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六

  礼六 沿革六 吉礼五

  山川

  (黄帝 虞 周 秦 汉 后汉 魏 宋 梁 后魏 后周 隋 大唐)

  黄帝祭於山川,与为多焉。(与,比也。比吉祭,祀山川黄帝最多。)

  虞氏秩於山川,遍於群神。(秩,序也。以次序而祭之。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周制,四坎坛祭四方,(四方即谓山林、川谷、丘陵之神。祭山林丘陵於坛,川谷於坎,则每方各为坛为坎。)以血祭祭五岳,(阴祀自血起,贵气臭。)以埋沈祭山林山泽。(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沈。各顺其性之含藏。)一岁凡四祭:一者谓迎气时,二者郊天时,三者大雩时,四者大蜡时,皆因以祭之。礼神之玉,两珪有邸,五寸。牲用少牢,各随方色,币亦随牲色。(牧人云:“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注云:”望祀谓五岳、四镇、四渎。”)器用蜃。(鬯人云:“凡四方山川用蜃。”)用五献。(礼器云:“五献察。”注云:“谓祭四望山川。”)祭日,王及尸皆服毳冕。(司服注云:”毳冕,画虎蜼,谓宗彝。其衣三章,裳二章,凡五也。”史记云”周公祀太山,以召公为尸,”是有尸也。)乐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姑洗,阳声第三者,南吕为之合。四望:五岳、四镇、四渎。)奏蕤宾,歌函锺,舞大夏,以祀山川。(蕤宾,阳声次四。)其祭之岳镇,则升血为始,四渎则沈血为始。(觐礼云”祭山升,祭川沈”也。尔雅云”祭山曰庋悬,祭川曰浮沈”也。庋音久委反。)次荐豆笾及爓肉,为朝践。(故大祭用腥,则次祀用爓也。爓谓沈肉於汤也。故郑云”沈肉曰爓”。)时王酌盎齐以献,所谓朝践之献也。大宗伯亚献,亦以盎齐。至熟,王酌清酒以献尸,亚者亦清酒,所谓馈食之献。通前四献也。尸食讫,王又酌清酒以酳尸。凡五献也。

  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名山川鬼神可得而序。於是自崤以东,名山大川祠。(崤即今之陕郡二崤。)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春以脯酒为岁祷,因泮冻;(解冻也。)秋涸冻;(涸读与沍同。涸,凝也。春解秋凝。)冬塞(先代反)祷祠。(谓报其所祈。下祷塞同。)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圭币各异。自华以西,名山七:曰华山,薄山,(薄山,襄山也。说者云在河东。一曰在潼关北十馀里。而此云自华以西者,今则阌乡之南山,连延西出,并得华山之名。)岳山,岐山,吴山,鸿冢,渎山。渎山,蜀山之頠也。(周礼职方氏“雍州,其山曰岳。”尔雅云“河西曰岳”。说者咸云岳即吴岳也。今此有岳山,又有吴山,则吴岳非一山,但未详岳之所在。徐广云”岳山在武功”。地理志武功无岳,但有垂山。岐山在今之岐山县也。其山两岐,故俗呼为箭阔岭。吴山在今汧阳郡之吴山县。鸿冢者,黄帝臣鬼臾区,号大鸿,葬雍,故鸿冢是也。苏林曰:“今雍有鸿冢。”頠在湔氐道也。)名川四:曰河,祠临晋;(即今之冯翊郡朝邑县界。)沔,祠汉中;(沔,汉水之上名也。汉中,今汉中郡也。)湫泉,祠朝那;(湫泉在安定郡界,清彻可爱,不容秽浊,或有諠污,辄兴云雨。土俗亢旱,每於此求之,相传云龙所居也。天下山川隈曲,亦往往有之。)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山川,而牲亦牛犊牢具圭币各异。而四大冢鸿、岐、吴、岳,皆有尝禾。(以新穀祭。)其河加有尝醪。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都,故加车一乘,〈马亚〉驹四。灞、浐、沣、涝、泾、渭、长水,皆不在大山川数,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谓加车及〈马亚〉驹之属。)

