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部·卷十四

  ○仙经上

  《仙经》曰:九转丹、金液经、守一诀,皆在昆仑五城内。藏以玉函,书以金札,封以紫泥,印以中章。

  《抱朴子》曰:余闻郑咀茉道书之重者,莫过於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古者仙官志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授也。授之四十年一传,传之诀朱而盟,委信为约。诸名山五岳,皆以此书,但藏於石室幽隐之地。应得道者入山,精诚思之,则山神自开山,令人见之,如帛仲理者於山中得之是也。有此书者,当须清洁。每有所为,必先白之,如奉君父。其经曰:"有三皇文者,辟邪恶鬼,瘟疫横祸。"又次有玉女隐微一卷,可化形为飞龙、杂兽、金玉、木石,兴致云雨之类,亦大术也。其淮南鸿宝万毕之书不能过也。郑君博极五经,知道者也。兼综九宫三棋,推步天下河雒(与洛同)谶纬。太和元年,知季辰之乱,江南将鼎沸,负笈将仙药东入霍山,莫所知之。

  又曰:家有五岳真形图辟恶,人不能害。

  又曰:黄老玄圣深识独见,开秘文於名山,授仙经於神人,蹶埃尘以遣累,凌太遐以高跻,金石龟鹤与之等寿。念有志於将来,愍信者之无闻,垂以方法,炳然着明。浅见之徒,区区所守,甘於蓼而酣於醨,知饮食过度而速病而不能节,知极情恣欲而致损,而不能割。神仙可得,安能信乎?按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授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故胎育之中,己含道性,及其有识,心好其事,必遇明师而得其法,不然则不信不求,求亦不得。夫百年之寿三万馀日,幼弱则未有所知,衰迈则欢乐并废。童蒙昏老,除数十年,而险厄忧病,又相寻焉。居世之年,略销其半,人凡得寿,不过五六十,咄(丁骨切。)嗟咸尽,除哀忧昏耄,六七千日耳。顾眄己尽,况于全百年者万尾筳焉。谛而念之,亦无笑夏虫朝菌也。盖知道者所至悲也。

  《太上太霄琅书》曰:道本无形,应感生象。大象无象,象妙难明。故见真文,结空成字。

  又曰:太上真人灵宝秘文内符者,九天真王、三天真皇以授帝喾,藏於锺山北阿。夏禹治水毕,诣锺山。锺山真人以授之。禹还会稽,更撰定为二通。一通藏苗山山〈石敢〉,须万年劫会乃出。一通绢写付云水洞室,须甲申期至,令与理水传伯长等。

  又曰:吴王阖闾十二年正月,使龙威丈人入包山洞庭取之以出,有符而无说。又齐人乐子长授之於霍林山人韩众,乃敷演服御之方,藏於东海北阴之室。太一金液经者,按《剑经序》云:高丘子服金液水,长史书云:欲合金液,意皆是此方,今有葛洪注,是郗愔黄素书。又有别诀一卷,此亦太清上丹法也。

