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食货十

  漕运(秦 汉 魏 晋 后魏 隋 大唐)

  管子曰:“粟行三百里,则国无一年之积;粟行四百里,则国无二年之积;粟行五百里,则众有饥色。”孙武曰:“千里馈粮,士有饥色。食敌一锺,当吾二十锺。”是言粟不可推移,则籴之者无利,粜之处受害。(按:禹贡:“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纳粟,五百里米。”则物重而粗者为近赋,物轻而精者为远赋。若数千百里漕运,其费百倍。)

  秦欲攻匈奴,运粮,使天下飞刍輓粟,(运载刍藁,令疾至,故曰飞刍也。輓粟,谓引车船也。音晚。)起於黄、腄、(直瑞反,又音谁。)琅琊负海之郡,转输北河,(黄、腄二县,并在东莱。言自东莱及琅琊缘海诸郡,皆令转输至北河也。黄即今黄县,腄即今文登县,并今东牟郡县。琅琊,今高密琅琊郡地。北河今朔方之北河也。)率三十锺而致一石。(六斛四斗为锺。计其道路所费,凡用百九十二斛乃得一石。)

  汉兴,高皇帝时,漕转山东之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谓京师之官府。)

  孝文时,贾谊上疏曰:“天子都长安,而以淮南东道为奉地,鏹道数千,不轻致输,郡或乃越诸侯而远调均发徵,至无状也。古者天子之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其远者不在五百里而至。公侯地百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远者不在五十里而至。输者不苦其繇,繇者不伤其费,故远方人安。及秦,不能分人寸地,欲自有之,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不轻而致也。上之所得甚少,而人之苦甚多也。”帝不能用。

  孝武建元中,通西南夷,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馀锺致一石。其后东灭朝鲜,置沧海郡,人徒之费,拟西南夷。又卫青击匈奴,取河南地,(今朔方之地。)复兴十馀万人筑卫朔方,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

  元光中,大司农郑当时言於帝曰:“异时关东运粟漕水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而渭水道九百馀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傍南山下,至河三百馀里,径,易漕,度可三月罢,此损漕省卒。”天子以为然,发卒穿漕渠以漕运,大便利。

  其后番系言,漕从山东西,岁百馀万石,更底柱之险,败亡甚多而亦颇费。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阪下,(皮氏,今绛郡龙门县。汾阴、蒲阪,今河东郡宝鼎、河东二县。)度可得五千顷。故尽河壖弃地,(壖,而缘反,谓缘河边地。)度可得穀二百万石以上。穀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底柱之东,可无复漕。”天子又以为然,渠田数岁,河移徙,渠不到,田者不能偿种。久之,河东渠田废。(语在田制上篇。)

  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褒、斜,二水名。褒水东流南入沔,今汉中郡褒城县。斜水北流入渭,今武功县及扶风郡。)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闻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绝水至斜,閒百馀里,以车转,从斜入渭。如此汉中之穀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於底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於巴蜀。”天子然之,拜汤子昂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馀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

  孝宣即位,百姓安土,岁数丰穰,穀石五钱,农人少利。时耿寿昌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商,度也。)五凤中,奏言:“故事,岁漕关东穀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郡穀,(三辅,今京兆、扶风、冯翊郡地。弘农,今陕郡地。河东,今河东绛郡、平阳郡地。上党,今高平、上党、乐平、平阳、燕城。太原,今太原、西河郡地。)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天子从其计。御史大夫萧望之奏言:“寿昌欲近籴漕关内之穀,筑仓理船,费直二万万馀,(万万,亿也。)有动众之功,恐生旱气,人被其灾。寿昌习於商功分铢之事,其深计远虑,诚未足任,宜且如故。”帝不听,漕事果便。

  魏齐王正始二年,司马宣王使邓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自今淮阳郡以至於今寿春郡。)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宣王从之,乃开广漕渠,东南有事,兴众泛舟而下,达於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语在屯田篇。蜀相诸葛孔明出军至祁山,今扶风县,始以木牛运。其后又出斜谷,以流马运。按亮集,督军庞力、杜叡、满元、胡忠推意作一脚木牛,其法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於腹。载多而行少,宜住,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革由〉。牛御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牛不饮食。流马法曰:“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去前轴孔四寸五分,长一寸五分,广一寸。前扛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扛孔分墨一尺五寸,大小与前同。后扛孔去脚孔分墨二寸二分。后扛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扛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扛与等板方囊二枚,板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扛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扛孔去下扛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扛,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扛同。”)

