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天功第一

  天道变化,消长万汇,契地之力,乃有成尔。天贵而地贱,天动而地静,贵者运机而贱者效力。上有其动,而下行其地矣。是以知天之施地匪专也,知地之应天有常也。生机动则应之以生,气机动则应之以气。机正则泰,机乱则否。万物列形而否泰交著,见之于地焉,岂止地之为乎?盖天道内而地道外者也。王者,天也;将,地也。将者,天也;士卒,地也。我,天也;敌,地也。由此观其所动,故负胜可知矣。王之於将也,阃外之寄,择贤授柄,举无所疑。将必内应其正,外务其顺。应以正则师律严,务以顺则臣节贞。举而御敌,讵有舆尸之患乎?君恃智以自用,倨礼而傲下,授柄匪人,任人不信,将不正应,内包犹豫之惑,外丧驭众之威矣。举而御敌,宁免失律之凶乎?师之成败见之於将焉,岂将之为乎?将之为任也,智敌万人,苟无万人之用,与愚者同矣;勇冠三军,苟无三军之用,与懦者同矣。善为将者正而能变,刚而能恤,仁而能断,勇而能详,以策驭吏士,未有不振拔勋业,以戡祸乱者也。反是,则吏士外无攻,内多离散之势。勇怯见之吏士焉,岂吏士之为乎?我之於敌也,夫功拔战胜,使敌不敢抗衡者,岂敌怯乎?由我威令整,进退肃,赏罚明也。覆兵杀将,弱国削地者,岂敌强威乎?由我不严师律故也。夫如是,亦自上而及下,自内而迨外,其犹天地之用乎。故天必藉地力,然后运四气,正生杀也;贵必藉贱力,然后能立元功而建王业也。

  地利第二

  地之形,险易殊也;地之气,寒热异也。用形与气,在知逆顺焉。昧此道者,不能得地利必矣。善用地者则不然,险而易之,易而险之也。夫居险用险必内溃,居易用易必内蹶。当有形之用,逆之者善矣。何谓险而易之?曰:简以夷其政,要以节其动,用以缓其约,不以疏慢为失也。何谓易而险之?曰:进止戒严,内外无怠,用其谨慎,不以暴急为务也。如是者,乃险易之用也。以方位观之,则寒热之气异也。当有气之用,顺之者善矣。南方之气热,北方之气寒也。其气异则水土之性必相戾,逆诸人而使之饮其地脉,食其土毛,蒙其风气,瘴疠之疾、冻涩之戾加焉。以我之不便,犯顺方之人,不有患乎?天不能以气顺人,君能以人顺气,可也。是故利不可以专一。北人之马,南人之航也,各有便焉。反是,不可措手足矣。行师者不能择而用之,斯亦更北南之所便也。冀其成功,远矣。是知地之所利者,可兼而有乎。善用兵者,择利而从之,善矣。

  人用第三

  今之世取人也,每务其多学而舍其偏技,非良术也。兵家所利,随其长短而用之也。是以善抚恤者勿频斗,虑其劳疲而无勇也;善保守者勿使进攻,虑其迟缓而不猛也;多方者勿使与於决事,虑其犹豫也;多勇者勿与谋敌,虑其过轻也。精悍者使斗;果敢者使攻也;沉毅而性执者,使其据阻险;见小而贪财者,不可使守储蓄;智而善断者,可择其言;轻健者使诱敌;刚愎者使当锋;利口喋喋者使行问;善鼠窃狗偷者使盗号探敌;恶言多骂者使之扬毁訾詈;奇材异识者使预谈论;深识大度者使安众;崛强多力者使斩辟榛莽;善随地形结构者使度树营栅;怯懦者使辇运器用;老弱者使备炊汲;谙山川、择高下水泉之利者,使察地形;妖言诈辞、善张皇鬼神之心、推引天命者,使扬声惑众以动敌心;善择地势平易险阻,知往来细大之蹊路者,使通粮储;奇辞伟辨、能架虚矜大者,使奋振威德;耳目聪明、探察敌人情者,使伺候奸伪;敏才健笔者,使主笺檄。明七曜休咎者,为历数之士;善占风云吉凶者,为候气之士;晓六壬遁甲者,为选日时之士;谙蓍龟者,为卜筮之士。是四人者,虽推验体测阴阳,各不可使相乱,贵其专一也。医药之人,二十人已上,以兵数增之。兽医亦如医人之数。大将军权通材者,与之参议可否。故我大众之内有善有恶,无弃人焉。人无所弃,斯不怨则动有功矣。

