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卷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

  郊社仪制郊社配飨祈穀雩祀天神太岁朝日夕月

  社稷先农先蚕地祇岳镇海渎山川直省神祇

  郊祀之制太祖御极,焚香告天,建元天命。天聪十年,设圜丘德盛门外,方泽内治门外,坛壝始备。会征服察哈尔,获元玉玺,躬亲告祭,遂祀天南郊。旧制,祭飨用生牢,颁百官胙肉。帝曰:“以天胙而享於家,是亵也。”谕改神前分享用熟荐。寻征朝鲜,祭告天地,并祀北郊。世祖入关宅帝位,於是冬至祀圜丘,奉日、月、星辰、云、雨、风、雷配。夏至祀方泽,奉岳、镇、海、渎配。南北分飨。著为例。四年,定郊祀荐生牢如初,惟躬祀南郊进胙牛一。十四年,诏言:“人君事天如父,岁止一郊,心有未尽。惟营殿禁中,岁时致祀,配以太祖、太宗,庶昭诚敬。”礼臣乃援唐天宝四时孟月择吉祭上帝故事,谓构上帝殿奉先殿东,元旦,万寿,三节,夏冬二至,亲诣致虔,仪物如郊祀。惟内祭初安神位时读祝辞,不用胙,不进酒,不燎牛。从之。至是始有禁中祀天礼。十七年,敕廷臣议合祭仪,奏言仿明会典,前期一日,祭告各坛庙,定从祀十二坛。是岁四月,禁中大飨殿遂合祀天、地、日、月暨诸神。圣祖嗣位,诏罢之。

  康熙二年,定郊祀躬亲行礼,无故不摄。四十六年,冬至大祀,会天寒,群臣以代请,勿许。四十八年,帝违和,始令李光地摄行郊坛大礼。越二年,祀圜丘如初。嗣是帝年逾六十,兼病足,复令大臣摄之。明年冬至,斋戒,犹力疾升坛省俎豆,量力拜跽,退处幄次,俟摄事者礼讫始还宫。臣工固请停躬诣,犹勿许。六十一年,祀南郊,始遣世宗恭代,距宾天止五日也。雍正八年冬至,遇圣祖忌日,礼臣援旧例请代,下大学士九卿议。奏言周礼春官称大祭祀王不亲则摄行。唐、宋制,大祀与国忌同日,乐备不作。议者谓飨神不可无乐,未若摄祀之当乎礼也,遣代便。可其奏。乾隆七年,定议周礼祀天用玉辂,唐、宋参用大辇,今亲祀南郊,前期诣斋宫,宜御玉辇。是日,帝乘礼舆,易銮辂,自降辇至礼成,如仪。十四年,展拓两郊坛宇,更新幄次。越四载蒇事,规制始大备。仁宗中叶,自制南北郊说,祀典如故。咸丰八年、九年,帝疾不能亲,犹宫内致斋,届日诣大高殿皇穹宇行礼。穆宗、德宗,冲龄践阼,皆遣代。定亲政日躬行。宣统缵绪,监国摄政王行之。

  郊社之仪,天聪十年,礼部进仪注,迄顺治间,始定郊祀前期斋戒阅祝版玉帛香,省牲,祀日迟明,礼部太常官诣皇穹宇行礼。奉神牌置坛所,司祝奉祝版,帝出宫乘辇,陪祀王公集午门金水桥从行,馀序立桥南迎送。驾至昭亨门降辇,前引大臣十人,次赞引官、对引官导入更衣幄次,更祭服出,讫盥,诣二成拜位前,分献官各就位。典仪赞“迎神燔柴”,司乐官赞“举迎神乐”,赞引奏“升坛”,帝升一成。上诣香案前,跪上炷香,又三上香,复位,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奠玉帛”,司乐赞“举乐”,帝诣神位前,跪搢玉帛奠案,复位。典仪赞“进俎”,司乐赞“举乐”,诣神位前,跪受俎拱举,复位。典仪赞“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乐作,舞干戚舞,帝诣神位前,跪奠爵,俯伏。读祝官捧祝跪读讫,行三叩礼。自上香至献爵,配位前仪同。复位,易文舞。亚献、终献舞羽籥,仪如初献,不用祝,分献官、陪祀官随行礼。三献毕,饮福受胙,帝升坛至饮福位,跪,奉爵官酌福酒,奉胙官奉胙,跪进,受爵、胙,三叩,兴,复位。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礼,彻馔送神,司乐、典仪赞讫,率群臣行礼如初。有司奉祝,次帛,次馔,次香,各诣燎所,唱“望燎”。帝诣望燎位,半燎,礼成,还大次,解严。太常官安设神牌,如请神仪。若遣代,则行礼三成阶下,升降自西阶,读祝跪二成阶下。罢饮福、受胙礼。送燎,退立西偏。馀如制。雍正元年,令陪祀官先莅坛祗候。

