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二

  礼七十二 开元礼纂类七 吉礼四

  皇帝夏至祭方丘(后土同孟冬祭神州及摄事附)

  斋戒

  前祭七日,戒誓,皇帝服衮冕。前祭二日,太尉告高祖神尧皇帝庙,如常告之仪。(告以配神作主。)孟冬祭神州,则告太宗文武圣皇帝庙。馀并如圆丘之仪。

  陈设

  前祭三日,尚舍直长施大次於外壝东门之外道北,南向,(摄事,卫尉设祭官、公卿以下次於东壝外道南,北向西上。)尚舍奉御铺御座。卫尉设文武侍臣次於大次之后,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设祭官次於东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三师於南壝之外道东,诸王於三师之南,俱西向北上。文官九品以上於祭官之东,北向西上。介公、酅公於南壝之外道西,东向;诸州使人,东方南方於诸王东南,西向;西方北方於介公、酅公西南,东向:皆北上。诸国之客,东方南方於诸州使人之南,西向;西方北方於诸州使人之南,东向:皆北上。武官三品以下七品以上於西壝之外道南,北向东上。(其褒圣侯於文官三品之下。摄事无御座以下至此仪。)设陈馔幔於内壝东门西门之外道北,南向。(坛上及神州东方南方之馔,陈於东门外,西向。西方北方之馔,陈於西门外,东向。神州无西门之馔。)

  前祭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於坛南内壝之外,树灵鼓於北悬之内道之左右,馀如圆丘仪。又为瘗埳於坛之壬地内壝之外,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前祭一日,奉礼设御位(摄事无御位。)於坛之东南,西向。设望瘗位於坛西南,当瘗埳北向。设祭官公卿位於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分献官於公卿之南,执事者位於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御史位於坛上,正位於东南隅,西向;副位於西南隅,东向。设奉礼位於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设奉礼赞者位於瘗埳西南,东向南上。设协律郎位於坛上南陛之西,东向。设太乐令位於北悬之间,当坛北向。设从祭之官、三师位於悬南道东,诸王位於三师之东,俱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位於道西,北向东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执事之南,每等异位,重行西向;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西方,当文官,每等异位,重行东向:皆北上。诸州使人位,东方南方於诸王东南,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於介公、酅公西南,重行,北面东上。设诸国客使位於内壝南门之外,东方南方於诸州使人之东,每国异位,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於诸州使人之西,每国异位,重行,北面东上。(摄事无三师以下至此仪。)设门外位,祭官公卿以下皆於东壝之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西上。三师位於南壝之外道东,诸王於三师之南,俱西向,介公、酅公於道西东向:皆北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东壝之外祭官之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西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西壝之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东上。诸州使人位,东方南方於诸王东南,重行西面;西方北方於介公、酅公西南,重行东面:俱北上。设诸国客使位,东方南方於诸州使人之南,每国异位,重行西面;西方北方於诸州使人之南,每国异位,重行东面:皆北上。(摄事无三师以下至此仪。)

  牲榜於东壝之外,当门西向。黄牲一居前,又黄牲一在北,少退,玄牲一在南,少退。设廪牺令位於牲西南,史陪其后,俱北向。设诸太祝位於牲东,各当牲后,祝史陪其后,俱西向。设太常卿省牲位於牲前近北,南向。设皇地祇酒樽於坛之上下,太樽二,著樽二,牺樽二,罍一,在坛上东南隅,北向;象樽二,壶樽二,山罍二,在坛下,皆於南陛之东,北向:俱西上。设配帝著樽二,牺樽二,象樽二,罍一,在坛上,皆於皇地祇酒樽之东,北向西上。(孟冬北郊酒樽於神州酒樽之东,如夏至之仪。)神州太樽二,在第一等,每方岳镇海渎俱山樽二,山林川泽俱蜃樽二,丘陵坟衍原隰俱概樽二。凡樽各设於神座之左而右向。(神州以上之樽置於坫,以下之樽俱藉以席,皆加勺幂,设爵於樽下。孟冬仪,坛上之樽置於坫,坛下之樽藉以席。)设御洗及设玉币之篚等,并如圆丘仪。(孟冬祭同。)