  晋武帝泰始十年,凿陕南山,决河东注洛,以通运漕。(虽有此诏,竟未成功。)怀帝永嘉元年,修千金堨於许昌,以通运。(堨,乌割反,拥也。)成帝咸和六年,以海贼寇抄,运漕不继,发王公以下千馀丁,各运米六斛。穆帝时,频有大军,粮运不继,制王公以下十三户共借一人,助度支运。

  后魏自徐扬内附之后,(徐州今彭城,扬州今寿州。)仍代经略江淮,於是转运中州,以实边镇,百姓疲於道路。有司请於水运之次,随便置仓,乃於小平、石门、白马津、漳涯、黑水、济州、陈郡、大梁凡八所,各立邸阁。每军国有须,应机漕引,自此费役微省。

  时三门都将薛钦上言:“计京西水次汾华二州,恒农、河北、河东、正平、平阳等郡,年常绵绢及赀麻,皆折公物,雇车牛送京,道险人弊,费公损私。略计华州一车,官酬绢八疋三丈九尺,别有私人雇价布八十疋;河东一车,官酬绢五疋二丈,别有私人雇价布五十疋。自馀州郡,虽未练多少,推之远近,应不减此。今求车取雇绢三疋,市材造船,不劳采斫。计船一艘,举十三车,车取三疋,合有三十九疋。雇作手并匠及船上杂具食直,足以成船。计一船賸绢七十八疋,布七百八十疋。又租车一乘,官格二十斛成载,私人雇价,远者五斗、布一疋,近者一石、布一疋。准其私费,一车布远者八十疋,近者四十疋。造船一艘,计举七百石,准其雇价,应有千四百疋。今取布三百疋造船一艘,并船上覆理杂事,计一船有賸布千一百疋。又其造船之处,皆须锯材人功,并削船茹,依功多少,即给当州郡门兵,不假更召。汾州有租调之处,去汾不过百里,华州去河不满六十,并令计程,依旧酬价,车送船所。船之所运,唯达氵雷陂。其陆路从氵雷陂至仓门,调一车雇绢一疋,租一车布五疋,则於公私为便。”

  尚书度支郎中朱元旭计称:“今校薛钦之说,虽迹验未彰,而指况甚善。所云以船代车,是策之长者。若以门兵造舟,便为阙彼防城,无容全依。宜令取雇车之物,市材就作,及仓库所须,悉以营办。七月之始,十月初旬,令州郡纲典各受租调於所在,然后付之。十车之中,留车士四人佐其守护。粟帛上船之日,随运至京,将共监慎,如有耗损,同其陪徵。河中缺失,专归运司。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必使量上数下,谨其受入,自馀一如其例。计底柱之难,号为天险,迅惊千里,未易其功。然既陈便利,无容辄抑。若效充其说,则附例酬庸;如其不验,徵填所损。今始开创,不可悬生减折,且依请营立。一年之后,须知赢费。岁遣御史,校其虚实,脱有乖越,别更量裁。”

  尚书崔休:“按钦所列,实允事宜;郎中之计,备尽公理。但舟楫所通,远近必至,苟利公私,不宜止在前件。昔人乃远通褒斜以利关中之漕,南达交广以增京洛之饶。况乃漳洹夷路,(洹音桓。)河济平流,而不均彼省烦,同兹巨益?请诸通水之处,皆宜率同此式。纵复五百、三百里,车运水次,校计利饶,犹为不少。其钦所列州郡,如请兴造,东路诸州,皆先通水运,今年租调,悉用舟楫。若船数有阙,且赁假充事,比之僦车,交成息耗。其先未通流,宜遣检行,闲月修葺,使理有可通,必无拥滞。如此则发召匪多,为益实广,一尔蹔劳,久安永逸。”诏从之,而未能尽行也。