  方泽,前期但阅祝版。上香毕,奠玉帛,用瘗貍。馀与郊天同。

  南郊,诣坛斋宿,自顺治十一年著例,无常仪。乾隆七年定制,前一日,銮仪卫严驾陈午门外太和门阶下。巳刻,太常卿诣乾清门奏请诣斋宫,帝御礼舆出太和门,降舆乘辇,警跸鸣钟鼓,至昭亨门外降。寺卿导入门左,诣圜丘视坛位。分献官分诣神库、神厨视笾豆牲牢。帝出内外壝南左门,至神路西升辇,如斋宫。从祀官俟帝入,退归斋所。翼日届时,寺卿导入大次,更礼服出,复导驾诣坛行礼,毕,还宫。

  三十五年,高宗六旬,命礼臣酌减升级次数及降辇步行远近。议言郊前一日乘步辇如斋宫,自此易礼舆,至神路西降,步诣皇穹宇上香,遣亲王视坛。祀日自斋宫至神路西阶下降辇步入,礼成,即於降辇处乘舆还宫。行礼时,初升至二成拜位,即升坛上香,复位迎神,升阶行奠玉帛礼,以次进俎,三献暨饮福、受胙,并於此行之。还拜位,谢福胙,送神,乃卒事。方泽亦如之。允行。犹虑子孙玩视大典,复於三十九年谕诫,年未六旬,毋减小节,著为令。次年,祀南郊,命诸皇子旁侍观礼。越四年,於是帝年七十矣,谕迎神献爵暨祖宗配位前上香悉如旧,其献帛爵诸礼,自本年南郊始,令诸皇子代陈。五十一年,帝以春秋高,步履或逊,敕坛上读祝拜位增设小幄次,然备而未用也。五十九年,祀方泽,配位前献帛爵,仍皇子代行。历仁宗朝,郊祀各仪节,悉遵高宗旧制云。

  嘉庆十八年,林清变起,计日敉平,会长至祀圜丘,谕先一日赴坛不升辇,自宫至皇穹宇入斋宫,并御肩舆,用答嘉贶。宣统嗣位,监国摄行郊祀,祀日诣坛,不斋宿,百官不迎送。出入升降,仍由右门,在右阶行礼。拜位设第二成,视帝位少后。去黄幄。即於行礼处受胙,毕,进福酒、胙肉。馀同亲祀仪。

  郊祀配飨顺治五年冬至,祀圜丘,奉太祖配。十四年谕曰:“太祖肇兴帝业,太宗继述皇猷,功德并隆,咸宜崇祀。”以后大祀天地,益奉太宗配飨。於是上辛祈穀,上帝位东奉太祖神位,卜吉奉太宗位於其西。夏至配方泽如初礼。十七年,行大飨殿合祀礼,寻罢。康熙六年冬至,祀南郊,用礼臣言,奉世祖配飨上帝,越九日,配飨皇地祇,诣方泽行礼。九年,祈穀亦如之。雍正二年,奉圣祖配大飨殿,次太宗。十三年冬,高宗嗣服,谕言:“皇考世宗,德侔造化,宜祀郊坛。”命议礼以闻。议者谓宜乾隆二年冬至配圜丘,三年孟春上辛配大飨殿,夏至配方泽。帝意以为祔庙后配飨,去夏至近、冬至远。先配方泽,前后已歧。若俟南郊,时日又旷。考之旧典,世祖、太宗配飨天地,莫不先圜丘后方泽,时或翼日、或旬日,礼仪粲然。稽之经传,成周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即月令所谓“季秋,大飨帝”也。召诰“三日丁巳用牲于郊”。释者谓非常祀而祭天,以告即位也。宋皇祐三年,以大庆殿为明堂,合祭天地,三圣并侑,古者因事而郊,不必定在二至。因谕来年世宗配天大礼,准此行事。逾岁,遂诹吉夏至前奉世宗配圜丘。馀如议。

  先是部臣进升配仪,未议及祗见上帝。帝曰:“皇考祔庙,先见祖宗,然后升座,今行配飨,先见上帝,於义始允。”已,所司具仪上。於是祀南郊奉世宗神位祗见上帝,夏至祀方泽,祗见皇地祇,位并次世祖。嗣是升配皆先祗见,以为常。嘉庆四年,奉高宗配飨,道光元年,奉仁宗配飨,并如仪。

