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辛奇斩虎遇韩信

  且说要斩蛇者是谁?乃是信武侯靳歙也。韩信大喜曰:“将军虽力能断蛇,但深山之中,恐川水下湿,久无人往来。”即令随营有好酒,满斟三巨觥,赏靳歙。食毕,令数壮健步卒导引,来到山前,穿岩渡涧,闪在山缺之傍。靳歙远望,只见明月落于岩间,电光射于山下,腥风扑鼻,寒气侵入。军士便问:“明亮者何处?”乡导云:“此大蟒二目光透于外,人若近前,吐气如云,侵人必死。可请将军暂回,不当近他,恐有伤害。”靳歙大怒,起剑到涧边,大喝一声,只见那蛇从岩上一跃而出,身长数丈,便吐毒气侵入。靳歙闪在一边,让蛇跃出,横卧于大石之上,翘首吐气,要来伤人,那靳歙仗着威力,大踏步举剑用力一剑,把蛇挥为两断,蛇头坠于岩下,满林惊落叶,涧水血波流。众军士去前看时,蛇已死于石上,急来报至中军。韩信随到山前,看那蛇有数丈长,血流石上。左右将士,惊讶不已,遂问信曰:“此蛇何如此长大?想在山中有百年矣?不知古时亦在此长蛇否?”信曰:“上古昆仑山周围三万里,有蛇匝山一周,古蛇之长,大有如此。今数丈之蛇,亦未为大也。”又曰:“我前日匹马投汉,亦曾经此山而行,想托主上洪福,未遇毒蛇;倘遇必有伤害,岂有今日?”左右曰:“虽主上之福,亦无帅之福也!”信遂重赏靳歙。

  韩信当时催动人马,将近到太白岭,预差卢绾近前吩咐曰:“我昔日过太白岭下,遇一壮士,姓辛名奇,其人最有义气,留我过一宿,拜为兄弟。其家以卖酒为生,汝可到彼访问的实,我却亲往一拜,以报昔年相遇之爱。”卢绾领命前去访问,不一时回报曰:“太白岭下原有数十家居民,近因七月山水泛涨,不能住居,移于山北高阜处避水,未审在否?”韩信嗟叹久之,遂到太白岭下,果见昔日居民,俱无一家,虽有草屋数间,坍塌倒坏,无人存住。又行一日,过石岗,近一乱石桥,到山崖之下,前军不行。巡哨将官来报:“山坡边有一壮士,逐一大虫,绕山而来,众军士围住,以此不行。”韩信闻知,即策马近前,看那壮士头戴虎皮磕脑,身穿黑豹皮裙,手执三股钢叉,逐壳到溪边。那虎见壮士赶来,又见三军围绕,双蹄爬在石上,却望壮士一扑,那壮士却闪在石傍,就势只一叉,正中大虫顶下,那大虫却又跳跃时,被壮士将叉挺往,不能动身。众军士一齐近前,乱枪戮死。韩信看那壮士时,不是别人,正是太白岭下故人辛奇也。韩信着数牙将大呼曰:“辛壮士!有韩元帅在此请见。”那壮士听得人呼,撇了虎,径过溪来,看那高阜处是韩信,急来拜伏在地。韩信急下马相邀,辛奇便道:“小弟闻元帅修栈道,只道人马从栈道出,连日正要拜迎,未得禀吉老母,以此迁延,不想元帅兴兵到此,大慰所望也。”韩信曰:“自别贤弟日久,因国事忙,未得具书奉问。今日到太白岭,差人访问贤弟,避水移居,又不知何处,正在思想间,不想得遇贤弟,十分大幸!”即差后军牵马来,一同辛奇上马,将大虫拖在军前。便问:“贤弟移居在何处?就同拜见老母。”奇曰:“元帅今非昔比,为天下元戎,岂可轻动?”信曰:“故旧不遣,何拘势分?请问所寓。”奇曰:“只转过山嘴高崖处,便是寒居。蓬革之地,恐不足以屈麾盖。”韩信遂同十数亲随人,行不一二里,早到奇家。见靠崖有十数家人家,都是草房,奇家在路口,住有草屋十数间。请韩信入草厅坐下,请老母并奇妻出来相见,信具黄金百两奉老母,奇不敢受,韩信曰:“此皆汉王所赐,奉贤弟为养母之资,贤弟可随我建立功名,以图显亲扬名,岂不美哉!”奇拜谢收领。信曰:“此地非老母所宜居,我写随军印信批文,令搬移老母同家眷投南郑相国府,寻数间官房,月给米粮,方好过活。”奇大喜,又深谢厚恩。信曰:“汝母即我母也,贤弟远去,岂可使老母独居山僻,受此寂寥乎?”信吩咐军政司给批文送与老母收执。辛奇拜辞老母,洒泪而别,吩咐妻用心侍奉,随同韩信起行。信曰:“此去大散关二日可到,贤弟即为乡导,同前哨樊哙星夜攻打散关,如不能下,待我到自有方略。”又吩咐第二队夏侯婴:“待樊哙人马打散关,汝可另安一营,歇息军士,不必动,待过关时,汝作先锋趋废丘,与章邯对敌,樊哙却作二队为救援。”二将得令,杀奔散关去讫。

