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理

  夫建事立义,莫不须理而定;及其论难,鲜能定之。夫何故哉?盖理多品而人异也。

  夫理多品则难通,人材异则情诡;情诡难通,则理失而事违也。

  夫理有四部,明有四家,情有九偏,流有七似,说有三失,难有六构,通有八能。

  若夫天地气化,盈气损益,道之理也。法制正事,事之理也。礼教宜适,义之理也。

  人情枢机,情之理也。

  四理不同,其于才也,须明而章,明待质而行。是故,质于理合,合而有明,明足见理,理足成家。是故,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家也;质性警彻,权略机捷,能理烦速,事理之家也;质性和平,能论礼教,辩其得失,义礼之家也;质性机解,推情原意,能适其变,情理之家也。

  四家之明既异,而有九偏之情;以性犯明,各有得失:

  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其论大体则弘博而高远,历纤理则宕往而疏越。

  抗厉之人,不能回挠;论法直则括处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

  坚劲之人,好攻其事实;指机理则颖灼而彻尽,涉大道则径露而单持。

  辩给之人,辞烦而意锐;推人事则精识而穷理,即大义则恢愕而不周。

  浮沉之人,不能沉思,序疏数则豁达而傲博,立事要则爁炎而不定。

  浅解之人,不能深难;听辩说则拟锷而愉悦,审精理则掉转而无根。

  宽恕之人,不能速捷;论仁义则弘详而长雅,趋时务则迟缓而不及。

  温柔之人,力不休彊;味道则顺适而和畅,拟疑难则濡懦而不尽。

  好奇之人,横逸而求异;造权谲则倜傥而瑰壮,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

  所谓性有九偏,各从其心之所可以为理。

  若乃性不精畅,则流有七似:

  有漫谈陈说,似有流行者。

  有理少多端,似若博意者。

  有回说合意,似若赞解者。

  有处后持长,从众所安,似能听断者。

  有避难不应,似若有余,而实不知者。

  有慕通口解,似悦而不怿者。

  有因胜情失,穷而称妙,跌则掎跖,实求两解,似理不可屈者。

  凡此七似,众人之所惑也。

  夫辩,有理胜,有辞胜。理胜者,正白黑以广论,释微妙而通之。辞胜者,破正理以求异,求异则正失矣。夫九偏之材,有同、有反、有杂。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相恢。故善接论者,度所长而论之;历之不动则不说也,傍无听达则不难也。不善接论者,说之以杂、反;说之以杂、反,则不入矣。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百言不明一意,则不听也。是说之三失也。

  善难者,务释事本;不善难者,舍本而理末。舍本而理末,则辞构矣。

  善攻彊者,下其盛锐,扶其本指以渐攻之;不善攻彊者,引其误辞以挫其锐意。挫其锐意,则气构矣。

  善蹑失者,指其所跌;不善蹑失者,因屈而抵其性。因屈而抵其性,则怨构矣。

  或常所思求,久乃得之,仓卒谕人;人不速知,则以为难谕。以为难谕,则忿构矣。

  夫盛难之时,其误难迫;故善难者,征之使还。不善难者,凌而激之,虽欲顾藉,其势无由。其势无由,则妄构矣。

  凡人心有所思,则耳且不能听,是故并思俱说,竞相制止,欲人之听己。人亦以其方思之故,不了己意,则以为不解。人情莫不讳不解,讳不解则怒构矣。

  凡此六构,变之所由兴矣。然虽有变构,犹有所得;若说而不难,各陈所见,则莫知所由矣。

  由此论之,谈而定理者眇矣。必也:聪能听序,思能造端,明能见机,辞能辩意,捷能摄失,守能待攻,攻能夺守,夺能易予。兼此八者,然后乃能通于天下之理,通于天下之理,则能通人矣。不能兼有八美,适有一能,则所达者偏,而所有异目矣。是故:

  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材。

  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材。

  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材。

  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材。

  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材。

  守能待攻,谓之持论之材。

  攻能夺守,谓之推彻之材。

  夺能易予,谓之贸说之材。

  通材之人,既兼此八材,行之以道,与通人言,则同解而心喻;与众人之言,则察色而顺性。虽明包众理,不以尚人;聪叡资给,不以先人。善言出己,理足则止;鄙误在人,过而不迫。写人之所怀,扶人之所能。不以事类犯人之所婟,不以言例及己之所长。说直说变,无所畏恶。采虫声之善音,赞愚人之偶得。夺与有宜,去就不留。方其盛气,折谢不吝;方其胜难,胜而不矜;心平志谕,无士无莫,期于得道而已矣,是可与论经世而理物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