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嗣主

  嗣主名璟,字百玉。先主长子,年始十岁出为郎,迁诸卫将军典领军事。先主出镇金陵,以国政付之。转兵部尚书参政事。明年亦赴建康,拜司徒平章事知中外诸军事都统。先主受禅,封吴王,诸道元帅,改封齐王,寻嗣位。乃改元为保大,尊母宋氏为皇太后,妃,钟氏为皇后。以太保宋齐丘为相,封三弟景达为王。未几,告将禅位于东都留守。景达固让,不许;给事萧俨极谏,不听。封长子冀为南昌王。是岁虔州妖贼张遇贤作乱,皆绛其衣,时谓之赤军子。袭取南康,众至十余万。

  虔守轻之,帅兵屡击皆失利,奄至空山,去城十余里为营。嗣主遣将讨之,连破贼众。遇贤惧,弃众而走。获其副黄伯雄,斩之。是岁下令中外庶政并委齐王,景遂参决。唯枢密使魏岑、查文徽得入白事,余非召对不见。宰相宋齐丘上疏极谏,不听。

  其略云:"臣事先朝迨三十年,每论议之际,常恐朝廷百官之中有忠赤苦口之人,壅蔽不得达其意恳。今始即位,而不与群臣明见,是陛下偏专独任自圣恃贤而已。是以古之帝王一人不能独闻,假天下耳以听;一人不能独明,假天下目以视。故无远迩群情世态不必亲见,躬闻而可得知之。盖能延接疏越异方之人未尝隔绝也。今深居邃处而欲闻民间疾瘼艰苦,犹恶阴而入于遂道也。然臣老矣,墓木亦既拱矣。桑榆之景而可待以旦乎"于是黜齐丘为润州节度使。既行,朝廷有位者咸窃排毁,言与亲信陈觉等树朋党自此始矣。齐丘因乞归九华旧隐,遂封为九华先生。议征建州。王延政与福州兄延羲有隙,遂各称帝,改正朔,更相为乱。嗣主使谕以祸福,各不从,阻兵相残。复会查文徽素知闽建山路险易,遂以边镐与文徽帅师讨之。复遣祖全恩将兵至建阳。建州兵亦隔水而阵,因以建州降将孟坚引师自后攻之。建人大败,退保其城。时福州民李义杀延政之子自称留后,遣使纳款降嗣主,使以义为福州刺史。延政由是师益失援,遂平建州,执延政以归。封鄱阳王镇饶州。自是汀、泉、漳皆降。是岁改建州延平津为剑州,以建州裨将陈诲为剑州刺史,遣齐王景达徵九华先生宋齐丘与之俱还,崇奉朝请而已。是时福州李义专据其地叛,乃诏建州防戍讨之。及命信州节度使王建封同围福州。义初求救于越,越以舟师浮海而至,冯延鲁纵之登岸而不能御敌。越人乃出李义家族将弃其城,会王建封先杨言曰:"吾军败矣。"烧营而遁,诸军相顾而溃。

  嗣主归罪延鲁使锁至建康,遂流于舒州。是时虏主耶律德光陷梁宋,遣二使来告。其价言语通于中国,嗣主问其故,曰:"臣本范阳人,历世冠冕,仕郡为从事,昔后唐清泰主失御,晋高祖以太原叛,与契丹通好,结为父子,事之为君臣。晋祖既因虏兵入洛阳登极,割幽州五城之地入蕃,以奉朝贡。故令臣事于虏主,守职为郎焉。"嗣主曰:"契丹为治何如"对曰:"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自古而然。"嗣主曰:"朝见何如"对曰:"诏则呼汉儿。""蕃家既无翰墨何以徵赋"

  对曰:"蕃地不产谷,故无徵赋。然臣事单于迨方数岁,亦未尝睹虏廷之事。或传徵兵适传箭为号,每一部落传箭一只。"

