫川、范阳以东至安东,是汉五郡也。)为汉伺察匈奴动静。其大人岁一朝见,於是始置护乌桓校尉监领之,使不得与匈奴交通。后渐强盛。

  至后汉建武中,抄击匈奴,匈奴转北徙数千里,漠南地空,帝乃以币帛赂遗之。二十五年,大人郝旦等九百馀人诣阙朝贡,於是封其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皆居塞内,布於缘边诸郡。时司徒掾班彪上言:“乌桓天性轻黠,好为寇贼,若久放纵而无总领者,必复侵掠居人。臣愚以为宜复乌桓校尉,诚有益於附集,省国家之边虑。”帝从之。於是始复置校尉於上谷宁城。(在今妫川郡怀戎县西北,俗名西吐〈孛夂〉城。)至桓帝末,或降或叛。

  灵帝初,乌桓渐盛。上谷有难楼者,众九千馀落,辽西(今柳城郡)有丘力居者,众五千馀落,皆自称王;又辽东苏仆延,众千馀落,自称峭(七笑反)王;右北平(今北平郡)乌延,众八百馀落,自称汗鲁王:并勇健而多计策。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张纯(中山今博陵郡)叛,入丘力居众中,自称弥天安定王,遂为诸郡乌桓元帅,寇掠幽、冀、青、(今北海、济南、平原、乐安郡地。)徐(今彭城、琅邪郡地。)四州。五年,刘虞为幽州牧,虞购募斩纯首,北州乃定。

  自匈奴衰弱,而乌桓转盛。献帝初平中,丘力居死,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总摄三王部,众皆从其号令,边长老皆比之冒顿,以雄北方。建安初,冀州牧袁绍与前将军公孙瓒相持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遂遣兵助绍击瓒,破之。绍矫制赐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皆授以单于印绶。建安十二年,曹公自征乌桓,大破蹋顿於柳城,获首虏二十馀万人,其馀众万馀落,悉徙居中国为齐人。(西晋王浚为幽州牧,有乌桓单于审登,前燕慕容俊时,有乌桓单于薛云,后燕慕容盛时,有乌桓渠帅莫贺咄科〈孛夂〉,并其别种,然而微弱不足云矣。)

  鲜卑

  鲜卑,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因号焉。(今在柳城郡界。)其言语习俗与乌桓同,唯婚姻先髡头,以季春月大会饶乐水上,(今在柳城郡界。)然后配合。其兽异於中国者,有野马、原羊、角端牛,以角为弓,代谓角端弓者也。(郭璞注尔雅曰:“原羊似吴羊而角大,出西方。”前汉书音义曰:”角端似牛,角可为弓。”)又貂、豽、鼲子,皮毛柔软,(豽音女滑反。鼲音胡昆反。貂鼲并鼠属,豽蜼属。)故天下以为名裘。

  汉初亦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与乌桓相接,未尝通中国。至后汉光武建武二十一年,鲜卑与匈奴入辽东,辽东太守祭肜击破之,斩获殆尽。三十年,鲜卑大人於仇贲等率种人朝贺,帝封於仇贲为王。於是鲜卑敦煌、酒泉以东邑落大人,皆诣辽东受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二亿七千万以为常。

  和帝永元中,大将军窦宪遣右校尉耿夔击匈奴,北单于遁走,留者尚十馀万落,鲜卑因此徙据其地而有其人,由此渐盛。安帝永初中,鲜卑大人燕荔阳朝贺,邓太后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因筑南北两部质馆。(筑馆以受降质也。)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质。是后或降或叛,边人岁苦其害。汉虽时有克获,而不补所费。

  桓帝时,鲜卑檀石槐者,部落畏服,遂推为大人。檀石槐乃立庭於弹汗山歠仇水,(歠,昌悦反。)去高柳北三百馀里,(今马邑郡界。)兵马甚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因南抄缘边,北折丁零,东卻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馀里,南北七千馀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分其地为三部,东接夫馀、濊貊二十馀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馀邑为中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接乌孙二十馀邑为西部,各置大人主之。

