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持衡

  [题解]持衡者,持攻守而校其优劣,如衡之低昂无差也。古云“鉴空衡平”,篇取此义。盖权虽当达,而不能悉其利害,妄于攻,怯于守,则未有不败者。必察形审机行之,而终于心气斯可。故以《持衡》继《达权》为第四。

  31、凡以守待敌者佚,以攻待敌者劳,劳佚之相乘,而利归于守也。攻则力合而难敌,守则势分而难救,分合之相乘,而利归于攻也。守之顺者攻之逆,攻之易者守之难,攻守之相乘,而胜负之机不定也。故欲低昂之,不可不如持衡然。

  [批评]先陈攻守之利灾,使人知所法戒,极为确论。

  [原注]通篇皆是析攻守之义。此则先言攻守之利也。以劳佚言,守佚而攻劳,故守得其利。如韦孝宽镇玉壁,因高欢之攻,乃曰:“攻者自劳,守者自佚。”卒使欢计穷力屈而逃。以分合言,攻合而守分,故攻得其利。如耿讨张步,步遣费邑军历下,又分屯祝阿、泰山、钟城数十营以待,并众悉力攻之,卒致步损将失城而遁。以顺逆难易言,守顺攻逆,则逆必败;攻易守难,则难必亡。如刘顺昌之守,是顺也,而兀轻忽逆攻之,安能破其城?孟达上庸之守,是难也,而司马懿八道易攻之,安能坚其守?故攻守之胜负,其机又莫定也,欲其定,非如持衡,恶乎能哉?

  32、衡之不持,顿兵坚城之下,暴卒风雨之中,野掠之不获,而先登之不入,此攻之灾也。兵不称其城,粮不称其兵,救援之不达,而掎角之失势,此守之灾也。

  [原注]此言攻守之灾。兵顿坚城则难破,卒暴风雨则易疲,欲掠无得则食匮,先登不入则伤多,非攻之灾害而何?兵不称城,难于分布;粮不称兵,难于久持;救援不达,力益不支;掎角失势,孤而无助,非守之灾害而何?若此者,皆因不能持衡,而强于攻守故也。掎角,牵其足而其首也。《左传》曰:“晋人角之,诸戎掎之”是也。

  33、是以善用兵者,违其灾而乘其利。用之以攻,则守无术;用之以守,则攻无策。此之谓持衡也。

  [批评]此后俱言攻守之善,识见句调精到。

  [原注]此承上二节言,惟善兵者能之。违,去也。乘,因机取利无失也。守无术,则攻必胜,乌有攻之灾。攻无策,则守必固,乌有守之灾。此乃明于持攻守之衡者。下详言之。

  34、是故善攻者,噪以动之;善守者,静以待之。善攻者,屡出扰之而使乱,多方误之而使虚;善守者,主气蓄之而使锐,客气尽之而使衰。

  [原注]自此至末,俱错论攻守之善。所以图攻守之变处,乃总是持衡为要。噪动,扬其威也,如耿之阴胁巨里。静待,密其机也,如孔明之却洒开门。扰之误之,则敌莫测而所备多,如伍员之三肄楚师,蓄之尽之,则己有余而人不足,如曹刿之三鼓后战。

  35、善攻者,破其所恃则势孤,执其所爱则计失,解其腹心则体溃,告以兵威则胆裂,示以俘囚则气夺。俟其既困,然后举兵以从之,而敌之城可拔也。善守者,塞其险阻以遏之,清其原野以待之,绝其粮道以饥之,劫其营垒以挠之,捣其巢穴以牵之。伺其既归,然后出以袭之,而敌之师可擒也。

  [原注]破所恃,如建德擒而世充失其依。执所爱,如甫文斩而高峻无其计。解腹心,如范增谗去而楚羽亡。告兵威,如宣王叱使而文懿惧。示俘囚,如班超送虏首而鄯善服。俟其既困从之者,恐未困而忿速攻之,则所伤必多,而且难拔也。塞险阻、清原野、绝粮道,如李左车教成安君守井陉之隘,深沟高垒,假奇兵三万,从间道绝韩信辎重,使野无所掠。劫营垒,如刘夜斫金兵营,折竹为,乘电光以奋击。捣巢穴,如蒋济劝曹操结东吴袭荆州,关羽必返救,而樊围自解。伺其既归袭之者,恐未动而躁急袭之,则彼有余力,而且难擒也。

  36、夫攻贵于入,攻城而入其所攻,犹非善攻者也;守贵于出,突围而出其所突,犹非善突者也。惟示之以攻,而入其所不攻;示之以突,而出其所不突。此攻守之妙也。

  [原注]入其所攻者为力难,所不攻者易,如耿佯敕诸校攻西安,而直入临淄。出其所突者为力难,所不突者易,如汉王夜出女子二千人,而反走西门。故入所攻、出所突者,为非善;而入不攻、出不突者,为妙也。

  37、且亡奴多至降虏,必有泄机之灾,攻之当虑也。奸民易于导寇,此为室中之患,守之当防也。

  [批评]有此二者,鲜不败矣!

  [原注]此与下节,又攻守者所当防虑。军机不可泄,泄之致败,故攻当虑。内患不可养,养之祸大,故守当防。亡奴降虏泄机,如李陵之军候降匈奴,言无后救,且矢食将尽,遂被浚稽之围。奸民导寇为患,如韩世忠用海舟邀截兀,有闽人姓王者,教以海舟无风不动,遂偾金人之绩。

  38。故攻者惧突兵,守者惧久困;攻者惧敌和,守者惧围阙。突兵则不虞,久困则力尽;敌和则难取,围阙则易散。此兵之变,不可不图者,舍衡何以也!

  [批评]惧则戒心生,信为全胜之道。

  [原注]攻太急,则有突然之出,每防之不及而反败。守太弱,则有日久之困,每不能支御而有失。敌情和同,则协心共效,安能取之?敌围阙一,则人思求出,安能固之?四者皆兵之变,故可惧。欲免夫惧,必以之时警于心,而如衡之较,斯可也。

  39、然此特论其形与机变耳,攻守实要于无形也。攻者攻其心,守者守其气,则不滞于形,而神于机变,此持衡之至要也。

  [批评]“攻心守气”,兵家之极致,束得精妙!

  [原注]此总通篇之意而结之。攻至于攻心,则如孔明之七擒七纵而服南蛮。守至于守气,则如王霸之军士断发而方奋战。所以称攻守之善,持衡者莫是过矣。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