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东吴主战 破曹军赤壁鏖兵

  却说刘备奔走途中,幸有张飞断后,始得脱难。及见赵云救回甘氏母子,又闻糜夫人伤亡,禁不住百感交萦,潸然泪下。到了张飞驰至,报称毁桥拒敌,备失声道:“桥梁不断,曹军尚恐有伏,未敢追来,今已拆去,彼料我胆怯,必然追我,不如速走罢!”遂带领残众,从小路斜投汉津。行抵淝口,后面果有追兵驰至。正在惊惶,那江中有许多船只,扬帆驶到,船头立一大将,披甲横刀,正是云长关羽;名字并举,乃是特笔。备转忧为喜,忙率众人登舟。羽留心审视,独不见糜夫人,便向备问明,备太息道:“甘氏母子,尚亏是子龙救回,子龙入围数次,或说他北投曹操,我料子龙必不弃我,果然仗着百战,救回妻孥,糜氏已经殉难了!”羽悲愤道:“往日猎许田时,若从羽言,可不至有今日的困厄!”备答道:“当时投鼠忌器,所以劝止,若天道辅正,怎知不转祸为福呢?”说着,遥见追兵将到,急命开船;羽说是不妨,江夏太守刘公子,悉众来援,就在后面。道言未绝,果由刘琦引船千艘,顺流来会。羽索性挥兵登岸,要与曹军决个胜负。就是张飞赵云,亦跃至岸上,与羽驱杀过去,曹军又皆吓退,反被关张赵三将,夺取许多甲仗,方才回船。当下招集溃众,次第趋集,备等稍稍安心。独徐庶未见老母,很是担忧,备欲遣将往寻,有归卒禀报道:“徐母已被曹军拘去了!”庶不禁流涕,即起身辞备道:“本欲与将军共图大业,今失去老母,方寸已乱,不能为谋,请从此别!”备亦欷歔道:“卿莫非往投曹营么?”庶泣答道:“欲全老母,不得不尔;但此心仍属将军,决不为操设谋!”说至此,又与诸葛亮告辞道:“孔明大才,必能弼成王业,庶虽去,亦得放怀了。”于是舍舟登陆,由备亮等送至十里外,始与诀别。《三国志·诸葛亮传》详载此事。庶归曹操,系在备当阳败后,且庶母亦不闻自杀,与罗氏《演义》不同。庶径诣曹营,幸母未死,乃留住曹操麾下,后由操表为御史中丞,这且搁过不提。庶母若死,庶亦不肯依操,可见罗氏附会之失。

  且说刘备等返至船中,方命解缆行驶。到了夏口,适与东吴使人鲁肃相遇,彼此接见,互道殷勤。肃本来请命孙权,欲与刘备联络,共拒曹操,因借吊问荆州为名,乘便见备。可巧备自当阳败走,在途晤谈,肃即探试备意,问欲何往,备佯答道:“前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拟即往投。”以假应假。肃素忠厚,便直说道:“苍梧僻处岭南,何足为助?愚意不如东投孙氏,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左英豪,都愿归附;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见前文。今为君计,最好是与他联络,共御曹军。”说到拒曹是鲁肃一生宗旨。备尚未及答,诸葛亮即从旁插嘴道:“刘使君与孙将军,素未会面,如何轻投?”肃笑答道:“令兄子瑜,现为江东长史,与肃友善,肃愿偕君同至江东,既可与令兄聚首,复可与孙将军共议大事。”亮乃语备道:“事机已急,愿奉命往见孙将军,合谋拒操。”本有此意,偏待鲁肃相邀,才肯说出。备点首允诺,亮即偕肃登舟,共赴江东。时曹操已进据江陵,复拟东下,孙权出屯柴桑,观望成败。肃引亮入见,权起座相迎,延亮入座。亮见权方颐大口,目有精光,料非庸主可比,因开口说权道:“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两主志趣相同,真所谓无独有偶了。”徐徐引入。权皱眉道:“今曹操拥兵百万,顺流东来,或为我主战,或为我主和,究竟和为是,战为是呢?”亮又答道:“曹操芟夷群雄,平河北,破荆州,威震四海,虽有英雄,无从用武;故刘豫州遁逃至此,将军请自为计!若能举吴越兵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操绝;否则按兵束甲,北面事操,尚可偷息苟安。今将军外似服从,内实犹豫,当断不断,祸至无日了。”用反激语。权不禁作色道:“刘豫州何不降操?”亮续说道:“田横一青齐壮士,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为汉室胄裔,英才盖世,众士并皆仰慕;事若不济,也是天命使然,怎肯卑躬屈节,甘心事操呢?”再激再厉。权至此亦勃然道:“我不能举全吴土地十万甲兵,俯首事人,计已决了!非刘豫州莫与敌操,但刘豫州新遭败衄,如何能抵制操军?”亮申说道:“刘豫州虽新败当阳,尚有关羽水军,不下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在万人以上,操众远来疲敝,闻他追刘豫州,日夜行三百余里,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就是此意;《兵法》亦垂诫云:‘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人士,不习水战,荆州百姓,为操所迫,并非心服,可见操非真不可敌呢!将军诚能督选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力同心,必能破操;操破亦必北返,荆吴势盛,鼎足形成,就在此举了。”仍是三分决策。权大喜道:“先生伟论,令人敬服,孤当与刘豫州合拒曹军。”遂命肃引亮出帐,使与诸葛瑾相见。瑾字子瑜,就是鲁肃所说的江东长史,本为亮兄,避乱东吴,因即臣事孙氏。补前文所未及。兄弟重逢,自有一番密谈,不消絮述。惟孙权既闻亮言,便召群下,会议出兵;适曹操遣使致书,由权展阅,书中略云: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将军其留意焉!已露骄态。