  韩信使军士探听汉王人马,亦将次过寒溪,遂乃徐徐启行。到三岔路,却令人找寻斩樵夫之处。军士报说路傍山凹之下,覆土一堆,想埋樵夫处也。信令乡人破木为棺,更换衣衾,乃改葬樵夫于三岔松林内,用石砌成坟墓,立一石碣,上镌刻“大汉元年乙未秋八月七日,破楚大元帅淮阴韩信为义士樵夫立位。”传令有司办祭,韩信亲率诸将,祭于坟所,行三奠礼;周苛跪读祝文曰:

  大汉元年岁次乙未八月十三日壬戌,破楚大元帅韩信谨以牲醴致祭于三岔山樵者之灵曰:嗟尔樵者,遭世蹇迍,资身无策,入山采樵,逢予问路,指示要津。楚兵或至,恐道往因,绝计斩汝,实伤我仁!覆土为记,虑防水滨,循途道汉,来志乃申。职专阃外,兵下三秦,道经岔口,改葬汝身。师行匆剧,未获报君,君其有知,鉴义真纯。尚飨!

  祭罢,焚帛礼毕,乃传令吩咐乡人立庙,四时享祭,遗迹至今在焉。

  不说韩信人马前进,却说大散关章平,自得姚龙、靳武,终日打探栈道,工程可曾完否?去人来回报:“修栈道如今不是樊哙,又改委牙将孙兴管理,人夫渐渐减少了,工程未见次第,东征消息亦未见动静。”姚龙曰:“汉王多是空说,决然来不成!”靳武曰:“褒中近年好收,汉王正在那里快乐,亦无甚远大之志。”章平曰:“观他拜韩信为将,可见不识人,如何成得大事?”正在关上闲说,只见巡哨小卒来报说:“汉兵遍地而来,离关五十里有先锋樊哙下了大营,见今领五万人马,杀到关前。”章平大惊曰:“汉兵从何而来?”姚龙、靳武曰:“恐传报人未的,岂有栈道未完,人马从何处过来?或是樊哙受苦不过,逃来关上投降也不见得,再着人探听看如何,便好发乓。”言未了,又有人来报:“樊哙到关下,攻打甚急。”章平一边差人飞报章邯,说汉兵已过栈道,见今攻订散关甚急,乞传报三奏,早作预备,仍差大将前来救授,庶保无虞;一边与姚龙、靳武商议曰:“樊哙人马打关,我须出战,汝二人可守把四面关口,以防汉兵盗袭。”姚龙、靳武曰:“将军放心,每关一面,可派人马一千防守,昼夜巡视,料亦无事。”章平遂领三千人马,冲下关来,与樊哙对敌。看樊哙人马军器鲜明,队伍严整,有健将辛奇在后押阵。樊哙曰:“章邯等三人,诱秦卒二十万,被项羽坑之,却乃滥受王爵,苟安富贵,天兵到来,不急早开关受死,尚敢拦阻?”章平曰:“汝汉王受霸王封爵,不安分受职,却妄动余孽,徒速死耳!”樊哙大怒,举戟直取章平,平挺枪来迎,二将交战有二十回,章平抵敌不过,败走。辛奇催动后军一齐掩杀上,章平匹马逃走上关去了。樊哙、辛奇收兵回营,章平将关紧团。樊哙预备火炮火箭,并力攻打,关上只是坚闭不出。樊哙无计可破。