  祭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帅其属升设皇地祇神座於坛上北方,南向,席以稿秸。设高祖神尧皇帝神座(孟冬神州则设太宗文武圣皇帝神座。)於东方,西向,席以莞。设神州地祇神座於第一等东南方,席以稿秸。又设岳镇海渎以下之座於内壝之内,各依其方,皆有原隰丘陵坟衍之座。又设中岳以下之座於坛之西南,俱内向。自神州以下六十八位席,皆以莞。设神位各於座首。

  省牲器(如别仪。)

  銮驾出宫(服以衮冕。馀如上辛圆丘仪。孟冬北郊同圆丘。)

  奠玉帛

  祭日未明三刻,诸祭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樽罍玉币。(凡六樽之次,太樽为上,实以泛齐;著樽次之,实以醴齐;牺樽次之,实以盎齐;象樽次之,实以醍齐;壶樽次之,实以沈齐;山罍为下,实以三酒。配帝著樽为上,实以泛齐;牺樽次之,实以醴齐;象樽次之,实以盎齐。以上孟冬同。神州太樽,实以泛齐;五方岳镇海渎之山樽,实以醍齐;山林川泽之蜃樽,实以沈齐;丘陵以下之散樽,实以清酒。玄酒各实於诸齐之上樽。礼神之玉,皇地祇以黄琮,其币以黄。配帝之币亦如之。神州之玉以两珪有邸,其币以玄。孟冬同。岳渎以下之币,各从方色。)太官令帅进馔者其实馔及礼官就位、御史太祝行扫除等,并如圆丘仪。(孟冬同。)

  驾将至,谒者、赞引各引祭官、从祭官、客使等俱就门外位。

  驾至大次门外,回辂南向,将军降,立於辂右。侍中进当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俯伏,兴,还侍位。五品以上从祭之官,皆就壝外位。(摄事无驾至大次下仪。)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於悬内,武舞立於悬南道西。谒者引司空入行扫除讫,出复位。皇帝停大次半刻顷,谒者、赞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从祀群官、介公、酅公、诸方客使,皆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於大次门外,当门北向。

  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衮冕(孟冬神州大裘而冕。)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侍中负宝陪从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至中壝门外,殿中监进大珪,尚衣奉御又以镇珪授殿中监,殿中监受进,皇帝搢大珪,执镇珪,华盖仗卫停於门外,侍者从入,谒者引礼部尚书、太常少卿陪从如常仪。皇帝至版位,太常卿请再拜及请行事,并如圆丘仪。(摄事如圆丘摄事仪。)

  协律郎举麾,工鼓柷,奏顺和之乐,乃以林锺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作文舞之舞乐,舞八成,(林锺、太蔟、姑洗、南吕皆再成。)偃麾,戛敔,乐止。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皇帝奠玉币及奏乐之节,并如圆丘。(摄事则太尉奠玉帛。下仿此。)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应锺之均。太常卿引皇帝进,北向跪奠於皇地祇(孟冬神州。)神座,俯伏兴及奠配座,并如圆丘仪。(摄事同圆丘摄事仪。)

  进熟

  皇帝既升奠玉币,太官令陈馔之仪如圆丘。俎初入门,奏雍和之乐,以太蔟之均,(自后接神之乐用太蔟。)馔至陛,乐止。祝史俱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皇地祇之馔,升自南陛。配帝之馔,升自东陛。神州之馔,升自巳陛。孟冬神州,升自南陛。)诸太祝迎引於坛上,各设於神座前。设讫,谒者引司徒、太官令帅进馔者降自东陛以出,司徒复位,诸太祝还樽所。又进设岳镇以下之馔,相次而毕。

  太常卿引皇帝诣罍洗,乐作,其盥洗、酌献、跪奠、奏乐之仪,并如圆丘。(摄事如圆丘摄事仪。)太祝持版进於神座之右,东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天子臣某,(摄则云"谨遣太尉臣名"。下仿此。)敢昭告於皇地祇:乾道运行,日躔北至,景风应序,离气效时。嘉承至和,肃若旧典,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祗瘗,式表诚悫。高祖神尧皇帝配神作主,尚飨。"太祝俯伏,兴。(孟冬神州云:"包函区夏,载植群生,溥被域中,赖兹厚德。式遵彝典,练此元辰,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明献厥诚,备兹祗瘗,皇祖太宗文武圣皇帝配神作主。")皇帝再拜。(摄则太尉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於神座,兴,还樽所。皇帝拜讫,乐止。

