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甲志·卷十

  桐城何翁

  舒州桐城县何翁者.以赀豪于乡.嗜酒及色.年五十.得风疾.手足奇右不能举.舆之同郡良医李百全几道家.治疗月余.而病良已.将去.几道饮之酒.酒半问之曰.死与生孰美.翁愕然曰、公医也.以救人为业.岂不知死不如生.何用问.几道曰.吾以君为不畏死耳.若能知死之可恶甚善.君今从死中得生.宜永断房室.若不知悔.则必死矣.不复再相见也.翁闻言大悟.才归即于山颠结草庵屏处.却妻妾不得见.悉以家事付诸子.如有二年.勇健如三十许人.徒步入城.一日行百二十里.几道见之曰.君果能用吾言.如持之不懈.虽未至神仙.必为有道之士.翁自是愈力.但多酿酒.每客至.与奕棋饮酒.清谈穷日夜.凡二十有五年.建炎初.江淮盗起.李成犯淮西.翁度其且至.语诸子曰.急窜尚可全.诸子或顾恋妻孥金帛.又方治装.未能即去.翁即杖策.腰数千钱.独行至江边.贼尚远.犹有舩可度.径隐当涂山寺中.诸子未暇走.而贼至.皆委锋刃.翁在寺.与邻室行者善.一日呼与语曰.吾欲买一棺.烦君同往取之可乎.曰、何用此.笑不应.遂买棺归.置室内.数自拂拭.又谓行者曰.吾终慁公矣.吾屋后储所市薪.明日幸以焚我柩.恐有吾家人来.但以告之.行者且疑且信.密察其所为.至暮卧棺中.自托盖掩其上.明日就视死矣.时年七十九.后岁余.翁有侄亦脱贼中.访翁踪迹.至是寺方闻其死.翁与中书舍人朱新仲翌.有中外之好.朱公尝记其事以授予云.

  庞安常针

  朱新仲.祖居桐城.时亲识间一妇人妊娠将产.七日而子不下.药饵符水.无所不用.待死而已.名医李几道.偶在朱公舍.朱邀视之.李曰、此百药无可施.惟有针法.然吾艺未至此.不敢措手也.遂还.而几道之师庞安常.适过门.遂同谒朱.朱告之故.曰、其家不敢屈先生.然人命至重.能不惜一行救之否.安常许诺.相与同往.才见孕者.即连呼曰.不死.令家人以汤温其腰腹间.安常以手上下拊摩之.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母子皆无恙.其家惊喜拜谢.敬之如神.而不知其所以然.安常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胃.不复能脱.故虽投药而无益.适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儿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令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至此.新仲说.

  红象卦影

  绍兴二年.庐陵董良史廷试罢.诣红象道人作封影.欲知其低昂.卦成.有诗曰.黑猴挽长弓.走向天边立.系子独高飞.中人嗟莫及.良史不能晓.占者曰.事应乃可解.及唱名.张子韶九成为榜首.张生于壬申.所谓黑猴者也.长弓、张字也.良史在三甲.其上孙雄飞.所谓系子高飞也.其下仲并、所谓中人莫及也.良史说.

  谭氏节操

  英州真阳县曲江村人吴琦.略知书.其妻谭氏.绍兴五年闰二月.本邑观音山盗起.攻剽乡落.琪窜去.谭氏与其女被执.并邻社村妇数人偕行.谭在众中颇洁白.盗欲妻之.诟曰、尔辈贼也.官军旦夕且至.将为齑粉.我良家女.何肯为汝妇.强之不已.至于捶击.愈极口肆骂.竟毙于毒手.后盗平.邻妇同执者皆还.曰、使吴秀才妻不骂贼.今日亦归矣.因备言其死状.吴生始知之.闻者高其节.予尝为之传云.

  草药不可服

  绍兴十九年三月.英州僧希赐.往州南三十里洸口扫塔.有客船自番禺至.舟中士人之仆脚弱不能行.舟师悯之.曰、吾有一药.治此病如神.饵之而差者.不可胜计.当以相与.既赛庙毕.饮胙颇醉.入山求得药渍酒授病者.令天未明服之.如其言.药入口.即呻呼云.肠胃极痛.如刀割截.迟明而死.士人以咎舟师.舟师恚曰.何有此.即取昨夕所余药.自渍酒服之.不逾时亦死.盖山多断肠草.人食之辄死.而舟师所取药.为根蔓所缠结.醉不暇择.径投酒中.是以及于祸.则知草药不可妄服也.