  灵帝初,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寇掠。熹平六年,鲜卑寇三边。乌桓校尉夏育上言:“鲜卑寇边,自春以来,三十馀发。请徵幽州诸郡兵出塞击之,一冬二春,必能擒灭。”召百官议。中郎蔡邕上议曰:“自匈奴北遁,鲜卑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主。夫边垂之患,手足之蚧搔,中国之困,焜背之瘭疽也。(蚧音介。搔,新到反。埤苍曰:“瘭音必烧反。”杜氏注左传曰:“疽,恶疮也。”)方今郡县盗贼尚不能禁,况丑虏而可服乎!昔高祖忍平城之耻,吕后弃慢书之诟,方之於今,何者为甚?天设沙漠,秦筑长城,汉起塞垣,所以别内外、异殊俗也。苟无蹙国内侮之患则可矣,岂与虫蚁狡寇计争往来哉!虽或破之,岂可殄尽,而方令本朝为之旰食乎?夫恤人救急,虽成郡列县,尚犹弃之,况障塞之外,未尝为人居者乎!备边之术,李牧善其宜,保塞之论,严尤申其要,遗业犹在,文章尚存,循二子之策,守先帝之规,臣曰可矣。”帝不从。遂遣育等三万骑,三道并出其塞二千馀里。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率众逆战,育等大败奔还,死者十七八。

  后种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檀石槐乃自徇行,见乌侯秦水广从(子容反)数百里,停不流,其中有鱼,不能得之。闻倭人善网捕,於是击倭国,得千馀家,徙置秦水上,令捕鱼以助粮食。(至晋犹有数百户。)

  光和中,魁头与从父弟骞曼(俱檀石槐之孙。)争国,众遂离散。自檀石槐后,诸大人遂代相传袭。魁头死,弟步度根代立,中兄扶罗韩亦别拥众数万人。

  魏文帝初,步度根遣使献马,帝拜为王。后数与轲比能更相攻击,步度根部众稍弱,将其众万馀落保太原、雁门郡。后一心守边,不为寇害,而轲比能众遂强盛。至明帝,务欲绥和戎狄,以息征伐,羁縻两部而已。其后步度根竟为比能所杀也。

  轲比能 

  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楯,颇学文字。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旌麾,以鼓节为进退。比能众遂强盛,控弦十馀万骑,馀部大人皆敬惮之,然犹未能及檀石槐也。至青龙元年,比能诱说步度根,使叛并州。其后幽州刺史王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素利、弥加、厥机皆为大人,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道远初不为边患,其种众多於比能也。其后诸子争立,众离散,诸部大人慕容、拓跋更盛焉。

  宇文莫槐

  宇文莫槐出於辽东塞外,代为东部大人。(晋史谓之鲜卑。后魏史云“其先匈奴南单于之远属”。又按后周书云:“出自炎帝,为黄帝所灭,子孙逃漠北,鲜卑奉以为主。”今考诸家所说,其鲜卑之别部。)其语与鲜卑颇异。人皆翦发而留其顶上,以为首饰,长过数寸则截短之。妇人被长襦,及足,而无裳焉。后侄孙莫廆立,(廆,胡罪反。)部众强盛,自称单于塞外,诸部咸畏惮之。先得玉玺三纽,自言为天所相,俗谓天曰宇,故自号宇文。至孙乞得龟,为慕容廆所败。别部人逸豆归杀乞得龟而自立,又为慕容皝所败,皝徙其部众五千馀落於昌黎,自是散灭矣。后周宇文氏源出於此。

