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部·卷一

  ○奉使上

  《周礼·小行人》曰:使适四方,协九仪宾客之礼:朝、觐、宗、遇、会、同,君之礼也;存、覜、省、聘、问,臣之礼也。又,掌邦国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小客则受其币而听其辞。凡使为旌节。

  《礼》曰:凡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归,则必拜送於门外。若使人於君所,则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则必下堂而受命。

  《诗》曰:《四牡》,劳使臣之来也,有功而见知,则说矣。四牡騑騑,周道逶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盐,我心伤悲。

  又曰:《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左传》曰:齐使仲孙湫来省难。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为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有礼,因重固,(能重固者,因而成之。)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又曰: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柳下惠也。)齐侯未入境,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弊邑,使下臣犒执事。"

  又曰:晋侯及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於晋,且贰於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於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又《文下》曰:秦伯使西乞术来聘,且言将伐晋。襄仲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宾答曰:"不腆先君之敝器,而使下臣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国无陋矣!"厚赂之。

  又《宣十五年》曰:楚子围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使解杨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之而献於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汝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义不行二信,不受二命也。)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奉命以出,有死无霣,(音殒。)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成其君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矣,下臣获考,(考,成。)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又曰:晋侯使郤克征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於房。献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郤克请伐齐,晋侯弗许。至成公三年,卫孙桓子、臧宣叔亦乞师以伐齐,晋侯许之。

  又曰:齐叔老为季武子介,自是晋人轻鲁币,而益敬其使。

  又曰: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所举,何以堪之?祸必及子!"聘于齐,说晏平仲,谓之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於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获所归,难未歇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於栾高之难。(难在昭八年。)聘於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大带也。吴地贵缟,郑地贵纻,故名献已所贵,示损已而不为被货利。)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必败!"(败谓伯有也。)

  又曰:韩宣子如楚送女,叔向为介。郑子皮、子太叔劳诸索氏。太叔谓叔向曰:"楚王汰侈已甚,子其戒之!"叔向曰:"汰侈已甚,身之灾也,焉能及人?若奉吾币帛,慎吾威仪,守之以信,行之以礼,敬始而思终,终无不复,行而不失仪,敬而不失礼,导之以训词,奉之以旧法,考之以先王,度之以二国,虽汰侈,若我何?"

  又曰:楚费无极谮太子建,王使城父司马奋杨杀太子建。未至,而使遣之,太子奔宋。王召奋杨,使城父人执已以至。王曰:"言出於余口,入於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也已。"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奸,犯也。)逃无所入。"王曰:"归,从政如他日。"

  《论语》曰: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又曰: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史记》曰:吴季札之为使,北过徐君。徐君初好札剑,口虽弗言,季札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其宝剑,系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当谁与乎?"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又曰:赵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悉以珠饰之。春申君三千馀人,上客皆镊珠履以见。赵使大惭。

  又曰:陆贾,楚人,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辨士。居左右,常使诸侯。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贾赐佗印为南越王,佗魋结箕倨见贾。贾因说佗曰:"足下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佗乃蹶然起坐,谢贾曰:"生长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贾曰:"我与萧何、曹参、韩信孰贤?"贾曰:"王似贤之。"复问曰:"我与皇帝孰贤?"贾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从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於汉!"佗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至孝文帝元年,诏丞相陈平,举可使南越者。平言:"陆贾,先帝时曾使南越。"乃召为太中大夫,往使,因让佗自立为帝。贾至南越,王甚怒,为书谢。於是乃下令国中曰:"吾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皇帝,贤天子也。自今已后,去帝制、黄屋左纛。"贾还报,文帝大悦。

  又曰:汲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

  又曰:司马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棘火}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而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等,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还报,天子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持四乘之传,因巴蜀币物,以赂西夷。至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於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而献牛酒。

  又曰: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婿也者,女之夫。比於子馀剩,故曰赘婿。)长不满七尺,滑稽(音骨,乱也。稽者,同也。)多辨,数使诸侯,未尝诎辱。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兵,赍金百斤,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先生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来,见道旁有穰田者,操一豚蹄、酒一杯,而咒曰:'瓯窭满{艹冓}(笼也,音构。瓯窭,犹杯楼也。言丰年菜树易可满{艹冓}。)污耶满车,(污耶,下地田也。则下地田之中,有薪菜可满车也。)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所持者狭,而欲者大奢,故笑之。"於是齐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威王大悦。

