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五

  刑法三

  刑制下(大唐)

  大唐高祖起义至京师,约法十二条,唯制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馀并蠲除之。及受禅,又制五十三条格,入於新律,武德七年颁行之。

  至太宗即位,制绞刑之属五十条,免死,断右趾。其后,蜀王府法曹参军裴弘献又駮律令不便者四十馀事,太宗遂令删改之。除断趾法,改为加役流三千里,居作二年。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据有司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於隋代旧律,减大辟入流九十二条,减入徒者七十一条。(具宽恕篇。)又定令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贞观十一年正月,颁行之。又删武德、贞观以来饬格三千馀件,定留七百条,以为格十八卷。(国家程式虽则具存,今所纂录不可悉载,取其朝夕要切,简易精详,则临事不惑耳。他皆类此。)七年十二月,诏:“三品以上犯公罪流、私罪徒,送问日不须追身。”

  高宗永徽初,又令长孙无忌等撰定格式,旧制不便者,皆随有无删改。遂分格为两部:曹司常务为留司格,天下所共者为散颁格。四年,有司又撰律疏三十卷,颁天下。麟德二年,重定格式行之。仪凤二年,又删缉格式行之。及文明元年四月,饬:“律令格式,内外官人退食之暇,各宜寻览。仍以当司格令,书於厅事之壁,俯仰观瞻,使免遗忘。”(贞观二年七月,刑部侍郎韩回奏:“刑部掌律令,定刑名,按覆大理及诸州应奏之事,并无为诸司寻检格式文。比年诸司每有予夺,悉出检头,下吏得以生奸,法直因之轻重。又先有饬:当司格令并书於厅事之壁。此则百司皆合自有程式,不惟刑部独有典章。讹弊日深,事须改正。”饬旨:“宜委诸曹,各以本司杂钱,置所要律令格式。其中要节,仍准旧例,录郎官厅壁。左右丞勾当事毕,日奏其所请,诸司於刑部检事,待本司写格令等了日停。”)

  武太后临朝,又令有司删定格式,加计帐及勾帐式,通旧式成二十卷。又以武德以来、垂拱以前诏饬便於时者,编为新格二卷,太后自制序。其二卷之外,别编六卷,堪为当司行用,为垂拱留司格。时韦方质详练法理,又委其事咸阳尉王守慎,又有经治之才,故垂拱格、式,识者称为详密。其律唯改二十四条。

  神龙中,又删定垂拱格及神龙元年以来制饬,为散颁格七卷。又删补旧式为二十卷,颁於天下。(景龙三年八月饬:“应酬功赏,须依格式,格式无文,然始比例。其制饬不言自今以后及永为常式者,不得举引为例。”)

  景云初,又饬删定格式令。太极元年二月奏上,名太极格。

  开元初,玄宗又令删定格式令,名为开元格。六年,又令删定律令格式,名为开元后格。至二十五年,又令删缉旧格式律令及饬,总七千四百八十条。其千三百四条於事非要,并删除之。二千一百五十条随文损益,三千五百九十四条仍旧不改,总成律十二卷,疏三十卷,令三十卷,式二十卷,开元新格十卷。又撰格式律令事类四十卷,以类相从,便於省览。二十五年九月奏上之,饬於尚书都省写五十本,发使散於天下。略件文要节如后:(开元十四年九月饬:“如闻用例破饬及令式,深非道理。自今以后,不得更然。”二十五年九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林甫奏:“今年五月三十日以前制饬,不入新格式者,望并不在行用。”)

  名例律曰:笞刑五。(自十至五十。赎铜从一斤至五斤。)杖刑五。(自六十至百。其赎铜从六斤至十斤。)徒刑五。(自一年至三年。其赎从二十斤至六十斤。)流刑三。(自二千里至三千里。其赎从八十斤至百斤。)

  十恶: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四曰恶逆。(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五曰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六曰大不敬。(谓盗大祀神御之物、乘舆服御物;盗及伪造御宝;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若造御膳,误犯食禁;御幸舟船,误不牢固;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及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七曰不孝。(谓告言诅詈祖父母、父母;及祖父母、父在,别籍异财,若供养有缺;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八曰不睦。(谓谋杀及卖緦麻以上亲,殴告夫及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九曰不义。(谓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十曰内乱。(谓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