  汉孝文十二年,五穀不登,诏增修山川群祀。(诏曰:“比年五穀不登,欲增诸神祀。按王制曰:'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今恐山川百神应典礼者,尚未尽秩。其议增修群祀宜享祀者,以祈丰年。”)武帝因巡狩,礼其名山大川,用驹者悉以木偶马代,行过亲祠者乃用驹。

  后汉章帝元和二年,诏祀山川百神应礼者。

  魏文帝黄初二年,礼五岳四渎,咸秩群祀,瘗沈珪璋。

  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六月,有司奏奠祭霍山。殿中郎丘景先议:“宜使太常持节,牲以太牢之具,羞用酒脯时穀,礼以赤璋纁币,器用陶匏,藉用茅席。为坛兆。”时不用蜃,同郊祀以爵献。凡肴馔种数,依社祭。

  梁令郡国有五岳者,置宰祀三人,及有四渎若海应祀者,皆以孟春仲冬祀之。

  后魏景穆帝立五岳四渎庙於桑乾水之阴,春秋遣有司祭。其馀山川诸神三百二十四所,每岁十月,遣祠官诣州镇遍祀。有水旱灾厉,则牧守各随其界内而祈谒。王畿内诸山川,有水旱则祷之。太武帝南征,造恒山,祀以太牢。浮河、济,祀以少牢。过岱宗,祀以太牢。遂临江,登瓜步而还。

  后周大将出征,遣太祝以羊一,祭所过名山大川。

  隋制,祀四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山,(在东夷中,遥祀。)冀州镇霍山。并就山立祠。祀四海:东海於会稽县界,南海於南海镇南,并近海立祠。及四渎,并取侧近巫一人,主知洒扫,并令多植松柏。

  大唐武德、贞观之制,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东岳岱山,祭於兖州;东镇沂山,祭於沂州;东海,於莱州;东渎大淮,於唐州。南岳衡山,於衡州;南镇会稽山,於越州;南海,於广州;南渎大江,於益州;中岳嵩山,於洛州。西岳华山,於华州;西镇吴山,於陇州;西海及西渎大河,於同州。北岳恒山,於定州;北镇医无闾山,於营州;北海及北渎大济,於洛州。其牲皆用太牢。祀官以当界都督刺史充。先天二年,封华岳神为金天王。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天宝五载,封中岳神为中天王,南岳神为司天王,北岳神为安天王。六载,河渎封为灵源公,济渎封为清源公,江渎封为广源公,淮渎封为长源公。会稽山为永兴公,岳山为成德公,霍山为应圣公,医巫闾山为广宁公。八载闺六月,封太白山为神应公。其九州镇山,除入诸岳外,并宜封公。十载正月,以东海为广德王,南海为广利王,西海为广润王,北海为广泽王。分命卿监诣岳渎及山,取三月十七日一时备礼,兼册祭。仪具开元礼。(武德二年十月,上亲祀华岳。旧仪,岳渎以上祝版,御署讫,北面再拜。武太后证圣元年十月,有司上言曰:”谨按'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天子无拜公侯之礼。请依旧仪。五岳以下,署而不拜。”制可之。开元元年,太常奏:“伏准唐礼,祭五岳四渎皆称嗣天子,祝版皆进署。窃以舜典'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则不合称嗣天子及亲署其祝文。伏请称皇帝谨遣某乙,敬祭於某岳渎之神。”从之。贞元四年五月,太常卿董晋奏:”五岳四渎,其神版并合御署。至上元元年,中祠小祠,一切权停。自后因循,不请御署其祝版。欲至飨祭日,所司准程先取署,附驿发遣。敕旨宜依,仍委所司,每至时先奏,附中使送。”初,开元九年十二月,天台道士司马承祯言:“今五岳神祠,是山林之神也,非正真之神也。五岳皆有洞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是所理焉。冠冕服章,佐从神仙,皆有名数。请别立斋祠之所。”上奇其说,因敕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

  籍田

  (周 汉 后汉 魏 晋 东晋 宋 齐 梁 后魏 北齐 隋 大唐)