  徒河段

  徒河段日陆眷出於辽西,因乱被卖为渔阳乌桓大人库辱官家奴。诸大人集会幽州,皆持唾壶,唯库辱官独无,乃唾日陆眷口中。日陆眷含出因咽之,西向拜天曰:“愿使主君之智慧禄相尽移入我腹中。”其后渔阳大饥,库辱官以日陆眷为健,使将人众诣辽西逐食,遂招诱亡叛,以至强盛。日陆眷死,后至侄务勿尘,有辽西之地,而臣於晋。其所统三万馀家,控弦四五万骑。封务勿尘为辽西公,假大单于印绶。后就陆眷立,(勿尘之子。)与弟匹磾、(都泥反。)从弟末波等率骑围石勒於襄国,为勒所破,擒末波而舍之,就陆眷遂摄军而还,不复报,归於辽西。就陆眷死,末波自称幽州刺史。末波死,国人立日陆眷弟护辽为主,后为慕容皝所杀。其弟郁兰奔石季龙,以所从鲜卑五千人配之,使屯令支。(今北平郡卢龙县即其地。)及冉闵之乱,段龛(郁兰之子。龛音堪。)率众南移,遂据齐地。慕容俊使弟恪帅众伐龛於广固,(今北海郡城。)执龛,杀之,坑其徒三千馀人。

  慕容氏

  慕容氏,亦东胡之后,别部鲜卑也。(晋史云:“有熊氏之苗裔,因山为号。”)魏初渠帅有莫护跋,率诸部入居辽西,后从司马宣王讨公孙渊有功,拜率义王,始建国於棘城之北。(今柳城郡之地。)时燕代多冠步摇冠,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或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以慕容为氏。至孙涉归,魏封为鲜卑单于,迁居辽东,於是渐慕华夏之风矣。

  涉归有子二人,长曰吐谷浑,西迁河湟之间;(今安乡郡西平县地。)次曰廆,有命世才略。晋太康十年,又迁於徒河之青山。(今柳城郡界。)廆以大棘城即帝颛顼之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教以农桑,法制同於中国。永嘉初,廆自称鲜卑大单于。因晋乱,招抚华夷,刑政修明,流亡归之甚众,乃立郡统之,冀州人为冀阳郡,荆河州人为成周郡,青州人为营丘郡,并州人为唐国郡。徵辟儒生,以为参佐,而奉晋室朝贡,臣礼不阙。

  至皝嗣,(廆之子。)雄毅多权略,日以强盛,遂自称燕王,遣使於东晋,请受朝命,许之。后迁都於柳城,俊、暐即其子孙也。(其后国号燕,具晋史载记。)

  拓跋氏

  拓跋氏亦东胡之后,别部鲜卑也。(后魏史云:“出自黄帝子昌意之少子,爱封北土,亦因鲜卑山以为号。”宋齐二史又云“汉降将李陵之后”。)或云黄帝之苗胤,以黄帝土德,谓土为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仕尧时,逐女魃於弱水北,人赖其勋,舜命为田祖。历三代至秦,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六十七代裔孙屯,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其后至诘汾,尝田於山泽,欻见辎軿自天而下,见美妇人,自称天女,曰天命相偶。明日请还,期明年复会於此。及期,至先田处,果见天女,以所生男授诘汾曰“此是君之子”,即力微也。力微立,诸部大人悉服,控弦之士二十馀万,迁於定襄之盛乐。子禄官立,分国为三部:一居上谷北,濡源西,东接宇文部,自统之;一居代郡之参合陂北,(在今马邑郡。)兄子猗统之;一居定襄之盛乐故城,(亦在今马邑郡。)使猗弟猗卢统之。后晋封为代王,置官属,始出并州,迁杂胡北徙云中、五原、朔方,又西渡河,击匈奴、乌桓诸部。自杏城以北八十里(今中部郡之西)迄长城原,夹道碣石,与晋分界。(长城原,在今洛交郡三川县。)侄孙什翼犍始建年号,分置百官。至其孙珪,即后魏道武帝也。

  宋文帝元嘉中,每岁为后魏侵境,饬朝臣博议。何承天论曰:

  臣以安边之计,备在史册,李牧言其端,严尤申其要,大略举矣。曹、孙之霸,才均智侔,江淮之间,不居者数百里。魏舍合肥,退保新城,(合肥今庐江郡县。新城在县西三十里。)吴城江陵,移入南岸,濡须之戍,家停羡溪。(濡须在今历阳郡西南百八十里,羡溪在其东三十里。)及襄阳之屯,民居星散,晋宣王谓宜徙沔南,以实水北,曹爽不用,果亡沮中,(沮中,即今襄阳南沮水左右地。)此皆前代之殷监也。何者?斥候之郊,非畜牧之所;转战之地,非耕桑之邑。故坚壁清野,以御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弊。虽时有通否,而势有强弱,保人全境,不出此涂。约而言之,大归有四:一曰移远就近,二曰浚复城隍,三曰纂偶车牛,四曰计丁课仗。

  狡虏之性,食肉衣皮,以驰骋为容仪,以燎猎为南亩,非有车舆之安,宫室之卫,栉风沐雨,不以为劳,露宿莽寝,实惟其性。焱骑蚁聚,轻兵鸟集,践蹂禾稼,焚爇闾井,虽边将多略,未审何以御之。若盛师连屯,废农必众,奔驰起役,赴机必迟,散金开赏,费损必大,换土客戍,怨旷必繁。孰若因人所居,并修农战,无动众之劳,有捍卫之实,其为利害,优劣相悬也。

  一曰移远就近,以实内地。今青兖旧人,及冀州新附,在界首者二三万家,此寇之资也。悉可内徙,青州人(宋青州今北海郡。)移东莱、平昌、北海诸郡,兖州、冀州人(宋兖州今鲁郡瑕丘县,冀州今济南郡历阳县。)移泰山以南,南至下邳,(今临淮郡县是。)左洙右沂,田良野沃,西阻兰陵,(今琅邪郡承县界。)北阨大岘,(今琅邪郡沂水县北。)四塞之内,其险足固。人性重迁,闇於图始,无虞之时,憙生咨怨。今新被抄掠,馀惧未息,若晓示安危,居以乐土,宜歌忭就路,视迁如归。

  二曰浚复城隍,以增阻防。古之城池,处处皆有,今虽颓毁,犹可修理。粗计户数,量其所容,新徙之家,悉著城内,假其经用,为之闾伍,纳稼筑场,还在一处。妇子守家,长吏为帅,丁夫匹妇,春夏佃牧,秋冬入保。寇至之时,一城千室,堪战之士,不下二千,其馀羸弱,犹能登陴鼓譟。十则围之,兵家旧说,战士二千,足抗群虏二万矣。

  三曰纂偶车牛,以饬戎械。计千家之资,不下五百耦牛,为车五百两。参合钩连,以卫其众。设使城不可固,平行趣险,贼所不能干。既以族居,易可检御。号令先明,人知夙戒。有急徵召,信宿可聚。

  四曰计丁课仗,勿使有阙。千家之邑,战士二千,随其便能,各自有仗,素所服习,銛利由己,还保输之武库,(銛,胥廉反。)出行请以自卫。弓簳利铁,人不办得者,官以给之,数年之内,军用粗备矣。

  臣闻军国异容,施於封畿之内;兵农并备,在於疆埸之表。攻守之宜,皆因其习俗,铨其勇怯。山陵川陆之形,寒暑温凉之气,各由本性,易则害生。是故戍申作刺,怨起及瓜,今若以荆、吴锐师,远屯清济,功费既重,嗟苦亦深。以臣料之,未若即用彼众之易也。管子理齐,寄令於人;商君为秦,设以耕战。终能申威定霸,行其志业,非苟任强,实由有数。梁用武卒,其邦日减;齐用技击,厥众亦离。汉魏以来,兹制渐弛,蒐田虽复先王之礼,理兵徒逞耳目之欲。有急之日,人不知战,至乃广延赏募,奉以厚秩,发遽奔救,天下骚然。方伯刺史,拱手坐听,自无经略,唯冀朝廷遣军,此皆忘战之害,不教之失也。