  太常卿引皇帝诣配帝酒樽所,执樽者举幂,侍中取爵於坫,进,皇帝受爵,侍中赞酌泛齐讫,乐作,太常卿引皇帝进高祖神尧皇帝神座前,东向跪奠爵,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东向立,乐止。太祝持版进於神座之左,北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孝曾孙开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於高祖神尧皇帝:时维夏至,肃敬训典,用祗祭於皇地祇。惟高祖德协二仪,道兼三统,礼膺光配,敢率旧章,(孟冬云"皇曾祖太宗文武圣皇帝,德被乾坤,格於上下,昭配之仪,钦率旧章"。)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肃陈明荐,作主侑神,尚飨。"太祝俯伏,兴。皇帝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於神座,兴,还樽所,皇帝拜讫,乐止。

  皇帝饮福、受胙及亚献终献盥洗酌献饮福,并如圆丘仪。(唯皇地祇太尉亚献酌醴齐时,武舞作,合六律六同为异耳。)

  初太尉将升献,谒者一人引献官诣罍洗,盥洗匏爵讫,升自巳陛,诣酒樽所,执樽者举幂,酌泛齐,进奠於神州座前,引降还本位。谒者五人次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讫,各诣酒樽所,俱酌醍齐讫,引献官各进奠爵於诸方岳镇海渎首座,馀座皆祝史助奠,相次而毕,引还本位。又赞引五人各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诣酒樽所酌沈齐,献山林川泽如岳镇之仪。讫,又引献官诣罍洗,盥洗讫,诣酒樽所,俱酌清酒,献丘陵以下及斋郎助奠如上仪。讫,各引还本位。武舞六成,乐止。

  舞献俱毕,诸祝彻豆及赐胙、皇帝再拜、奏乐并如圆丘仪。

  太常卿前奏:"请就望瘗位。"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就望瘗位,北向立,乐止。於群官将拜,上下诸祝各执篚进神座前,取玉帛,斋郎以俎载神州以上牲体、稷黍饭、爵酒,各由其陛降坛,北行,当瘗埳西行。诸太祝以玉币馔物置於埳,诸祝又以岳镇以下之礼币及牲体皆从瘗。奉礼曰:"可瘗埳。"东西厢各六人窴土。半埳,太常卿前奏:"礼毕。"引皇帝还大次乐作,从祀群官、诸方客使、御史以下出,并如圆丘仪。其祝版燔於斋所。

  銮驾还宫(如圆丘仪。)

  ◎祭五岳四镇四海四渎

  诸岳镇海渎每年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设祭州界,已具历代祀山川篇。)

  前祭五日,诸祭官各散斋三日,致斋二日,如别仪。

  前一日,岳令、渎令清扫内外,又为瘗埳於坛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海渎则埳内为坛,高丈四尺,皆为陛。)赞礼者设初献位於坛东南,亚献、终献於初献南,少退,俱西向北上。设掌事者位於终献东南,重行西面,以北为上。设赞唱等诸位於终献西南,西向北上。设献官等望瘗位於瘗埳之东北,西向。(祭海渎无望瘗位。)设祭官以下门外位於南门之外道东,重行西向,以北为上。祭器之数,樽六,笾十,豆十,簋二,簠二,俎三。岳渎令帅其属诣坛东陛升,设樽於坛上东南隅,北向西上。(樽皆加勺幂,有坫以置爵。)设玉篚於樽坫之所。设洗於南陛东南,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执樽罍洗篚者,各位於樽罍洗篚之后。

