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达权

  [题解]达权者,通达权变也。家计既立,则凡军中之事,备之周密,已不败矣。然欲取胜,犹须见微知著,随机转移,以通达夫权变,而不可胶弦袭辙也。故以《达权》为第三,而继于《家计》之后。

  20、凡兵出于国,民和于野,固当以必死为节,必克为志,尤先于达权。

  [批评]首言“达权”,最有见。

  [原注]权,秤锤也,所以称物之轻重,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故道之变通亦曰权。用兵者,权之不达,则不能料度彼己,而执一不通。必死者可杀,必克者可诱,虽有志节何益哉?是以当先权敌之何如,可以死,可以无死;可以克,可以无克,而后得其中也。此见徒勇者不足恃。民和,“和”字不重,总是交和而舍意。

  21、不可听淫言,不可信谶纬,不可拘风占,不可惑物异。

  [批评]“四者”足以佐胜,但当假之,而不可泥,此定论也。

  [原注]“四者”皆异端虚诞之事,制之以诳敌则可,若我偶值之,惟当权之于心,而禁祥去疑,切不可听信拘惑也。听,则为于阗之求马。信,则为陈婴之欲自王。拘,则无符彦卿逆风之功。惑,则无李孝恭杯血之解故耳。

  22、居常虑变,处易备卒。屯营者,务持重。临敌者,贵合谋。接战者,先示形。纳降者,须防伪。袭人者,顾本营。伏兵者,视地利。攻众者,解其心。陷坚者,孤其势。远征者,警其赴救。追奔者,防其分兵。突进者,矢石在前。无粮者,乘饱以战。卒遇敌者,不可妄动。见异物者,不可辄发。过险阻者,不可不速。遣间谍者,不可不密。凡此皆宜达之以权也。

  [批评]军中大要不出于此,良将能之,故胜而无失。

  [原注]此与下节,皆备己乘人之人事所当尽者,非比上“四事”也。“居常”二句,防未然也,如程不识之夜击刁斗。持重者,不轻动也,如亚夫之夜惊坚卧。合谋者,集群策也,如越王之会议伐吴。接战而示其形,则敌莫测,如韩信背水之阵也。纳降而防其伪,则敌难欺,无曹操赤壁之焚也。将袭而返顾,则无失,可免庞涓腹心之忧也。欲伏而相地,则计行,必成孙膑马陵之功也。解其心,虽众无用,则如李靖之弃舟江中,而萧铣兵疑不敢进也。孤其势,虽坚必破,则如白起之遮绝后救,而赵括卒坑于长平也。远征警救,救必无功,则如唐太宗征世充而先绝建德之援也。追奔防分,不防有害,如成安君逐韩信,而不虞赤帜之驰也。突进当虑夫矢石,张郃昧之而殒命于木门也。无粮乘饱以进攻,项羽知之而胜秦于九战也。卒遇敌而妄动则必败,故当法李广之解鞍。见异物而辄发则必危,故当戒任福之开盒。险阻宜速过,邓艾所以走阴平而破成都。间谍当密遣,陈平所以具恶草而疑楚羽。凡此十八事,皆在己者,非权以济之,安能免己之害,以取万全之胜乎?此达权所以为要也。

  23、故知兵者,必先自备其不虞,然后能乘人之不备。乘疑可间,乘劳可攻,乘饥可困,乘分可图,乘虚可惊,乘乱可取,乘其未至可挠,乘其未发可制,乘其既胜可劫,乘其既败可退。故兵贵乘人,不贵人所乘也。

  [批评]乘人之术不止于此,推而行之可也。

  [原注]此乘上己之“十八事”,能先权而备之,则不惟不败,犹可以乘人也。乘,与《家计》篇乘意互相发。疑则易谗,故可间,如田单因乐毅与新王有隙也。劳则易破,故可攻,如越王知吴之轻锐尽于齐晋也。饥则枵腹,故可困,如楚军食尽而汉王破之成皋也。分则势孤,故可图,如张步分屯而耿败之历下也。虚则恐惧不安,故可惊,如左车教韩信之胁燕也。乱则纵横无纪,故可取,如谢玄绐苻坚之移阵也。未至则无援,故可挠,如李靖料萧铣之兵未集而急促之也。未发则易遏,故可制,如孟子度诸侯伐齐之谋未动而可止也。既胜,敌必骄,故可劫,如张辽之以百骑贯吴营也。既败,敌必避,故可退,如孔明之射张郃而全军返也。大约举此十者,以见敌有之,俱可用权以乘之,但不可为其乘耳。

  24、惟善与敌相持者,识众寡之用,明刚柔之宜,达进退之机,知顺逆之势。

  [批评]达权至此,必取胜如神!