  三十年,帝弗豫,遗命罢郊配,略谓:“禘郊祖宗,伊古所重,我朝首太祖讫仁宗。厚泽深仁,允宜配飨郊坛,礼隆报本。若世世率行无已,益滋后人疵议,此不能不示限制也。”文宗践阼,遂敕王大臣集议,礼亲王全龄等佥云:“大行皇帝功德懿烁,郊配断不可易,请仍遵成宪。”礼部侍郎曾国藩疏言:“郊配之罢,不敢从者二,不敢违者三。大行皇帝仁爱之德,同符大造,粒我烝民,后稷所以配天也。御宇卅载,无一日暇逸,无斯须不敬,纯亦不已,文王所以配上帝也。具合撰之实,辞升配之文,臣心何能自安?不敢从者一。大行皇帝德盛化神,即无例可援,犹应奏请,矧有成宪,曷敢稍逾!传曰:‘君行意,臣行制。’在上自怀谦德,为下宜守成规。不敢从者二。坛壝规模,尺寸有定,一砖一石,皆按九五阳数,不能增改。幄内止容豆笾,幄外几无馀地。大行皇帝虑亿万年后,或议广坛壝,或议狭幄制,故定为限制,以身作则。严谕集议,尚未裁决遵行,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韪?将来必至修改基址,轻变旧章。不敢违者一。唐垂拱间,郊祀奉高祖、太宗、高宗并配,开元十一年,从张说议,而罢太宗、高宗。宋景祐间,郊祀奉艺祖、太宗、真宗并配,嘉祐七年,从杨畋议,而罢太宗、真宗。我朝顺治间,大飨殿合祀,后亦罢其礼。大行皇帝虑亿万年后,或援唐、宋旧例,妄行罢祀,因谕以非天子不议礼,增配尚所不许,罢祀何自而兴?不敢违者二。我朝孝治天下,遗命尤重,圣祖不敢违孝庄文皇后遗命,未敢竟安地宫。仁宗不敢违高宗遗命,故虽丰功伟烈,庙号未获祖称。此而可违,家法何在!且反覆申明,处己卑屈,处祖崇高,大孝大让,亘古盛德。不敢违者三。默计皇上仁孝深心,不升配歉在阙礼,遽升配歉在违命,且多将来之虑。他日郊祀时,上顾遗训,下顾万世,或悚然而难安,礼臣益无所辞咎。”帝颇韪其言。已复博谘廷议,手降敕谕,谓:“周人郊祀后稷,唐、宋及明,或三祖并侑,或数帝分配。我朝历圣相承,靡不奉配。第配位递增,坛制有定。皇考德泽,列祖同符,应如所请。俟祔礼成,仍奉升配,并体遗训,昭示限制。自后郊祀配位,定为三祖五宗,永为恒式。”於是咸丰二年夏大祀圜丘、方泽,三年春上辛祈穀,并奉宣宗配,位次高宗。

  十一年,帝崩,穆宗以郊配大典,遗命定三祖五宗,圣心不自安。乃集群臣议,并奉两宫皇太后稽众询谋,礼亲王世铎等先后疏言:“礼贵制宜,孝当承志,两朝遗训,宜谨遵循。”帝勉从之。遂停文宗郊配。同治建元,云南学政张锡嵘援孝经明堂严父配天义,谓宜以季秋祀上帝大飨殿,奉显皇帝配。世铎等益以钦定孝经衍义释之,谓迭飨并侑,非礼所宜。议遂寝。

  祈穀顺治间,定岁正月上辛祭上帝大飨殿,为民祈穀。帝亲诣行礼,与冬至同。惟不设从坛,不燔柴。十七年,诏飨帝大典,不宜有异,自后祈穀、燔柴以为常,并改大飨殿合祀上帝百神在圜丘举行。康熙二十九年,圣祖亲制祝文。四十八年,帝疾,不能亲,遣官代。会江、浙、鲁、豫水旱洊臻,仍自制祝文祈之。故事,上辛在正月五日前,改用次辛。雍正八年,上辛为正月二日,部臣因元旦宴,请展十日,不许。先期斋戒如故。十三年正月十日上辛,未立春,帝曰:“此非乘阳义也。”命礼臣集议。奏言:“礼月令,立春日,天子迎春东郊,乃祈穀上帝。此礼本在立春后,请循例用次辛,或立春后上辛。”从之。乾隆十六年,和亲王等以大飨为季秋报祀,义殊祈穀,请更锡名。群臣亦言非明堂本制,袭称大飨,名实未协。得旨,改曰“祈年”。

