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诣东都马援识主 图西蜀冯异定谋

  却说建武六年复月,光武帝因关东平定,乃拟西略陇蜀,先抚后攻。蜀地为公孙述所据,称王称帝,自霸一方。惟陇西一带,要算隗嚣为西州领袖,名盛一时。公孙述两见前文,隗嚣为西州大将军,见十一回。嚣前曾附汉,助击赤眉,尝受汉大司徒邓禹署爵,号为西州大将军,专制凉州朔方事宜。及赤眉平定,嚣特遣使上书,称颂功德。光武帝答书示谦,用敌国礼。会陈仓人吕鲔拥众数万,与公孙述联合,入寇三辅。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且战且守;嚣复遣兵助异,击走吕鲔。异与嚣俱上书言状,光武帝手书报嚣,格外嘉奖。书中有云:

  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驽

  马铅刀,不可强扶。数蒙伯乐一顾之价,伯乐为古时之善相马者。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将军南距公孙之兵,北御羌胡之乱。指卢芳。是以冯异西征,得以数千百人,踯躅三辅。微将军之助,则咸阳已为他人禽矣。今关东寇贼,往往屯聚,志务广远,多所不暇,未能观兵成都,与子阳角力。子阳系公孙述表字。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倘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管仲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鲍子。”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旁人解构之言。

  看官阅到此书,应知光武帝待遇隗嚣,也好算是推诚相与了。时公孙述已经称帝,特用大司空扶安王印绶,遣使授嚣。嚣因光武帝相待不薄,未便背汉,特将来使斩首,出兵防边。述闻报大怒,即日发兵击嚣。嚣连破述军,述亦无可如何,置作缓图。适关中汉将,屡上书请攻西蜀,光武帝将原书寄嚣,意欲使嚣会师同讨。嚣以为时机未至,因遣长史上书,极言三辅单弱,刘文伯在边,卢芳诈称刘文伯,见第十一回。未宜谋蜀。光武帝始疑嚣阴持两端,音问渐疏,就使略通信使,也与对待群臣一般,不少假借。因此嚣亦改易初衷,渐有异图。嚣有部将马援,表字文渊,系扶风郡茂陵县人,曾祖父马通,尝仕汉为重合侯,因坐兄马何罗叛案,伏法受诛。见《前汉演义》。援再世不显,少年又复丧父,依兄为生,具有大志。长兄况另眼相看,尝谓援当大器晚成。未几况竟病殁,援守制期年,不离墓侧。又敬事寡嫂,不正衣冠,未敢相见。叙此以告人弟。嗣为扶风郡督邮,押送罪犯至司命府,王莽尝置司命官,纠察吏民。罪犯辗转哀号,援不觉动怜,纵使他去,自己亦亡命北地。会遇王莽行赦,乃寓居牧畜。过了几年,得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附近人士,多往归附。援尝语宾客道:“大丈夫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宾客亦叹为至言。及王莽末年,四方兵起,援复叹息道:“人生积蓄财产,须要济亲朋;否则徒为守钱奴,有何益处?”鄙吝者其听之!乃将家产分给兄弟故旧,自着羊裘皮裤,转游陇汉间,后来寄寓西州。适值隗嚣奔还天水,收揽人才,因即招援入幕,使为绥德将军,与参谋议。援与公孙述少同里闾,素相认识,至是嚣满怀犹豫,联汉联蜀未能决定,特使援先往蜀中,觇察虚实。援既到成都,总道述相见如旧,欢语平生。谁知述盛设仪仗,方延援入,彼此一揖,略谈数语,便令援出居客馆。一面替援制就衣冠,向宗庙中大会百官,特设宾座,邀援入宴。述坐着銮驾,旗旄警跸,呵道前来,既入庙门,才下舆见援,屈躬示敬。当下开筵相待,备极丰腆。酒至半酣,便令左右取入衣冠,送至援前,愿授援侯封官大将军。援起座语述道:“天下久乱,雌雄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乃徒知修饰边幅,如木偶相似,这般情形,怎能久留天下士呢?”说罢,就拱手告辞,掉头径去。匆匆返至西州,入语隗嚣道:“子阳乃井底蛙,未知远谋,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为是!”独具只眼。嚣乃使援再奉书洛阳。援行抵阙下,报过了名,即由中黄门引见光武帝。光武帝在宣德殿下,袒帻坐迎,笑颜与语道:“卿遨游二帝间,今来相见,令人生惭!”援顿首称谢道:“当今时代,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臣本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友善,前次臣往蜀中,述乃盛卫相见,今臣远来诣阙,陛下安知非刺客奸人,为何简易若此?”光武帝复笑说道:“卿非刺客,乃是一个说客呢。”援答说道:“天下反复,盗名窃字的,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才知帝王自有真哩。”光武帝因留援在都,常使从游。过了数月,方使大中大夫来歙,持节送援,西归陇右。隗嚣见援回来,很是欢昵,与同卧起,详问东方流言,与京师得失。援因进说道:“前到洛都,引见十余次,每与汉帝接谈,自朝至暮,确是一位英明主子,比众不同。且开心见诚,毫无隐蔽,阔达多大略,与高帝智识相同。又博览政事,文辩无比,真是古今罕见哩!”嚣复问道:“究竟比高帝何如?”援答说道:“略觉不如,高帝无可无不可,今上颇好吏士,动必如法,又不喜饮酒。”说到此句,嚣不禁作色道:“如卿所言,比高帝还胜一筹!怎得说是不如呢?”既而大中大夫来歙,去后复来,传旨谕嚣,并劝嚣遣子入侍。嚣闻刘永彭宠,均已破灭,乃遣长子恂随歙诣阙。马援亦挈家偕往,同至洛阳。光武帝使恂为胡骑校尉,封镌恙侯。惟马援居洛数月,未得要职,自思三辅地旷,最宜屯垦,因上书求至上林苑中,自去屯田。光武帝准如所请,援乃辞去。光武帝不遽用援,未知何意?独隗嚣虽遣子入侍,终不免心怀疑贰,尝与部吏班彪,谈及秦汉兴亡沿革,且谓应运迭兴,不当再属汉家。彪却谓汉德未衰,必当复兴。