  [原注]此承上二节言。备己乘人,必善于兵者能之。众寡,以人数言,识其用,则无孤旅縻军之失。刚柔,以战事言,明其宜,则无损军辱国之灾。进退,以师律言,达其机,则无逗遛强战之罪。顺逆,以天道言,知其势,则无妄行后时之悔。此真达权者之所为,故既能备己,又能乘人,万举而万全,身安而国利也。识众寡,如王翦非六十万不可,班超三十六人而足。明刚柔,如文王之赫然整旅,汉高之谢羽鸿门。达进退,如唐太宗昼夜速追仁杲,阳处父临水不战而旋。知顺逆,如太公佐武王以伐商,王猛愿苻坚勿图晋。

  25、强敌不可怒,弱敌不可侮。怒强敌者殆,侮弱敌者悔。故敌能者备之,不能者扰之。扰之而未见其可攻者,我未善也。备之而见其可攻者,我之得多也。

  [批评]“怒”、“侮”二字,君将当深戒;在己在人,果皆不可也。

  [原注]此言不能如上节“四者”,而妄逞则不可也。古者交邻以道,无分国之强弱,至春秋时,乃有怒强侮弱之失。岂知强固不可怒,而弱尤不可侮乎?怒之,是螳螂当辙也;侮之,是不知蜂虿也,故必危殆而自悔。惟当于能者备之,不能者扰之,然总归于可攻也。若扰之而反不可攻,备之而反可以攻,岂无故哉!亦备者之多,而扰者未得出奇之善也。观此,则强即能者,不备而怒之;弱即不能者,不扰而侮之。精于达权者,恐不如是也。“备”字,正应前“必先自备”。

  26、委敌以货而胜之者,货在我者也。贪敌之货而败焉者,货在敌者也。

  [批评]委货,失之谲;贪货,失之愚。愚非权也。

  [原注]晋以垂棘之璧、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公黩货而许之后晋并灭虞,璧、马仍归晋,是璧藏外库,而马养外厩也。荀息之谋巧矣哉!吁,晋可谓善权而虞不能矣。此节之意本此。

  27、谓我无可生者,激吾众也。谓敌不足畏者,安吾民也。布疑言于人耳者,使人感也。置赤心于人腹者,使人信也。

  [批评]凡此,皆军之微机,最宜先务。

  [原注]我无可生,如班超激怒三十六人,曰:“鄯善拘吾属送匈奴,骨肉长为豺狼食矣。”敌不足畏,如司马懿畏蜀如虎,乃假言曰:“亮止五丈原,诸将无事矣。”布疑言于人耳,如田单令于城中,当有神人为我师,而每出约束,必称神师。置赤心于人腹,如萧王破降铜马,封其渠帅为列侯,而自乘轻骑,横行部阵。此皆能达权者,故又举之。

  28、可使敌兵知吾之仁,而不可使吾兵知敌之仁。可使吾兵知敌之暴,而不可使敌兵知吾之暴。使吾兵知敌之仁者,散吾之众也。使敌兵知吾之暴者,坚吾之敌也。

  [批评]“仁”、“暴”二字大相反,效果捷于影响。

  [原注]吾兵知敌之仁,则无斗心而溃散。敌兵知吾之暴,则效死命而益坚,故皆不可使。惟可使吾兵知吾之仁,必捐生以除暴。使敌兵知敌之暴,必愤怨而归仁。仁暴异,而兴亡基于此矣,安可不知权哉?仁,如汉高之约法三章。暴,如项羽之所过残灭。散众,则如陈平诸人咸归汉,而八千子弟无一还也。坚敌,则如天下诸侯共灭楚,而各战其地以自效也。

  29、若夫临敌而刑以惕众,将战而杀以震威者,忍人也。足以失士之心而激之变,非所以令众庶见也。

  [批评]能法曹彬,必无此失。

  [原注]临敌将战,胜负在于须臾,固当重赏以劝其前,尤贵严刑以警其退。此虽军法之常,然不可有成心也。若临敌而借刑以惕众,穰苴之斩庄贾。将战而故杀以震威,如杨素之求人过,非忍心害理而何?此可偶一行之,屡则必有肘腋之变。故无令众人见而生异心也。此特为滥刑妄杀者戒,亦根上“暴”字而发,乃权之不善者。

  30、故兵无他术,察仁暴,明备乘,而权以行之,胜斯生矣。然胜败亦无常也。战虽胜,骄矜持之者死。兵虽败,精专谋之者生。

  [批评]权系生死焉,可不达?

  [原注]此总承通篇之意而结之。胜败无常,惟权乃定。骄矜则昧于权矣,必暴而乘人。精专则达于权矣,必仁而自备。此所以有生死之别,身阃责者慎之。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