  今移人实内,浚理城隍,族居聚处,村里比次,课其骑射,通其风俗,长吏简试,差品能否,甲科上第,渐就优别,明其勋捷,表言州郡。如此则屯部有常,不迁其业,内护老弱,外通官途,朋曹素定,同忧等乐,情由习亲,艺因事著,昼战见貌,足以相识,夜战闻声,足以相救,斯教战之一隅,先哲之遗术也。论者必以古城荒毁,难可修复。今不谓顿便加功,整丽如旧,但欲先定民居,营其闾术,墉壑存者,因则增之,其有毁缺,权时栅断。足御彼轻兵,防遏游骑,假以旬时,渐就完立。车牛之赋,课仗之宜,攻守所资,军国之要,今因人所利,导而率之。耕农之器为府库之宝,田蚕之氓兼捍城之用,千室之宰总倍旅之兵,万户之都具全军之众,兵强而敌不戒,国富而人不劳,比於优复队伍、坐食廪粮者,不可同年而校矣。

  今承平来久,边令弛纵,弓簳利铁,既不都断,往岁弃甲,垂二十年,课其所任,理应消坏。谓宜明申旧科,严加禁塞,诸商贾往来,敢挟藏者,以军法理之。又界上严立关候,杜废閒蹊。成保之境,诸所课仗,并加彫镌,别造程式。若有遗镞亡刃及私为窃盗者,皆可立检,於事为常。此亦御敌之要也。

  文帝不能用。

  蠕蠕

  蠕蠕(而兖反)姓郁久闾。托跋在北荒,部落主力微末,掠骑有得一奴,发始齐眉,忘本名,其主字之曰木骨闾。“木骨闾”者,首秃也。木骨闾与郁久闾声相近,故其后子孙因以为氏焉。木骨闾既壮,免奴为骑卒。代王猗卢时,坐后期当斩,亡匿广漠谿谷之间,收合逋逃,得百馀人。至其子车鹿会,雄健,始有部众,自号柔然。后魏太武以其无知,状类於虫,故改其号曰蠕蠕。(宋齐谓之芮芮,隋史亦曰芮芮。)

  又六代孙社仑,凶狡,甚有权略。度漠北,侵高车,深入其地,遂并诸部,凶势益振。北徙弱落水,始立军法:千人为一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其西北有匈奴馀种,国尤富强,尽为社仑所并,号为强盛。其西则焉耆之北,东则朝鲜故地之西,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其常所会庭,则敦煌、张掖之北。於是自号丘豆伐可汗。(可汗之号始於此。)”丘豆伐”犹言驾驭开张也,可汗犹言皇帝也。蠕蠕之俗,君及大臣因其行能,即为称号,若中国立谥。既死之后,不复追称。

  后又频扰北边,后魏神二年夏四月,太武率兵十馀万袭之。其主大檀(社仑从父之弟。)震怖,将其族党,焚烧庐舍,绝迹西走。於是国落四散,窜伏山谷,畜产野布,无人收视。太武帝缘栗水西行,过汉将窦宪故垒。六月,次於兔园水,去平城三千七百馀里。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度燕然山,东西五千馀里,南北三千里。高车诸部又杀大檀种类,前后归降三十馀万,俘获首虏及戎马百有馀万。至孙吐贺真,太武又征破之,尽收其户畜产百馀万,自是边疆息警矣。

  献文帝皇兴中,其主予成(吐贺真之子)犯塞,征南将军刁雍上表曰:

  臣闻北狄悍愚,同於禽兽。所长者野战,所短者攻城。若以所短,夺其所长,则虽众不能成患,虽来不能内逼。又狄散居野泽,随逐水草,战则与家产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不赍资粮而饮食足,是以古人伐北方,攘其侵掠而已。历代为边患者,良由倏忽无常故也。六镇势分,倍众不斗,互相围逼,难以制之。

  昔周命南仲,城彼朔方,赵灵、秦始,长城是筑,汉之孝武,又踵其事。此四代之君,皆帝王之雄杰,所以皆同此役者,非智术之不长,兵众之不足,乃防狄之要事,其理宜然故也。易称'天险,不可升;地险,山川丘陵。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长城之谓欤!