  三才应变第四

  《易》曰: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故用兵之术,知变为大。军虽气锐时胜(一作遇天时),而行列散溃,旌旗紊乱,金鼓不节,击之可也。或曰:彼得天时,讵可破乎?许洞曰:天之所,正也。怙天时而戾军政,与天违也。天人相违,不凶何俟?故兵利以顺应顺也。顺而逆应之,必凶之兆也。或曰:军乘天时,跨有地利,将吏骄怠,谋划不精,军阵散乱,如之何?洞曰:可击也。彼获天地之利,如何击之?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苟心不正,虽有其表,将焉用乎?或曰:军违天时、逆地利,大将深谋沉毅,部伍清肃,进退有节,如之何?许洞曰:未可击也。曰:不获天地之利,奚谓未可乎?曰:正则可以率天地之用,草寇可为王矣。或曰:彼如是也,我之动将之如何?许洞曰: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然后攻之,必克敌也。曰:先后如之何?曰:利为主。何谓主?曰:动为客,静为主。观敌之动何如,乃应之(夫书言动者,不必战阵时,敌人先动为客也。但密构敌人所为之事谓之动,则我以机应之必胜焉)。先胜而后举,神明之道也。

  三才随用第五

  天著吉凶,以阴阳辨也;地布险易,以山川章也;人包勇怯,以战阵见也。苟(一作有)欲阴阳之顺,险易之利,勇怯之用,在於闲暇可得而择也。当彼我相逢,各出不意,忽然交合,曷能择所利而用哉?或曰:两师不期逼於险地,天地震晦,雨雪交积,山川不辨,当此之际,何以御之?许洞曰:大将止众坚阵,严肃号令,虽敌来攻,勿与交战。俟天变少罢,观弱强之势,而后进退之。曰:我既安矣,彼自惊挠,则如之何?曰:以积兵乘之。又曰:仓卒之际,大将以何术即能坚行阵、严号令,使士卒不自惊乱?许洞曰:善用兵者,有动必备。预择轻勇者二十四人,八方各三骑,相去一里,昼以旗,夜以鼓(过山川委曲,丛林茂密,昼亦鸣鼓,恐不见旗)。第一骑见贼昼举旗,第二骑亦如之,第三骑驰告。夜用鼓,如昼法(恐敌闻鼓声急驰告)。烟雾蓊塞,风雷震惊,旗之不见,鼓之不闻,亟驰告。斯谓八卦探骑者也。是以值贼而能备焉。苟天地有变,则引轻兵突之。大阵不可妄动(凡大兵出,常以轻骑数千人别分部队为游兵,其将择骁勇),观彼动静而后举焉,故我常用其整也。此皆随天之变也。或曰:与敌卒然相遇,或平原广泽,或山谷深峭,或坡嶝穹隆,或坳污沮洳,或草木蒙密,俱是危地,当其用之如何?许洞曰:回渠迂涧,可以冲车突驰也;深峡隘口,可以少击众也;长林丰草,可以为伏也;原野漫衍,可以骑兵相属也;草木隐障,可以步士接战;长郊往来,可进可退,可以长戟当敌;逾水跨远,高下相乘,不可得亲近,可以长弩当敌;崖壁相隐,狭径斗回,可以剑盾当敌;苇萧芦荻,枝叶朦胧,可以戈梃当敌。此皆随地之性也。或曰:寨栅之间,三军已憩,寇敌乘间冲突攻击,当此之时如之何?许洞曰:使勇者据其前,怯者匿其后。忽遽之时,怯者强驱而前进焉,必挫锋折锐,不若隐之也。曰:当此之时,何暇别勇怯之用乎?曰:不然。善用兵者,防乱於未乱,备急於未急。结营既定,预择强勇者卫外,怯弱者附之,所以虑晦夜之急也。此皆随人之性也。如是,顺天、地、人预备之道者也。故易之卦以豫者预也,取预备之象为难之用也。故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用兵者可不审於此乎?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