  孝文太和七年,薄骨律镇将刁雍上表曰:“奉诏高平、安定、统万(薄骨律镇,今灵武郡。高平,今平凉郡。安定即今郡。统万,今朔方郡也。)及臣所守四镇,出车五千乘,运屯穀五十万斛付沃野镇,以供军粮。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深沙,轻车往来,犹以为难。设令载穀二十石,每至深沙,必致滞陷。又穀在河西,转至沃野,越渡大河计车五千乘,运十万斛,百馀日乃得一返,大废生人耕垦之业,车牛艰阻,难可全至,一岁不过二运,五十万斛乃经三年。臣闻郑、白之渠,远引淮海之粟,溯流数千,周年乃得一至,犹称国有储粮,人用安乐。求於〈山牵〉〈山屯〉山(在今平凉郡高平县,今笄头山,语讹亦曰汧屯山,即〈山牵〉〈山屯〉山。)河水之次,造船二百艘。二船为一舫,一船胜穀二千斛,一舫十人,计须千人。臣镇内之兵,率皆习水。一运二十万斛,方舟顺流,五日而至,自沃野牵上,十日还到,合六十日得一返。从三月至九月三返,运送六十万斛。计用人工,轻於车运十倍有馀,不费牛力,又不废田。”诏曰:”知欲造船运穀,一冬即成,大省人力,既不费牛,又不废田,甚善。非但一运,自可永以为式。”

  隋文帝开皇三年,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诏於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熊州,今福昌县。伊州,今陆浑县。邵州今绛郡垣县。馀并今郡。)置募运米丁;又於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卫、陕、华并今郡。)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又遣仓部侍郎韦瓒向蒲、陕以东募人能於洛阳运米四十石,经底柱之险,达於常平者,免其征戍。其后以渭水多沙,流有深浅,漕者苦之。

  四年,诏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即今西京城也。)东至潼关,三百馀里,名曰广通渠。转运通利,关内赖之。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馀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穀、洛水达於河,又引河通於淮海,自是天下利於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馀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於河,北通涿郡。(今范阳郡。涿,竹角反。)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五年,於西域之地,置西海、鄯善、且末等郡,(逐吐谷浑得其地,并在今酒泉、张掖、晋昌郡之北。今悉为北狄之地。鄯音善。且,子馀反。)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开屯田,发四方诸郡运粮以给之。七年冬,大会涿郡。分江淮南兵配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别以舟师济沧海,舳舻数百里,并载军粮,期与大兵会於平壤。(高丽所都。)

  大唐咸亨三年,於岐州陈仓县东南开渠,引渭水入昇原渠,通船栰至京故城。(栰音伐。京故城,即长安城。汉惠帝所筑,在今大兴城之西北苑中。)

  开元十八年,玄宗问朝集使利害之事,宣州刺史裴耀卿上便宜曰:“江南户口稍广,仓库所资,唯出租庸,更无征防。缘水陆遥远,转运艰辛,功力虽劳,仓储不益。窃见每州所送租及庸调等,本州正月二月上道,至扬州入斗门,即逢水浅,已有阻碍,须停留一月以上。三月四月以后,始渡淮入汴,多属汴河乾浅,又船运停留。至六月七月后,始至河口,即逢黄河水涨,不得入河。又须停一两月,待河水小,始得上河。入洛即漕路乾浅,船艘隘闹,般载停滞,备极艰辛。计从江南至东都,停滞日多,得行日少,粮食既皆不足,折欠因此而生。又江南百姓,不习河水,皆转雇河师水手,更为损费。伏见国家旧法,往代成规,择制便宜,以垂长久。河口元置武牢仓,江南船不入黄河,即於仓内便贮。巩县置洛口仓,从黄河不入漕洛,即於仓内安置。爰及河阳仓、柏崖仓、太原仓、永丰仓、渭南仓,节级取便,例皆如此。水通则随近运转,不通则且纳在仓,不滞远船,不忧欠耗,比於旷年长运,利便一倍有馀。今若且置武牢、洛口等仓,江南船至河口,即卻还本州,更得其船充运,并取所减脚钱,更运江淮变造义仓,每年剩得一二百万石。即数年之外,仓廪转加。其江淮义仓,多为下湿,不堪久贮,若无船运,三两年色变,即给贷费散,公私无益。”疏奏不省。