  八议:一曰议亲。(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緦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二曰议故。(谓故旧。)三曰议贤。(谓有大德行。)四曰议能。(谓有大才艺。)五曰议功。(谓有大功勋。)六曰议贵。(谓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七曰议勤。(谓有大勤劳。)八曰议宾。(谓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

  诸八议者,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议者,原情议罪,称定刑之律,而不正决之。)流罪以下,减一等。其犯十恶者,不用此律。

  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亦同。)祖孙、兄弟姊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男夫年八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馀条妇人应缘坐者,准此。)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异。即虽谋反,辞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足率人者,亦皆斩。(谓结谋真实而不能为害者。若自述休徵,假讬灵异,谬称兵马,虚说反由,传惑众人,而无真状可验者,自从妖法。)父子、母女、妻妾流三千里。资财不在没限。其谋大逆者,绞。

  诸口陈欲反之言,心无真实之计,而无状可寻者,流二千里。

  诸谋叛者,绞。已上道者,皆斩。(谓协同谋计乃坐,被驱率者,非。馀条被驱率,准此。)妻子流二千里。若率部众百人以上,父母、妻子流三千里。所率虽不满百人,以故为害者,以百人以上论。(害,为有所攻击、掳掠之者。)即亡命山泽,不从追唤者,以谋叛论。其抗拒将吏者,以已上道论。

  诸谋杀周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者,皆斩。(犯奸而奸人杀其夫,所奸妻妾虽不知情,与同罪。)谋杀緦麻以上尊长者,流二千里。已伤者,绞。已杀者,皆斩。即尊长谋杀卑幼者,各依故杀罪减二等。已伤者,减一等。已杀者,依故杀法。

  诸部曲、奴婢谋杀主者,皆斩。谋杀主之周亲及外祖父母者,绞。已伤者,皆斩。

  诸妻妾谋杀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流二千里。已伤者,绞。已杀者,皆斩。部曲、奴婢谋杀旧主者,罪亦同。(故夫,谓夫亡改嫁。旧主,谓主放为良者。馀条故夫、旧主准此。”)

  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谓非缘坐之罪及谋叛以上而故告者。下条准此。)即嫡、继、慈母杀其父,及所养者杀其本生,并听告。

  诸告周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其告事重者,减所告罪一等。(所犯虽不合论,告之者犹坐。)即诬告重者,加所诬罪三等。告大功尊长,告减一等;小功、緦麻,减二等。诬告重者,各加所诬罪一等。即非相容隐,被告者论如律。若告谋反、逆、叛者,各不坐。其相侵犯,自理诉者,听。(下条准此。)

  诸告緦麻、小功卑幼,虽得实,杖八十;大功以上,递减一等。诬告重者,周亲减所诬罪二等,大功减一等,小功以下以凡人论。即诬告子孙、外孙、子孙之妇妾及己之妾者,各勿论。

  诸子孙违犯教令,及供养有缺者,徒二年。(谓可从而违,堪供而缺者。须祖父母、父母告,乃坐。)

  诸部曲、奴婢告主,非谋反、逆、叛者,皆绞。(被告者,同首法。)告主之周亲及外祖父母者,流;大功以下亲,徒一年。诬告重者,緦麻加凡人一等;小功、大功,递加一等。即奴婢诉良,妄称主压者,徒三年。部曲,减一等。

  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漏露其事及摘语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若犯谋叛以上,不用此律。

  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

  诸放部曲为良,已给放书而压为贱者,徒二年。若压为部曲及放奴婢为良而压为贱者,各减一等。各还正之。

  诸同居卑幼,私辄用财者,十疋笞十,十疋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即同居应分,不均平者,计所侵,坐赃论减三等。

  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妾,减三等。各离之。知而共为婚姻者,各减五等。不知者,不坐。若居周丧而嫁娶者,杖一百。卑幼,减二等。妾,不坐。

