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部·饮食

  炙肉,以芝麻花为末,置肉上,则油不流。

  糟蟹久则沙,见灯亦沙,用皂角一寸置瓶下,则不沙。

  煮老鸡,以山楂煮即烂,或用白梅煮,亦妙。

  枳实煮鱼则骨软,或用凤仙花子。

  酱内生蛆,以马草乌碎切入之,蛆即死。

  糟茄入石绿,切开不黑。

  糟姜,瓶内安蝉,虽老姜亦无筋。

  食蒜后,生姜、枣子同食少许,则不臭。

  煮饭以盐硝入之,则各自粒而不粘。

  米醋内入炒盐,则不生白衣。

  用盐洗猪脏肚子则不臭。

  腌鱼,用矾盐同腌,则去涎。

  凡杂色羊肉入松子,则无毒。

  藕皮和菱米同食,则甜而软。

  芥辣,用细辛少许与蜜同研,则极辣。

  晒胡芦干,以藁本汤洗过,不引蝇子。

  杨梅核与西瓜子,用柿漆拌,晒干,则自开,只拣取仁。

  鸭蛋以碙砂画花写字,候干,以头发灰汁洗之,则花直透内。

  炒白果、栗子,放油纸在内,则皮自脱。

  夏月鱼肉放香油,耐久不臭。

  萝卜梗同煮银杏,则不苦。

  煮芋,以灰煮之则酥。

  煮藕,以柴灰煮之,则糜烂,另换水放糖。

  榧子与蔗同食,其渣自软,与纸一般。

  晒肉脯,以香油抹之,不引绳子。

  食荔枝,多则醉;以壳浸水饮之则解。

  腌鸭蛋,月半日做,则黄居中。

  一云日中做。

  韶粉去酒中酸味,赤豆炒热入之,亦好。

  荷花蒂煮肉,精者浮,肥者沉。

  鸭蛋以金刚根同煮,白皆红。

  天落水做饭,白米变红,红米变白。

  饮酒欲不醉,服硼砂末。

  吃栗子,于生芽处咬破气,一口剥之,皮自脱。

  竹叶与栗同食,无渣。

  茄干灰可腌海蜇。

  寸切稻草可煮臭肉,其臭皆入草内。

  煮老鹅,就灶边取瓦一片同煮,即烂。

  吃蟹后,以蟹脐洗手,则不腥。

  豆油煮豆腐有味。

  篱上旧竹篾缚肉煮,则速糜。

  馄饨入香蕈在内不嗳。

  食河豚罢,以萝卜煎汤涤器皿,即去其腥。

  灯草寸断,收糖霜重间之为佳。

  糖霜用新瓶盛贮,以竹箬纸包好,悬于灶上,两三年不溶。

  糟姜入瓶中,糁少许熟栗子末于瓶口,则无滓。

  糟姜时,底下用核桃肉数个,则姜不辣。

  糟茄,须旋摘便糟,仍不去蒂萼为佳。

  干蓼草上下覆铺,以贮糯米,则不蛀。

  豆黄和松叶食之,甚美,可作避地计。

  沙糖调水洗石耳,极光润。

  食梅齿软,以梅叶嚼之,即止。

  生甜瓜以鲞鱼骨刺之,经宿则熟。

  伏中合酱与面,不生蛆。

  收椒,带眼收,不带叶收,不变色。

  日未出及已没下酱,不引蝇子。

  醉中饮冷水,则手颤。

  造酱之时,缸面用草乌头四个置其上,则免蝇蚋。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