  凡祈穀,驾如南郊,至西天门内神路西降辇,入祈年左门,诣皇乾宫上香。礼成,诣祈年坛视位,毕,仍出左门升辇至斋宫。三十七年,更定前一日辇入西天门,自斋宫东乘礼舆,讫西砖城左门止。步诣皇乾殿上香,毕,还斋宫,亲王视坛位。祀日出斋宫,乘辇,至甬道正中,易礼舆,至神路西降。自砖城步就幄次,入左门,礼同圜丘。四十七年正月四日上辛,礼臣先期请改次辛便,帝曰:“上辛在正月三日前,为须隔年斋戒也;在四日前,为因圣母祝釐也。兹非昔比,奚改为?其仍用上辛,著为例。”又谕:“孟春祈穀,所以迓阳气,兆农祥。考诸经传,是立春后上辛,非元旦后上辛也。惟在月初,旧腊,即当斋戒。然太庙祫祭,大礼攸关,宫中拜神,国俗所在。若以斋期行此,似非专一致敬之道。”因下廷臣议。寻奏:“上辛以立春后所得为准,与其用十二月上辛,不如用正月上辛,以重岁首。如值三日前,则改次辛。或四日前,则应一日斋戒,是日未入斋宫,宫殿拜祭,各不相妨。毋庸改期。”允行。咸丰四年,祈穀,帝患宿疾,敕礼臣酌损仪文。侍郎宋晋请仍旧贯遣代行。帝曰:“是非轻改旧章也,应天以实不以文,此意宜共喻之。”

  雩祀关外未尝行。顺治十四年夏旱,世祖始祷雨圜丘,前期斋三日,冠服浅色,禁屠宰,罢刑名。届期,帝素服步入坛,不除道,不陈卤簿,坛上设酒果、香镫、祝帛暨熟牛脯醢,祭时不奏乐,不设配位,不奠玉,不饮福、受胙。馀如冬至祀仪。其方泽、社稷、神祇诸坛,则遣官莅祭。既得雨,越三日,遣官报祀。定躬祷郊坛仪自此始。越三年又旱,卜吉致斋,步至南郊,躬亲告祭。於时天无片云,顷之乃大雨。报祀如初。康熙九年夏旱,诏百官修省,礼部祈雨。明年,帝亲祷。自后躬祀以为常。二十六年,亲制祝文祈告,雨立降。又尝设坛宫禁,跽祷三昼夜,日惟淡食,越四日,步祷天坛,雨骤澍,步还宫,衣履霑湿云。

  乾隆七年,御史徐以升奏言:“春秋传:‘龙见而雩,为百穀祈膏雨也。’祭法:‘雩宗,祭水旱也。’礼月令:‘雩,帝用盛乐,命百县雩祀,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实,是为常雩。’周礼:‘稻人,旱又共雩敛。’春秋书雩二十有一,有一月再雩者,旱甚也。是又因旱而雩。考雩义为吁嗟求雨,其制,为坛南郊旁,故鲁南门为雩门,西汉始废,旱辄祷郊庙。晋永和立坛南郊,梁武帝始徙东,改燔燎从坎瘗。唐太宗复旧制。宋时孟夏雩祀上帝。明建坛泰元门东,制一成,旱则祷。我朝雩祭无坛,典制似阙,应度地建立,以符古义。”下礼臣议。议言:“孟夏龙见,择日行常雩,祀圜丘,奉列祖配。四从坛,皆如礼。孟夏后旱,则仿唐制,祭神祇、社稷、宗庙。七日一祈,不足,仍分祷。旱甚,大雩。令甲,祈雨必望祭四海,至是罢之。又行大雩,用舞童十六人,衣玄衣,分八列,执羽翳,三献,乐止,乃按舞。歌御制云汉诗八章,毕,望燎。馀同常雩。至久雨祈晴,宜仿春秋传鼓用牲,通考禜祭制,伐鼓祀少牢。禜祭国门,雨不止,则伐鼓用牲於社。罢分祷,停僧道官建坛讽经。其直省州、县旧置耤田坛祀,仍依雍正四年例。孟夏行常雩,患旱,先祭境内山川,次社稷。患霪潦祈晴,如京师式。”十七年,增祈雨报祭乐章。

  二十四年,常雩不雨,帝步祷社稷坛,仍用玉。六月大雩,亲制祝文,定仪节。前一日,帝常服视祝版,诣坛斋宿,去卤簿,停乐。出宫用骑,扈驾大臣常服导从。至南郊,步入坛,视位上香。祀日,帝雨冠素服步祷,从臣亦如之。不燔柴,不晋俎,不饮福、受胙。三献毕,舞童舞羽、歌诗,退,皆如仪。帝率群臣三拜,彻馔,望燎。礼成,还宫。

