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人部六

  公平 品藻 质文

  ◇公平

  《尚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左传》曰: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夷之蒐,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夫子礼於贾季,我以其宠报私怨,无乃不可乎。

  又曰: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雠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於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於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

  《礼记》曰:昔卫献公出奔,反国,及郊,将颁邑於从者而后入,柳庄曰: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羁靮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反国而有私也,无乃不可乎,於是弗果颁。

  又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三无私,以劳天下。

  《韩子》曰:解狐荐其雠以为相,其雠往拜谢,解狐引弓,迎而射之。

  又曰:解狐与荆伯柳为怨,赵简王问於解狐曰:孰可以为上党守,对曰:荆伯柳可,赵简王曰:非子之雠乎,对曰:臣闻忠臣举贤,不避仇雠。

  《说苑》曰:晋文公问於舅犯,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对曰:虚子羔,曰:子羔非汝之仇欤,曰:君问为守者,非问臣之仇也,子羔见舅犯谢之曰:君幸赦臣之过,荐之於君,得为西河守,舅犯曰:荐子者公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义,子其去矣,顾,吾射子矣。

  《家语》曰:澹台灭明,为人公正无私。

  《慎子》曰:夫投钩分财,投策分马,非以钩策为均,使得美者不知所以德,得恶者不知所以怨,此所以塞怨望也,故蓍龟所以立公言也,权衡所以立公正也,书契所以立公信也,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凡立公所以弃私也。

  《吕氏春秋》曰:荆人有遗弓者,弗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得矣。

  又曰:昔先圣王之治天下,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必以公,其失之必以偏。

  《史记》曰:邑中人民俱出猎,任安常分麋鹿雉兔,众人皆喜,曰:任少卿分则平。

  又曰:陈平为社宰,分肉甚均,里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肉矣。

  《韩诗外传》曰:楚白公之难,有社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难,其母曰:弃母死君,可乎,社之善曰:闻事君者,内其禄而外其身,今之所养母者,君之禄也,请往死之,比至朝,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何不反也,社之善曰: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死之。

  《汉书》曰:萧何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惠帝自临视,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又曰:义纵少时,与张次翁俱攻剽为群盗,纵姊以医幸王太后,太后问,子有兄弟欲为官者乎,姊曰:有弟无行,不可,太后乃告上,拜纵为中郎。

  又曰:朱邑惇笃於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

  《东观汉记》曰:耿嵩履清高之节,龀童介然特立,不随於俗,乡党士大夫莫不敬异之,王莽败,贼盗起,宗族在草中,穀食贵,人民相食,宗家数百,升合分粮,时嵩年十二三,宗人长少,咸共推令主廪给,莫不称平。

  魏武令曰: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今儿亦未知用谁也,虽儿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周生烈曰:天下所以平者,政平也,政所以平者,人平也,人所以平者,心平也,《燕书》曰:梁琛使秦,琛从兄弈,先在秦为尚书郎,会罢,秦主欲令琛止弈舍,琛语有司曰:昔诸葛亮兄弟各处三国,及其聘集,公朝相见,退无私面,君子之志,余敢忘乎,竟不止,弈数就邸舍,因问东国起居,琛曰:今二方鼎据,兄弟并蒙附宠,论心各有所在,今欲以东国事语君,恐非西国之所欲闻,何以见问。

  【论】魏曹羲至公论曰:夫世人所谓掩恶扬善者,君子之大义,保明同好,朋友之至交,斯言之作,盖闾阎之日谈,所以救爱憎之相谤,崇居厚之大分耳,非笃正文至理,折中之公议也,世士不断其数,而系其言,故善恶不分,以覆过为弘,朋友忽义,以雷同为美,善恶不分,乱实由之,朋友雷同,败必从焉,谈论以当实为清,不以过难为贵,相知者以等分为交,不以雷同为固,是以达者,存其义,不察於交,识其心,不求於言,且在私论,犹行之有节,明处公议,则无所固之矣,凡智者之处世,咸欲兴化致治者也,兴化致治,不崇公抑割,情以顺理,厉清议以督俗,明是非以宣教者,吾未见其功也,清议非臧否不显,是非非赏罚不明,故臧否不可以远实,赏罚不可以失中,若乃背清议,违是非,虽尧不能一日以治,审臧否,详赏罚,故中主可以万世安,是以君子知私情之难统,至公之易行,故季友鸩兄而不疑,叔向戮弟而不悔,斯二士者,皆前世之通士,晋鲁之忠臣也,亦岂无慈爱骨肉之心,愍恤同生之仁哉,夫至公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理之要也,人之用也,昔鲧者,亲禹之父也,舜则殛鲧而兴禹,禹知舜之殛其父无私,故受命而不辞,舜明禹知己之至公,故用之而无疑,无私者,虽父黜而子不言,况用之於他哉。