  祭日未明,烹牲於厨。(其牲各随方色。斋郎以豆先取血毛,置於馔所。)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体,牛羊豕皆用右胖。前脚三节,节一段,肩、臂、臑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去下节,载上肫胳二节。又取正脊、脡脊、横脊、短胁、正胁、代胁,各二骨以并,馀皆不设。簋实稷黍,簠实稻粱。笾十,实石盐、乾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豆十,实韭菹、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脾析菹、豚胉。若土无者,各以其类充之。)凡祭官各服其服。(三品毳冕,四品绣冕,五品玄冕,六品以下爵弁。若有二品以上,各依令。)岳令、渎令帅其属入诣坛东陛,升,设岳神、渎神座於坛上近北,南向,席以莞。又实樽罍及玉。(凡樽,一实醴齐,一实盎齐,一实清酒,其玄酒各实於上樽。祭神之玉,两珪有邸。)祝版置於坫。岳令、渎令又以币置於篚,斋郎以豆血皆设於馔所。(其币长丈八尺,各随方色。)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与执樽罍篚者入,当坛南,重行北面,以西为上。立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俱再拜。执樽者升自东陛,立於樽所,执罍篚者各就位。祝诣坛东陛,升,行扫除於上,降,行扫除於下讫,(渎则扫除埳外讫。)各就位。

  质明,赞礼者引祭官以下俱就门外位。立定一刻顷,赞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赞礼者进初献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赞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祝跪取玉币於篚,兴,立於樽所。(凡取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跪奠讫,俯伏而后兴。)掌馔者帅斋郎奉馔陈於东门之外。

  赞礼者引初献诣坛,升自南陛,进神座前,北向立。祝以玉币东向进,初献受玉币,祝还樽所。赞礼者引初献进,北向跪奠於神座,兴,少退,北向再拜,赞礼者引初献降还本位。

  掌馔者引馔入,升自南陛,祝迎引於坛上,设於神座前。当馔者帅斋郎降自东陛,复位,祝还樽所。

  赞礼者引初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南陛,诣酒樽所,执樽者举幂,初献酌醴齐,赞礼者引初献进诣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北向立。祝持版进於神座之右,东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天子某,谨遣某官某,敢昭告於东岳岱宗:维神赞养万品,作镇一方,式因春始,(南岳云夏始,中岳云季夏,西岳云秋始,北岳云冬始。)谨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朝荐於东岳岱宗,尚飨。"东渎大淮云:"惟神源流深泌,潜润溥洽,阜成百穀,疏涤三川,青春伊始,用遵典秩。"南渎大江云:"惟神总合大川,朝宗巨海,功昭润化,德表灵长,敬用夏首,脩其常典。"西渎大河云:"惟神上通云汉,光启图书,分导九枝,旁润千里,素秋戒序,用率典常。"北渎大济云:"惟神泉源清洁,浸被遐远,播通四气,作纪一方,玄冬肇节,聿脩典制。"讫,兴。初献再拜。祝进奠版於神座,还樽所。

  祝以爵酌清酒,进初献之右,西向立。初献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祝率斋郎以俎进,减神座前三牲胙肉,各取前脚第二节共置一俎上,以授初献,初献受以授斋郎。初献跪取爵,遂饮卒爵,祝进受爵,复於坫,初献兴,再拜,赞礼者引初献降复位。

  於初献饮福酒,赞礼者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自东陛,诣樽所,执樽者举幂,亚献酌盎齐,赞礼者引亚献诣神座前,北面跪奠爵,兴,少退,北向再拜。祝以爵酌清酒,进於亚献之右,西向立。亚献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祝受虚爵,复於坫,亚献兴,再拜,赞者引亚献降复位。

  初亚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盥洗、升献、饮福如亚献之仪。讫,赞礼者引终献降复位。

  祝进神座前,彻豆,还樽所。赞唱者曰:"再拜。"非饮福受胙者皆再拜,献官以下皆再拜。

  赞礼者进初献之左,白:"请就望瘗位。"赞唱者引初献就望瘗位,西向立。於献官将拜,岳令进神座前,跪取币,斋郎以俎载牲体、黍稷饭诣瘗埳,以馔物置於埳。(祭海渎,献官拜讫,渎令及斋郎以币血沈於渎,渎令退就位。)东西厢各二人窴土。半埳,赞者进初献之左,白:"礼毕。"遂引初献以下出。祝与执樽罍篚幂者俱复执事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再拜讫,遂出。祝版燔於斋所。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