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杜大隆娶媳得女 徐二混因贪破财

  却说墨意师见徐有财供出两回都是他的原媒,料想推辞不过,只得实说道:“大老爷听禀,并非小的敢装糊涂,因徐二混与黄三林本是磕头弟兄,他俩面对面的结亲,不过叫小的做个现成媒人。后来黄三林故了,前年徐二混对我说黄家的亲事退了,小的也不知他怎么个退的。可巧杜二掌柜二儿断了弦,托小的做媒,小的就想起徐二混这一门亲了,不想一拍便合。这也是前生缘定,与小的无干。这所供的都是实话,求大老爷详察。”李公道:“胡说!”

  正要再问,值日差禀黄三林妻子黄倪氏、黄祖永传到。李公叫到案前,问道:“黄倪氏,你儿子聘徐可忠的女儿,是谁的媒人?”倪氏道:“是张保田同这位墨大爷。”李公道:“张保田现住在哪里?”倪氏道:“听说今年夏天已病故了。”

  李公道:“聘礼共是多少?有首饰衣服没有””倪氏道:“聘礼银四十两,是四个小宝。首饰是赤金耳环一副,赤金扁簪一支,包金手镯一双,包金如意簪一支,白银手镯一双,白银髻花一支,白银耳环一副,白银冠钻一支,共是八件。另外,尺头四个,就是没有衣服。”李公说:“据徐有财供,聘礼已经退回,你可照数收到没有?”倪氏道:“我的青天老爷呀,小妇人哪里收回一件?就只凭徐亲家说,将聘礼折卖还了账了。小妇人也不知是谁的账。”李公道:“庚书婚帖退回没有?”

  倪氏道:“庚书婚帖,小妇人一齐收着,并没退回。”李公道:“将婚书庚帖呈案。”倪氏道:“现收藏在家。”回家叫鹿儿赶快取来。这一回头,方才瞥见上首坐的就是昨天喝茶的那位客人,真是又惊又喜。正想再诉赖婚情形,却遇值日差带徐可忠到案销差。

  李公问:“你是徐可忠么?”答道:是。”李公道:“你是不是又叫徐二混?”二混面赤,低下头不敢答应。李公道:“你女儿既聘给黄三林的儿子黄祖永,怎么又嫁姓杜的?一女两聘,是何道理?快快说来。”徐二混明知理短,只得勉强分辩,禀道:“因为黄亲家故,家道渐渐的不济。”李公道:“家道不济,你便应该赖婚?”徐二混叩头道:“不敢。只因黄亲家在日托小的转借头谷钱二百五十吊,前后五六年,分文未还,合计本利已五百多吊。小的又无力代还,只得与亲家母商议,将聘礼退回,折变了还帐。小的想,聘礼已经退回,这亲事就不能算了,所以将女儿另聘,并非赖婚。求大老爷明鉴。”

  李公问倪氏道:“你亲家说聘礼退回折变,交给你手没有?”

  倪氏道:“小妇人并没看见。”李公喝道:“徐可忠,你敢在本县面前说谎!你既说退回聘礼,怎的黄倪氏没有收回?你是亲手退回的,还是交原媒退回的?有个证据没有?”徐二混听了这话,愣了半晌,方说道:“因为当日债主逼得紧,容不得空,因此向亲家母说明了,就立刻变价清帐,容不得再来回来去的耽误工夫。这是实情,亲家母都知道的。”李公道:“你这嘴也很会说。就依你讲,这聘礼已只算得变卖了,算不得退回;何况还有婚书、庚帖明明的在姓黄的手中,你想将女儿另嫁姓杜的,这个理,凭你利口只怕不容得你讲。”便顾左右道:“来,速传杜大隆回话。”值差的答应着飞跑的去了。暂且按下。

  列位听说徐二混既打算赖婚,岂肯不把婚书、庚帖设法要回,还叫留在黄家做打官司的证么?这又是编书的胡造谣言。

  哪知非也,其中有个缘故。一来徐二混与黄三林结亲并非真心愿意,原不过借这亲家的名目骗黄三林的财产。偏偏黄三林是个没心眼儿的人,居然被他骗上,钱财房产已经完了,又找补了一条性命。徐二混功行圆满,心安意足,这儿女姻亲哪里还在他心上?所以挖空心思,还要捏造这五百多吊钱的帐,原为得消除这四十两聘礼并八件金银首饰起见。倘没有这许多东西,他也便绝口不提的了。至于婚书、庚帖,在徐二混原没有算做凭据,只当是黄三林的勾魂票,料想孤儿寡妇,断没这力量与他计较。所以坦然放心,把女儿重又出聘。不想怨重毒深,黄三林死不瞑目,九泉之下起而控诉。又遇见这位不惮烦劳的李明府,单为了这事亲身查访到此。这不但徐二混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就是李公在签押房做梦的时候,也想不到这事是这样迅疾。且再想不到徐二混早留下这一套婚书、庚帖,为他听断的证据。这也叫害人自害,天夺其魄。并非说闲话打岔,这其中情节不得不交代一番。