  晋嵇康释私论曰:不知冒阴之可以无景,而患景之不匿,不知无惜[晋书四十九嵇康传作措,下同。]之可以无患,而恨惜之不巧,岂不哀哉,未有抱伪怀奸,而身立清世,匿非藏情,而信著明君者也,是以君子既有其质。又睹其鉴,贵夫亮达,希而存之,恶夫务吝,弃而远之,言无苟讳,而行无苟德,不以爱之而苟善,不以恶之而苟非,心无所矜,而情无所系,体清神正,而是非允当,忠感明於天子,而信笃乎万民,寄胸怀於八荒,垂坦荡以永日,斯非贤人君子高行之美异者乎。

  ◇品藻

  《家语》曰:子贡曰:陈灵公君臣宣淫於朝,泄冶谏而煞之,是与比干同也,可谓仁乎,子曰:比干於纣,亲则叔父,官则少师,忠款之心,在於宗庙而已,固以必死争之,冀身死之后,纣当悔悟,本其情志,在乎仁者也,泄冶位下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以区区之身,欲止一国之淫昏,死而益亡,[《太平御览》四百四十五作无益。]可谓怀矣,诗曰:民之多僻,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也。

  又曰:子路曰: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弗可废已,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则失之宰予。

  又曰:子夏三年丧毕,见於孔子,与之琴,使之弦,侃侃而乐,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及,子曰:君子也,闵子三年丧毕,见於孔子,与之琴,使之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过焉,子曰:君子也,子贡曰:二者殊情,而俱曰君子,赐也惑之,敢问,孔子曰:闵子哀未尽,能断之以礼,子夏哀已尽,能引之及礼,虽钧谓之君子,不亦可乎。

  孔藂子曰:魏安釐王问子从[《太平御览》四百四十七作顺,此避梁讳而未回改,后同。]曰:马回梗梗亮直,有大丈夫之节,吾欲以为相,可乎,答曰:亮直之节,臣未明也,王曰:何故,答曰:长目而豕视者,必体方而心圆,每以其法相人,千百不失一,臣见回,非不伟其体幹也,然甚疑其目,王卒用之,三月,果以谄言得罪。

  《汉书》曰:高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项羽唯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群臣悦服。

  袁山松《汉书》曰:王允,字子师,世仕州郡,为冠盖,同郡郭林宗,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遂与之友善,允仕至司徒。

  青州先贤传曰:京师号曰:陈仲举,昂昂如千里骥,周孟玉,浏浏如松下风。

  范晔《后汉书》曰:许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诣陈寔。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曹操微时,尝卑辞厚礼,求为已助,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初劭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郭泰别传曰:泰字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阆,不宿而退,遂往从黄宪,累日方还,或问林宗,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汎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君子,若千万顷陂,澄之不清,混之不浊,不可量也。

  《三辅决录》曰:弭生字仲叔,其父贼,故张伯英与李幼才书曰:弭仲叔高德美名,命世之才也,非弭氏小族所当有,新丰瘠土所当出也。

  《魏志》曰:卢钦著书,称徐邈曰:或问钦,徐公当武帝之时,人以为通人,自在凉州,及还京都,人以为介,何也,钦答曰:往者毛孝先崔季珪用事,贵清素之志,徐公不改其常,故人以为通,比来天下奢靡,转相放效,而徐公雅尚自若,不与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