  诸居父母丧,与应嫁娶人主婚者,杖一百。

  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从而加功者,绞;不加功者,流三千里。造意者虽不行,仍为首。(雇人杀者,亦同。)即从者不行,减行者一等。(馀条不行,皆准此。)

  诸以毒药药人及卖者,绞。(谓堪以杀人者。虽毒药可以疗病,买者将与毒人。卖者不知情,不坐。)即卖买而未用者,流二千里。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馀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

  诸有所憎恶,而造厌魅及造符书咒诅,欲以杀人者,各以谋杀论减二等。(於周亲尊长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各不减。)以故致死者,各依本杀法。欲疾苦人者,又减二等。(即子孙於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於主者,各不减。)即於祖父母、父母及主,直求爱媚而厌祝者,流二千里。若涉乘舆者,皆斩。

  诸残害死尸(谓焚烧、支解之类。)及弃尸水中者,各减斗杀罪一等。(緦麻以上尊长,不减。)弃而不失及髡发若伤者,各又减一等。即子孙於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於主者,各不减。(皆谓意在於恶者。)

  诸穿地得死人不更埋,及於冢墓燻狐狸而烧棺椁者,徒二年。烧尸者,徒三年。緦麻以上尊长,各递加一等。卑幼,各依凡人递减一等。若子孙於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於主冢墓燻狐狸者,徒二年。烧棺椁者,流三千里。烧尸者,绞。

  诸强盗,(谓以威若力而取其财。先强后盗,先盗后强等。若与人药酒及食,使狂乱取财,亦是。即得阑遗之物,殴击财主而不还,及窃盗发觉,弃财逃走,财主追捕,因相拒捍,如此之类,事有因缘者,非强盗。)不得财,徒二年。一疋徒三年,二疋加一等,十疋及伤人者绞,杀人者斩。(杀伤奴婢亦同。虽非财主,但因盗杀伤者,皆是。)其持杖者,虽不得财,流三千里。五疋者,绞。伤人者,斩。

  诸窃盗,不得财,笞五十。一尺杖六十,一疋加一等,五疋徒一年,五疋加一等,五十疋加役流。诸监临主守自盗及盗所监临财物者,(若亲王财物而监守自盗,亦同。)加凡盗二等,三十疋绞。(本条已有加者,累加之。)

  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三盗,止数赦后为坐。)其於亲属相盗者,不用此律。

  诸有事以财行求,得枉法者,坐赃论;不枉法者,减二等。即同事共与者,首则并赃论,从者依已分法。

  诸监临主司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疋加一等,十五疋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一疋加一等,三十疋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枉法者,二十疋绞;不枉法者,四十疋加役流。

  诸监临之官,受所监临财物者,一尺笞四十,一疋加一等;八疋徒一年,八疋加一等;五十疋流二千里。与者,减五等,罪止杖一百。乞取者,加一等。强乞取者,准枉法论。

  诸官人因使,於使所受送遗及乞取者,与监临同。经过处取者,减一等。(纠弹之官不减。)即强乞取者,各与监临罪同。

  诸贷所监临财物者,坐赃论。(授讫未上,亦同。馀条取受及相犯者,准此。)若百日不还,以受所监临财物论。强者,各加二等。(馀条强者,准此。)若卖买有賸利者,计利以乞取监临财物论。强市者,笞五十;有賸利者,计利准枉法论。即断契有数,违负不还过五十日者,以受所监临财物论。即借衣服、器玩之属,经三十日不还者,坐赃论,罪止徒一年。

  诸监临之官,私役所监临及借奴婢、牛马驼骡驴、车船、碾硙、邸店之类,各计庸赁,以受所监临财物论。即役使非供己者,(非供己,谓流外官及杂任应供官事者。)计庸坐赃论,罪止杖一百。其应供己驱使而收庸直者,罪亦如之。(供己求输庸直者,不坐。)若有吉凶,借使所监临者,不得过二十人,不得过五日。其於亲属,虽过限及受馈、乞贷,皆勿论。(亲属,谓緦麻以上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馀条亲属,准此。)营公廨借使者,计庸赁,坐赃论减二等。即因市易賸利及悬欠者,亦如之。