  权览毕后,取示群下,大众统皆失色,长史张昭说道:“曹操挟天子威望,用兵四方,若欲拒绝,名不正,言亦不顺;况将军足以拒操,惟赖长江,今操得荆州,据有艨艟战舰,沿江东来,是长江天险,已无所用,不如往迎为便。”余众亦多附和昭言,独鲁肃不发一语,嗣见权入内更衣,当即随入,权已知肃意,握手与语道:“卿意如何?”肃答说道:“众议专欲误将军,众可降操,独将军不应迎操。”权更问何因,肃又答道:“如肃等降操,名位未必遽失,就使失位,也得安然还乡;将军降操,将归何处?愿早定大计,毋惑众言。”权叹息道:“子敬所言,正合我意;但欲敌操军,须用何人督师?”肃接口道:“莫如周瑜。”权从肃议,立即使人至鄱阳,召瑜入商。瑜方在鄱阳湖督练水军,奉召即至。权与言和战情形,瑜奋然道:“操名为汉相,实是汉贼,将军承父兄遗烈,奄有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粮足,当为汉家除残去害,奈何往迎汉贼哩?”快人快语。权徐答道:“我并不欲迎操,只恐众寡不敌,故召卿一商。”瑜扬眉说道:“操今东来,实犯数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操乃一意东略,就是一忌;南人善水战,北人善陆战,操竟舍鞍马,仗舟楫,弃长用短,与吴越争衡,就是二忌;时值隆冬,天气盛寒,马无藁草,就是三忌;驱中原士众,远涉江湖,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就是四忌。操犯此数忌,多兵何益?将军擒操,正在今日,瑜愿将精兵数万人,出屯夏口,保为将军破贼,将军勿忧。”慨当以慷。权听了瑜言,投袂起说道:“老贼久欲篡汉,只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数人,今数雄已灭,唯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卿言当击,甚合孤意,这是皇天以卿授孤哩。”瑜又说道:“将军可决意否?”再逼一句。权拔剑斫案,剁去一角,向众宣言道:“诸将吏如再言迎操,可视此案!”张昭等在侧,并皆失色,瑜乃辞去。当由鲁肃见瑜,具述诸葛亮求援情事,瑜即令肃邀亮,亮与瑜相见,寒暄已毕,谈及军事,亮笑语道:“一傅众咻,恐孙将军尚有疑虑,应该替他剖解,使知操军虚实,了然无疑,方可成事。”瑜闻言称善。待亮别后,日已垂暮,吃过夜餐,乃复入见孙权道:“诸人劝将军迎操,无非因操虚张声势,说有八十万众,所以惊惶;其实操军断无此数,操所得北方兵士,不过十五六万,且久战成疲,至若荆州降兵,至多不过七八万,尚怀疑贰,试想以疲兵疑卒,沿江东来,人数虽多,实不足惧;瑜得精兵五万,便可制操了。”权起抚瑜背道:“公瑾所言,足释我疑。张子布等,子布即张昭字。各顾妻孥,毫无远见,大失孤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心,孤已选得三万人,备齐粮械,烦卿与子敬程普,即日先发,孤当再集军马,为卿后应;卿前军倘不如意,便还兵就孤,孤誓与操亲决一战,更无他疑。”至是始决计主战了。瑜乃告退。