  《典略》曰:祢衡,建安初,自荆州北游许都,书一刺怀之,漫灭而无所遇,或问之曰:何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衡曰:卿欲使我从屠沽儿辈耶。又问曰:当今复谁可者,衡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又问荀令君赵荡寇,皆足盖世乎,衡见荀有容仪,赵有腹,乃答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其意以为荀但有濬,赵健啖肉也。

  又曰:赵戩遭三辅乱,客於荆州,荆州牧刘表,以为宾客,是时祢衡来游京师,诋訾朝士,谓无直事,及南见戩,叹之曰:所谓剑则干将莫耶,木则椅桐梓漆,人则颜冉仲弓也。

  姚信士纬曰:周勃之勋,不如霍光,此前史所载,较然可见,而以勃功大於光,意窃不安,何者,勃本高帝大臣,官尊势显,众所归向,居太尉位,拥兵百万,既有陈平王陵之力。又有朱虚诸王之援,郦其游说,以谲诸吕,因众之心,易以济事,若霍光者,以仓卒之际,受寄讬之任,辅弼幼主,天下晏然,遇燕王上官之乱,诛除凶逆,以靖王室,废昌邑,立宣帝,任汉家之重,隆中兴之祚,参赞伊周,为汉贤相,推验事效,优劣明矣。

  袁子曰:或云,故少府杨阜,岂非忠臣哉,答曰:然可谓直士,忠则吾不知也,夫为人臣,见人主失道,指斥其非,而播扬其恶,可谓直士,未为忠臣,故司马陈群则不然,其谈论终日,未尝言人主之非,书数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谓陈群於是乎长者。

  《郭子》曰:庾道季云,蔺相如虽千载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在九泉下。

  《世说》曰:王濬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锺士季,须臾去,后客问二童何如,锺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复滞才,[事具职官部吏部尚书篇。]

  又曰: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风,恨量小狭,赵答曰:尺表能审璇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晷,何必在大,但问识何如耳。

  又曰:诸葛瑾,其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又曰:王大将军称王夷甫,处众人之中,如珠玉在瓦石间。

  又曰:世中称庾文康为丰年玉,庾稚恭为荒年穀。

  又曰:魏明帝世,使后弟毛曾,与夏侯太初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时目夏侯太初,朗如日月入怀。

  【书】晋徐藻妻陈氏与妹刘氏书,伏见伟方所作先君诔,其述咏勋德,则仁风靡坠,其言情诉哀,则孝心以叙,自非挺生之才,孰能克隆聿脩若斯者乎,执咏反覆,触言流泪,感赖交集,悲慰并至,元方伟方,并年少而有盛才,文辞富艳,冠於此世,窃不自量,有疑一言,略陈所怀,庶备起予,先君既体弘仁义。又动则圣检,奉视极孝,事君尽忠,行己也恭,养民也惠,可谓立德立功,示民轨仪者也,但道长祚短,时乏识真,荣位未登,高志不遂,本不标方外迹也,老庄者,绝圣弃智,浑齐万物,等贵贱,忘哀乐,非经典所贵,非名教所取,何必辄引以为喻耶,可共详之。

  【论】后汉孔融汝颍优劣论曰:融以为汝南士胜颍川士,陈长文难,融答之曰:汝南戴子高,亲止千乘万骑,与光武皇帝共於道中,颍川士虽抗节,未有颉颃天子者也,汝南许子伯,与其友人,共说世俗将坏,因夜举声号哭,颍川虽忧时,未有能哭世者也,汝南府许掾,教太守邓晨,图开稻陂数万顷,累世获其功,夜有火光之瑞,韩元长虽好地理,未有成功见效,如许掾者也,汝南张元伯,身死之后,见梦范巨卿,颍川士虽有奇异,未有能神而灵者也,汝南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颍川士虽多聪明,未有能离娄并照者也,汝南李洪,为太尉掾,弟煞人当死,洪自劾诣閤,乞代弟命,便饮酖而死,弟用得全,颍川虽尚节义,未有能煞身成仁如洪者也,汝南翟子威,为东郡太守,始举义兵,以讨王莽,颍川士虽疾恶,未有能破家为国者也,汝南袁公著,为甲科郎,上书欲治梁冀,颍川士虽慕忠谠,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

