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回

  汉王改韩信封楚

  汉王问张良:“鲁国乃小国也,如何隐伏后患?”良曰:“鲁国乃礼义之邦,昔怀王封项王为鲁公,鲁乃项王原封根本之地,大王苦置而不论,鲁乃倡率义兵,为项王报仇,鼓兵过江,纠合东吴豪杰,借以为势,下荆楚,占湖襄,大王岂能一时得乎?况项王起兵会稽之时,甚得东吴之心,鲁若一举兵,必为响应,安得不为后患?”汉王即悟曰:“若非先生之言,几忽略此事!”遂起兵径趋山东,果见鲁城紧闭、遍竖旌旗。汉兵到城下,四面围困,攻打数日,不见动静。尚闻城内有弦歌之声。汉王急躁,欲多设火炮火箭,极力攻打,张良谏曰:“不可!鲁乃周公之后,礼义之邦,孔子生于尼山,为万世帝王之师,天下瞻仰。今大王兵临城下,尚闻弦歌之声,为主守节,岂可以势力强之耶?大王但以项王之头,号令城下,示以大义,彼自顺附。”汉王从其言,急取项王头,号令城下。只见城上父老,尽皆哀泣。汉王令人谕之曰:“项王放弑义帝,大肆暴虐,汉王倡天下诸侯兵,为义帝发丧,衣皆缟素,为天下除此残逆。今楚已灭矣,鲁何为不降?是逆天不知大义,有愧圣人之教。”父老闻晓谕之言,遂同诸儒开城迎汉王大兵进城。汉王安抚百姓毕,即将项王尸首以鲁公号葬于谷城东十五里,亦命有司立庙享祭。楚地悉平。

  韩信引大小诸侯文武将士,与王贺喜。次日,即传旨,令众诸侯,各调本部人马还国去讫,其余大小文武将士,尽赴洛阳,论功行赏。汉王因思韩信所居齐地六十余城,国大权重,恐为后患,惟楚于偏一隅,为荆蛮之地,一时起数万甲兵,亦难凑办,较之齐地弱强,相去甚远,遂乃召韩信抚之曰:“吾自得将军以来,累建大功,此心终不能忘,但恐将军功高权重,为小人所忌嫉,则不能安其位矣,似非我所以待将军始终之意。将军可封还将印,就镇楚地,以安人心,保全君臣之义,为万世子孙之业,不亦美乎!”韩信闻汉王之言,莫知所措,遂将元帅印,交还汉王,其大小将士各退回本营,总听汉王分处。信复奏王曰:“齐国蒙大王封锡日久,今一旦改封,恐非所宜。”汉王叹曰:“将军误矣!昔楚汉交兵,人心未定,齐地乃反复之国。姑令将军镇守。今天下大定,四海一新,无地不可,况将军淮阴人,封将军为楚王,即以父母之邦,为将军食采之地,最为相宜,将军勿得视为轻重也。”

  韩信复将齐王印交还与汉王,仍领楚王印,赴楚之国。差人寻访漂母,并辱己恶少年。旬日,漂母、恶少年至,拜伏于殿下,莫敢仰视。信令左右赐漂母以千金。母拜谢而去。召恶少年,授以中尉。少年曰:“向者愚陋粗鄙,不知大贵,误犯麾下。今蒙不即加诛,已领洪度,何敢遽受封赏?”信曰:“吾岂小丈夫之所为哉!怀私忿以为报复,徇德怨以为喜怒耶?汝其领受,勿致多辞!”少年遂谢恩而出。信因谓左右曰:“此壮士也!方辱吾时,吾若杀之,何乃有今日?吾遂忍而至此,是少年助我以建功也。吾之所以封少年,岂徒然哉!”左右曰:“大王赐漂母金,封恶少年官,非人所能及也。”

  大汉六年正月,赵王张耳、楚王韩信等,率文武将相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自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封为王侯;今大王不即尊号,何以示信于天下?臣等虽以死守,心愿大王加尊号也。”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幸相与有益国家者为也。”于是卜正月甲午,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文武群臣朝贺呼噪毕,遂设宴功臣,以诏天下。诏曰:

  朕惟周宗不祀,秦僭大统,六国兼并,四海纷扰,二世益衰,天命乃绝。朕本沛民,赖上天眷佑,祖宗灵庇,资尔文武之力,克秦灭楚,平定天下。群臣议欲尊朕为皇帝,为生民主,乃于楚汉六年正月甲午日,告祭天地,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定天下,号曰大汉,改楚汉六年,为大汉六年。是日,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太上皇帝。立社稷于洛阳,封吕氏为皇后。长子刘盈为东宫皇太子。凡秦楚苛刻之刑,悉为赦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夏五月,帝置酒洛阳南宫,宴赏群臣。酒行数巡,帝曰:“列侯诸将,毋得隐讳,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帝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继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所以得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言讫,群臣拜伏曰:“诚如陛下所言!”遂复各饮数巡,君臣宣畅一堂,甚相欢悦。

  韩信乘帝喜,因奏曰:“臣昔日背楚入褒中,路经栈道,有樵夫指路,臣恐楚兵追及,遂杀之,臣得以立功报陛下也。后至孤云、雨脚山,有义士辛奇,随臣伐楚,屡有大功,值广武大战阵亡,至今未有封赏。敢奏陛下,乞将樵夫立祠,命有司享祭;赠辛奇官,以及子孙。此陛下泽及枯骨,汤武之大德也。”帝曰:“非卿今日奏知,朕岂知樵夫指路之义,辛奇阵亡之功。几失此二忠良也!”次日,帝传命,急为樵夫建祠致祭,当日赠辛奇为建忠侯,子孙世荫。张良奏帝:请立韩王后孙姬为韩王,都翟阳,立韩宗庙。王陵奏帝:为母立祠,汉王曰:“陵母大贤,知朕终有天下。”即立祠,月给香烛,命有司致祭。至今陵母祠遗迹尚在。徒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俱如故。大封同姓刘贾等为王。又封萧何等二十余人俱为侯。其余有争功不决,往往坐沙上偶语,帝登高见之,甚疑之,乃问张良,良曰:“陛下用诸将,以取天下,今所封者皆亲爱,所诛者皆仇怨,因恐惧不自安,欲相聚谋反耳。”帝曰:“为之奈何?”良曰:“陛下平日所甚憎恶,为群臣所共知者为谁?”帝曰:“雍齿乃我所甚恶者。”良曰:“即封雍齿为侯,则众心定矣。”帝从其言,即封齿为什方侯。群臣皆喜曰:“雍齿且侯,吾属其无患矣!”于是群臣悉定。

  张良又奏曰:“群臣志向已定,惟田横逃于海岛。恐为后患,陛下当除之。”帝曰:“以先生之言,当用何策以处横?”良向帝言不过数句,使田横自然归附。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