  "何以限多日。""以皮为约。""何谓皮约"曰:"筑隘巷以一皮藉之,兵骑过而践焉,以麋坏为度,徵多则以骆驼,次以羊以兔为准。""卿主所以命孤者将奚为"对曰:"晋少主逆命背约,既遣入蕃。虏主欲与君,继先君之好,将册君为中原之主矣。"嗣主曰:"孤守江南社稷,系嗣与梁宋阻修。若契丹不忘先好,惠锡行人,孤受赐多矣。其他不敢拜命之辱。"

  蕃使闻之遂行。时中原无主,寇盗纵横。嗣主乃叹曰:"孤不能因其危运,命将兴师,抗衡中国,恢复高大之士宇,而乃劳师于海隅。孤实先代之罪人也。"至于悔恨百端不能自弭。时泰州刺史皇甫晖、王建及沿淮群盗皆来降。至明年命兵部尚书贾谈入契丹报聘,以太傅宋齐丘为洪州节度使。汉河中节度使守司徒李守贞为汉师所围,遣从事朱元、李平来乞师。初晋少主世虏耶律德光,再寇河北,命守贞副杜重威帅众御之。至中渡桥为虏主所围,遂降之。德光既入梁园,明年归蕃。汉高祖自河东入践阼,重威因叛。高祖征之,出城降。至隐帝即位,恐重威复叛,遂诛之。守贞乃重威之党,疑不自安,遂据城不顺。隐帝命周太祖征之,攻其城且急,守贞惧,乃窃元等至表略曰:"臣之先世乃唐之远裔,祖俟称将,代不绝人,茂绩殊勋,着于简策。昔日巢寇犯阙,僖、昭失御,宗社版荡,为人所有。臣虽生于梁末,幼失怙恃,零丁孤苦,遭世多难。迨能执戈捐身事晋,征讨攻伐,粗立战功。为高祖见擢,俾典禁卫,颇着劳绩。寻属顾命,出守蒲津。洎少主厄运,遂殁戎虏。晋阳覆餗,天下横流。强守无主,臣不胜忿惋,痛心疾首。欲效愚忠,诛鉏蛇豕,恢复先业,庶安宇内。功未及立,凶党俄临,众寡不敌,遂罹围迫。臣虽躬当矢石以帅群下,悉力固守。冀殄犬羊,殒首不顾,臣之分也。然预备不虞,有备不败,古之善教也。臣远闻君王霸有江左,雄跨淮甸,禁暴弭乱,推亡固存,有王者之风,将继巨唐。有土者非君而谁况臣忝宗盟,敢罄诚款。苟君王察臣忠勇,怜顾本枝,救患恤邻,遏强附顺。

  爰遣偏将出为东援,则君有五霸之风,不让于桓文之主。苟获全济,实君之惠"云云。嗣主览表,遂遣润州节度使李金全为西面行营招讨使,帅诸军并进,至淮甸闻河中城已陷,守贞势屈,遂与妻子酣燕于楼上,使下举火自焚,于是班师。而元等留江南。诛节度王建封。初招讨使王崇文围福州,命建封分兵攻守其东,城门垂陷。因嗣主失机,先诏崇文为福州节度使。

  建封闻之,心不平。遂受李义厚赂,先烧营而遁,国家以前功隐忍,未即加诛,例转同平章事。建封不识大体,求绾中书政事。嗣主曰:"卿乃一使相耳,安可乱常僭于台辅。汝无惹闹。"自是人号之为"王惹闹"。日恣跋扈,累表邀求,发言不巽。

  嗣主怒发前后罪犯杀之。鼎州节度使马希萼使奉来乞师。希萼乃楚武穆王之子。其家法兄弟传国。兄希范违命,越次立同母弟希广。初希萼授桂林节度使,自镇来奔丧,未至,希广惧将害已,使以舟师自上流迎卫,送至鼎州。既而构隙,欲诛杀萼。