  周制,天子孟春之月,乃择元辰,亲载耒耜,置之车右,帅公卿诸侯大夫,躬耕籍田千亩於南郊。(籍,借也。谓借人力以理之。劝率天下使务农也。春秋传曰”郊而后耕”,遂籍人力以成岁功,故谓之帝籍。天子籍田千亩於南郊,诸侯百亩於东郊。)冕而朱纮,躬秉耒,天子三推。(推,发也。诸侯三公冕而青纮,躬秉耒,三公五推,诸侯九推。)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先古,先祖。)以为醴酪粢盛,於是乎取之。(敬之至也。)内宰诏后,帅六宫之人,生穜稑之种,以献於王。使后宫藏种而又生之。(太常条穀种黍稷穜稑,使内宰后宫生之者,示种类孳息之祥,且佐王於耕事,所以俱自尽於郊庙也。稑,早也。穜,晚也。先种后熟谓之穜,后种先熟谓之稑。)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籍,以时入之。(其属,庶人也。耨,锄也。王籍谓王者籍田千亩,所亲帅公卿以下亲耕农人耕之处也。庶人终於千亩,故曰帅其属耕耨王籍,入其收也。)

  汉文帝制曰:“农,天下之本,遂开籍田,朕躬耕,以给宗庙粢盛。”(粢,黍稷也。盛,器,谓簠簋。)旧仪“春始东耕於籍田,官祠先农,以一太牢,百官皆从。(先农,神农也。五经要义云:“立坛於田所,祠之,其制度如社之坛。”)赐三辅二百里孝悌、力田、三老帛。种百穀万斛,为立籍田仓,置令、丞。穀皆以给天地、宗庙、群神之祀,以为粢盛。”景帝诏曰”朕亲耕为天下先”。昭帝幼即位,耕於钩盾弄田。(钩盾,宦者近署,故往试耕为戏弄。)

  后汉明帝永平中二月,东巡耕於下邳。章帝元和中正月,北巡耕於怀县。其籍田仪:正月始耕,常以乙日,祠先农及耕於乙地。昼漏上水初纳,执事告祠先农,已享。(耕日,以太牢祭先农於田所。)耕时,有司请行事,就耕位,天子、三公、九卿、诸侯、百官以次耕。推数如周法。力田种各耰讫,有司告事毕。是月,命郡国守皆劝人始耕。

  魏氏天子亲耕籍田。藩镇阙诸侯百亩之礼。

  晋武帝泰始四年正月丁亥,帝躬耕籍田於东郊。诏曰:“近代以来,耕籍田於数步之中,空有慕古之名,曾无供祀训农之实,而有百官车徒之费。今循千亩之制,当与群公卿士躬稼穑之艰难,以帅先天下。於东郊之南,洛水之北。”(去宫八里,远十六里为此千亩。)帝御木辂以耕,太牢祀先农。自惠帝后,礼废矣。

  东晋元帝将修耕籍事,竟不行。(时朝议:至尊应躬祠先农不?贺循曰:“汉仪无躬祭之文,然王祭四望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絺冕,以此不为无亲祭之义。”)

  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将亲耕。(时史学生山谦之以私鸠集其仪,因以奏闻。诏言酌斟众条,造定图注。)先立春九日,司空、大司农、京尹、令、尉,度宫之辰地八里之外,整制千亩,中开阡陌。立先农於中阡西陌南,御耕坛於中阡东陌北。将耕,宿设青幕於耕坛之上。皇后帅六宫之人出穜稑之种,付籍田令。耕日,太祝令以一太牢祠先农,一如帝社仪。孟春上辛后吉亥,御乘耕根三盖车,驾苍驷,建青旂,著通天冠,青帻,青衮,佩苍玉。藩王以下至六百石皆衣青。唯三台武卫不耕,不改章服。驾出如郊庙仪。至籍田,侍中跪奏:“至尊降车。”临坛,大司农跪奏:“先农已享,请皇帝亲耕。”太史赞曰:“皇帝三推三反。”於是群臣以次耕,王公及诸侯五推五反,孤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籍田令率其属耕,竟亩,洒种即耰,礼毕。乃班下州县,悉备其礼焉。

