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第六十三

  治中蛊毒方

  葛氏方,疗蛊毒下血方。

  羚羊皮方三寸,得败鼓亦好。?荷叶,苦参,黄连,当归各二两,水七升,煮二升,分三服。一方加犀角,升麻各三两,无?荷根,用茜根四两代之,佳。

  人有养蓄蛊以病患,其诊法。

  中蛊令人心腹切痛,如有物啮,或吐下血,不即疗之。食人五脏则死矣,欲知蛊与非蛊。当令病患唾水中,沉者是,浮者非,《短剧》,姚,并同。

  欲知蛊毒主姓名方。

  取鼓皮少少,烧末饮病患。病患须臾自当呼蛊主姓名,可语便去,则便愈。亦有蛇蜒合作蛊毒着饮食中,使人得瘕病。此一种积年乃死,疗之各自有药,又?荷叶,密着病患卧席下,其病患即自呼蛊主姓名也。

  疗中蛊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烂肝方。

  茜草根,?荷根各三两,?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顿服,即愈。又自当呼蛊主姓名,茜草即染绛草也。《短剧》,并姚方同也。

  又方,巴豆一枚去心皮,熬,豉三粒,釜底墨方寸匕,合捣为三丸。一丸当下毒,不可者,更服一丸,即下。

  又方,盐一升,淳苦酒和,一服立吐,即愈。《短剧》同,支方,苦酒一升,煮令消,服,愈。

  又方,取蚯蚓十四枚,以苦酒三升渍之,蚓死。但服其汁,已死者,皆可活。

  又方,苦瓠一枚,水二升,煮取一升,服。立即吐,愈。短剧同,支方,用苦酒一升,煮令消服,神验。

  又方,皂荚三梃,炙去皮子,酒五升渍一宿,去滓。分三服,短剧同。

  疗饮中蛊毒,令人腹内坚痛,面目青黄,淋露骨立。病变无常方,取铁精捣之,细筛,又别捣,乌鸡肝以和之。丸如梧子大,服三丸,甚者不过十日,微者即愈,别有铁精方。

  又方,猪肝一具,蜜一升,共煎之,令熟。分为二十服,秘方《短剧》同,支方分作丸,亦得。

  又方,取枣木心,锉,得一斛,着釜中,淹之。令上有三寸水,煮取二斗,澄取清。

  微火煎得五升,宿勿食,旦服五合,则吐蛊毒出。《短剧》,姚同之。

  又方,雄黄,丹砂,藜芦各一两,捣,末,旦以井华水,服一刀圭,当下吐蛊虫出。

  又方,隐?草汁,饮一二升。此草桔梗苗,人皆食之。

  治蛊已食下部,肚尽肠穿者。

  取长股虾蟆青背一枚,鸡骨,支方,一分烧为灰,合。纳下部令深入,《短剧》同,支方屡用大验,姚方亦同。

  又方,以猪胆沥纳下部中,以绵深导内塞之。

  又方,五蛊黄丸,最为疗蛊之要,其方在备急条中。

  复有自然飞蛊,状如鬼气者,难。

  此诸种得真犀,麝香,雄黄,为良药,人带此于身,亦预防之。

  姚氏,疗中蛊下血如鸡肝,出石余,四脏悉坏,唯心未毁,或鼻破。

  待死方。

  末桔梗,酒服一匕。日一二,葛氏方也。

  支太医,有十数传用方。

  取马兜铃根,捣,末。水服方寸匕,随吐则出,极神验。此物苗似葛蔓缘柴生,子似橘子.凡畏已中蛊,欲服甘草汁。

  宜生煮服之,当吐,疾出。若平生,预服防蛊毒者,宜熟炙煮服。即内消不令吐,神验。

  又方,甘草炙,每合咽汁。若因食中蛊反毒,即自吐出,极良。常含咽之,永不虑药及蛊毒也。

  又有解百毒散,在后药毒条中,亦疗方。

  桑白汁一合,服之。须臾吐利,蛊出。

  席辩刺史传效二方云,并试用神验。

  斑蝥虫四枚,去足翅炙,桃皮(五月初五采取),去黑皮阴干,大戟,凡三物并捣,别筛,取斑蝥一分。桃皮、大戟各二分,合和枣核大,以米清饮服之讫。吐出蛊,一服不瘥,十日更一服,瘥。此蛊洪州最多,老媪解疗一人,得缣二十疋。秘方不可传,其子孙犯法,黄花公若于则为都督,因以得之流传。老媪不复得缣,席云,已瘥十余人也。

  又方,羚羊皮方寸匕,?荷根四两,苦参,黄连各二两,当归,犀角,升麻各三两,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蛊即出。席云,曾与一人服。应时吐蜂儿数升,即瘥,此是姚大夫方。

  附方《千金翼方》,疗蛊毒。

  以槲木北阴白皮一大握,长五寸,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空腹分服,即吐蛊出也。

  又治蛊毒下血。

  皮烧末,水服方寸匕,当吐蛊毒。

  《外台秘要》,救急治蛊。

  以白鸽毛,粪烧灰,饮和服之。

  杨氏《产乳》,疗中蛊毒。

  生玳瑁,以水磨如浓饮,服一盏,自解。

  《圣惠方》,治小儿中蛊,下血欲死。

  捣青蓝汁,频频服半合。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