  故来乞师为援。其表略曰:"昔先主早以勋业,基有楚国。不幸即世顾命之夕,显令兄弟以天伦绍立,庶奉宗庙,获享国祚。

  无何,嗣君不延永命,奄弃社稷。讣告至日,臣不胜痛切肤骨,血泣颐睫。即时奔走哀庭,冀处苫凶,用竭臣子之孝。不图天未殄祸,孽竖构隙,间离我戚属,汨乱先序,潜阻兵戈,将谋剿绝。苟不更图,殒在朝夕。故臣敢远遣行价,殚布腹心。惟君存先王之昔好,轸大国之武戚。许出兵援以附不腆。庶俾盗党免弄凶器"云云。嗣主乃遣将何洙应之,会希广攻之不克,希萼遂帅州兵及五溪蛮攻杀希广。遂遣右仆射孙忌持节立希萼为楚王。既立,荒淫骄恣,不恤国政。其将徐威等作乱,乃国希萼立其弟希崇。嗣主闻之,遣边镐讨之。希崇出降,遂入长沙迎希萼,希崇归以为王。初南王刘氏之子嗣立,闻马氏兄弟败乱,徙江南。遂遣将进取桂林,侵至桂阳,监嗣主遣大将张峦至郴连间,复归。裨将杨胜、侯忠帅袁、吉二郡乡师合数千人,分道而进至临贺,与广人战于城下。广人败绩。城守使壅上流以诱我。忠等见水浅,乘胜被木栅而入,因各争功,纵兵乱掠。广人伏兵拒之,忠等失利,退遇决水泛溢,士卒溺死者大半,余众宵遁,亦未至桂林。闻忠等败于是,亦班师。秋,分洪州高安县为筠州,以右仆射孙忌为相。鼎州刘言叛,袭长沙,边镐弃城走。镐为人柔懦,酷释氏。凡出征伐无威武严号令,苟幸克捷,多以生济为利。初平建州,时人呼为边罗汉。

  至是政出群小,弱而无断,唯事桑门,广设杂施,楚人罹苦,谓之边和尚。乃无守御,脱身夜遁。遂流之于饶州。是岁周太祖登极,明年建康灾,焚庐舍营署逾月乃止。保大十一年,境内大旱,自六月不雨。至明年三月,民大饥,疫死大半。下令郡县煮粥赈之。饥民食者皆死。城内外傍水际积,尸臭不堪行。