  嚣尚不以为然,彪退作王命论,反复讽示。论文有云:

  昔尧之禅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洎于稷契,咸佐唐虞,至汤武而有天下。刘氏承尧之祚,尧据火德而汉绍之,有赤帝子之符,故为鬼神所福飨,天下所归往。由是言之,未见运世无本,功德不纪,而可崛起在此位者也。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夫!此世之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夫饿莩流隶,饥寒道路,所愿不过一金;然终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籍,成如王莽,然卒润镬伏鑕,交醢分裂。又况幺么,远不及数子,而欲暗干天位者乎?昔陈婴之母,以婴家世贫贱,猝富贵不详,止婴勿王。王陵之母,知汉王必得天下,伏剑而死,以固勉陵。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而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二者,帝王之分决矣。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若乃灵瑞符应,其事甚众,故淮阴留侯,谓之天授,非人力也。英雄诚知觉寤,超然远览,渊然深识,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拒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毋贪不可冀,为二母之所笑,则福祚留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

  嚣见了此文,仍然未悟。彪见他执迷不返,遂托故辞去,避迹河西。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与彪同籍扶风郡,窦融见第十一回。闻彪去嚣来游,即遣使延入,辟为从事,待若上宾。彪乃替融划策,知无不言。先是融僻居河西,与洛阳隔绝音问,惟随着隗嚣,遵受建武正朔,嚣尝发给将军印绶,与通往来。及嚣有异志,特遣辩士张玄,游说河西,劝融联络陇蜀,为合纵计。融曾召部属计议,部吏多谓汉承尧运,历数延长,今皇帝姓名,实应图谶,且宅中主治,兵甲最强,将来必当统一天下,务请倾心结纳,毋惑异言云云。融乃婉谢张玄,遣令回去。及得见班彪,听他计议,更决意事汉,使他撰成表文,交与长史刘钧,驰诣洛阳。光武帝将有事陇蜀,亦发使招谕河西,途次与钧相遇,乃即偕钧同还。钧入阙上书,由光武帝好言慰劳,特赐盛宴,并令折回复谕,授融为凉州牧,赐金二百斤。融自是有绝嚣意,虽尚通使节,不过虚与应酬。嚣矜己饰智,自比周父,每欲僭称王号。河南开封人郑兴,曾为凉州刺史,免官寓居,得嚣敬礼,引为祭酒,兴因一再谏嚣,毋徒自尊。嚣意虽不怿,倒也未敢遽违正议,毅然称王。兴已窥悉嚣意,特借归葬父母为名,辞嚣东归。见机而作。还有茂林人杜林,素有志节,由嚣破格优待,引为治书。林见嚣反复无常,不愿屈事,屡次托疾告辞。嚣不肯令归,且出令道:“杜伯山,林字伯山。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譬如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暂为师友,待至道路清平,必使遂志!”到了建武六年,三辅早平,林弟成正当病逝,乃许送丧回籍。林已东去,嚣复生悔,密遣刺客杨贤,追杀杜林。即此可见嚣之必败。贤追至陇坻,见林亲推鹿车,护送弟丧,不由的感叹道:“现当乱世,谁知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乃随林出陇,掉头亡去,林始得安抵扶风。