  今宜依故於六镇之北筑长城,以御北虏。虽有暂劳之勤,乃有永逸之益。即於要害,往往开门,造小城於其侧,因地卻敌,多置弓弩。狄来有城可守,有兵可捍。既不攻城,野掠无获,草尽则走,终必惩艾。宜发近州武勇四万人,及京师二万人,合六万人,为武士。於苑内立征北大将军府,选忠勇有志幹者以充其选,下置官属。分为三军,二万人专习弓射,二万人专习刀楯,二万人专习骑槊。修立战场,十日一习。采诸葛亮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使其解兵家之宜,识旌旗之节,器械精坚,必堪御寇。使将有定兵,兵有常主,上下相信,昼夜如一。七月发六部兵万人,各备戎作之具。敕台北诸屯,随近作米供送六镇。至八月,征北部率所镇与六镇之兵,直至碛南,扬威漠北。狄若来拒,与之决战。若其不来,然后分散其地,以筑长城。计六镇东西不过千里,(六镇并在今马邑、云中、单于界。后魏宣帝正始中,尚书源思礼抚巡北蕃,以跋野置镇,居南,与六镇不齐,更立三戍,亦在马邑等郡界。)若一夫一月之功当三步之地,三百人三里,三千人三十里,三万人三百里。千里之地,强弱相兼,计十万人一月必就。运粮一月,不足为多,人怀永逸,劳而无怨。

  计筑长城其利有五:罢游防之苦,其利一也;北部放牧,无抄掠之患,其利二也;登城观敌,以逸待劳,其利三也;省境防之虞,息无时之备,其利四也;岁常递运,永得不匮,其利五也。

  帝从之,边境获其利。后帝又北讨,大败之,斩首五万级,降者万馀,戎马器械不可称计,追奔逐北旬有九日,往返六千馀里。改女水曰武川。

  孝明帝熙平初,其主丑奴(予成弟之子)善用兵,西征高车,大破之,擒其主弥俄突,杀之,尽并叛者,国遂强盛。丑奴死,弟阿那瑰立经十日,其族兄俟力发示发率众伐之,阿那瑰轻骑南走,归后魏,封朔方郡公、蠕蠕王,帝给骑二千,援出塞。初,阿那瑰来奔之后,其从父兄婆罗门率众讨示发,破之,众推婆罗门为主,会婆罗门为高车所逐,率部落诣凉州降,(今武威郡)於是蠕蠕数万,相率迎阿那瑰。录尚书事高阳王雍、尚书令李崇奏曰:“蠕蠕代跨绝域,感化来归,阿那瑰委质於前,婆罗门归诚於后。何一呼韩,得同今美。窃闻汉立南北单于,晋有东西之称,皆所以相维御难,为国藩篱。今臣等参议,以为怀朔镇北,土名无结山吐若奚泉,敦煌北西海郡,即汉、晋旧障,二处宽平,原野弥沃。阿那瑰宜置吐若奚泉,婆罗门宜置西海郡,各令总率部落,收离聚散。彼臣下之官,任其旧俗。”

  时朝廷问安置之宜於凉州刺史袁翻,翻表曰:

  高车、蠕蠕迭相吞噬,始则蠕蠕衰微,高车强盛,及蠕蠕复振,反破高车,主丧人离,不绝如綖。而今高车能终雪其耻、复摧蠕蠕者,正由种类繁多,不可顿灭故也。然斗此两敌,即卞庄之算,得使境上无尘。

