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部·卷十二

  ○甘蕉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芭蕉二株。

  《南夷志》曰:南诏,土无食器,以芭蕉叶藉之。

  《广志》曰:芭蕉菹,或曰甘蕉茎,如荷芋,重皮相裹,大如盂升。叶广二尺,长一丈。子有角。子长六七寸,或三四寸。生为行列,两两共对,若相抱形。剥其上皮,色黄白,味似蒲萄,迢狞蘘饱人。其根大如芋魁,大一石,青色。其茎解散如丝,织以为葛,谓之蕉葛。虽脆而好,色黄白,不如葛色。出交趾建安。

  《南州异物志》曰:甘蕉,草类,望之如树。株大者一围馀,叶长一丈,或七八尺,广尺馀、二尺许。花大,如酒杯形,色如芙蓉,著茎末。百馀子,大名为房,根似芋块,大者如车毂。实随华,每华一阖,各有六子,先后相次。子不俱生,花不俱落。此焦有三种:一种子大如拇指,长而锐,有似羊角,名羊角蕉,味最甘好,一种子大如鸡卵,有似牛乳,味微减羊角蕉;一种大如耦子,长六七寸,形正方,少甘味,最弱。其茎如芋,取以灰练之,可以纺绩。

  《异物志》曰:芭蕉,叶大如筵席,其茎如芋,取镬煮之为丝,可纺绩,女工以为絺绤,匠不趾葛也。其内心如蒜鹄头生,大如合柈蚌。因为实房,一房有数十枚。其实皮赤如火,剖掷晷黑。剥其皮,食其肉,如蜜甚美。食之四五枚可饱,而馀滋味犹在齿牙间。一名甘蕉。

  顾徽《广州记》曰:甘蕉,与吴花实根叶不异,真是南土暖,不经霜冻,四时花叶展,其熟、其未熟时,亦苦涩也。

  《南方草木状》曰:蕉树子,房相连累,甜美,亦可蜜藏。

  《游名山志》曰:赤岩山水石之间,惟有甘蕉林,高者十丈。

  卞敬宗《甘蕉赞》曰:扶疏似树,质则非木。

  ○扶留

  《吴录·地理志》曰:始兴有扶留藤,缘木而生,味辛,可以食槟榔。

  《蜀记》曰:扶留木,根大如箸,视之似柳根。又有蛤,明迮贲,生死晷,取烧为灰,曰牡厉粉。先以槟榔着口中,又扶留长寸,古贲灰少许,同嚼之,除胸中恶气。

  《异物志》曰:古贲灰,牡厉灰也。与扶留、槟榔,三物合食而后善也。扶留藤,似木防已,扶留、槟榔,所生相去远,为物甚异而相成,俗曰:"槟榔、扶留,可以忘忧。"

  《交州记》曰:扶留有三种:一名获扶留,其根香美;一名南扶留,叶青味辛;一名扶留藤,味亦辛。

  《广志》曰:扶留藤,缘树生,其花实即蒟也,可为酱。

  左思《吴都赋》曰:石帆水松,东风扶留。

  ○芋

  《说文》曰:齐人谓芋为莒。

  《孝经援神契》曰:仲冬,昴星中,收莒芋。(宋均注曰:莒亦芋。)

  《广雅》曰:藉如,水芋也,亦曰乌芋。

  《汉书》曰:汝南郡有鸿隙大陂,翟方进为丞相,秦破之。郡中追怨,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

  《汉书》曰:秦破赵,迁卓氏,曰:"吾闻岷山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乃求远迁,致之临邛,至僮百人。