  翌日即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三万,往会刘备,并力敌操。程普在诸将中,年齿最长,乃反为瑜副,未免怏怏;及见瑜调署人马,井井有条,才为叹服。瑜见诸葛亮智出己上,欲招与同事,特向孙权陈明,令诸葛瑾留亮仕吴。权当然告瑾,瑾奉命留亮,亮反邀瑾同行,瑾乃返报道:“瑾弟亮已委质刘氏,义无二心,弟不留吴,亦犹瑾不往刘;且彼此既合力拒操,也不必计及亲疏了。”权因复告瑜,瑜便与亮同行,辞过孙权,联樯西进,行至樊口,刘备已守候多日,既见东吴水军,便使糜竺犒军致意。瑜语糜竺道:“我本欲见刘豫州,共议良策,只因身统大军,不便轻离;若刘豫州肯屈驾来临,深慰所望。”竺应声还报,备即单舸往会,问瑜带得若干兵马,瑜答称三万人,备尚嫌太少,瑜微笑道:“兵不在多,恃在将才;刘豫州但看瑜破操便了!”自负语。备赞了数语,当即辞回,自去安排将士,助瑜攻操。瑜统军再进,舟抵赤壁,与操军前驱相遇,两下交锋,操军败退,瑜收军结营,屯驻南岸;操亦驻军北岸,夹岸相持。惟操军多系北人,不服南方水土,动辄呕吐,筋疲力软,未堪争锋,所以逗留不战;瑜亦未得胜算,静觇敌变。转眼间已阅旬余,操见江中波浪,时作时止,舟军一经颠簸,便患晕眩,因此想出一法,把各舰连环锁住,免得动摇。罗氏《演义》谓为庞统献计,亦系附会。吴将黄盖,探知曹军动静,便向周瑜献计道:“寇众我寡,难与久持,操军方钩连船舰,首尾相衔,但教用火一烧,不怕不走。”瑜微笑道:“我亦早有此意,但操军沿江巡弋,恐不容我舰过去,如何纵火?”盖跃起道:“何勿用诈降计!”瑜鼓掌道:“此计非公复盖字公复。不行,可先使人献书曹操,操若中计,便可成功。”盖奉令修书,交与周瑜阅过,待至夜静,乃派人送去。史传中未及阚泽,故不羼入。是夜寒月横空,水天一色,操对月感怀,与将佐痛饮数杯。乘着三分酒兴,出寨登舰,眺览夜景,忽见乌鹊一丛,向南飞去,不由的取过一槊,横搁船头,信口作歌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作酒。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明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迭言忧字,便是不吉之兆。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歌方罢唱,蓦有军吏入报,谓东吴有人献书,操即将吴使召见,由吴使呈上书信,就阅灯下。书中系吴将黄盖署名,但见纸上写着:

  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当知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唯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今日归命,志在择主,乞保吴民。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因事变化,效命在近。书不尽言。此书本《吴志·周瑜传》。