  《汉书》曰:汉王曰:"孰能为我使淮南?使之发兵背楚,留项王於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万全。"随何曰:"臣请使之。"乃与二十人俱使淮南。至,太宰王之,(淮南太宰作内主也。)三日不得见。随何因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使何得见,言之而是耶,是大王所欲闻;言之而非耶,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以明背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说淮南王,王曰:"请奉命。"阴许叛楚与汉,未敢泄,楚使臣在,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曰:"九江王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惊曰:"何至是?"楚使者出,何曰:"事已构,可杀楚使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从之,遂归汉。

  又曰: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支氏,擒其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支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灭胡,闻之,乃募使者。骞应募,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往。匈奴不听去,乃留骞十馀岁,娶胡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后单于死,国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骞为人宽信,蛮夷爱之。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一名天竺国,在大夏东南数千里,人乘象以战。'臣度大夏去汉万二千里,有蜀物,其去蜀不远矣。"於是汉复事西南夷。骞从大将军击匈奴,尝谙知水草处,军须不乏。封博望侯。

  又曰:张骞使至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於东界。东界至王都数千里,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众。使还,即发使来随,欲观汉广大。以大鸟卵、梨轩善眩人献於汉。及宛西小国,皆随使献见天子。

  又曰:傅介子,昭帝使通西域。楼兰尝邀汉使杀之。后使介子往而让之。旋谓将军霍光曰:"彼王反覆,不诛,无以惩其恶。臣尝过之,近人,易就耳!愿旦往剌之,以示诸国。"光曰:"可矣。"遂奏介子行,具卒乘,赍重币,扬言赐外国,而志在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者谓王曰:"汉使持重宝行赐诸国,王不来,我之西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者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剌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为王。汉兵方至,无得辄动,动则灭国矣!"遂持王首而还诣阙。朝廷嘉之,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

  又曰:苏武,字子卿,建次子也。少以父任为郎中,武帝遣以为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堠百馀人俱。既至匈奴,致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是昆耶王姊子,与昆耶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张胜善,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爵赏。"张胜许之。事败,单于怒,欲杀汉使。左伊秩訾曰:"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常惠曰:"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佩刀自刺。卫律大惊,召医疮。单于乃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气绝。半日复息。惠、胜等号哭。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愈,单于逾欲降之。武不能屈,乃幽武大窖中,绝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令牧羊,不得食。掘野鼠去草实,食之。杖汉节,旄尽落,积五六年,昭帝即位,与匈奴和亲,求武,匈奴绐言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夜见汉使,教使谓单于曰:"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具言武在北海大泽中牧羊。"使者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大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乃召武,相随官属等九人归汉。武以元始六年春至京师,拜典属国。常惠等皆为郎。

  又曰:郑吉,会稽人,累迁卫司马。神爵中,日逐王乱匈奴,欲降汉,使人与吉相闻,於是汉使吉迎之。日逐王并口万二千,随吉至河曲,遂将诣京师。吉既破车师,降日遂王,威震西域,遂护车师以西,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

  又曰:陈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谋策,喜奇功。所过城邑山川,常登望远,以观形势。常患位卑权轻,不决胸臆之谋。时西方郅支单于常杀汉使,侵横诸国,朝廷患之。谷吉上书愿往谕王,遇害。乃遣汤与甘延寿使于西域,阳谓延寿曰:"郅支单于结怨诸夷,屈辱汉使,朝廷患之久矣。虽然,蛮夷无金城汤池之固、坚弩之器,恩义不行,彼可取也。若举屯田吏士,并发乌孙兵,直抵城下,彼亡无所保,千载之功可致也!"延寿然之,请奏,汤曰:"不可,不如矫诏而发之。"延寿不从。会延寿疾卧,汤因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胡汉四万馀骑,置官吏而发也。已行,延寿闻而惊起止之。汤按剑叱之,曰:"大众已集,竖子胡敢沮众耶!"乃上疏自劾矫制之状,因分兵葱领、赤谷两道,鼓行而西。去单于城三十里,止而营。单于怪之,使人问之曰:"汉兵何来?"汤曰:"见单于亡国,本屈意康居,故来护单于耳。"单于不知意旨,犹豫无备。因夜进兵围城,迟明拔之,斩郅支单于以归。

  又曰: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议大夫。宽饶为卫司马,有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旨。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廷尉处其法,半用半不用。(以其峻刻,故有不用者。)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之清平。

  又曰:终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后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