  崔鸿《十六国春秋·蜀录》曰:李雄克成都,众甚饥馁,乃将民就穀于郪,掘野芋而食之。

  《南史·孝义传》曰:鲜于文宗,渔阳人,年七岁丧父。父以种芋时亡,至明年芋时,对芋呜咽,如此终身。

  《氾胜之书》曰:区种芋法:区收三石。

  《汝南先贤传》曰:袁安,字召公,除阴平长。时年饥荒,贸苍菜食租入不毕,安听使输芋,曰:"百姓饥困,长何得食穀?"先自引芋,吏皆从之。

  《汝南先贤传》曰:薛包归先人蒙侧种稻芋,稻以祭祠,芋以充饥。耽道说礼,玄虚无为。

  《列仙传》曰:酒客为梁丞,使民益种芋,三年当大饿,卒如其言,梁民不死。

  《风土记》曰:博土芋,蔓生,根如鸡鸭卵。

  《华阳国志》曰:何随,字季业,蜀郫人。母亡归送,吏饥,辄取道侧民芋,随以帛系其处,使足所取直。民相语曰:"闻何安汉清,民取粮,令为之偿。"

  《博物志》曰:野芋,食之煞人。家芋,种之三年不收,后旅生,亦不可食。

  《广志》曰:凡十四芋:有君芋,大如魁;有车毂芋,有旁巨芋,有边芋。此四芋,魁大如瓶,少子,叶如伞盖,缃色,紫茎,长丈馀,易熟,长味,芋之最善者也,茎可作羹臛。有蔓芋,缘支生,大者二三升。有鸡子芋,色黄。有百果芋,亩收百斛。有卑芋,七月熟。有九面芋,大不美。有蒙控芋,有青芋,有曹芋,子皆不可食,茎可为菹。又有百子芋,出叶榆县。有魁芋,无旁子,生永昌。

  《本草经》曰:芋,土芝,八月彩。

  左思《蜀都赋》曰:瓜畴芋区。

  ○菱

  《尔雅》曰:菱,蕨〈木麋〉。(郭璞症曰:今死晷芰也。)

  《尚书大传》曰:钜野菱。(钜野,大野也,鲁薮,今蜀山阳也。)

  《周书》曰:冬食菱藕。

  《周礼·天官下》笾人职曰:加笾之实,菱。

  《国语》曰: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屈到,楚卿;宗老,家臣,)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建,屈到之子子木,)曰:"夫子不以私欲干国之典也。"

  《汉书·循吏传》曰:龚遂为渤海太守,劝民秋冬益畜果实菱芡。

  谢承《后汉书》曰:袁闳父贺为彭城相,亡,闳到郡迎丧,饥食菱芡,渴饮行潦。

  《梁书》曰:鱼弘为湘东王镇西司马,述职西上,道中乏食,缘路彩菱,作菱饭,给所部。弘度之所,后人觅一菱不得。又於穷洲之上,捕得猕猴数百,为脯,以供酒食。

  《淮南子》曰:楚灵王作章华之台,弃疾承民之怨而立公子比,百姓避而去之,乃食菱饮水,枕块而死。

  《吕氏春秋》曰:厉叔事莒闵公,自以为不知,而去居于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餐橡栗。

  杜恕《笃论》曰:夫萍之浮,与菱之浮相似也,菱植根,萍随波。是以尧、舜叹巧言之乱德,仲尼恶紫之夺朱。

  《风俗通》曰:殿堂像东井形,刻作荷菱水物,所以厌火也。

  《罗浮山记》曰:绥宁县玄龟渊中出菱,甚为甘旨。

  《广志》曰:钜野阁菱,大於常菱。淮汉以南,凶年以芰为蔬。

  范汪《祠祭》曰:孟秋之祭菱芡。

  《楚辞》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左思《蜀都赋》曰:其沃瀛则有绿菱红莲。

  潘岳《西征赋》曰:凫跃鸿渐,唼喋菱芡。

  郭璞《江赋》曰:忽忘夕而宵归,咏彩菱以叩舷。

  曹植《九愁》曰:彩菱华而结辞。

  孙楚《论屈建文》曰:加笾之品,菱芰存焉。楚多陂塘,菱芰所生。父自嗜之而抑案。宰祝既毁就养无方之礼,又失奉死如生之义,夺乎素欲,建何忍焉!