  至二十一年,耀卿为京兆尹,京师雨水害稼,穀价踊贵。耀卿奏曰:

  伏以陛下仁圣至深,忧勤庶务,小有饥乏,降诏哀矜,躬亲支计,救其危急。今既大驾东巡,百司扈从,诸州及三辅先有所贮,且随见在发重臣分道振给,计可支一二年。从东都广漕运,以实关辅,待稍充实,车驾西还,即事无不济。

  臣以国家帝业本在京师,万国朝宗,百代不易之所。但为秦中地狭,收粟不多,傥遇水旱,便即匮乏。往者贞观、永徽之际,禄廪数少,每年转运,不过一二十万石,所用便足,以此车驾久得安居。今昇平日久,国用渐广,每年陕洛漕运,数倍於前,支犹不给。陛下数幸东都,以就贮积,为国大计,不惮劬劳,皆为忧人而行,岂是故欲来往。若能更广陕运支入京,仓廪常有二三年粮,即无忧水旱。今日天下输丁约有四百万人,每丁支出钱百文,充陕洛运脚,五十文充营窖等用,贮纳司农及河南府、陕州,以充其费。租米则各随远近,任自出脚送纳。

  东都至陕,河路艰险,既用陆脚,无由广致。若能开通河漕,变陆为水,则所支有馀,动盈万计。且江南租船,所在候水,始敢进发。吴人不便河漕,由是所在停留,日月既淹,遂生隐盗。臣请於河口置一仓,纳江东租米,便放船回。从河口即分入河洛,官自雇船载运。河运者至三门之东,置一仓。既属水险,即於河岸傍山车运十数里;至三门之西,又置一仓。每运至仓,即般下贮纳。水通即运,水细便止。渐至太原仓,溯河入渭,更无停留,所省巨万。臣常任济、定、冀等三州刺史,询访故事,前汉都关内,年月稍久,及隋亦在京师,缘河皆有旧仓,所以国用常赡。若依此行用,利便实深。”上大悦,寻以耀卿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敕郑州刺史及河南少尹萧炅,自江淮至京以来,检古仓节级贮纳。仍以耀卿为转运都使。於是始置河阴县及河阴仓,河清县置柏崖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三门仓。开三门北山十八里,陆行以避湍险。自江淮西北溯鸿沟,悉纳河阴仓。自河阴候水调浮,漕送含嘉仓,又取晓习河水者,递送纳於太原仓,所谓北运也。自太原仓浮渭以实关中。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三十万贯。耀卿罢相后,缘北运险涩,颇有欺隐,议者又言其不便,事又停废。

  二十七年,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澣以江淮漕运经淮水波涛有沈损,遂开广济渠下流,自泗州虹县至楚州淮阴县北十八里,合於淮,不逾时毕功。既而以水流浚急,行旅艰险,旋即停废,卻由旧河。

  二十九年,陕州刺史李齐物避三门河路急峻,於其北凿石渠通运船,为漫流,河泥旋填淤塞,不可漕而止。

  天宝二年,左常侍兼陕州刺史韦坚开漕河,自苑西引渭水,因古渠至华阴入渭,引永丰仓及三门仓米以给京师,名曰广运潭。以坚为天下转运使。(灞、浐二水会於漕渠,每夏大雨,辄皆填淤。大历之后,渐不通舟。)天宝中,每岁水陆运米二百五十万石入关。(旧於河南路运至陕郡太原仓,又运至永丰仓及京太仓。开元初,河南尹李杰始为陆运使,从含嘉仓至太原仓,置八递场,相去每长四十里。每岁冬初起,运八十万石,后至一百万石。每递用车八百乘,分为前后,交两月而毕。其后渐加,至天宝七载,满二百五十万石。每递用车千八百乘,自九月至正月毕。天宝九载九月,河南尹裴迥以递重恐伤牛,於是以递场为交场,两递简择近水处为宿场,分官押之,兼防其盗窃。大历后,水陆运每岁四十万石入关。)

