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德类·卷三

  ◎熊文端子

  熊文端公赐履,汉阳人,相仁皇帝先后几三十年,忠清刚介,崇尚理学,当时号为贤相。薨时,家无担石,赖族人熊本主丧,始获葬焉。其暮年始生子名志契,公甚钟爱,然志契才智庸劣,幼失怙恃,无人训迪,遂至目不识丁。仁皇念公旧德,召见志契,欲赐科目,因问曰:“汝所羡慕者何?”志契童,因遽曰:“我欲策蹇驴游都市中。”上嗟叹曰:“赐履无子矣。”因命归。乾隆甲子,授翰林院孔目,遂命上驷院赐驴一头,以遂其志。后志契以孔目终其身。

  ◎史阁部孙

  明末史忠正阁部可法殉节时,相传尚无嗣息,弟可程官北京不返,其后裔无有问之者。雍正初,邓东长宗伯钟岳,督学江左,有童子史姓,年四十余,其祖书可法名,心异之,询之,则阁部孙也。盖督师赴扬,寄孥白下,有孕妾于沧桑后生一子,延史氏之脉,因家焉。邓公遍询诸老生,对无异词,及阅其文,疵累百出,邓公曰:“是不可以文论。”

  录之邑庠,而刻石署壁,以记其事,俾后之视学者毋凭文黜陟也,故史生得以青衿终,而家亦稍裕焉。天之祚忠节,不绝其后,洵非偶然,而邓公恤孤苦心,亦不愧古人也。按《靳茶坡集》有《送史愚庵梅花岭展墓》诗。愚庵,道邻子,鼎革后流寓山阳。又《扬州志·名宦传》,载史公死后,养子直求其尸不得,招魂葬衣冠焉,愚庵当即直耶。

  ◎王端毅家法

  三原《王端毅公遗事》,凡四十则,公子康敏公所述。夏日京邸,偶得一编读之,因录一二则以自警。公家法甚严,子孙虽孩提,无敢嬉笑于侧,盛暑中必使著衣袜,始侍左右。尝曰:“教尔曹读书,非为利达计也。正欲使知为人底道理。”公谢政后,有一通家子,在官寄茶一篓,公受之,后复寄二篓,亦受之,但答书云:“令先君为时名臣,吾子宜清白律己,勿替家声,何劳为老夫之故,数数寄赠?吾受之,心甚不安,此后勿再寄,寄亦不受矣。”

  公门人蔡虚斋,发志录一条云:“公尝问:‘今学者满天下,何故异才难得?’予对云:‘是固有由。上之人,所以养之者,本未尽其道;下之人,又幸际时之升平,而售之急耳。以生所见言之,如生稍知章句训诂,人便举而进之于学宫矣,未几作经义,甫成篇便得补廪,又未几作三场文字,便期中举人、中进士矣。一中进士,则官已到手,或无暇于学,或自以为无用学矣,其什而能学者无几,盖识见既浅,践履必薄,规为必粗,非所谓俟其熟而食之者也。况自幼入小学,所学多非学做人之实事,人才之不如古以此。’公曰:‘然吾儿子承裕,今年二十三,丙午年已中举人,然吾未欲其急于仕,且令静览群书,间阅世务,冀他日得实用尔。’”承裕即康敏公,仕至户部尚书。

  ◎诸七襄先人

  刑伤,饮小便,止痛解毒,获效最神。秀水诸七襄宫詹锦之先人,有为县吏者,悯刑人之痛苦,每竹枝必浸厕中久而后用之,如是者数十年。迨宫詹显达,人咸谓因是得报。

  ◎裘文达家教

  裘文达公充磨勘大臣时,某省士子用社稷镇公子,众以为应议,公心知非杜撰,而一时忘其出处,归第问公子麟,对以句出《国语》,后于《左传》检得之,遂长跪受责,时公子已官编修矣。公课子之严,待士之宽,一举而两善备焉。

  ◎潘封翁

  吴县潘相国之封翁,性好善,喜施舍,人有婚丧事,以缓急告者无弗应,阖城以善人称之。一日闲步郊外,见凉亭中有一老者饮泣,解带将自经,翁遽前止之。询其故,其人曰:“数日间将为子娶妇,贷于戚友得三十金,今日进城市衣裙,为剪绺贼掏摸去,无颜见家人,故觅死耳。”翁曰:“此小事,吾偿尔金以成其美,毋遽轻生也。”拉之入城,向所熟店铺假三十金予之,其人感泣叩谢,问翁姓名,不告而去。后数年,翁为先人觅葬地,久之不得,偶偕地师至光福镇,见水中有一墩,左右环以两堤,若二龙抢珠状,地师诧曰:“此吉壤也,葬之,后必有大魁而位登宰辅者。”

  顾无从得主者姓氏,姑至一酒肆访之。坐定,见当炉一叟,似即向所赠金者。叟见翁喜曰:“吾恩人也,奚为而至此?”翁告之故。叟益喜曰:“此某之废地。曩承拯救,厚施久不忘,欲报无由,惟朝夕焚香,祝公福寿。今以是地为可用,谨以奉贻。”翁不可,与议值,叟不肯受,推让至再,即以前所赠三十金署券归之。既葬,相国之显达,果如地师言。识者曰:“此所谓阴地不如心地也。心地善,则阴地随之矣。”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