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类·卷三

  ◎金陵三布衣

  康熙中年,金陵诗人有三布衣,一马秋田,一袁古香,一芮瀛客。古香最老,夙馆康亲王府。芮年少后至,意颇轻之,常短袁于王前。一日,王命宦者出一纸付客,乃贺新婚诗,韵限阶、乖、骸、埋四字。外银二封,轻重各一。能作诗者取重封,留邸;不能者持轻封,作路费归。芮辞不能,袁独咏云:“裴航得践游仙约,簇拥红灯上绿阶。此夕双星成好会,百年偕老莫相乖。芝兰气吐香为骨,冰雪心清玉作骸。更喜来宵明月满,团圆不为白云埋。”王大称赏,芮惭沮,即日辞归。

  ◎严绳孙布衣

  康熙大科,四布衣之一严绳孙方被荐,初贻书京师诸公曰:“闻荐举滥及贱名,某虽愚,自幼不希无妄之福。今行老矣,无论试而见黜,为不知者所讪笑,即不尔,去就当何从哉?窃谓尧舜在上,而欲全草泽之身,以没余齿,讵有不得,惟幸加保护。”时有司奉诏敦趣,引疾不许。既抵京,赴吏部,自陈疾不能应试状,至再四,终不允。御试之日,发题赋诗各一首,中允仅赋“省耕诗”一首而出,冀被放也。圣主素稔其姓字,谕阁臣曰:“史局不可无此人。”仍用翰林。在职五年,尝侍宴保和殿,和圣制升平嘉宴诗,称旨,特命撤御前金盘枣脯以赐,又从容语左右:“严某好人,中外皆知。”时论谓旦夕当大用,而中允拂袖遽归。此固圣天子知人之明,爱才之笃,而难进易退,若中允,真不改布衣面目者矣。

  ◎淄川小圣人

  淄川孙先生名若群,学赡晶端,言动有则,乡里咸称为“小圣人”。早岁成进士,谒选京师,任少司寇。克溥延之官邸,训其子彦方,处以广厦,坐不易床,供以丰肴,食不兼豆,虽隆冬盛暑,衣冠如。司寇知孙有二子,已就童试,适是时山左学使者与司寇有旧,将为之地而未详二子名,屡欲请之,惮其严正,终不敢发。先生端居缄默,遇有问难,辄指画谈议,衮衮滔滔,竟晷不倦。凡及门与辇下诸子以制艺就正者,一一评骘,务惬其隐,而运之菀枯、年之修短,皆能于文预决之。康熙癸丑,出为交城令,携家以行。既而遣其长子归淄就婚,课以书艺,忽惊叹曰:“嗟乎!吾子其不返乎!”泫然而别。归未匝月,忽无故自缢死。治交多异政,秩满迁蜀中州牧,卒于官。迄今过其故里,询孙姓名或不尽识,询“小圣人”无不识也。

  ◎扁舟访隐

  徐俟斋,不出山者几四十年。巡抚汤公慕其品望,悉屏驺导,止从一小僮,驾扁舟访焉。鹤迹满径,松影在门,候之良久,竟不获见,叹息而返。吴人两高之。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