  人报元帅到来,樊哙、辛奇离营远接韩信到关下,登高处看了一遍,已有暗号,知章平中了计,遂乃吩咐火炮手,架起风火大炮,一连放了十数个。关上惊慌,众军士畏怯,又不肯上关守把,章平发躁,亲自催遣众军士守关;姚龙、靳武暗吩咐带来人夫一百上城,各执器械四边预备。只见韩信策马近前大呼曰:“说与关上守关主将,上关来答话!”章平、姚龙、靳武都到关上,见韩信耀武扬威,举鞭言曰:“汝霸王暴虐天道,背约自立,放弑义帝,天下切齿。今汉王亲统大兵,汝当束手归降,乃敢抗拒天兵,闭关拦阻!汝若开关投降,免汝一死,敢说一言不降,教汝立见流血!”章平便道:“我乃雍王贵族,岂降汝胯下夫耶?”一言未罢,只见姚龙、靳武走上前来,将章平劈头揪住,即时绑缚了,着一百原来人夫,各举兵器防护。姚龙、靳武便叫关上众军士:“汉王有德,天下归心,汝等急来投降,免致诛戮,敢在道一个不字的,大兵见今围住关下。我等把住关口,汝等皆是死数。”众军士见章平被捉,又见关下汉兵大举,只得尽数拜伏在地曰:“吾等情愿归降。”姚龙、靳武大开关,绑缚章平下来。二将非是姚龙、靳武,乃汉将周勃、柴武,假作修栈道夫,暗入散关投降。原来韩信差陆贾以催工为由,却定计暗暗的吩咐樊哙,密使周勃、柴武更名,引心腹军士一百名,假作修栈夫,投降到关上;待韩信大军至,却立石于关前,以为暗号,次后听炮响,即擒捉章平,开关请韩信上关。此便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十日之间,智下散关,此韩信东征第一功也!

  韩信到关上,安抚五千降卒,打扫公厅伺侯汉王车驾到来。却将章平拿到帐下,信曰:“汝乃章邯族姓,冒受楚官,把守险隘,抗拒天兵,本当斩首,量汝特癞狗,不足污吾刀耳!且押付军政司,随军听候发落。”早有人来报,汉王车驾离散关不远。韩信率领大小将佐,离营二十里大路迎接。汉王传旨,着韩元帅大小将官上马随行,早到关上。汉王已知韩信下了散关,心喜不尽,到公厅坐定,韩信同将佐戎服朝见,礼毕,汉王曰:“散关乃三秦隘口,将军不动声色,随到而得,三秦闻知,已破胆矣。”信奏曰:“散关既得,三秦此时尚未见预备,陛下且暂任散关,臣星夜攻打废丘,擒捉章邯,三秦指日纳款,那时差人奉迎车驾也。陛下仍遣人催趱粮储,接济军饷,急修栈道,以便往来。”汉王闻奏大喜。韩信又取出章平来,割去一耳,放回废丘报知章邯,以激其怒。却辞了汉王,传令着夏侯婴作先锋,辛奇为副先锋,望废丘杀来,未知胜败如何?且看下分回解。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