  诸监临之官,受猪羊供馈,(谓非生者。)坐赃论。强者,依强取监临财物法。

  诸率敛所监临财物,馈遗人,虽不入己,以受所监临财物论。

  诸监临之官家人,於所部有受乞、借贷、役使、卖买有賸利之属,各减官人罪二等。官人知情,与同罪;不知情者,各减家人罪五等。其在官非监临及家人有犯者,各减监临及监临家人一等。

  诸去官而受旧官属、士庶馈与,若乞取、借贷之属,各减在官时三等。(谓家口未离本任所者。)

  诸因官挟势及豪强之人乞索者,坐赃论减一等。将送者为从。(亲故相与,勿论。)

  诸监临主守,以官物私自贷若贷人及贷之者,无文记,以盗论。有文记,准盗论。(文记,谓取抄署之类。)立判案,减二等。即充公廨及用公廨物,若出付市易而私用者,减一等坐之。(虽贷亦同。馀条公廨,准此。即主守私贷,无文记者,依盗法。)所贷之人,不能备偿者,徵判署之官。(下条私借,亦准此。)

  诸坐赃致罪者,一尺笞二十,一疋加一等,十疋徒一年,罪止徒三年。(谓非监临主司而因事受财者。)与者,减五等。

  诸於他人地内得宿藏物,隐而不送者,计合还主之分,坐赃论减三等。(若得古器,形制异而不送官者,罪亦如之。)

  诸斗殴人者,笞四十。(谓以手足击人者。)伤及以他物殴人者,杖六十。(见血为伤。非手足者,其馀皆为他物,即兵不用刃亦是。)伤及拔发方寸以上,杖八十。若血从耳目出及内损吐血者,各加二等。

  诸斗殴人,折齿、毁缺耳鼻,眇一目及折手足指,(眇,谓亏损其明,而犹见物。)若破骨及汤火伤人者,徒一年。折二齿二指,以上及髡发者,徒一年半。

  诸斗以兵刃,斫射人不著者,杖一百。(兵刃,谓弓箭、刀槊、矛〈矛贊〉之属。即殴罪重者,从殴法。)若刃伤,(刃谓金铁,无大小之限,堪以杀人者。)及折人肋,眇其两目,堕人胎,徒二年。(堕胎者,谓辜内子死乃坐。)诸斗殴,折跌人支体及瞎其一目者,徒三年。(折支者,折骨跌体者,骨蹉跌,失其常处。)辜内平复者,各减二等。(馀条折跌平复,准此。)即损二事以上及因旧患令至笃疾,若断舌及毁败人阴阳者,流三千里。

  诸斗殴杀人者,绞。以刃及故杀人者,斩。虽因斗而用兵刃杀人者,与故杀同。(谓人以兵刃逼己,因用兵刃拒而伤杀者,依斗法。馀条用兵刃,准此。)不因斗,故殴伤人者,加斗殴伤罪一等。虽因斗,但绝时而杀伤者,从故杀伤法。(谓忿竞之后,各已分散,声不相接,去而复来,是名绝时。)

  诸保辜者,手足殴伤人限十日,以他物殴伤人者二十日,以刃及汤火伤人者三十日,折跌支体及破骨者五十日。(殴、伤不相须。馀殴伤及杀伤,各准此。)限内死者,各依杀人论。其在限外及虽在限内以他故死者,各依本殴伤法。(他故,谓别增馀患而死者。)

  诸同谋共殴伤人者,各以下手重者为重罪,元谋减一等,从者又减一等。若元谋下手重者,馀各减二等。至死者,随所因为重罪。其不同谋者,各依所殴伤杀论。其事不可分者,以后下手为重罪。若乱毁伤,不知先后轻重者,以谋首及初斗者为重罪,馀各减二等。

  诸殴制使若本属府主、刺史、县令,及吏卒殴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徒三年。伤者,流二千里。折伤者,绞。(折伤,谓折齿以上。)若殴六品以下官长,各减三等;减罪轻者,加凡斗一等。死者,斩。詈者,各减殴罪三等。(须亲自闻之,乃成詈。)即殴佐职者,徒一年。伤重者,加凡斗伤一等。死者,斩。