  且赶紧再说黄祖永,听他母亲叫他回家取婚书,他爬起来就走。赶到家里,将婚书、庚帖,两个龙凤泥金的套帖连拜盒一起,一直捧到双顺居跪下,交与他母亲看了,呈上公案。李公接过,打开一看,便举在手中,问徐二混道:“这是你女儿的庚帖不是?”徐二混面红耳赤,不敢再辩,只得低着头说道:“是。”李公道:“既然是,你该怎么办?”徐二混还没有回答,差人已带杜大隆到案,衣冠齐楚的朝上跪下。李公问道:“你是杜大隆?”答道:“是。”李公道:“你娶儿媳也该探听探听明白。徐可忠的闺女已许黄祖永为妻,庚帖现在,怎么你敢设谋诓娶有夫之女?今本县已传齐两造,讯明原委,供证确凿,本应照例严办,姑念你两家也是体面人家,都被媒人所误,且传你来当堂商酌,这件事该怎样个了法?”杜大隆道:“老父台明鉴,职员实系不知徐黄两家的原委。蒙老父台讯明,免职员误娶有夫之女,为此感恩不浅。还求老父台格外成全,职员无不听命。”李公道:“听你这话,倒明白的很。你既称职员,这国家的法律你自然该知道的。且问你,一女两聘该怎么办?娶有夫之女该怎么办?”杜大隆道:“职员乡愚无知,蒙老父台教训,还求宽典,法外施恩,成全职员脸面。”李公道:“你既这样说,要照例办,你是知道的了。你既求宽典,本县俯准你的意思,准你两家量力罚钱,你愿意不愿意?”杜大隆道:“蒙老父台成全,职员无不从命。”李公道:“你既愿意,可暂且下去,赶快与徐可忠商议,问他也愿意否罚。既办,本县一秉大公,因格外从宽,听你们自己酌量。”徐二混叩头道:“求大老爷开恩,小的愿意受罚。”李公道:“既你们愿意认罚,听本县判断。”唤左右,传轿内的新人上来。

  哪知道杜大隆的儿子本是一团高兴的迎新,万想不到出这意外的岔儿。在轿内坐着纳闷,看风色不好,又被那看热闹的人七嘴八舌,你言我语,越加不好意思,敞着轿帘又没个躲闪,只好撩开扶手,抱着头,一溜烟的跑回家去了。单剩个新娘在轿内呜呜的哭。值日差叫喜娘打开轿帘,把新娘扶出,搀到公案前,揭去盖头。李公望下一看,虽然是庄家闺女,却倒长得骨肉停匀,五官端正。又加装扮得齐齐整整,珠冠霞帔,玉带蟒袍,越显得精神丰采。就是两个眼哭得红肿,像核桃一般。

  迨把盖头的彩袱揭去,看见黄倪氏跪在右边,他便直扑下去,倒在倪氏怀里,放声大哭。倪氏也两泪交流。李公不禁连连的点头,说道:“姑娘,这是你百年的大喜,不可如此。你的意思,本县已明白了,可惜你的父母不能体贴你苦心。待本县给你做主。”那姑娘听这位大老爷的话正碰在心坎儿上,越发感动,哭个不止。黄倪氏好容易将他止住了哭。李公问徐二混道:“你女儿这情形看见没有?非遇见本县,只怕你女儿性命还被你断送了。”二混叩头道:“大老爷恩典。”李公叫招房将各人前后口供念了一遍,给大众听了,说道:“这亲事,黄祖永自幼聘定,媒证、庚帖现在。徐可忠贪利无耻,一女两嫁。杜大隆为儿娶妇,贪得厚奁,诓娶有夫之女,都该照例严办。姑念自知理短,情愿受罚。今两家各罚地二百亩给黄祖永管业,以偿其含冤莫诉之苦。着即各将地亩指明界限,交户房当堂立案。”徐、杜二人没法,只得各指拨了二百亩地,户房照录了地段、坐落、方向,俟结案后再行过割。李公道:“本县格外体恤黄家孤寡无力猝办迎娶,杜大隆枉费辛苦,一旦人财两空,也觉少兴。今为你设法周旋:徐可忠女儿可就此行礼,认杜大隆为义父;杜大隆预备为儿子续弦的喜筵,即借为替义女招赘的花烛;徐可忠陪嫁的装奁,既已送往杜家,可以毋庸取回,黄祖永就杜家成亲,认为义岳。从此三家一样姻亲,和气往来,莫存意见。本县这样调处,你大众愿意罢?”众人齐声禀复遵断,而黄倪氏母子喜出望外,尤为感激涕零。

  李公又叫地保王顺到案说道:“你为地保,地方有不合理的事,应该禀报本县知道。你不但不来禀报,反去替他们帮忙,就该重责。今一概免究,着这事照本县的判断办去,倘有不合,惟你是问。”地保答应;“喳。”请了个安,正要下去,李公道:“且慢。本街东头第二堡的更夫,成群聚赌误公,应与重责。本县看此地道旁官沟壅塞,着你查明昨儿聚赌的四个人,各罚他十天工作开沟。待诸事齐毕,你一并销差。”地保一一答应,退下,遵谕办理去了。

  杜大隆上前禀道:“蒙老父台公断,职员感激不荆但是职员尚有个下情:徐氏断归黄家,理所应该,但职员为儿子原定的聘礼,还求老父台追还。”李公道:“你聘礼多少?”杜大隆道:“纹银一百两,首饰八件,衣服四套,还有鹅、酒、糕、果、茶叶等项在外。”李公道:“这聘礼是应该追的。但追回来也是没你的份了,照例应该入官。姑念你伤耗已多,着将银两充义学公费,衣服首饰概行赏还。”徐二混道:“银两小的愿还。衣服、首饰已全数给女儿陪嫁了,求大老爷明鉴。”

  黄倪氏禀道:“既徐亲家已将衣饰陪嫁,是杜家的聘礼,自然不该留下。待媳妇过门,应当照数拣还。”李公道:“很好。你各人都具上结来,完案后好赶快成亲,无误吉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正是:

  万事不由人算计,巧谋豪夺更何为。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