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道德说

  德有六理,何谓六理?曰道、德、性、神、明、命。此六者,德之理也。诸生者皆生于德之所生,而能象人德者,独玉也。写德体,六理尽见于玉也,各有状,是故以玉效德之六理。泽者鉴也,谓之道;腒如窃膏,谓之德;湛而润,厚而胶,谓之性;康若泺流,谓之神;光辉谓之明;礐乎坚哉,谓之命。此之谓六理。鉴生空窍而通之以道,德生理通之以六德之华离状。六德者,德之有六理,理离状也。性生气而通之以晓,神生变而通之以化,明生识而通之以知,命生形而通之以定。

  德有六美,何谓六美?有道,有仁,有义,有忠,有信,有密,此六者德之美也。道者德之本也,仁者德之出也,义者德之理也,忠者德之厚也,信者德之固也,密者德之高也。

  六理、六美,德之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也,固为所生者法也。故曰:道此之谓道,德此之谓德,行此之谓行,所谓行此者德也。是故着此竹帛谓之书,书者此之著者也,诗者此之志者也,易者此之占者也,春秋者此之纪者也,礼者此之体者也,乐者此之乐者也,祭祀鬼神为此福者也,博学辩议为此辞者也。

  道者无形,平和而神。道物有载物者,毕以顺理和适行。故物有清而泽。泽者鉴也,鉴以道之神,模贯物形,通达空窍,奉一出入为先,故谓之鉴。鉴者所以能见也,见者目也,道德施物精微而为目。是故物之始形也,分先而为目,目成也,形乃从。是以人及有因之在气,莫精于目,目清而润泽若濡,无毳秽杂焉,故能见也。由此观之,目足以明道德之润泽矣,故曰泽者鉴也。生空窍通之以道。

  德者,离无而之有,故润则腒然浊而始形矣,故六理发焉。六理所以为变而生也,所生有理,然则物得润以生,故谓润德。德者,变及物理之所出也,未变者道之颂也。道冰而为德,神载于德。德者,道之泽也。道虽神必载于德,而颂乃有所因,以发动变化而为变。变及诸生之理,皆道之化也。各有条理,以载于德,德受道之化而发之,各不同状。德润,故曰如膏谓之德。德生理,通之以六德之华离状。

  性者,道德造物,物有形而道德之神专而为一气,明其润益厚矣。浊而胶相连在物之中,为物莫生,气皆集焉,故谓之性。性,神气之所会也,性立则神气晓晓然发而通行于外矣。与外物之感相应,故曰润厚而胶谓之性。性生气,通之以晓。

  神者,道德神气发于性也。康若泺流,不可物效也,变化无所不为,物理及诸变之起,皆神之所化也,故曰康若泺流谓之神。理生变,通之以化。

  明者,神气在内,则无光而为知,明则有辉于外矣。外内通一,则为得失,事理是非皆职于知,故曰光辉谓之明。明生识,通之以知。

  命者,物皆得道德之施以生,则泽润性气神明,及形体之位分、数度,各有极量指奏矣。此皆所受其道德,非以嗜欲取舍然也。其受此具也,礐然有定矣,不可得辞也,故曰命。命者,不得毋生,生则有形,形而道德性神明因载于物形,故礐坚谓之命。命生形,通之以定。

  物所道始谓之道,所得以生谓之德。德之有也,以道为本,故曰道者德之本也。德生物,又养物,则物安利矣。安利物者,仁行也。仁行出于德,故曰仁者德之出也。德生理,理立则有宜适之谓义。义者,理也,故曰义者德之理也。德生物,又养长之而弗离也,得以安利。德之遇物也忠厚,故曰忠者德之厚也。德之忠厚也,信固而不易,此德之常也,故曰信者德之固也。德生于道而有理,守理则合于道,与道理密而弗离也,故能畜物养物,物莫不仰恃德,此德之高,故曰密者德之高也。道而勿失,则有道矣;得而守之,则有德矣;行有无休,则行成矣。故曰道此之谓道,德此之谓德,行此之谓行。诸此言者,尽德变;变也者,理也。

  书者,着德之理于竹帛而陈之,令人观焉,以着所从事,故曰:“书者,此之著者也。”诗者,志德之理,而明其指,令人缘之以自成也,故曰“诗者,此之志者也。”易者,察人之精德之理与弗循,而占其吉凶,故曰“易者,此之占者也。”春秋者,守往事之合德之理与不合,而纪其成败,以为来事师法,故曰“春秋者,此之纪者也。”礼者,体德理而为之节文,成人事,故曰“礼者,此之体者也。”乐者,书、诗、易、春秋、礼五者之道备,则合于德矣,合则驩然大乐矣,故曰“乐者,此之乐者也。”人能修德之理,则安利之,谓福。莫不慕福,弗能必得,而人心以为鬼神能与于利害,是故具牺牲俎豆粢盛,斋戒而祭鬼神,欲以佐成福,故曰祭祀鬼神,为此福者也。德之理尽施于人,其在人也,内而难见,是以先王举德之颂而为辞语,以明其理,陈之天下,令人观焉。垂之后世,辩议以审察之,以转相告。是故弟子随师而问,博学以达其知,而明其辞以立其诚,故曰博学辩议,为此辞者也。

  德毕施物,物虽有之,微细难识。夫玉者,真德象也。六理在玉,明而易见也。是以举玉以谕物之所受于德者,与玉一体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