  诸造妖书及妖言者,绞。(造,谓自造休咎及鬼神之言,妄说吉凶,涉於不顺。)传用以惑众者,亦如之。(传,谓传言。用,谓用书。)其不满众者,流三千里。言理无害者,杖一百。即私有妖书,虽不行用,徒二年。言理无害者,杖六十。

  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格杀者,勿论。若知非侵犯而杀伤者,减斗杀伤二等。其就拘执而杀伤者,各以斗杀伤论,至死者加役流。

  诸盗官文书印者,徒二年;馀印,杖一百。(谓贪利之而非行用者。馀印,谓印物及畜产者。)

  诸无官犯罪,有官事发,流罪以下,以赎论。(谓从流外及庶人而任流内者,不以官当、除免。犯十恶及五流者,不用此律。)卑官犯罪,迁官事发;在官犯罪,去官事发;或事发去官;犯公罪流以下,各勿论。馀罪,论如律。有官犯罪,无官事发;有荫犯罪,无荫事发;无荫犯罪,有荫事发:并从官、荫之法。

  诸犯私罪,以官当徒者,(私罪,谓私自犯及对制诈不以实,受请枉法之类。)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公罪,谓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各加一年当。以官当流者,三流同比徒四年。其有二官,(谓职事官、散官、卫官同为一官,勋官为一官。)先以高者当,(若去官未叙,亦准此。)次以勋官当。行守者,各以本品当,仍各解见任。若有馀罪及更犯者,听以历任之官当。(历任,谓降所不至者。)其流内官而任流外职犯罪,以流内官当及赎徒一年者,各解流外任。

  诸流配人,在道会赦,计行程过限者,不得以赦原。(谓从上道日总计,行程有违者。)有故者,不用此律。若程内逃亡,亦不在免限。即逃者身死,所随家口仍准上法听还。

  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犯加役流、反逆缘坐流及会赦犹流者,不用此律。至配所,免居作。)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有官爵者,各从官当、除免法。)馀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缘坐应配没者,不用此律。)即有人教令,罪其教令者。若有赃应备,受赃者备之。

  诸犯罪时虽未老疾,而事发时老疾者,依老疾论。若在徒年限内老疾者,亦如之。犯罪时幼小,事发时长大,依幼小论。

  诸以赃入罪,正赃见在者,还官主。(转易得他物及生产蕃育,皆为见在。)已费用者,死及配流勿徵,(别犯流及身死者,亦同。)馀皆徵之。(盗者倍备。)若计庸赁为赃者,亦勿徵。诸平赃者,皆据犯处当时物价及上绢估。平功庸者,计人日为绢三尺。牛、马、驼、骡、驴、车亦同。其船及碾硙、邸店之类,亦依犯时价值。庸赁虽多,各不得过其本价。

  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正赃犹徵如法。)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即因问所劾之事,而别言馀罪者,亦如之。即遣人代首,若於法得相容隐者为首及相告言者,各听如罪人身自首法。(缘坐之罪及谋叛以上,本服周亲虽捕告,俱同自首例。)其闻首、告,被追不赴者,不得原罪。(谓止坐不赴者身。)即自首不实及不尽者,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至死者听减一等。(自首赃数不尽者,止计不尽之数科之。)其知人欲告及亡叛而自首者,减罪二等坐之。即亡叛者虽不自首,能还归本所者,亦同。其於人损伤,(因犯杀伤而自首者,得免所因之罪,仍从故杀伤法。本应过失者,听从本。)於物不可备偿,(本物见在,首者听同免法。)即事发逃亡,(虽不得首所犯之罪,得减逃亡之坐。)若越度关及奸,(私度亦同。奸,谓犯良人。)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例。

  诸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於法不坐者,归罪於其次尊长。尊长,谓男夫。)侵损於人者,以凡人首从论。即共监临主守为犯,虽造意,仍以监主为首,凡人以常从论。