  三十七年,帝以年老,命酌损仪节视圜丘。

  嘉庆十八年,以钦天监雩祀择日,频年恒在立夏节,殊乖古义,敕立夏后数日蠲吉行。著为例。

  道光十二年六月大雩,亲制祝文,省躬思过。是夕雨。报谢如常仪。御史陈焯请再申虔祷。帝曰:“祭法有祈有报。以报为祈,非礼也。其勿逾旧制。”

  天神顺治初,定云、雨、风、雷。既配飨圜丘,并建天神坛位先农坛南,专祀之。雍正六年,谕建风神庙。礼臣言:“周礼槱燎祀飌师,郑康成注风师为箕星,即虞书六宗之一。马端临谓,周制立春丑日,祭风师国城东北,盖东北箕星之次,丑亦应箕位。汉刘歆等议立风伯庙於东郊。东汉县邑,常以丙戌日祀之戌地。唐制就箕星位为坛,宋仍之。今卜地景山东,適当箕位,建庙为宜。岁以立春后丑日祭。”允行。规制仿时应宫,锡号“应时显佑”,庙曰宣仁。前殿祀风伯,后殿祀八风神。明年,复以云师、雷师尚阙专祀,谕言:“虞书六宗,汉儒释为乾坤六子,震雷、巽风,并列禋祀。易言雷动风散,功实相等。记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周礼以云物辨年岁,是云与雷皆运行造化者也。并官建庙奉祀。”於是下所司议,寻奏:“唐天宝五载,增祀雷师,位雨师次,岁以立夏后申日致祭,宋、元因之。明集礼,次风师以云师,郡、县建雷雨、风云二坛,秋分后三日合祭。今拟西方建雷师庙,祭以立夏后申日。东方建云师庙,祭以秋分后三日。”从之。乃锡号云师曰“顺时普应”,庙曰凝和;雷师曰“资生发育”,庙曰昭显;并以时应宫龙神为雨师,合祀之。

  嘉庆二年旱,祷雨既应,仁宗莅坛报祀,入坛中门降舆,至壝南门外,盥毕入,升坛。以次诣云、雨、风、雷神位上香,二跪六拜。初献即奠爵、帛,读祝,不晋俎,不饮福胙。馀如故。

  太岁殿位先农坛东北,正殿祀太岁,两庑祀十二月将。顺治初,遣官祭太岁,定孟春为迎,岁暮为祖。岁正月,书神牌曰“某干支太岁神”,如其年建。岁除祭毕,合祝版燎之。凡祭,乐六奏,承祭官立中阶下,分献官立甬道左右,行三跪九拜礼。初献即奠帛,读祝,锡福胙,用乐舞生承事,时犹无上香仪也。

  乾隆十六年,礼臣言同属天神,不宜有异,自是二祭及分献皆上香。太岁、月将神牌,旧储农坛神库,至是亦以殿庑具备,移奉正屋。临祭,龛前安神座。毕,复龛。旧制,祭太岁遣太常卿行礼,两庑用厅员分献。二十年,改遣亲王、郡王承祭。次年,定太常卿为分献官。

  雍、乾以来,凡祈祷,天神、太岁暨地祇三坛并举,遣官将事,陪祀者咸与焉。前期邸斋一日,承祭官拜位。天神坛在南阶下,太岁与常祀同,俱三跪九拜。天神用燎,太岁两庑不分献,不饮福、受胙。

  朝日、夕月,初以大明、夜明从祀圜丘,罢春秋分祀。顺治八年,建朝日坛东郊,夕月坛西郊。

  朝日用春分日卯刻,值甲、丙、戊、庚、壬年,帝亲祭,馀遣官。乐六奏,舞八佾。凡亲祭,入自坛北门,至甬道更衣大次,盥毕,升西阶就位,行三跪九拜礼。奠献遣有司行。遣代则行礼阶下,惟读祝时跽坛上。初日坛用露祭。雍正四年,始援社稷例,立龛坛下芘风雨。乾隆十一年,具服殿成,罢更衣大次。是岁春分翼日日食,高宗莅祭,不乘辇,不奏乐,不陈卤簿。三十九年躬祭,入櫺星左门,如幄次行礼,以年高酌减礼文,非恒式也。

  夕月用秋分日酉刻,奉星辰配,凡丑、辰、未、戌年,帝亲祭,馀遣官。乐六奏,仪视日坛稍杀,亲临较少。升坛行礼,二跪六拜,初献奠玉帛,读祝,馀如朝日仪。遣官则拜坛下。乾隆三年戊午,例遣官,帝因初举祀典,仍亲祭如礼。五十五年,酌损节文,如日坛例。嘉庆五年庚申,效高宗故事,仍亲祭,不遣官。十九年,定亲祭仪,祀配位用亲王、郡王上香。二十三年,世宗忌日值月坛斋期,谕陪祀执事官改常服,馀如故。