  盐铁(周 汉 后汉 陈 后魏 后周 隋 大唐)

  管子曰:“海王之国,(海王者,言以负海之利而王其业。王音于况反。)谨正盐筴。(正,税也。音征。)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少半,犹劣薄也。)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吾子,谓小男小女也。)此其大历也。(历,数。)盐百升而釜,(盐十二两七铢一黍十分之一为升,当米六合四勺也。百升之盐,七十六斤十二两十九铢二累为釜,当米六斗四升。)今盐之重,升加分强,釜五十也;(分强,半强也。今使盐官税其盐之重,每一斗加半合为强而取之,则一釜之盐,得五十合而谓之强。)升加一强,釜百也;升加二强,釜二百也。锺二千,(十釜之盐,七百六十八斤为锺,当米六斛四斗是。)十锺二万,百锺二十万,千锺二百万。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举其大数而言之也。开口,谓大男大女之所食盐也。)禺筴之商,日二百万,(禺读为偶。偶,对也。商,计也。对其大男大女食盐者之口数而立筴,以计所税之盐,一日计二百万,合为二百锺。)十日二千万,一月六千万,万乘之国,正九百万也。(万乘之国,大男大女食盐者千万人,而税之,盐一日二百锺,十日二千锺,一月六千锺也。今又施其税数,以千万人如九百万人之数,则所税之盐一日百八十锺,十日千八百锺,一月五千四百锺。)月人三十钱之籍,为钱三千万。(又变其五千四百锺之盐而籍其钱,计一月每人人籍钱三十,凡千万人,为钱三万万矣。以此籍之数而比其常籍,则当一国而有三千万人矣。)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诸君,谓老男老女也。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也。既不籍於老男老女,又不籍於小男小女,乃能以千万人而当三千万人者,盖盐官之利耳。盐官之利既然,则铁官之利可知也。盐官之利当一国而三千万人,铁官之利当一国而三千万人焉,故能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人耳。其常籍人之数,犹在此外。)使君施令曰:吾将籍於诸君吾子,则必嚣号,令天给之盐筴,则百倍归於上,人无以避此者,数也。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若犹然后。)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若其事立。(大锄谓之銚,羊昭反。)行服连(辇名,所以载作器,人挽者。)轺(羊昭反)輂(居玉反)者,(大车驾马。)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今针之重加一也,三十针一人之籍。(针之重,每十分加一分,为强而取之,则一女之籍得三十针也矣。)刀之重加六,五六三十,五刀一人之籍也。(刀之重,每十分加六分,以为强而取之,五六为三十也,则一女之籍得五刀。)耜铁之重加七,三耜铁一人之籍也。(耜铁之重,每十分加七分,以为强而取之,则一农之籍得三耜铁也。)其馀轻重皆准此而行,(其器弥重,其加弥多。)然则举臂胜(音升)事,无不服籍者。”

  桓公曰:“然则国无山海不王乎?”

  管子曰:“因人之山海,假之名有海之国,(虽无海而假名有海,则亦虽无山而假名有山。)售盐於吾国。(彼国有盐而籴於吾国为售耳。)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受,取也。假令彼盐平价釜当十钱者,吾又加五钱而取之,所以来之也。既得彼盐,则令吾国盐官又出而粜之,釜以百钱也。)我未与其本事也,(与,用也。本事,本盐也。)受人之事,以重相推,(以重相推,谓加五钱之类也。推犹度也。)此人用之数也。”(彼人所有而皆为我用也。)

  又曰:“齐有渠展之盐,(渠展,齐地,泲水所流入海之处,可煮盐之所也,故曰渠展之盐。)请君伐菹薪,(草枯曰菹。采居反。)煮水为盐,(煮海水。)正(音征)而积之。十月始正,至於正月,成三万六千锺,下令曰: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大夫无得缮冢墓,理宫室,立台榭,筑墙垣。北海之众无得聚庸(庸,功也。)而煮盐。(北海之众,谓北海煮盐之人。本意禁人煮盐,下令讬以农事,虑有妨夺,先自大夫起,欲人不知其机,斯为权术。)此则坐长十倍,以令粜之。梁、赵、宋、卫、濮阳彼尽餽食之国,(本国自无盐,远餽而食。)无盐则肿,守圉之国,(圉与御同,古通用。)用盐独甚。”桓公乃使粜之,得成金万斤。

