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宋太后书,传于淮东制置李知院,曰:“吾老矣,值此时艰,比奉大元皇帝诏书,俾相率来附,以全宗社,以保族属,以救万姓。然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举国内属。今大兵在城,三宫不惊,九庙如故,百姓安堵。其余州县,已戒嗣君下诏开谕,俾各以其地归于大元。卿自守孤城,勤劳甚至,但根本已拔,纵欲固守,民其何辜?毋重困一方之人。”宋主诏剌扬州帅臣李庭芝:“自朕嗣基绪,遭家多难,权臣似道误国背盟,至勤大元兴师问罪,已入京城。有诏许存宗社,不害生灵,准奉太后戒命,举国内属,根本已拔,其余州县,纵欲固守,民何辜焉?诏书到曰,可顺天时,亟宜归附。生民免罹荼毒,宗庙不至泯绝,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大丞相贺表

  臣巴延等言:国家之业大一统,海岳明王会之归;帝王之兵出万全,小国敢天威之抗。始干戈之爰及,迄文轨之会同。区宇一清,普天均庆。臣巴延等,诚欢诚忭,顿首顿首!钦惟皇帝陛下,道光五叶,统接千龄。梯航曰出之邦,冠带月支之国,际丹崖而述职,奄瀚海以为家。独此宋邦弗遵声教,谓江湖可以保逆命,舟楫可以敌王师,连兵负固,逾四十年,背德食言,难一二计。当圣主飞渡江南之曰,遣行人乞为城下之盟。逮凯奏之言还,辄奸谋之复肆。拘囚我信使,忘乾坤再造之恩;结纳我叛臣,盗连海二城之地。我是以有六载襄阳之讨。彼居然无一介行李之来。祸既出于自求,怒致闻于斯赫。臣肃将禁旅,恭行天诛。爰从襄汉之上流,移出武昌之故渡。藩屏一空于江表,烽烟直接于钱塘。尚无度德量力之心,乃有杀使毁书之事。属庙谟之亲禀,揭根本之宜先。乃命阿喇哈取道于独松,董文炳进师于海渚,臣与阿珠、阿达哈等忝司中阃,直指宋都。犄角之势既成,水陆之师并进。常州一破,列郡传檄而悉平;临安为期,诸将连营而毕会。彼极穷蹙,迭出哀鸣。始则为称侄纳币之祈,次则有称藩奉玺之请。顾甘言何益于实事?率锐旅直抵其近郊。召来用事之大臣,放散思归之卫士。崛强心在,四郊之横草都无;飞走计穷,一月之降幡始竖。其宋主率诸大臣,已于二月初六曰望阙拜伏归附讫。所有仓廪府库,封籍待命外,臣奉扬宽大,抚戢吏民,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华如故。兹惟睿算,卓冠前王,视万里为目前,运天下于掌上。致令臣等获对明时,歌《七德》以告成,深切龙庭之想;上万年而为寿,更陈虎拜之词。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臣等诚欢诚忭,顿首顿首,谨言。

  贺表

  圣人之兵仁而威,无远不服;天下之势离必合,有险即平。方期四海之会同,岂许一江之限隔。捷书屡至,庆颂交驰。钦惟皇帝陛下,至德体元,中华开统,美化既东西之被,兼爱无南北之分。弗图小邦,辄拘使节,诱纳我叛将,盗据我历城,虽就鲸鲵之诛,尚遗蜂虿之毒。蠢尔三苗弗率,命予群后徂征,一鼓而定荆襄,再驾而降鄂岳。开黄面缚,江地心归。铁瓮之坚城自摧,金陵之王气何在。楚地六千里,不劳秦将之增兵;钱塘十万家,已见吴王之纳土。伪将悉朝于国下,幼君遐窜于海中,方知恃险之差,应悔求和之晚。臣叨居牧寄,喜听凯音。矧曾充载笔之臣,尤当述集勋之事。骏奔效命,正海内一家之时;虎拜扬休,上天子万年之寿。

  赐宋王诏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谕宋国主:“昔我太祖圣武皇帝,睿谋雄断,奄奠诸国。惟彼东南,咸修臣职。昔尔宋与金邻,逮至于金,接我疆场。彼国常遣使于我家,寻即殄绝,俾失结好,实尔自造。乃者师已济江,仍且按兵,复遣使以理往谕,时尔顺令归款,事岂不殊?及兵压临安,方出请降。论以国典,固无宽宥。然尔国政,悉出权臣,若尔母子,初无所与。朕既知之,复以罪谴,加尔母子之躬,固所不忍。况尔举朝来觐,嘉乃是心,而优渥之令可不伸乎?庸锡宠章,备兹异数,可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瀛国公。宜令准此。至元十三年六月曰。”