  齐武帝永明中,耕籍田用丁亥。(时有司奏:正月丁亥,可祀先农。比来并用立春后亥。王俭以为亥日籍田,经记无文。助教周山文议曰:“蔡邕月令章句解元辰云'日,幹也。辰,支也。有事於天,用日;有事於地,用辰'。”何佟之云:“少牢馈食礼云'孝孙某,来日丁亥,用荐岁事於皇祖伯某'。郑以为'不必丁亥,今但直举一日以言之耳。禘太庙礼日用丁亥,若不得丁亥,则用己亥、辛亥,苟有亥焉可也'。汉文用此日耕籍祠先农,后王相承用之,非有别义。“班固序亥位云”阴气应无射,该藏万物,而杂阳阂种”也。且亥既水辰,含育为性,播厥取吉,其在兹乎!)使御史乘马车,载耒耜,从五辂后。

  梁初,依宋齐礼,以正月用事,不斋不祭。天监十二年,以启蛰而耕。(时在二月内,尚书云“以殷仲春”,籍田理在建卯,於是改用二月。)与百官御事并斋三日,沐浴祼飨。侍中奉耒耜,载於象辂,以随木辂之后。(礼云“亲载耒耜,措於参保介之御閒。”则置所乘辂上。)普通二年,又移籍田於建康北岸,筑兆域如南北郊。别有亲耕台,在坛东。帝亲耕毕,登此台以观公卿之推反。

  后魏太武帝天兴三年春,始躬耕籍田,祭先农,用羊一。

  北齐籍於帝城东南千亩内,种赤粱、白穀、大豆、赤黍、小豆、黑穄、麻子、大麦、小麦,色别一顷。自馀一顷,地中通阡陌,作祠坛於陌南阡西,广轮三十尺,四陛三壝四门。又为大营於外,设御耕坛於阡东陌北。每岁正月上辛后吉亥,祠先农神农氏於坛上,无配飨。祭讫,亲耕。

  隋制,於国南十四里启夏门外,置地千亩,为坛行礼。播殖九穀,纳於神仓,以拟粢盛。穰藁以饷牺牲。

  大唐贞观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太宗亲祭先农,籍於千亩之甸。(初,议籍田方面所在,给事中孔颖达曰:“礼,天子籍田於南郊,诸侯於东郊。晋武帝犹於东南。今於城东,不合古礼。”太宗曰:“礼缘人情,亦何常之有。且虞书云'平秩东作',巳在东矣。又乘青辂、推黛耜者,所以顺於春气。且朕见居少阳之地,田於东郊,盖其宜也。”於是遂定。)武后改籍田为先农坛。神龙初,复改先农坛为帝社坛。(祝钦明奏曰:“按祭法:'王自为立社曰王社。'先儒以为其社在籍田之中,诗载芟篇序云'春籍田而祈社稷'是也。”具社稷篇中。)开元二十三年二月,亲祀神农於东郊,句芒配。礼毕,躬御耒耜籍於千亩之甸。时有司进仪注:天子三推,公卿九推,庶人终亩。玄宗欲重劝耕籍,遂进耕五十馀步,尽垄乃止。耕毕,辇还斋宫,大赦。侍耕、执牛官皆加级赐帛。其仪备开元礼。

  先蚕(周 汉 后汉 魏 晋 宋 北齐 后周 隋 大唐)

  周制,仲春,天官内宰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於北郊,以为祭服。(蚕於北郊,妇人以纯阴也。)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后妃斋戒,享先蚕而躬桑,以劝蚕事。(季春吉巳,王后享先蚕。先蚕,天驷也。享先蚕而后躬桑,示率先天下也。)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於蚕室,奉种浴於川。桑於公桑,风戾以食之。是月也,命有司无伐桑柘。(爱蚕食也。有司,主山林之官也。)乃修蚕器,(薄槌钩筐之类。)禁原蚕。(原,再也。天文,辰为马。蚕与马同气,物莫能两大,禁原蚕,为伤马。)

  汉皇后蚕於东郊。(其仪:春桑生,而皇后亲桑於苑中。蚕室养蚕千薄以上,祀以中牢羊豕。祭蚕神曰苑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群臣妾从桑还,献於茧馆,皆赐从桑者丝。皇后自行。窳音以主反。)