  社稷之祀自京师以至直省府、州、县皆有之,其在京师者,建坛端门右。世祖宅帝位,祭告如仪。定制,岁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大社、大稷,奉后土句龙氏、后稷氏配。祭日,帝亲莅,坛上敷五色土,各如其方。乐七奏,舞八佾。帝出阙右门降辇,道北门出入,祭时出拜殿,至壝北门外就位,自北阶升坛上香,诣正位奠献。有司分祭配位。升北阶,降西阶,不晋俎,三跪九拜。馀仪如北郊旧例。

  祭日逢国忌,不改期,易素服。康熙三年,遇太宗忌日,始改中戊。

  雍正二年,平青海,告祭行献俘礼。自是平定藩部,献俘以为常。

  乾隆十七年,改送燎为望瘗。明年,增望瘗乐章。

  三十七年,以年老更仪节。幄次先设拜殿,帝御辇至坛外门,易礼舆,入右门,至拜殿东阶下,乃降。升阶行礼,礼成,升舆如初。故事,祭日遇风雨,拜位香案徙殿中,神位祭品露设如故。帝曰:“社稷之制,不立栋宇,以承天阳。今神牌藏神库,是在栋宇内也。移奉殿中,复何嫌忌?”四十一年,定祭日遇风雨,神牌安奉殿内,祭器、乐虡移设拜殿,猝遇则用木龛覆神牌,其拜殿别设香案。嘉庆五年,仁宗诣坛祈雨,视春秋致祭仪,惟祭品用脯醢、果实,不饮福。前三日及祭日,王、公、百官皆斋戒,禁屠宰,不理刑名。馀悉如故。并谕亲诣祈祷、报祀均步行,以隆典礼。

  其在府、州、县者,顺治元年建,岁祭亦用上戊,府称府社、府稷,州、县则云某州、县社、稷。

  世宗缵业,制定祭品,羊一,豕一,帛一、笾、豆四,鉶、簠、簋各二。有司斋二日,届期朝服祭於坛。乾隆八年,始颁祝文,各直省定例,为民祈报,会城布政使主之,督若抚陪祀。道官驻地,府、州、县主之,道陪祀。十六年,以尊卑未协,诏互易之。督、抚、道官或出巡,仍令布政使暨府、州、县官摄祭。武官自将军以下,皆陪祀。社、稷以次诸祭,悉准此行。

  先农天聪九年,禁滥役妨农。崇德元年,禁屯积米穀,令及时耕种,重农贵粟自此始。顺治十一年,定岁仲春亥日行耕耤礼。先期,户、礼二部尚书偕顺天府尹进耒耜暨穜棱种。届期,帝亲飨祭献如朝日仪。毕,诣耕耤所,南乡立。从耤者就位。户部尚书执耒耜,府尹执鞭,北面跪以进。帝秉耒三推,府丞奉青箱,户部侍郎播种,耆老随覆。毕,尚书受耒耜,府尹受鞭。帝御观耕台,南乡坐,王以下序立。三王五推,九卿九推,府尹官属执青箱播种,耆老随覆。毕,帝如斋宫。府尹官属、众耆老行礼。农夫三十人执农器随行。礼毕,从府、县官出至耕耤所,帝赐王公坐,俟农夫终亩,鸿胪卿奏礼成,百官行庆贺礼。赐王公耆老宴,赏农夫布各一匹,作乐还宫。其秋,年穀登,所司上闻,择日贮神仓,备供粢盛。寻定先农岁祭遣府尹行,大兴、宛平县官陪祀。

  唐熙时,圣祖尝临丰泽园劝相。雍正二年,祭先农,行耕耤。三推毕,加一推。颁新制三十六禾词。赏农夫布各四匹,罢筵宴。颁赐各省嘉禾图。

  乾隆三年,帝初行耕耤礼,先期六日,幸丰泽园演耕,届日飨先农,行四推。二十三年谕曰:“吉亥耤亩,所重劭农。黛耜青箱,畚镈蓑笠,咸寓知民疾苦至意。吾民雨犁日耘,袯襫维艰,炎湿遑避。设棚悬彩,义无所取。且片时所用,费中人数十户产也,其除之。”三十七年,群臣虑帝春秋高,籥罢亲耕,不许。命仍依古制三推。嘉庆以降,仍加一推如初。