  看官听说:隗嚣部下的豪杰,第一个要推马援,马援以外,如班彪郑兴杜林,统是博学多闻,饶有见识。嚣不能慰留,自失羽翼,遂至黄锺毁弃,瓦釜雷鸣。一班贪功徼利的鄙夫,怂恿嚣前,要想他为皇为帝,迫入阱中。当时有一个部将王元,靠着三分膂力,藐视中原人物,便乘机语嚣道:“从前更始入关,四方响应,天下喁喁,相望太平,一旦败坏,大王几无处安身。竟称嚣为大王。今南有子阳,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数,尚欲信儒生迂谈,弃千乘宏基,羁旅危国,希图万全。这真是覆辙相循,求得反失。现在天水完富,士马精强,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乃是万世一时的机会。否则蓄养士马,据险自守,旷日持久,静待世变,就使图王不成,也足称霸。总之大鱼不可离渊,神龙失势,穷等蚯蚓,愿大王三思为是。”嚣未曾听罢,已经颔首,及听毕以后,不由的眉飞色舞,意气洋洋。独治书申屠刚进谏道:“愚闻人与必天归,汉帝乃是天授,非全是人力所能为。今玺书屡至,委国全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试想一介布衣,尚且不负然诺,况万乘至尊,何致背约?将军若疑虑却顾,自招祸变,恐不免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呢!”嚣听了刚言,又觉得愀然不乐,俯首沈吟。实是一个多疑少断的人物。刚乃趋出,元亦引退。嚣总不欲终事汉室,且依了王元的后策,徐起图功。

  乃再遣部吏周游诣阙,佯表殷勤。

  游道出关中,过征西大将军冯异营前,竟为仇家所杀。于是谣言纷起,谓异将自为咸阳王,不服汉命,故杀嚣使。甚至有人上书劾异,居然以假当真。异入关已三年有余,除暴安良,人民悦服,闻得流言摇惑,心不自安,因上书乞请还都,亲侍帷幄。光武帝优诏不许,但使宋嵩西往,赍示弹章。异惶恐陈谢,申请入朝。光武帝方图陇蜀,欲与异面商,乃准令入谒。异既至阙下,叩首行礼,光武帝顾语群臣道:“这是我起兵时主簿,为我披荆棘,定关中,功劳很大呢!”说着,又旁令中黄门,取出珍宝衣服钱帛,当面赐异。异受赐再拜,光武帝谕令起坐,温言与语道:“芜蒌亭豆粥,滹沱河麦饭,至今不忘,恨尚无以报卿。”事见前文。异复起身拜谢道:“臣闻管仲对齐桓公,愿君毋忘射钩,臣无忘槛车,君臣相勉,终霸齐国!臣今愿陛下毋忘河北时,臣亦不敢忘陛下隆恩!”异被获邀赦,亦见前文。光武帝大喜,召异同入内庭,与商陇蜀事宜。光武帝说道:“朕因将士久劳,本欲将二子置诸度外,怎奈公孙述未肯敛迹,隗嚣又阴持两端,将来必为朕患,卿意究应如何处置?”异答说道:“臣看两人分据西南,非大加惩创,终难降服,臣虽不才,愿为国家效力!”光武帝又说道:“关中为陇蜀要冲,最关紧要,卿亦未便遽离,必不得已,朕当亲至长安,调度兵马,先行讨蜀。”异乃申陈陇蜀地势,及行军纪略,差不多有数千言,至日昃方才退出。嗣复引见数次,定议讨蜀,始辞回关中。前时异受命西征,未挈家眷,至此接奉特旨,令带妻子同行,无非是坦怀相待的意思。

