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第三十二

  治卒患腰胁痛诸方

  葛氏,治卒腰痛诸方,不得俯仰方。

  正立倚小竹,度其人足下至脐,断竹,及以度后,当脊中,灸竹上头处,随年壮,毕,藏竹,勿令人得矣。

  又方,鹿角长六寸,烧,捣,末,酒服之,鹿茸尤佳。

  又方,取鳖甲一枚,炙,捣,筛,服方寸匕,食后,日三服。

  又方,桂八分,牡丹四分,附子二分,捣,末,酒服一刀圭,日再服。

  治肾气虚衰,腰脊疼痛,或当风卧湿,为冷所中,不速治,流入腿膝,为偏枯冷痹,缓弱,宜速治之方。

  独活四分,附子一枚大者,炮,杜仲,茯苓,桂心各八分,牛膝,秦艽,防风,芎?,芍药六分,细辛五分,干地黄十分,切,水九升,煮取三升,空腹分三服,如行八九里进一服,忌如前顿服三剂。

  治诸腰痛,或肾虚冷,腰疼痛阴萎方。

  干漆熬烟绝,巴戟天去心,杜仲,牛膝各十二分,桂心,狗脊,独活各八分,五加皮,山茱萸,干薯蓣,各十分,防风六分,附子四分,炼蜜丸,如梧子大,空腹酒下二十丸。日再加减,以知为度也,大效。

  胁痛如打方。

  大豆半升,熬令焦,好酒一升,煮之令沸,熟饮取醉。

  又方,芫花,菊花等分,踯躅花半斤,布囊贮,蒸令热,以熨痛处,冷复易之。

  又方,去穷骨上一寸,灸七壮,其左右一寸,又灸七壮。

  又积年久痛,有时发动方。

  干地黄十分,甘草五分,干漆五分,水五分,桂一尺,捣,筛,酒服一匕,日三服。

  又方,六七月取地肤子,阴干,末,服方寸匕,日五六服。

  治反腰有血痛方。

  捣杜仲三升许,以苦酒和涂痛上,干复涂,并灸足踵白肉际,三壮。

  治肾腰痛。

  生葛根,嚼之,咽其汁,多多益佳。

  又方,生地黄捣,绞取汁三升,煎取二升,纳蜜一升,和一升,日三服,不瘥,则更服之。

  又方,灸腰眼中,七壮。

  肾腰者,犹如反腰,忽转而?之。

  治腰中常冷,如带钱方。

  甘草,干姜各二两,茯苓,术各四两,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短剧》云温。

  治胁卒痛如打方。

  以绳横度两乳中间,屈绳从乳横度,以?痛胁下,灸绳下屈处三十壮,便愈,此本在杂治中,隐居效方,腰背痛方。

  杜仲一斤,切,酒二斗,渍十日,服三合。

  附方《千金方》,治腰脚疼痛。

  胡麻一升新者,熬令香,杵,筛,日服一小升,计服一斗,即永瘥,酒饮蜜汤羹汁,皆可服之,佳。

  《续千金方》,治腰膝疼痛伤败。

  鹿茸不限多少,涂酥炙,紫色为末,温酒调下一钱匕。

  《经验方》,治腰脚痛。

  威灵仙一斤,洗干,好酒浸七日,为末,面糊丸,桐子大,以浸药酒,下二十丸。

  《经验后方》,治腰疼神妙。

  用破故纸为末,温酒下三钱匕。

  又方,治肾虚腰脚无力。

  生栗袋贮,悬干,每日平明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

  又方,治丈夫腰膝积冷痛,或顽麻无力。

  菟丝子洗秤一两,牛膝一两,同浸于银器内,用酒过一寸,五日曝干,为末,将元浸酒,再入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

  《外台秘要》,疗腰痛。

  取黄狗皮,炙裹腰痛处,取暖彻为度,频即瘥也,徐伯玉方同。

  《斗门方》,治腰痛。

  用大黄半两,更入生姜半两,同切如小豆大,于铛内炒令黄色,投水两碗,至五更初,顿服,天明取下腰间恶血物,用盆器贮,如鸡肝样,即痛止。

  又方,治腰重痛。

  用槟榔为末,酒下一钱。

  《梅师方》,治卒腰痛暂转不得。

  鹿角一枚,长五寸,酒二升,烧鹿角令赤,纳酒中,浸一宿饮之。

  崔元亮《海上方》,治腰脚冷风气。

  以大黄二大两,切如棋子,和少酥炒,令酥尽入药中,切不得令黄,焦则无力,捣,筛为末,每日空腹以水大三合,入生姜两片如钱,煎十余沸,去姜,取大黄末两钱,别置碗子中,以姜汤调之,空腹顿服,如有余姜汤,徐徐呷之。令尽,当下冷脓多恶物等,病即瘥止。古人用毒药攻病,必随人之虚实而处置,非一切而用也。姚僧垣初仕,梁武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垣曰,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可轻用。帝弗从,几至委顿。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室通。僧垣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无瘥理。帝从而遂愈,以此言之,今医用一毒药而攻众病,其偶中病,便谓此方之神奇,其瘥误乃不言,用药之失,如此者众矣,可不戒哉。

  《修真方》,神仙方。

  菟丝子一斗,酒一斗,浸良久,漉出曝干,又浸,以酒尽为度,每服二钱,温酒下,日二服,后吃三五匙水饭压之。至三七日加至三钱匕,服之令人光泽。三年老变为少,此药治腰膝去风,久服延年。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