  直省祭先农,清初未举行。雍正二年,耤田产嘉禾,一茎三四穗。越二年,乃至九穗。谕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礼,天子耤千亩,诸侯百亩。是耕耤可通臣下,守土者允宜遵行。俾知稼墙艰难,察地力肥硗,量天时晴雨。养民务本,道实由之。”於是定议:顺天府尹,直省督抚及所属府、州、县、卫,各立农坛耤田。自五年始,岁仲春亥日,率属祭先农行九推。十月朔,颁时宪书,豫定次年耕耤吉期,下所司循用。祭品礼数,如社稷仪。

  先蚕清初未列祀典。康熙时,立蚕舍丰泽园,始兴蚕绩。雍正十三年,河东总督王士俊疏请祀先蚕,略言:“周礼郑注上引房星,以马神为蚕神。蚕、马同出天驷,然天驷可云马祖,实非蚕神。淮南子引蚕经,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其制衣裳自此始。汉祀菀窳妇人、寓氏公主,事本无稽。先蚕之名,礼经不载。隋始有坛,建宫北三里,高四尺。唐会要,遣有司飨先蚕如先农。宋景德三年,命官摄祀。有明釐正祀典,百神各依本号,如农始炎帝,止称先农神,则蚕始黄帝,亦宜止称先蚕神。按周制,蚕於北郊。今京师建坛,亦北郊为宜。”部议然之。侍郎图理琛奏立先蚕祠安定门外,岁季春吉巳,遣太常卿祀以少牢。未及行。

  乾隆七年,始敕议亲蚕典礼,议者以郊外道远,且水源不通,无浴蚕所。考唐、宋时后妃亲蚕,多在宫苑中,明亦改建西苑。高宗鉴往制,允其议。命所司相度,遂建坛苑东北隅。三面树桑柘。坛东为观桑台,前桑园,后亲蚕门。其内亲蚕殿,后浴蚕池,池北为后殿。宫左为蚕妇浴蚕河。南北木桥二,南桥东即先蚕神殿也。左曰蚕署,北桥东曰蚕所,皆符古制云。

  是岁定皇后飨先蚕礼,立蚕室,豫奉先蚕西陵氏神位。届日辰初刻,后礼服乘凤辇出宫,至内壝左门降,入具服殿,妃、嫔从。盥讫,升中阶,就南阶上拜位,六肃,三跪,三拜。谢福胙礼三减一。不读祝。爵三献。凡拜跪,妃、嫔坛下皆行礼。馀如飨先农仪。礼成还宫。越日,行躬桑礼。先是筑台桑田北,置蚕母二人,蚕妇二十七人,蚕宫令、丞各一人承其事。后散斋一日,从采桑妃、嫔以下毕斋。是日昧爽,从桑侍班公主等祗候南门内。巳初刻,后出宫,妃、嫔从,诣西苑,入具服殿。传赞分引妃、嫔、公主等就采桑位,典仪奏请后行礼。出诣桑畦北正中,相仪二人,忌进筐、钩,后右持钩,左提筐,东行畦外。内监扬采旗,鸣金鼓,歌采桑辞,后东西三采毕,歌止。相仪忌受筐、钩。后御观桑台,以次妃、嫔、公主等五采,命妇九采。讫。蚕母北面跪,典仪举筐授之,祗受退。切之,授蚕妇,洒於箔。后御茧馆,传赞引妃、嫔等行礼讫。还宫。蚕事毕,蚕母、蚕妇择茧贮筐以献。卜吉行治茧礼,后复诣坛临织室,缫三盆,手遂布於蚕妇以终事。寻侍郎三德疏言:“亲蚕典礼,为旷世钜仪,请将坛址宫殿规制,兴工告成日期,宣付史馆。”诏从之。九年三月,始亲蚕如仪。

  寻定后不亲莅,遣妃代行。行礼阶下,升降自东阶。不饮福、受胙,不陪祀。十四年,礼部请遣妃代祀。时皇贵妃未正位中宫,帝谕曰:“妃所代,代后也。位未正,何代为?”因命内府大臣行礼。洎皇后册立,始亲飨。嗣后或躬亲,或官摄,或妃代,并取旨行。

  其行省所祭,惟乾隆五十九年,定浙江轩辕黄帝庙蚕神暨杭、嘉、湖属蚕神祠,岁祭列入祀典,祭器视先农。

  地祇顺治初,定岳、镇、海、渎既配飨方泽,复建地祇坛,位天坛西,兼祀天下名山、大川。三年,定北镇、北海合遣一人,东岳、东镇、东海一人,西岳、西镇、江渎一人,中岳、淮渎、济渎一人,北岳、中镇、西海、河渎一人,南镇、南海一人,南岳专遣一人,将行,先遣官致斋一日,二跪六拜,行三献礼。