  ○芡

  《周礼·天官下』吨人》职曰:加笾之实,芡。

  《汉书》曰:龚遂为渤海太守,劝民冬益畜果实菱芡。

  《淮南子》曰:狸头愈鼠,鸡头已瘘。(音漏。鼠啮人创,狸愈之。瘘,颈肿疾。鸡头,死晷草,幽州谓之雁头,亦愈瘘。)

  崔豹《古今注》曰:芡,鸡头也,一名雁头,一名芰。叶似荷而大,叶上蹙衄如沸。实有芒刺,其里如珠,可以疗饥止渴。

  《方言》曰:{艹役},芡,鸡头也。北燕谓之{艹役},青徐淮泗之间谓之芡。

  《说文》曰:芡,鸡头也。

  《广雅》曰:南楚江湖之间谓之鸡头,或谓之雁头。

  《本草经》曰:鸡头,一名雁实,生雷泽。

  刘騊駼《玄根赋》曰:芳林臻臻,朱竹离离。菱芡吐荣,若摅锦而布绣。

  ○莲

  《尔雅》曰:荷,芙蕖,其实莲,(莲谓房也,)其中的(莲中子也,)的中薏。(中心苦者也。)

  《毛诗曰·陈·宛丘·泽陂》曰:彼泽之陂,有蒲与莲。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史记》曰:龟千岁,游於莲叶之上焉。

  《吴时外国志》曰:大秦国有莲藕杂果。

  《宋起居注》曰:玄嘉十八年,有司奏:扬州刺史王浚解称,州治后池有两莲骈生,双房分体。又十六年,华林丞伍泳刺:双莲同幹,秀出华池。

  又曰:泰始二年八月,嘉莲双葩并实,合跗同茎,生豫州鳢湖。又六年,双莲一蒂,生东宫玄圃池。

  《三国典略》曰:齐王还邺,高丽、新罗并遣使朝贡。先是,徐州莲一茎两蒂,占云:"异木连枝,远人入欸。"斯其应也。

  《北齐书》曰:后主武平中,特进侍中崔季舒宅中池内,莲茎皆作胡人面,仍着鲜卑帽,俄而季舒见煞。

  《三国典略》曰:周平齐,齐幼主、胡太后等并归於长安。初,武成殂后有谣云:"千钱买果园,中有芙蓉树。破券不分明,莲子随他去。"调甚悲苦,至是应焉。

  又曰:高纬所幸冯淑妃,名小怜也。

  《后唐书》曰:监军张承业,本朝旧人,权贵任事,人士胁肩低首候之,惟马郁以猾稽侮狎。每宾僚宴集,承业出异方珍果陈列于前,客无敢先常者,当郁前者,食必尽。承业私戒主膳者曰:"他日马监至,惟以乾莲子置前而已!"郁至,窥之,知其不可啖。异日,靴中置铁锤,出以击之。承业大笑,曰:"为公易馔,勿败予案!"

  夏侯孝若《芙蓉赋》曰:绿房翠叶,紫饰红敷。黄螺圆出,垂甤散须。缨以金牙,点以素珠。

  孙楚《莲华赋》曰:攒聚星列,纤离相扶。皎若玄黎投幽夜,粲若邓林飞鹓雏。

  《乐府歌》曰:江南可彩莲,莲叶何田田!

  ○藕

  《尔雅》曰:荷,芙蕖,其根藕。

  《吴时外国志》曰:大秦国有莲藕杂果。

  《齐书》曰:永明中,巴东王子响杀行事刘夤等。武帝闻之,谓群臣曰:"子响遂反。"戴僧静大言曰:"诸王应自反,岂惟巴东!"武帝问其故,咎曰:天王无罪,而一时被囚!一挺藕,一杯浆,皆谘签师;签师不在,则竟日忍渴。"

  《唐史》曰:苏州进藕,其最上者名伤藕。或云荷名,或云叶甘为虫所伤,或云故伤其叶,以长其根。近多重台荷盖,莲实中又生花,亦甚异也。

  司马相如《子虚赋》曰:咀嚼菱藕。

  夏侯湛《芙蓉赋》曰:咀菱藕於玄泉。

  谢朓诗曰:秋藕折轻丝。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