  《登真隐诀》曰:杨君、许长史其书《洞房经》於小碧笺纸。又云篆书白麻纸。

  又曰:八素之经,是圣君以白素之缯、八色之彩笔自书也。

  《灵书经》曰:昔龙汉之年,高上大圣以紫笔书空青之林撰出妙经灵宝真文,出法度人也。

  《金根经》曰:太阳金童、太阴玉女传紫书上法。

  又曰:西华玉女在仙都守卫藏天隐月之经,《龙飞尺素隐诀》云:天帝君命羽仙侍郎执金案以请经。

  《真诰》曰:上清九真中经内诀,是太极真人赤松子撰。

  又曰:华阳中玉碣文云:养存三元洞,我玉文领理八老二十四真,不眠内视,此仙之要言也。

  又曰:《宝神经》,裴清虚,(裴真君也。)锦囊中书也,侍者常所带者。斐昔从紫微夫人授此书也。

  又曰:玄圃北坛西瑶之上台也,天真秘文尽在其内。

  又曰:九华真妃与紫微王夫人、南岳魏夫人同降,真妃坐良久,拇庶侍女发检囊中,出二卷书付杨君,一上清玉霞紫映内观隐书,一上清还晨归童日晖中玄书。此是三元八会之书。杨君既究识真字,令作隶字显之耳。道有八素真经,太上之隐书也。又有九真中经,老君之秘言也。黄书亦要长生之诀也。青要紫书,金根众文,玉清真诀,三九素言,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白简青录,紫度炎老,此皆道之经也。又有飞步七元天纲之经,粕变神法七转之经。又大洞真经三十九篇,太丹隐书,八禀十诀,天关三图,七星移度,九丹变化,胎精中记,九赤班符,封山隧海,金液神丹,太极隐芝,五行秘符,曲素辞诀,黄水月华,徊水玉精,水阳青英,绛树青实,琅玕华丹,天皇象符以合元气,白羽紫盖以游五岳,三皇内文以召天地神灵,玉珮金珰以登天极,素奏丹符以召六甲,金真玉光以映天下,八景之与游行太清,飞行之羽以超虚空。

  刘向《列仙传序》曰:《列仙传》,汉光禄大夫刘向所撰也。初,武帝好方士,淮南王安亦招宾客,有枕中鸿宝之书。先是安谋叛伏诛,向父德为武帝治淮南狱,得其书。向幼而读之,以为奇。及宣帝即位,修武帝故事,向与王褒等以通博有俊才,进侍左右。向又见淮南铸金之术,上言黄金可成。上使向与典尚方铸金,费多不验,下吏当死。兄安阳成侯安民乞入国户半赎向罪,上亦奇其材,得减死论,诏为黄门侍郎,讲五经於石渠。至成帝时,向既司典籍,见上颇修神仙事,遂修上古以来及三代秦汉博彩诸技涸神仙事。

  《穆天子传》曰:升昆仑之墟,以观黄帝之宫,具斋戒以祀,登舂山,即玄圃也。昆仑之山,地方二千里,有曾城九重,是谓阆风玄圃。

  《山海经》云:明明昆仑,玄圃其上。穆天子勒铭於玄圃,以昭后世。天子於王母觞於瑶池之上,王母为谣白云在天,於是天子升于崦嵫,(日入处山也。)乃纪迹於崦山。

  《茅盈传》曰:王母谓茅盈曰:"玉珮金珰之道,太极玄真之经,能之者皆飞行大墟。"王母命西域王总真一一解释玄真之经。又自敷演金珰之经,口授於盈曰:"金珰者,上清之华盖,阴景之内真。玉珮者,太上之隐玄,洞飞之宝章。得其道者,上陟云汉,宴寝太极,元始太常之言,是太宵二景隐书玉珮金珰之文章也。"又有阴阳二景内真符,与本文相随。太上法惟令授诸司命,子玉札玄挺,绿字刊金,黄蝾内曜,素书上清,与当为上卿之君,司命之任矣。然不先闻明堂玄真之道,亦未由得太宵隐书也。玄真之道,是食日月之法,炼五神之术耳。其经曰:'太上玄玄,双神四明。玄真内映,明堂外清。吞息二晖,长生神精。上补司命,监御万灵。六华充溢,彻视黄宁。'凡四十字,太上刻於凤台南阙也。非总真弟子而不教,非司命之挺而不传也。太上真官用日霞之道,挹二景之法,使通灵致真,体生玉映,役命万神,上昇帝房。昔锺山真公用此玄真法耳。"王君乃将盈归西域,依承真诀,按而行之,三年之中,面生玉泽。后王君又赐盈九转还丹及方一道,立坛结盟,约不得传泄。乃遣令归,告曰:"复百年求我於南岳,将授汝仙官於吴越。"盈后得仙,居句曲山,邦人因改句曲之名为茅君之山。时茅君二弟闻盈,方信有仙矣,弃官而去,渡江求兄。相见,告二弟真诀。一十八年,道成。因使更斋戒三年,授以上道,使存明堂玄真之气。盈乃启王君,自说二弟得为地仙之法,要当授录珮带真极之符。王君赐玄水玉液,绛日丹芝,可授齄弟斋戒三月而服之。盈命飚车与二弟诣青州,请书名金简,又诣西城洞宫,朝见总真上宰,次南诣衡山之朱台,谒太虚赤真人,归方诸请地仙二真之策,造赤城授真变神符。又之罗霍,求华旌绣幡,又上登九宫,诣金阙之下,授圣君之书,顿首於阙下三月。於是圣君命九微太真上相王大司命高晨师青童君,使上诣太上,请朱冠使者下拜二弟於金阙下,授二弟真简而还。