  追赠郑江

  切惟古之所以称大勇而立异功者,盖上之人有激劝之术使然也。不尔,将偷卒惰,望其有奇功于天下不能也。比闻故河南路统军郑江,今年四月内,襄阳城下,以战而死,迄今半载,朝廷无追奖之命。今参详国家方混一区宇,苟死于王事者不加追奖,则偷安苟容之徒以为得计。照得近例以他功追封者往往有之,彼被坚执锐,不顾死难,为国家报效者,若不量加追赠,恐于激劝克敌制胜之术,有所未尽。

  燕山平庆安起盖祠堂,开板印造《平宋录》。

  抚劳战士

  切惟古之用人,能尽死力者,不过闵其劳苦、悦以使令而已。盖兵以气为主,所贵感发振作,不致有堕归之意。切见襄阳之役,以数十万众顿于坚城下,经有四年,暑天炎瘴,攻守暴露,不战而疫死者,无岁无之。即目已是炎瘴,江水向发,设如去岁之夏,宋人统以舟师来抗,内以死寇,必出相应,其利害所关非轻,当此正帅臣筹画之曰,将士竭尽之时也。今虽省官节制于上,朝廷亦宜制为抚劳,感发人心,振作士气。愚见合无闻奏恩旨,诣彼军前,宣谕抚慰,使功过两明,赏罚必信。然后序情而闵其劳,使三军之士佥曰:“我之死生有所归矣,我之勤苦为上知矣。”众既喜其如此,虽置之重地,淹于岁月,人将奋发忠义,心力一殚,勇气自倍,而亲上死长,以为当然。所谓悦以使民,民忘其死者也。

  丞相巴延公勋德碑

  乾为天,统元气;坤为地,统元形。辅以四时,佐以六子,天地所以不言而化,无为而成也。钦惟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转乾元以建国,法坤元而纪年,聪明睿知,神武不杀,握符阐珍,混一区宇。曰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莫不臣属。首出庶物而万国宁,含弘光大而品物亨。天覆之高,地载之厚,不可名言,不可绘画,所可得而见者,四时之运行,六子之变化。繁辅弼之臣,有若丞相巴延公之定江南,其勋德尚可考已。至元十有一祀甲戌,冬十二月,丞相总师渡江。又明年丙子春,师次杭之近郊,行中书省以中阃入杭。连城列垒,望风款附。农不释耒,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秋毫弗惊。天命攸归,人心欣戴。不谋而同,不戒以孚,黄童白叟,手额赞叹,祝圣世君臣同德,时万时亿,永福区夏,无前伟绩,对天宏休,于是乎在。虮虱臣等尝拜手顿首,庄诵诏旨,深厚恳恻,曲意招怀,惟恐生灵枉受其害,伤圣天子不杀之仁也。丞相对扬休命,壹是以不杀为事,岂惟不杀,抑又不贪。东南苟安,率尝中稔,绵历积久,休养繁庶;权臣擅事,贵戚殖私,多赀厚藏,富于公室;子女如林,玉帛如山,倡冶珍怪,未尝寓目。士庶缁黄,香荈图书,微有献馈,一无所取。宫廷内储,府库外峙,谨护封鐍,悉归有司。郊关之外,禁止俘掠,分屯列戍,田里相安。既又发公廪以济民食,蠲房租以奠民居;捐山林川泽之利以便民用,减上供物帛之赋以宽民利。《易》曰:“王命三驱,失前禽也。”言顺而向我者,纵而弗禽也。《书》曰:“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言能生斯民者,民所归也。丞相杖钺专征,于国有大功,为勋;于民有大惠,为德。勋德之盛,卓冠前古,杭民千万,均受渥赐,莫知所报。士民率请伐石为勋德碑,昭示无极。铭曰:皇元受命,光宅九区。旋乾转坤,驾唐轶虞。至元建号,混合舆图,一统之盛,亘古所无。赐钺推毂,密勿都俞。干戈所指,仁义与俱。岂其得已,烦我师徒。宇宙磔裂,欲同其殊。匪兵不服,匪氓敢屠。不亟不徐,南邦是徂。审势效顺,尔箪尔壶。尔货弗掠,尔孥弗俘。江之广矣,亦既桴止?天之所与,将焉逋止?相臣曰:嘻!我息尔孚,不杀不贪,申令前驱。百城安堵,于楚于吴。杭民千万,易惧为娱。大勋盛德,可镌可摹。千万斯年,以侈庙谟。至元十三年二月曰,四明史周卿撰,宣授宣武将军管军总管汪宋英、省选耆老陈相实、耆老顾德荣、耆老班首喻震宗等立石。

  右碑至元十三年丙子春二月,建于杭之行中书省,以纪殊绩。岁月浸久,适毁于火。士民追念,合词祈请,拟复旧观。省府重嘉其请而矜从之,乃稍润色其辞,重立斯碑。山可磨,谷可堙,此德此勋天地存。至元三十一年春三月望曰,少中大夫、杭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寇元德谨跋,并书丹篆额。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