  后汉皇后四月,帅公卿列侯夫人蚕。皇后出,乘鸾辂,青羽盖,驾四马,龙旂九斿。大将军妻参乘,太仆妻御,前鸾旂车,皮轩闟(音翕)戟,雒阳令奉引,千乘万骑。车府令设卤簿驾,公、卿、五营校尉、司隶校尉、河南尹妻皆乘其官车,带夫本官绶,从其官属导从皇后。置武贲、羽林骑,戎头、黄门鼓吹,五帝车,女骑夹毂,执法御史在前后,亦有金钲黄钺,五将导。桑於蚕宫,手三盆於茧馆,毕,还宫。祀先蚕,礼以少牢。(凡蚕丝絮,织室以作祭服。祭服者,冕服也。天地宗庙群神五时之服。其皇帝得以作缕缝衣,皇后得以作巾絮而已。置蚕宫令、丞,诸天下官下法皆诣蚕室,与妇人从事,故旧有东西织室作治。)

  魏文帝黄初七年,皇后蚕於北郊,依周典也。

  晋武帝太康六年,蚕於西郊。(盖与籍田对其方也。)先蚕坛高一丈,方二丈,四出陛,陛广五尺,在皇后采桑坛东南帷宫外门之外,而东南去帷宫十丈,在蚕室西南,桑林在其东。取列侯妻六人为蚕母。蚕将生,择吉日,皇后著十二笄步摇,依汉魏故事,衣青衣,乘油画云母安车,驾六騩(音贵)马。女尚书著貂蝉佩玺陪乘,载筐钩。公主、三夫人、九嫔、世妇、诸太妃、太夫人及县乡君、郡公侯特进夫人、外世妇、命妇皆步摇,衣青,各载筐钩从蚕。先桑二日,蚕宫生蚕著簿上。躬桑日,皇后未到,太祝令质明以太牢告祠,谒者一人监祠。祠毕,彻馔,颁馀胙於从桑及奉祠者。皇后至西郊升坛,公主以下陪列坛东。皇后东面躬桑,采三条,诸妃公主各采五条,县乡以下各采九条,悉以桑授蚕母,还蚕室。事讫,皇后还便座,公主以下乃就位,设飨宴,赐绢各有差。

  宋孝武大明四年,始於台城西白石里为蚕所,设兆域,置大殿,又立蚕观。(其礼皆循晋氏。)

  北齐为蚕坊於京城北之西,去皇宫十八里外。有蚕宫,方九十步,墙高一丈五尺。其中起蚕室二十七,别殿一区。置蚕宫令、丞,宦者为之。路西置皇后蚕坛,高四尺,方二丈,四陛,陛各广八尺。置先蚕坛於桑坛东南,大路东,横路南。坛高五尺,方二丈,四陛,陛各五尺。外兆方四十步,面开一门。有绿襜襦、褠衣、黄履,以供蚕母。每岁季春,穀雨后吉日,使公卿以一太牢祠先蚕黄帝轩辕氏於坛上,无配,如祀先农。礼讫,皇后因亲桑於坛。备法驾,服鞠衣,乘重翟,帅六宫升桑坛东陛,即御座。女尚书执筐,女主衣执钩,立坛下。皇后降自东陛,执筐者处右,执钩者居左,蚕母在后。乃躬桑三条,讫,升坛即御座。内命妇以次就桑,服鞠衣者采五条,展衣者七条,褖衣者九条,以授蚕母。还蚕室,切之,授世妇,洒一簿。凡应桑者并复本位。后乃降坛,还便殿,设劳酒,颁赉而还。

  后周制,皇后乘翠辂,率六宫三妃、三〈女弋〉、(音弋,妇官名。)御媛、御婉、三公夫人、三孤内子至蚕所,以一少牢亲进,祭奠先蚕西陵氏神。礼毕,降坛,令二嫔为亚献终献,因以躬桑。

  隋制,先蚕坛,於宫北三里为坛,高四尺。季春上巳,皇后服鞠衣,以一太牢、制币,祭先蚕於坛上,用一献之礼。祭讫,就桑位於坛南,东面。尚功进金钩,典制奉筐。皇后采三条,反钩。命妇各依班采五条九条止。世妇於蚕母受切桑,洒讫,皇后乃还。(自齐及周隋,其典法多依晋仪,亦时有损益。)

  大唐显庆元年三月辛巳,皇后武氏;先天二年三月辛卯,皇后王氏;乾元二年三月己巳,皇后张氏:并有事於先蚕。其仪备开元礼。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