  又曰:神仙经黄白方二十五卷,千有馀首。然率多深微难知,其可解分明者少许耳。世人多疑此事为虚诞,与不信神仙者正同耳。余昔从郑君授九丹及金液经,因复求授黄白中经五卷。郑咀茉曾与左慈於庐江铜山中试作,皆成也。然斋洁禁忌之勤苦,与合九丹神仙药尾也。俗人多讥余好攻异端,谓余欲强通天下之不通,若方诸所得水火,岂与常水火别哉?自然之所感致,非穷理尽性,不能究其指归;非原始要终,不能得其情状。成都内史吴太文,博达多知,亦自说昔事道士李根,见根术有所成,不得其术,令百日斋戒。太史又连在官,终不能得,恒叹息,言人间不足处也。

  《太真科》曰:清虚小有天王,撰三天一正法经。

  《金液经》曰:太初混元皇经以陈上真绛晨,封之玉箧。至道之大,合符天图,三丹要言,太皇所纪,之秘玉堂,勿传其旨。太真玄丹经刻于清虚之堂,太皇君之宝章也。命曰紫蕊明珠之丹。开元回化,混尔而分。阴阳屡变,其道自然。玄图七转,至九而还。大黄首篇,是曰玉虚。上真保之,命曰元经。上清洞真玉经曰,太上八景章皆刻于东华仙台,不宣於世。其授帝君九阴诀,盟用素丝绛币,此日晖之誓也。其授太上结邻章,盟用碧币,此月华之誓也。

  《太一帝君洞真玄经》曰:有玉女在太上六合紫房之内,侍卫太丹隐书。

  《马明生内传》曰:灵宝天书,封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宫,西华玉女金晨紫童典卫之。

  《玉光八景经》曰:金华之玉晨晨童侍卫玉光八景之经。

  《太上黄素经》曰:凡读太丹隐书金华洞房及雌一宝章者,是能餐味玄真,触类无滞,感召太素,陟降九真,得称为三元丹法师,总领上真。

  《九真中经》曰:西玄仙洞台中有《郁仪》《邻结》二经,玉简金字玉检曰青笔书三元玉检上元检。

  《后大洞经》曰:西灵玉童在当寒台,侍卫《八景玉录经》。

  《后圣君列纪》曰:龟母按笔,玉童结编,名曰《灵书紫文上经》。

  三皇经内音曰:凡书此内音之符,以黄笔为文,成篆隶科斗之字,记造化人伦之始。

  《丰都六宫下制北帝文》曰:人之死生,玉帝刻石隐铭,以书六宫北壁,制检群凶。

  又云:刻石隐文以朱书青缯三尺珮之,万神朝己,此玄古之道也。

  又云:酆都山洞中,玉帝隐铭凡九十一言,刻石书丰都山洞天六宫北壁。六宫,万神之灵也。

  又云:玉清隐书洞景金玄之章,刻石隐铭,此音发於自然之篇。九天玉章,其词幽奥,非始学凡夫所可竟通,非大帝下降,不得演究创竖也。

  又《金根经》云:凡修金玄当珮隐铭。

  《玉帝七圣玄记》曰:列名上清者,皆刻注於玄圃,得为太平之真也。故太上诰命记乎玉文,非以简札翰墨所能宣也。

  《玉清隐书》曰:玄羽玉郎以《玄羽玉经》授太素三元高上玉贤之宾。

  又曰:景玉童在灵景之阙,琼霞之房,侍卫上皇玉惠玉清之隐书。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