  魏夏侯玄乐毅论曰: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观乐生报燕惠王之书,其殆庶乎知机,合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德之至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於盛隆,合其趣於先王,乐生之志,岂其局迹当时,止於兼并而已哉,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围城而害不加於百姓,此仁心著於遐迩矣,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令於天下也,迈至德以率列国,则几於汤武之事矣,乐生方恢大纲,以纵二城,收民明信,以待其弊,将使即墨莒人,顾仇其上,原释干戈,赖我犹亲,善守之智,无所施之,然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义也,任穷则从,微子適周之道也,开弥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之志,我泽如春,下应如草,道光宇宙,智者宅心,然则邻国倾慕,四海延颈,思戴燕主,仰望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於两邑,乃所以致速於天下也,不幸之变,势所不图,败於垂成,时运固然,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也,岂不虑不速之致变哉,顾业乖与变同也,由是观之,乐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

  晋张辅名士优劣论曰:世人见魏武皇帝处有中土,莫不谓胜刘玄德也,余以玄德为胜,夫拨乱之主,先以能收相获将为本,一身善战,不足恃也,世人以玄德为吕布所袭,为武帝所走,举军东下,而为陆逊所覆,虽曰为吕布所袭,未若武帝为徐荣所败,失马被创之危也,玄德还据徐州,形势未合,在荆州,景叔父子不能用其计,举州降魏,手下步骑,不满数千,为武帝大众所走,未若武帝为吕布北骑所禽,突火之急也,为陆逊所覆,未若武帝为张绣所困,挺身逃遁,以丧二子也,然其忌克,安忍无亲,董公仁贾文和,恒以佯愚自免,荀文若杨德祖之徒,多见贼害,行兵三十馀年,无不亲征,功臣谋士,曾无列土之封,仁爱不加亲戚,惠泽不流百姓,岂若玄德威而有思,勇而有义,宽弘而大略乎,诸葛孔明,达治知变,殆王佐之才,玄德无强盛之势,而令委质,张飞关羽,皆人杰也,服而使之,夫明闇不相为用,能否不相为使,武帝虽处安强,不为之用也,况在危急之间,势弱之地乎,若令玄德据有中州,将与周室比隆,岂徒三杰而已哉。

  又曰:世人论司马迁班固,多以固为胜,余以为失,迁叙三千年事,五十万言,固叙二百年事,八十万言,固烦省不敌,不如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鉴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无取皆书,不如二也,毁败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也,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又迁为苏秦张仪范睢蔡泽作传,逞词流离,亦足以明其大才,此真所以为良史也。

  又曰:乐毅诸葛孔明之优劣,互以毅相弱燕,合五国之兵,以破强齐,雪君王之耻,围城而不急攻,将令道穷而义服,此则仁者之师,莫不谓毅为优,余以五国之兵,共伐一齐,不足为强,大战济西,伏尸流血,不足为仁,夫孔明包文武之德,刘玄德以知人之明,屡造其庐,咨以济世,奇策泉涌,智谋从横,遂东说孙权,北抗大魏,以乘胜之师,翼佐取蜀,及玄德临终,禅其大位,在扰攘之际,立童蒙之主,设官分职,班叙众才,文以宁内,武以折冲,然后布其恩泽於中国之民,其行军也,路不拾遗,毫毛不犯,勋业垂济而陨,观其遗文,谋谟弘远,雅规恢廓,己有功则让於下,下有阙则躬自咎,见善则迁,纳谏则改,故声烈震於遐迩也,《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贪夫廉,余以为睹孔明之忠,奸臣立节矣,殆将与伊吕争俦,岂徒乐毅为伍哉。

  ◇质文

  《礼记》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又曰: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卷,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绿璪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为贵也,礼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珪不瑑,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牺尊疏布幂,此以素为贵也。

  又曰:壹献质,三献文。

  《左传》曰: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又曰:昭公如楚,郑伯劳于师之梁,孟僖子为介,不能相仪,及楚,不能答郊劳,公至自楚,僖子病不能礼,乃讲学之。