  八年,封兴京永陵山曰启运,东京陵山曰积庆,福陵山曰天柱,昭陵山曰隆业,并列祀地坛。十六年,徙东京陵祔兴京,罢积庆山祀。明年,用礼臣言,改祀北岳於浑源。康熙二年,赐号凤台山曰昌瑞,并祀之。六年,遣祭如初制。惟南镇、南海各分遣一人。十六年,诏封长白山神秩祀如五岳。自是岁时望祭无阙。

  二十四年,东巡祀泰岳,祝版不书御名。先一日致斋。太常赍祝版、香、帛、爵,有司备祭品牲荐。届日衣龙衮,出行宫。乐备不作。至庙内降舆。入中门,俟幄次,出盥毕,诣殿中拜位,二跪六拜。奠、献如常仪。不饮福、受胙。明年,复改祀北岳、混同江。逾二年,始望祭。

  三十五年正月,为元元祈福,始遣大臣分行祭告,凡岳五:曰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镇五:曰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中镇霍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海四:曰东海、南海、西海、北海。渎四:曰江渎、淮渎、济渎、河渎。又兀喇长白山。翕河乔岳自此始。明年,朔漠平,遣祭岳、镇、海、渎如故。雍正二年,赐号江渎曰涵和,河渎曰润毓,淮渎曰通佑,济渎曰永惠。并赐东海为显仁,南为昭明,西为正恒,北为崇礼。乾隆二年,封泰宁山曰永宁,附祀地坛如故事。

  越十年,以来岁奉太后秩岱宗,敕群臣议礼。奏言:“古者因名山以升中,有燔柴礼。圣祖因仪文度数,书缺有閒,议封禅者多不经。定以祀五岳礼致祭,允宜遵行。”明年莅泰安,前一日,诣岳庙三上香,一跪三拜。翼日祭,如圣祖祀岳仪。又明年,巡省中州,祀中岳,如初。十六年,巡江、浙,遣祭江、淮、河神。自是南巡凡六,皆躬祭。十九年,巡吉林,望祭北镇,长白山亦如之。

  二十六年,用礼臣议,改岳、镇、海、渎遣官六人,长白山、北海、北镇一人,西岳、西镇、江渎一人,东岳、东镇、东海、南镇一人,中南二岳、济淮二渎一人,北岳、中镇、西海、河渎一人,南海一人。当是时,海神庙飨,所在多有,惟北海尚阙。四十三年,始建山海关北海神庙。凡祈祷地坛行礼,位北阶下,三跪九拜,用瘗。光绪初元,加太白山神曰保民,医巫闾山神曰灵应。二十七年,两宫幸西安,遣官祭所过山川,并告祭华、嵩二岳,如礼。

  其他山川之祀,自圣祖北征朔漠,驻跸噶尔图,命大学士祭山川,出卡伦,命官祭域外山川。自是浙江、大沽、大通海神皆建庙修祀。雍正间,建湘江神、武昌江神庙,并赐号广东海阳山神曰安流襄绩。高宗缵业,定星宿海、西域山川、伊犁阿布拉山诸神祀。又以松花江导源长白,依望祭北海制行。大军西征,祭阿勒台、珠尔库、博克达、阿拉克四山。复赐太白山、洞庭山、库伦汗山、金山诸神号。川、陕平,建终南山神庙。木兰秋狝,议定兴安大岭山祀典,常祭用少牢,告祭太牢,岁仲春望祭行礼,如祀五镇仪。帛、尊、羊、豕各一,簠、簋各二,爵三,笾、豆各十。秋狝,王大臣致祭,登一,鉶二,馀同春祭。别建庙以祀,锡号协义昭灵。又封江西庐岳神曰溥福广济。自仁宗迄德宗,封江南、湖北、山东、台湾、安东、江神、汉神、海神,黄陂木兰山、西藏瓦合山、四川峨眉山神,皆以时肇封或崇祀。综稽一代祀典,河神别见河渠篇,其馀名山大川锡号尚多,不悉举云。

  直省神祇顺治初,令各府、川、县建坛,岁春秋仲月,有司致祭。雍正三年,定制,有司斋二日,朝服莅事,仪视社稷坛。乾隆八年,颁各省祀神祇祝文。二十二年,定各府、州、县祭境内山川,以春秋仲月戊日。其风、雷诸神,特锡封庙号以祀。自世宗至德宗末,代有增锡。凡列祀典者,有司随时致虔,用羊一、猪一、果五盘、帛一、尊一、爵三,读祝叩拜如故事。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