  是岁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奉表乞师求援。彦趣乃汉高祖同母异父弟,骄狠无谋。汉祖既登极,遂授以兖。迨周太祖自邺入京师,颜超召帅部下辅隐帝,拒战,寻败。因收集余骑归兖,据城不顺。周太祖将亲征之,惧而求援。嗣主遣兵数千,至淮,大为周师所败,俘其将校,遂诛彦超。常以金帛募海上客,得五百余辈,皆魁岸膂力勇敢。及周师围城,说彦超曰:"今围急城且将陷,请开门为公以热血相拨一场,决胜败。安能于危窘之地坐守诛戮"彦超不能从,周祖闻而义之,城陷,命开围东角纵之。客结圆阵而出。周祖使戒之曰:"朕既赦汝,所过城邑无害民人。"对曰:"臣皆海曲之民,不负节义,偶为彦超所误,不能成功,臣之耻也。今陛下既释臣等,顾归渔农以奉圣朝,敢有他志,再取亡殁。"言讫皆山呼而去。太祖既平彦超,乃释所俘江南将校,而谕之曰:"卿归语汝主,朕征有罪乃为君之道。何烦远援以附不庭。朕方和结邻好,休边境,是所顾也。卿可言之。"嗣主闻而悔恨忘食。先是汉末遣使往湘潭市茶,会边镐平马氏,例俘于江南。嗣主因而引对慰劳,遂以上茗万斤备人舡遣之,自夏口转令入江陵而还。是岁周世宗嗣位。明年夏,授天威军都虞候刘仁瞻为寿州节度使。冬,周师入淮甸。命押衙统军刘彦贞帅师向寿春以御之,遣江南节度使皇甫晖将兵为援。时周师弃营退据浮桥以俟我师。彦贞议追之,仁瞻以为周师奸谋,恐其设伏。不如养锐以俟其隙。彦贞将家子,少长富贵,唯贪惏聚敛为务,莫知兵法,不经战斗,多喜虚誉,能射帖子。俗谓之"刘一箭。"乃曰:"敌知吾至,则先遁之。不追何待"裨将臧师朗等恃勇寡谋,贪功轻敌,不顾兵骑夜发晨食,至正阳争据其桥,数战不利。为周师所败,诸将皆没,凡丧师计以七万。时江淮宁久,民不知兵,大军既败,莫不惶怖。诸郡无备,皆弃城而北。于是遣宰臣孙忌及钟谟、李德明相次奉表请称藩以和。周世宗使德明复命,议尽割淮南之地为好。德明既还,盛称世宗英德,德明固请割地为便,陈览尤忌德明,因是固执割地无益,且言德明背国图利。然德明素无行义,言多过谬,举朝不信。德明知说不见用,乃大呼于众曰:"周师渡江,国必亡矣。"嗣主怒,乃斩德明。使齐王景达与陈觉帅师向寿春为援。先是让王一族徙居泰州,至是命园苑使尹延范迎置京口。时道路已乱,延范虑有变,执其二弟六十余人杀之,以其妇女渡江。嗣主大怒,腰斩延范,杨氏遂绝。既而嗣主泣谓左右曰:"延范之死乃成济之徒与。孤非不知之,不得已矣。"初江北诸郡兴屯田执事者虐用民力,人多怒之。及周师至皆以牛酒迎之。而周师不能安抚,皆奴隶俘虏,视之如草芥。民乃不惬,相与起义,治农器为兵,编纸为甲胄。处处保聚,谓之白甲子。周师讨之,每为所御。刘仁瞻厉志坚守。遂袭城南大寨,俘斩数千级,裨将张全约、周饶皆决以死誓。时诸路进攻,朱元复舒州,季平克蕲州,唐进克泰州。周师在诸郡者皆退合寿春。元帅景达与陈觉屯濠州,聚兵五万,无决战之计。筑甬道欲通寿春。张全约与周饶不和,仁瞻乃斩全约,而周饶病死,仁瞻亦发病。时朱元、陈觉有隙,将战,遂与部下叛。裨将时廷厚止之,元杀之而行。于是诸军大溃,边镐等为之擒景达。陈觉奔还。刘仁瞻疾笃不能视事,副使孙羽以城降。唯楚州守将张彦卿不下,周师围之,矢石如雨。民虽死困,守益坚。迨一年食尽方陷。彦卿,夙将之后,善抚师旅,共舀甘苦。城破之日与军一万。战而没,无一生还者,遂屠其城。世宗召江南之俘刘承遇谕以通和。嗣主遂遣宰臣冯延已、陈觉奉表至州,献舒、庐、滁、和、蕲、黄之地以和。遂下令去帝号,正朔从显德。以营屯应援使林仁肇为润州节度使,赠刘仁瞻太师,追封卫王,赠孙忌太傅,追封鲁国公;赠张彦卿侍中,放太傅宋齐丘于池州九华旧隐。初朱元之叛,举国震慑。时陈觉、李徵吉每白嗣主言:"国祚将亡,宋公本造国手。非此公不可。请举国授之。国事委行之,后以闻。