  南山寺

  郑良、字少张.英州人.宣和中.仕至右文殿修撰广南东西路转运使.累赀为岭表冠.既奉使两路.遂于英筑大第.垩以丹碧.穷工极丽.南州未之有也.靖康元年.或诉其过于朝.朝廷遣直龙图阁陈述为漕.俾鞫之.述至英.良居家.初不知其故.盛具延述.述亦推心与饮.缔同官之好.至广州.始遣使逮良下狱.穷治其赃.榜笞不可计.奏案上.方得出狱.出之一日而良死.比断敕至.止于停官编隶.已无及矣.家人未能葬.权厝于英之南山寺.所追录宝货甚多.述遂摄帅事.建炎二年代还.以它事复为转运使许君所劾.下廷尉.削籍编置英州.太守置之南山.时良已迁葬数日.殡宫空.欲述居之.或告以实.述曰、吾前治其狱.王事也.今已死.何足畏.即居之.才三四日.白昼见良.惊曰.郑良何敢来.即感疾死.时建炎二年也.良之宅今三分为天庆观州学驿舍.其家徙江西云.三事英僧希赐言.

  贺氏释证

  贺氏者.吉州水新人.嫁同乡士人江安行.有二子.自夫死不茹荤.日诵圆觉经.释服不辍.或劝更诵他经.贺氏曰.要知真性.本圆本觉.不觉不圆.是为凡夫.我不诵经.要遮眼耳.长子楹.登进士第.绍兴六年.为贺州签判.迎母至官.贺氏从容语其妇曰.吾诵经以来.了无梦想.比年夜艾.常见瑞光中有猊坐.欲升之未果.今白日闭目亦见佛相.是岁五月甲戌.沐浴易衣.明日食罢.盥漱如常.忽收足端坐.两中指结印.瞑目而逝.家人仓黄召医.已无及矣.郡守范直清帅其属瞻礼.叹曰.大丈夫不能如此.命画工写其像.像成.惟目睛未点.乃祷曰.精神全在阿堵中.愿赐开示.俄两目炯然.子孙扶视.皆谓再生.点睛讫复瞑.时年七十七.傅雩彦济言.

  昌国商人

  宣和间.明州昌国人有为海商.至巨岛泊舟.数人登岸伐薪.为岛人所觉遽归.一人方溷不及下.遭执以往.缚以铁绠.令耕田.后一二年稍熟.乃不复絷.始至时.岛人具酒会其邻里.呼此人当筵烧铁箸灼其股.每顿足号呼.则烘堂大笑.亲戚间闻之.才有宴集.必假此人往.用以为戏.后方悟其意.遭灼时忍痛啮齿不作声.坐上皆不乐.自是始免其苦.凡留三年.得便舟脱归.两股皆如龟卜.张昭时为县令.为大人言.

  盘谷碑厄

  孟州济源县.韩文公送李愿归盘谷序碑.唐元和中.县令崔浃所立.岁月既久.湮没为民井甃.政和三年.县尉宋巩巡警至其地.洗濯视之.曰、此至宝也.村民愚以为真有宝.伺宋去.碎之.无所获.弃于道上.高密人孟温舒、为令.闻之舁归县.龛于出治堂中.出治堂者、元祐中宰傅君愈所建.秦少游作记.且书之刻石.崇宁时为观望者去.温舒得旧本于民间.再刊之.但隐其姓名.亦好事君子也.

  孟温舒

  孟温舒.为濮州雷泽令.吏不敢欺.尝有喑者投空牒诉事.左右皆愕.温舒械之.曰、彼恃废疾来侮我.命二吏随扶以出.肆诸通衢.复潜遣谨厚者物色其旁.曰、有所闻即告.果有语者曰.是人佣于某家.累年负其直不偿.故诣令诉.特口不能言耳.今乃获罪.安用令.吏以白温舒.遣执语者讯之.遂得直.一县称为神明.郭枢密三益作温舒墓志.书此事.