  诸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谓非应累者,唯具条其状,不累轻以加重。若重罪应赎,轻罪应居作、官当者,以居作、官当为重。)等者从一。若一罪先发,已经论决,馀罪后发,其轻若等,勿论;重者,更论之,通计前罪,以充后数。即以赃致罪,频犯者并累科。若罪法不等者,以重赃并满轻赃。各倍论。(累,谓止累见发之赃。倍,谓二尺为一尺。不等,谓以强盗、枉法等赃,并从窃盗、受所监临之类。即监临主司,因事受财,而同事共与,若一事频受及於所监守频盗者,累而不倍。)其一事分为二罪,罪法若等,则累论;罪法不等,则以重法并满轻法。(罪法等者,谓若贸易官物,计其等准盗论,计其利以盗论之类。罪法不等者,谓若请官器仗,以亡失并从毁伤,以考校不实并从失不实,之类。)累并不加重者,止从重论。其应除免、倍、没、备偿、罪止者,各尽本法。

  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无课役者,减二等。女户,又减三等。(谓一户俱不附贯。若不由家长,罪其所由。即见在使任者,虽脱户及计口多者,各从漏口法。)脱口及增减年状,(谓疾、老、中、小之类。)以免课役,一口徒一年,二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其增减非免课役及漏无课役口者,四口为一口,罪止徒一年半。即不满四口,杖六十。(部曲、奴婢亦同。)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别籍、异财不相须。下条准此。)若祖父母、父母令别籍及以子孙妄继人后者,徒二年,子孙不坐。

  诸擅发兵,十人以上徒一年,百人徒一年半,二百人加一等,千人绞。(谓无警急,又不先言上而辄发兵者。虽即言上,而不待报,犹为擅。施文书未行,即不坐。)给与者,随所给人数,减擅发一等。(亦谓不先言上待报者。告令发遣即坐。)其寇贼卒来,欲有攻袭,即城屯反叛,若贼有内应,急须兵者,得便调发。虽非所属,比部官司亦得调发给与,并即言上。(各谓急须兵,不容得先言上者。)若不即调发及不即给与者,准所须人数,并与擅发罪同。其不即言上者,亦准所发人数,减罪一等。若有逃亡、盗贼,权差人夫,足以追捕者,不用此律。

  诸主将守城,为贼所攻,不固守而弃去,及守备不设,为贼所掩覆者,斩。若连接寇贼,被遣斥候不觉贼来者,徒三年。以故致有覆败者,亦斩。

  诸主将以下,临阵先退,若寇贼对阵,舍仗投军,及弃贼来降而辄杀者,斩。即违犯军令,军还以后,在律有条者,依律断;无条者,勿论。

  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谓非弓、箭、刀、楯、短矛者。)弩一张,加二等。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私造者,各加一等。(甲,谓皮、铁等。具装与甲同。即得阑遗,过三十日不送官者,同私有法。)造未成者,减二等。即私有甲、弩,非全成者,杖一百。馀非全成者,勿论。

  诸言告人罪,非叛以上者,皆令三审。应受辞牒,官司并具晓示,并得叛坐之情。每审皆别日受辞,(若使人在路,不得留待别日受辞者,听当日三审。)官人於审后判记审讫,然后付司。若事有切害者,不在此例。(切害,谓杀人、贼盗、逃亡若强奸良人,并及更有急速之类。)不解书者,典为书之。前人合禁,告人亦禁,辨定放之。即邻伍告者有死罪,留告人散禁;流以下,责保参对。诬告人者,各反坐。即纠弹之官挟私弹事不实者,亦如之。(反坐致罪,准前人入罪法。至死而前人未决者,听减一等。其本应加杖及赎者,止依杖赎法。即诬官人及有荫者,依常律。)若告二罪以上,重事实,及数事等,但一事实,除其罪。重事虚,反其所剩。即罪至所止者,所诬虽多,不反坐。其告二人以上,虽实者多,犹以虚者反坐。(谓告二人以上,但一人不实,罪虽轻犹,反其坐。)若上表告人,已经闻奏,事有不实,反坐罪轻者,从上书诈不实论。