  汉孝武中年,大兴征伐,财用匮竭,於是大农上盐铁丞孔仅、东郭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皆宜属少府,陛下弗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牢,价直也,今世人言雇手牢。牢盆,煮盐盆也。)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若人执仓库之管籥。)以致富羡,(羡,饶也。)役利细民。其沮事之议,(沮,才据反。)不可胜听。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釱音徒计反,足钳也。)没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铸故铁。)使属在所县。”使仅、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举,皆也。普天之下皆行之。)作官府,(主煮铸及出纳。)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益多贾人矣。

  卜式为御史大夫,(元鼎六年。)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铁器苦恶,(谓作铁器民患苦其不好。)价贵,或强令民买之,而船有算,商者少,物贵,乃因孔仅言船算事。上不说。

  又董仲舒说上曰:“今盐铁之利二十倍於古,人必病之。”

  孝昭元始六年,令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所疾苦,教化之要。皆对曰:“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无与天下争利,示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

  御史大夫桑弘羊难(诘难议者之言。)以为:“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往者豪强之家,得管山海之利,采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馀人。大抵尽放流之人,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相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家人有宝器,尚犹柙而藏之,况天地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山泽,非豪人不能通其利。异时盐铁未笼,布衣有朐邴,人君有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人,赡穷乏以成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今纵人於权利,罢盐铁以资强暴,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矣。盐铁之利,佐百姓之急,奉军旅之费,不可废也。”

  文学曰:“人庶藏於家,诸侯藏於国,天子藏於海内,是以王者不蓄,下藏於人,远浮利,务民之义。义礼立则人化上。若是,虽汤武生存於代,无所容其虑。工商之事,欧冶之任,何奸之能成?三桓专鲁,六卿分晋,不以盐冶。故权利深者不在山海,在朝廷;一家害百家,在萧墙,不在朐邴。”

  大夫曰:“山海有禁而人不倾,贵贱有平而人不疑,县官设衡立准而人得其所,虽使五尺童子適市,莫之能欺。今罢之,则豪人擅其用而专其利也。”

  文学曰:“山海者,财用之宝路也;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死士用则仇雠灭,田野辟而五穀熟;宝路开则百姓赡而人用给,人用给则富国,而教之以礼,礼行则道有让,而人怀敦朴以相接而莫相利也。夫秦、楚、燕、齐,士力不同,刚柔异气,巨小之用,倨勾之宜,党殊俗异,各有所便。县官笼而一之,则铁器失其宜而农人失其便,器用不便则农夫罢於野而草莱不辟,草莱不辟则人困乏也。”

  大夫曰:“昔商君理秦也,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人彊,蓄积有馀,是以征伐敌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军师以赡。故利用不竭而人不知,地尽西河而人不苦。今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奉军旅之费,务於积蓄,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於用,无害於人。”

  文学曰:“昔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人富,当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而见其所害。且利非从天来,不由地出,所出於人閒,而为之百倍,此计之失者也。夫李梅实多者,来年为之衰,新穀熟,旧穀为之亏。自天地不能满盈,而况於人乎?故利於彼者,必耗於此,犹阴阳之不并曜,昼夜之代长短也。商鞅峭(七呌反)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其后秦日以危。利蓄而怨积,地广而祸构,恶在利用不竭乎?”