  又曰:齐庆封来聘,叔孙与庆封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知也。

  《论语》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又曰: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又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又曰: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春秋元命包》曰:正朔三而改,文质再而复。

  《庄子》曰:夫澹泊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本,道德之质。

  《汉书》曰:周昌敢直言,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昌廷争之,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即罢。

  又曰:陆贾少有口辩,高帝为贾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贾每奏一篇,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称其书曰新语。

  又曰:曹参代萧何为相国,无所变更,壹遵何之约束,日夜饮酒,不事朝政,参子密谏参,参笞之二百,惠帝让参,参免冠谢曰: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又曰:张释之为谒者仆射,文帝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傍代尉对,悉响应无穷,帝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人也,上曰:长者。又问东阳侯张相如何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此两人言事,曾不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急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以亟疾苛察相高,无恻隐之实,是故不闻其过,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而风靡,争口辩,其[汉书五十释之传其上有亡字。]实,不可不察也,帝乃止。

  《晋书》曰:殷庆元质略有明规,文武可施用也。

  【论】魏阮瑀文质论曰:盖闻日月丽天,可瞻而难附,群物著地,可见而易制,夫远不可识,文之观也,近而得察,质之用也,文虚质实,远疏近密,援之斯至,动之应疾,两仪通数,固无攸失,若乃阳春敷华,遇冲风而陨落,素叶变秋,既究物而定体,丽物苦伪,丑器多牢,华璧易碎,金铁难陶,故言多方者,中难处也,术饶津者,要难求也,意弘博者,情难足也,性明察者,下难事也,通士以四奇高人,必有四难之忌,且少言辞者,政不烦也,寡知见者,物不扰也,专一道者,思不散也,混濛蔑者,民不备也,质士以四短违人,必有四安之报,故曹参相齐,寄讬狱市,欲令奸人有所容立,及为宰相,饮酒而已,故夫安刘氏者周勃,正嫡位者周勃,大臣木强,不至华言,孝文上林苑欲拜啬夫,释之前谏,意崇敦朴,自是以降,其为宰相,皆取坚强一学之士,安用奇才,使变典法。

  魏应玚文质论曰:盖皇穹肇载,阴阳初分,日月运其光,列宿曜其文,百穀丽於土,芳华茂於春,是以圣人合德天地,禀气淳灵,仰观象於玄表,俯察式於群形,穷神知化,万国是经,故否泰易趍,道无攸一,二政代序,有文有质,若乃陶唐建国,成周革命,九官咸乂,济济休令,火龙黼黻,暐鞾於廊庙,衮冕旂旒。舄弈乎朝廷,冠德百王,莫参其政,是以仲尼叹焕乎之文,从郁郁之盛也,夫质者端一玄静,俭啬潜化利用,承清泰,御平业,循轨量,守成法,至乎应天顺民,拨乱夷世,摛藻奋权,赫弈丕烈,纪禅协律,礼仪焕别,览坟丘於皇代,建不刊之洪制,显宣尼之典教,探微言之所弊,若夫和氏之明璧,轻縠之袿裳,必将游玩於左右,振饰於宫房,岂争牢伪之势,金布之刚乎,且少言辞者,孟僖所以不能答郊劳也,寡智见者,庆氏所以困相鼠也,今子弃五典之文,闇礼智之大,信管望之小,寻老氏之蔽,所谓循轨常趍,未能释连环之结也,且高帝龙飞丰沛,虎据秦楚,唯德是建,唯贤是与,陆郦摛其文辩,良平奋其权谞,萧何创其章律,叔孙定其庠序,周樊展其忠毅,韩彭列其威武,明建天下者,非一士之术,营宫庙者非一匠之矩也,逮至高后乱德,损我宗刘,朱虚轸其虑,辟强释其忧,曲逆规其模,郦友诈其游,袭据北军,实赖其畴,冢嗣之不替,诚四老之由也,夫谏则无义以陈,问则服汗沾濡,岂若陈平敏对,叔孙据书,言辨国典,辞定皇居,然后知质者之不足,文者之有馀。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