  陛下深居后苑与觉时从容奉谈释老而已。"嗣主乃命中书舍人陈乔具诏,将行,会乔极谏其议,遂止。陈觉自奉使回,以世宗之命告嗣主曰:"江南连年拒命,知是宰相严续所为,可杀以谢过。"钟谟闻之,不信。白嗣主。固请北使覆实其事,乃遣谟告谢自责,言:"非续之罪,此乃本国之过也。"世宗曰:"必使续如是乃忠臣矣。朕为天下之主肯杀忠臣乎"谟既反命,嗣主乃下命尽发其前后罪恶,遣使监守宋齐丘,因自缢而死。贬陈觉、李徵古,皆杀之。初既使孙忌奉表称藩,而世宗遣李德明反命议割淮南以和,而不听。德明见杀,复使景达出。

  世宗闻之,怒江南背约。遂问忌江南可取虚实,忌对曰:"臣本国虽能甲兵尚三十万余,未易可图。"世宗让忌曰:"江南不过十数郡,而师旅太多,何见欺与"忌曰:"精甲利兵虽即十余万,然长江一条飞湍千里,风涛激勇,险过汤池,所谓天堑也。斯可敌十万之师。国老宋齐丘智谋宏远,机变如神,指授师徒,坐制之勇,乃王猛、谢安之徒。斯亦可敲十万。"世宗闻而恶之,乃载忌使谕刘仁瞻趣降,忌乃反其辞。会左右谮忌于世宗云:"昔说朱守殷以汴州叛。"寻杀忌,后使钟谟还命曰:"朕与江南大义虽定,然宋齐丘不死,殆难保和好。"

  寻齐丘之死,亦由是焉。时彗孛频见斗牛之分。议迁都以避之,嗣主以"建康与敌隔境,江又在下流。敌寇若至,则婴城自固。

  苟令外郡守节,能救其难,乃为刘裕、陈霸先耳。今吾移都豫章,据其上流,而制其根本,此上策也。"群议未决,唯枢密唐镐赞成其议。乃使修葺洪州为定都之计,封次子从嘉为吴王,居东宫。贬礼部侍郎钟谟,寻杀之。贬天威军都虞候张峦于宣州,杀之。与钟谟谋逆故也。改豫章郡为南都。是岁太祖登极。

  建隆二年春,嗣主如南都,立吴王从嘉为太子监国。所过郡邑慰劳守宰,存问高年疾苦。次于庐山,与从臣游于山中寺观,遍览胜景,赋诗谈宴。旬日而行,三月至南都。洪州乃藩镇之地,及为王都则湫隘尤剧。宫府营署十不容其一二。自公卿下至军士皂隶皆旦夕思归,嗣主恐生变,忧忿烦悸。因此怒唐镐阿旨,欲致极法,镐惧缢死。嗣主方议东还。未几而疾作,六月殂于洪州,年四十六。归葬建康。嗣主音容闲雅,眉目若画,趣尚清洁,好学而能诗。然天性儒懦,素昧威武。自嗣主以来,常欲脱去机务,游泳澹寂,以保社稷不获其已。而聪悟迷惑,阔于听断。故多为左右所沮,东征西讨,出不由衷。刑辜戮奸,于怨是致。号令无法,长恶稔愆。丧师虚国,自己而作。及周师俄至,颓然无备,神情委慑,若无所措。先主顾命之词徒虚语尔。孝子贤君不亦远乎于是衄于割地,愧作藩臣。情虑荒悸,不能自懋。遂议迁都,遁强趣弱,亦叔世季年。实可嗟悼。既至南都,常不自安。将宴百寮于殿上,忽见故太傅宋齐丘自陛而趋进,遂恶之,入而得疾,数日而殂。识者谓信谗而害于贤良之故矣。初先主既封齐王,将受吴禅,有善相者至。先主遂列诸子见之。相者因指齐王景达曰:"此虽不及于公,然善持守者也。"先主复令相嗣主,相者曰:"只恐不了公家事。"

  先主不从。及嗣主继立,常欲禅位景达与宋齐丘,既不获。后果丧淮甸而国几亡矣。后景达出镇临川,开宝中以寿终。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