  於是丞相奏曰:贤良文学不明县官事,猥以盐铁为不便,宜罢郡国榷酤,关内铁官。奏可。於是利复流下,庶人休息。

  孝元时,尝罢盐铁官,三年而复之。

  后汉章帝时,尚书张林上言:“盐,食之急者,虽贵,人不得不须,官可自鬻。”

  献帝建安初,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馀万家。(荆州,今襄阳南。)及闻本土安宁,皆企愿思归,而无以自业。於是卫觊议以为:“盐者,国之大宝,自丧乱以来,放散,今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百姓归者以供给之。劝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者闻之,必多竞还。”魏武於是遣谒者仆射监盐官,移司隶校尉居弘农,流人果还,关中丰实。

  陈文帝天嘉二年,太子中庶子虞荔、御史中丞孔奂以国用不足,奏立煮海盐税,从之。

  后魏宣武时,河东郡有盐池,旧立官司以收税利。先是罢之,而人有富彊者专擅其用,贫弱者不得资益。延兴末,复立监司,量其贵贱,节其赋入,公私兼利。孝明即位,复罢其禁,与百姓共之。自后豪贵之家复乘势占夺,近池之人又辄障悋。神龟初,太师、高阳王雍,太傅、清河王怿等奏,请依先朝,禁之为便,於是复置监官以监检焉。其后更罢更立,至於永熙。自迁邺后,於沧、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煮盐。沧州置灶一千四百八十四,瀛州置灶四百五十二,幽州置灶百八十,青州置灶五百四十六,又於邯郸置灶四,计终岁合收盐二十万九千七百八斛四斗,军国所资,得以周赡矣。

  后周文帝霸政之初,置掌盐之政令。一曰散盐,煮海以成之。二曰盬盐,引池以化之。三曰形盐,掘地以出之。四曰饴盐,於戎以取之。凡盬盐形盐每地为之禁,百姓取之皆税焉。

  隋开皇三年,通盐池盐井,并与百姓共之。

  大唐开元元年十一月,左拾遗刘彤论盐铁上表曰:“臣闻汉孝武之时,外讨戎夷,内兴宫室,殚费之甚,实倍当今。然而古费多而货有馀,今用少而财不足者,何也?岂非古取山泽而今取贫人哉!取山泽,则公利厚而人归於农;取贫人,则公利薄而人去其业。故先王作法也,山海有官,虞衡有职,轻重有术,禁发有时,一则专农,二则饶国。夫煮海为盐,采山铸钱,伐木为室,农馀之辈也。寒而无衣,饥而无食,佣赁自资者,穷苦之流也。若能收山海厚利,夺农馀之人,调敛重徭,免穷苦之子,所谓损有馀而益不足,帝王之道,可不谓然乎?臣愿陛下诏盐铁伐木等官收兴利,货於人,则不及数年,府有馀储矣。然后下宽大之令,蠲穷独之徭,可以惠群生,可以柔荒服。虽戎狄未服,尧汤水旱,无足虞也。”玄宗令宰臣议其可否,咸以盐铁之利,甚益国用,遂令将作大匠姜师度、户部侍郎强循俱摄御史中丞,与诸道按察使检责海内盐铁之课。

  二十五年仓部格:“蒲州盐池,令州司监当租分与有力之家营种之,课收盐。每年上中下畦通融收一万石,仍差官人检校。若陂渠穿穴,所须功力,先以营种之家人丁充。若破坏过多量力不济者,听役随近人夫。

  又屯田格:“幽州盐屯,每屯配丁五十人,一年收率满二千八百石以上,准营田第二等,二千四百石以上准第三等,二千石以上准第四等。大同横野军盐屯配兵五十人,每屯一年收率千五百石以上准第二等,千二百石以上准第三等,九百石以上准第四等。又成州长道县盐井一所,并节级有赏罚。蜀道陵、绵等十州盐井总九十所,每年课盐都当钱八千五十八贯。(陵州盐井一所,课都当钱二千六十一贯。绵州井四所,都当钱二百九十二贯。资州井六十八所,都当钱一千八十三贯。泸州井五所,都当钱一千八百五十贯。荣州井十二所,都当钱四百贯。梓州都当钱七百一十七贯。遂州四百一十五贯。阆州一千七百贯。普州二百七贯。果州二十六贯。)若闰月,共计加一月课,随月徵纳,任以钱银兼纳。其银两别常以二百价为估。其课依都数纳官,欠即均徵灶户。”(自兵兴,上元以后,天下出盐,各置盐司,节级权利,每岁所入九百馀万贯文。)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