  操看了又看,回环数次,方问吴使道:“汝由黄盖遣来,莫非诈降不成?”吴使极言黄盖诚意,操又说道:“黄盖如果愿降,当授高爵,我处不必答复,但烦汝口述便了。”吴使自然归报,黄盖大喜,即转告周瑜,瑜令盖预先筹备,待令乃发。盖选得轻舸十艘,预备燥荻枯柴,满载船中,灌以火油,上覆赤幔,船头插一青龙旗,船尾各系走舸,布置停当,专待周瑜号令。瑜却未敢遽发,只因隆冬时候,常有西北风,独少东南风,操军在北,非东南风如何纵火?所以迁延不决,特请诸葛亮密商。亮素知天文,已料定冬至节边,有东南风,便起座道:“亮不才,颇能祈风,当为君借助一帆,可好么?”风安可借?故先叙明来历。瑜大喜过望,便请亮择地设坛,自去祈祷。过了一日一夜,果然东南风渐起,瑜不胜诧异,使人视亮,亮已轻舟一叶,自往樊口,回见刘备去了。于是瑜即下令,悉众夜发,使黄盖再致书曹操,说是待夜来降,但看船上有青龙幡,便是降船。操得书后,尚信为真情,俟至黄昏,亲率将佐出营,眼巴巴的望盖来降。智谋如操,也为所愚,可见行军不易。约阅片时,星光闪烁,月色迷蒙,江中刮起一阵大风,扑面生寒,侵人肌骨;操尚不以为意。忽见对岸有许多军舰,顺风前来,隐约有青龙旗飘动,操迎风开颜道:“黄盖果来降了!”程昱贾诩等在侧,齐声语操道:“来船甚众,不可不防,且东南风刮得利害,倘彼因风纵火,如何抵敌?”操不禁省悟,已经迟了。传令各船将弁,小心戒备,且派巡船出探虚实。号令才下,那敌船已经驶近,相距不过二里,霎时间火焰冲天,被狂风卷火过来,烧及曹军各舰,军士连忙援救,已是无及,但见得火趁风威,风助火势,烧了这船,延及那船,船又被铁环锁住,急切里无从奔避,再加来船乘风突入,接连放火,不但北船被毁,甚至岸上营寨,亦皆延烧。可怜操军焦头烂额,扑通扑通的都投入水中。操见不可支,还想从岸上逃走,幸亏张辽驾一小舟,上前救操,操得跳入舟中,如飞遁去。黄盖从火光中瞧着,连忙追操,不防一箭飞来,正中肩窝,翻身落水;后面便是韩当水军,盖在水中大呼求救,为当所闻,急令军士将盖捞起,拔箭易衣,送回大营医治。当代盖追操,操部下尚有残舰,随操遁走。哪知东吴舟师,相继驶集,就是吴大都督周瑜,亦乘船擂鼓,从后追来,操军十死七八,余亦多半受伤。赤壁山成火焰国,扬子江作死人堆,曹操在水路中,逃了数十里,方敢登岸,百忙中寻了一匹快马,扳鞍上坐,向北急奔;吴兵也上岸紧追,还亏操部下诸将陆续赶到,保护操身,且战且走。谁料刘备也遣到关张赵诸将,沿路追截,杀开一重,又是一重,等到重围杀透,东方已明,检点残兵,不过数千骑了。操拟奔南郡,就华容道小路进行,较为近便,偏偏疾风未息,暴雨又来,一阵淋沥,害得曹操等拖水带泥,不堪狼狈,路上泥淤马足,壅滞难行,操令羸兵负草填堑,骑乃得过;羸兵已尽疲乏,等到堑坑填满,不能再进,往往卧倒道旁。操等只恐追兵又至,跃马前奔,也不管羸兵死活,蹀躞过去。罗氏《演义》中,有关公放操一段,史传中并无其事,故亦从略。好多时才到南郡,操兵已寥寥无几了。操仰天长叹道:“今日若郭奉孝犹存,当不使孤至此!”说着复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诸将佐统皆惭沮,勉强安息一宵,越日由操升帐,命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留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出守襄阳,布置已毕,乃下坐跨马,自回许都。这一番赤壁鏖兵,若非孙刘合力,瑜亮并智,哪里杀得过曹军?可见得曹军一熸,乃有吴蜀,虽曰天命,亦赖人谋。小子有诗咏道:

  一火延烧百里军,神州从此定三分;

  老天有意存刘裔,权把东风借使君。

  周瑜等追至南郡,曹仁已备好兵马,与瑜对敌。欲知后来胜负,且至下回说明。

  予幼时阅《三国演义》,至赤壁一战,联篇叙述,多至七八回,每叹罗氏演写此役,最为刻意经营之作;及年稍长,得见陈寿《三国志》与各种史籍,乃知罗氏所述,多半附会,虽未始不足餍阅者之目,空中楼阁,总觉太虚,且反足滋后人之疑窦,毋亦所谓得半失半欤?祈风之说,尤为荒诞。诸葛公犹是人耳,宁有幻术?假使诸葛公有此神奇,则当阳长坂之时,何至为操所追,使刘玄德之抛妻撇子,奔走仓皇乎?即此以观,罗氏且自相矛盾,无从自解矣。本编简而不漏,信而有征,虽不若罗氏之烘云托月,而实事求是,不等虚诬。盖借说部以传真,非假辞说以斗靡,亦何苦荒诞为也?至若赤壁一役,为三分鼎足之所由始,书中已详言之,不赘述焉。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