  盗敬东坡

  绍兴二年.虔寇谢达陷惠州.民居官舍.焚荡无遗.独留东坡白鹤故居.并率其徒葺治六如亭.烹羊致奠而去.次年.海寇黎盛犯潮州.悉毁城堞.且纵火.至吴子野近居.盛登开元寺塔见之.问左右曰.是非苏内翰藏图书处否.麾兵救之.复料理吴氏岁寒堂.民屋附近者.赖以不热甚众.两人皆剧贼.而知尊敬苏公如此.彼欲火其书者.可不有愧乎.

  鬼呼学士

  范镗、字宏甫.建州浦城人.布衣时.至日中无炊.里人未之奇也.一夕寒甚.自村墅回邑.假寐溪桥.中夜闻人声从桥出.若有询之者.应曰、学士寝于是.镗不疑其鬼.徐徐听之.皆涉水而济.黎明镗还浦城.人目教授生童者为学士.意所称谓此.未几镗登第.终龙图阁学士.盖宿桥之夕.相去五里许.一家设水陆.呼学士者乃鬼也.

  惠兵喏声

  黄荐可、字宋翰.福州长溪人.绍兴中除惠州守.迓兵已至.有日者过门.闻从吏声喏.告其人曰.吏声无土.公必不赴.未行果罢.三事黄文誉说.

  廖用中诗戏

  廖尚书用中刚崇宁初.以士人为辟雍录.已而擢第.宣和中.复以命士为录于太学.时蔡鲁公方盛.用中尝戏作诗寄所善者.曰、二十年前录辟雍.而今官职俨然同.何当三万六千岁.赶上齐阳鲁国公.好事者传以为口实.郑樵说.

  观音医臂

  湖州有村媪.患臂久不愈.夜梦白衣女子来谒曰.我亦苦此.尔能医我臂.我亦医尔臂.媪曰、娘子居何地.曰、我寄崇宁寺西廊.媪既寤.即入城至崇宁寺.以所梦白西舍僧忠道者.道者思之曰、必观音也.吾室有白衣像.因葺舍.误伤其臂.引至室中瞻礼.果一臂损.媪遂命工修之.佛臂既全.媪病随愈.湖人吴价说.

  李八得药

  政和七年.秀州魏塘镇李八叔者.患大风三年.百药不验.忽有游僧来与药一粒令服.李漫留之.语家人曰、我三年间化主留药多矣.何尝有效.不肯服.初李生未病时.诵大悲观音菩萨满三藏.是夜梦所惠药僧告之曰.汝尚肯三藏价诵我.却不肯服我药.既寤.即取服之.凡七日.遍身皮如脱去.须眉皆再生.边公式说

  佛还钗

  平江民徐叔文妻.遇金人破城.独脱身贼手.出郭于水中行.惟诵观音佛名.首插金钗恐为累.掷置水中.半途迷所向.有白衣老媪在岸.呼之令上.指示其路.曰、遇僧即止.又云、恐汝无裹足.赠汝金钗.视之盖向所弃者.至一林中.见寺遂止.乃荐福也.次日、其婿蒋世永适相值.乃携以归.

  佛救翻胃

  平江僧惠恭.病翻胃.不能饮食.夜梦一狸猫自项背入腹中.从此日甚.每过市见鱼.深起嗜想.遂发意诵观音菩萨百万声.日持大悲咒百八遍.复梦至山中遇道人.相慰问曰.吾与汝药.俄青衣童笼一鸡至.前猫自僧口出.径入笼擒鸡.因惊觉.病顿愈.

  欧十一

  湖州民欧十一.坐误杀人.配广中.其妻在家斋素.日诵观音.欧在配所.见一僧.呼曰、汝家妻孥极念.汝欲归否.曰、固所愿.遂出药.擦其腕.初无痛楚.腕已堕地.血流不止.僧曰、可持以告官.当得归.收汝断手.勿失也.欧如言得放还.及中途.复见僧曰.汝断手在否.曰在.取而续之.吻合如初.三事皆李柽与几说.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