  今蠕蠕内为高车所讨灭,外凭大国之威灵,两主投身,一期而至,若弃而不受,则亏我大德;若纳而礼待,损我资储,来者既多,全徙内地,非直其情不愿,转送艰难。然夷不乱华,前鉴无远,覆车在於刘、石,毁辙固不可寻。

  蠕蠕尚存,则高车犹有内顾之忧,未暇窥窬上国。蠕蠕全灭,则高车跋扈之计,岂易可知。今蠕蠕虽主奔於上,人散於下,而馀党实繁,部落犹众,处处棋布,以系今主耳。高车亦未能一时并兼,尽令归附。

  又高车士马虽众,主甚懦弱,唯以掠盗为资,凌夺为业。而河西捍御强敌,唯凉州、敦煌而已。凉州土广人稀,粮仗素阙,敦煌、酒泉,空虚尤甚。蠕蠕无复竖立,令高车独擅北垂,则四顾之忧,匪朝伊夕。

  愚谓蠕蠕二主,宜并存之,居阿那瑰於东偏,处婆罗门於西裔。其婆罗门,请修西海故城以安处。西海故郡,本属凉州,今在酒泉直北、张掖西北千二百里,去高车所住金山千馀里,正是北虏往来之要冲,汉家行军之旧道,土地沃衍,大宜耕殖。非但今处婆罗门於事为便,即可永为重戍,镇防西北。宜遣一良将监护婆罗门,虽外为署蠕蠕之声,内实防高车之策。一二年后,足食足兵,斯固安边保塞之良计也。

  若婆罗门能自克励,使馀烬归心,收离聚散,复兴其国者,乃渐令北徙,转渡流沙,即是我之外藩,高车勍敌。西北之虏,可无过虑。如其奸回反覆、孤恩背德者,此不过为逋逃之寇,於我何损。今不早图,戎心一启,脱先据西海,夺其险要,则酒泉、张掖,自然孤危,长河以西,终非国有。

  且西海北垂,即是大碛,野兽所聚,千百为群,正是蠕蠕射猎之处。殖田以自供,籍兽以自给,彼此相资,足以自固。今料度似如小损,岁终大计,其利实多。高车豺狼之心,何可专信?假令称臣,止可外加优纳,而须内备弥固也。

  朝议是之。诏安西将军、廷尉卿元洪超诣敦煌安置婆罗门。婆罗门寻与部众谋叛投嚈哒,嚈哒三妻皆婆罗门姊妹也。仍为州军讨擒之。五年,婆罗门死於洛南之馆。

  阿那瑰部落既和,士马稍盛,乃号可汗,遣为长子请尚魏公主,出帝又自纳阿那瑰女为后。阿那瑰请以其孙女妻齐献武王子长广公湛,阿那瑰有爱女,又请配齐献王,自此塞外无尘矣。

  始阿那瑰初复其国,尽礼朝廷。明帝之后,中原丧乱,阿那瑰统率北方,颇为强盛,不复称臣。魏汝阳王暹之为秦州,遣其典签齐人淳于覃使於阿那瑰,阿那瑰遂留之,亲宠任事。阿那瑰又尝因到洛阳,心慕中国,乃立官号,拟於王者,遂有侍中、黄门之属。以覃为秘书监黄门郎,掌其文墨。覃教阿那瑰,转自骄大,每与魏书,邻敌亢礼。

  及齐受东魏禅,后阿那瑰为突厥所破,自杀,太子菴罗辰(菴,乌含反。)奔齐。文宣帝乃北讨突厥,而立菴罗辰为主,置之马邑川。后背叛,文宣帝亲征,皆大破之。

  国人立阿那瑰叔父邓叔子为主。是时又累为突厥所破,以西魏恭帝二年,率部落千馀家奔关中。突厥既恃兵强,又藉西魏和好,忌其连类依凭大国,使驿相系,请尽杀以甘心。周文帝遂收缚蠕蠕主以下三千馀人付突厥使,於青门外斩之。中男以下免死,配王公家为奴隶。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