  是时公孙述方收集延岑田戎两军,令岑为大司马,封汝宁王;戎亦邀封翼江王。延岑奔蜀,见十三回。田戎奔蜀,见十四回。特使部将任满,与戎同出江关,沿途收戎旧部,窥取荆州诸郡。一面妄引谶纪,说是孔子作《春秋》,尊周尚赤,周尚赤。共得十二公;汉亦用赤帜,自汉高至平帝,中加吕后称制,也是十二代,历数已尽,一姓不能再兴。又引《录运法》中遗语,谓“废昌帝,立公孙”,尚有“括地象”云:“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援神契”云:“西太守,乙卯金”。述曾任蜀郡太守,故把西太守三字,作为己证,且将乙字作轧字讲解,谓将轧绝卯金。种种附会,诱惑人心。再因《掌文》中常刻公孙帝三字,诩作奇瑞,移书远近。光武帝尚不欲遽讨,作书贻述,内云:

  图谶言公孙即宣帝也,代汉者当涂高,君岂高之身耶?乃复以《掌文》为瑞,王莽何足效乎?君非吾乱臣贼子,仓猝中人皆欲为君事耳,何足数也!君日月已逝,妻子弱小,当早为定计,可以无忧。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宜留三思!

  是书原不能折服公孙述。

  书后署名,称述为公孙皇帝,称呼亦误。述置诸不答。部下有骑都尉荆邯,向述献议,请急速发兵东向,令田戎出据江陵,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又收降天水陇西,与汉争衡。述召问群臣,博士吴柱等,多言不宜远出;有弟名光,亦劝述依险自固。累得述欲前又却,瞻顾徬徨。也是隗嚣一流人。延岑田戎,屡请发兵,述又以为降将难恃,未足深信。惟出入警跸,添置仪卫,夸示表面上的威风。且立两幼子为王,使食犍为广汉各数县。左右谓成败难定,将士暴露,不应遽封皇子,专顾私恩,述亦不从。于是人心懈体,阴兆土崩。光武帝恨述倔强,势难罢手,当即亲幸长安,谒祠园陵。各陵前被赤眉毁掘,已由冯异入关,修葺告成。回应十二回,亦不可少。及光武帝谒祠已毕,遂命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等七军,从陇道伐蜀。兵将启行,先遣来歙赍奉玺书,往谕隗嚣,令他即日发兵,夹击公孙述。歙已迁官中郎将,一到天水,即将玺书交付与嚣,嚣阅书后,好多时不发一言。歙问他愿否出兵,嚣仍不应。歙不禁愤起,奋然责嚣道:“朝廷以君知臧否,识废兴,并将手书赐示足下,足下曾效忠国家,遣子入侍,今乃接书不决,忽思背约,上叛君,下负子,忠信何在?恐不久便要族灭哩!”说得隗嚣作色起座,投袂欲入。歙欲拔剑刺嚣,究竟嚣多卫士,无从下手,乃杖节出厅,登车欲行。偏由嚣将王元,目顾兵士,意图害歙;嚣亦怒不可遏,竟使牛邯追歙,用兵围住。还是他将王遵谏阻,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况歙为汉帝外兄,郑重将命,歙为光武姑子,见前。加刃无益,徒激彼怒!伯春嚣子恂字。留质洛阳,何苦以一子易一使,不如遣归为是!嚣尚以爱子为念,乃纵歙使归,惟使王元领兵万骑,出据陇坻,伐木塞道,阻住汉军前行。这一番有分教:

  一着误施全局去,三军尽覆满城哀。

  隗嚣既抗阻汉军,免不得有一场战事。欲知胜负如何,待至下回再详。

  公孙述据蜀自雄,隗嚣负陇自固,当其号令一隅,延揽物望,亦若庸中佼佼者流,以视赤眉铜马,固相去有间矣。然述多夸而嚣多疑,疑与夸,皆非霸王器也。马援笑述为井底蛙,而劝嚣事汉,已料二子之不足有为。及东至洛阳,见光武帝之脱帻相迎,即有君择臣臣择君之语,一见倾心,愿效奔走,援诚不愧智士,抑光武帝之驾驭英雄,令人心服故也?至若冯异之遭人谗构,而光武不以为疑,且以河北故事相劝勉,然后进图讨蜀,与定密谋。大树将军,原非彭宠庞萌可比。然非光武之推诚相与,亦安能感人肺腑乎?且光武不忘河北之难,异不忘巾车之恩,君臣一德,安不忘危,以此定国,有余裕矣。彼隗嚣公孙述辈,曷足以知之?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