  诸诬告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者,加所诬罪二等。

  诸投匿名书告人罪者,流二千里。(谓绝匿姓名及假人姓名,以避己告者。弃置、悬之,俱是。)得书者,皆即焚之。若将送官司者,徒一年。官司受而为理者,加二等。被告者,不坐。辄上闻者,徒三年。

  诸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官司受而为理者,以故入人罪论。至死者,各加役流。若事须追究者,不用此律。(追究,谓婚姻、良贱、赦限外蔽匿、应改正、徵收及追见赃之类。)

  诸被囚禁,不得告举他事。其为狱官酷己者,听之。即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者,听告谋反、逆、叛、子孙不孝及同居之内为人侵犯者。馀并不得告。官司受而为理者,各减所理罪三等。

  上元元年十二月,刑部奏:“准名例律注云:'狱成,谓赃状露验及尚书省断讫未奏。'疏云:'赃,谓所犯之赃,见获本物;状,谓杀人之类,得状为验。虽在州县,并为狱成。尚书省断讫未奏者,谓刑部覆讫未奏,亦为狱成。'今法官商量,若款自承伏,已经闻奏,及有饬付法,刑名更无可移者,谓同狱成。臣今与法官审加详议,仍永为恒式。”饬旨依。二年六月,刑部奏:“谨按五刑,笞、杖、徒、流、死是也。今准饬除削绞死罪,唯有四刑。每有思虑,须降死刑,不免还许斩绞。饬律互用,法理难明。又应决重杖之人,令式先无分析,京城知是蠹害,决杀者多死;外州见流岭南,决不至死。决有两种,法开二门。”饬旨:”斩、绞刑宜依格律处分。”

  宝应元年九月,刑部、大理奏:“准式,制饬处分与一顿杖者,决四十;至到与一顿及重杖一顿,并决六十。无文至死者,谓准式处分。又制饬或有令决痛杖一顿者,式文既不载杖数,请准至到与一顿决六十,并不至死。”饬旨依。

  建中三年八月,刑部侍郎班宏奏:“其十恶中,恶逆以上四等罪,请准律用刑;其馀及犯别罪,应合处斩刑,自今以后,并请决重杖一顿处死,以代极法。重杖既是死刑,诸司使不在奏请决重杖限。”饬旨依。

  原夫先王之制刑也,本於爱人求理,非徒害人作威。往古朴淳,事简刑省。唐、虞及於三代刑制,其略可知。令王则轻,虐后遂重。於善也,则云”罚不及嗣”;其不善也,乃云“罪人以族”。斯则前贤臧否之辨欤?秦法苛峻,天下溃叛。汉祖蠲除,约定三章,大辟之罪犹诛三族。孝文虽罢肉刑,新垣亦罹斯酷。其后颜异陷反唇弃市,杨惲坐讽议腰斩。洎乎曹、马经纶之际,忤者三族皆夷。后魏有门房之诛。历代盖治时少,罕遇轻刑;乱时久,多遭刑重。国家子育万姓,轻简刑章,徵之前代,未有其比。所以幽陵之盗西轶,犬戎之寇东侵,京师倾陷,皇舆巡狩,亿兆戮力,大憝旋歼。自海内兴戎,今以累纪,征缮未减,杼轴屡空,蒸庶无离怨心者,寔由刑轻之故。或曰:“荀卿有言,代治则刑重,代乱则刑轻。(所以治者,乃刑重。所以乱者,乃刑轻。)欲求于治,必用重典。”斯乃一端偏见,谅非適时通论也。夫刑之轻重利害,已粗言之矣。夫”刑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谓之“君子”,则曰贤人;欲求贤人,固不易得。矧天下数百千郡县,岂得众多君子乎?佑以为条章严繁,虽决断必中,似不及条章轻简,而决断时漏。故老氏云:“其政闷闷,其人淳淳;(政教宽大闷昧,似若不明,则人淳淳然而质朴。)其政察察,其人缺缺。”(政教苛察,人则应之缺缺然而凋弊。”)又语曰:“宁失不经。”仁恻之旨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