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卷三十四

  ○征伐上

  《释名》曰:伐,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

  《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书》曰:葛伯仇饷汤,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

  又曰: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

  《诗》曰:《东山》,周公东征也。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又曰:《六月》,宣王北伐也。六月栖栖,戎车既饰。四牡骙骙,载是常服。薄伐獫狁,以奏肤功。有严有翼,共武之服。

  又曰:《采芑》宣王南征也。蠢尔蛮荆,大邦为柔。

  又曰: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又曰: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

  又曰:笃生武王,保祐命尔,燮伐大商。(燮,和也。)

  又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谅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肆,疾也。)

  又曰:《文王有声》继伐也。武王能广文王之声,卒其伐功也。

  又曰: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褒荆之旅。(《传》云:罙,深也。笺云:有钟鼓曰伐。冞,冒也。殷道衰而楚人叛商宗挞,然奋扬威武出兵伐之也。)

  《礼记》曰:吴侵陈,斩祀杀厉。(祀神谓有屋树者。厉,疾病。)师还出境,陈太宰嚭使於师。夫差谓行人仪曰:"是夫也,多善言,盍尝问焉?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者则谓之何?"(太宰、行人,官名。)太宰嚭曰:"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获,犹系虏之人。二毛,发鬓斑白者。)今斯师也,杀厉与?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欲微切之,故其言似若不审也。)曰:"反尔地,归尔子,则谓之何?"曰:"君王讨毙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者也。"(又微之,终其意也。吴、楚、晋号称王。)

  《周礼》曰:大司马之职,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侵外,则墠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犯令侵政,则杜之;放杀其君,则残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大戴礼》曰:明主之所征,必道之所废者也。彼废道而不行,然后诛其君,改其政,吊其民,而不夺其财也。故曰明主之征也,犹时雨也,至则民说。

  《左传》曰:夏,郑人侵许。凡师有锺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又曰:吴子诸樊伐楚,门于巢。(巩巢门也。)巢牛臣曰:"吴王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我获射之,必殪。(殪,死。)是君也,疆其少安!"吴子门焉,牛臣隐於短墙以射之,卒。

  又曰:晋师伐楚至於邲,楚师出阵。楚将孙叔敖曰:"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诗》云:"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先人也。(元戎,戎车在前军。言王者军行必有戎车十乘,在前开道,先人为备御之也。)《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夺,敌战也。)遂疾进师,车骑卒奔,乘晋师。荀林父不知所为,鼓於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两手曰掬。)下军裨将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故败而先济。

  又曰:晋伐齐,齐侯驾,将走邮棠。(邮棠,齐邑。邮,羽求切。)太子与郭荣扣马,(太子,光也。荣,齐大夫。)曰:师速而疾,略也。(言欲行略其地,无久攻意。)将退矣,君何惧焉!且社稷之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将犯之,太子抽剑断鞅,乃止。于是,晋师东侵至潍,南及沂。(齐侯纳太子谏,故获不败也。)

  又曰: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成,平。)陈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公也。)陈侯曰:"宋、卫实难,(可畏难也。)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又曰:齐君之无道也。兴师而伐远,方会之。

  又曰: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於难。隋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又曰:初,北戎病齐,诸侯救之。郑公子忽有功焉。齐人饩诸侯,使鲁次之以周班,后郑,郑人怒,请师於齐。齐人以卫师助之,故不称侵伐。

  又曰:吴伐郯,郯成。季文子曰:"中国不振旅,蛮夷入伐,而莫之或恤。"

  又曰: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谓二年假晋道伐夏阳也。)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辅,颊辅。车,牙车也。)公不听,后遂为晋所灭。

  又曰: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衣之偏衣,佩之金玦。先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又何患焉!"狐突曰:"尨凉冬杀,金寒玦离,胡可恃也?"里克曰:"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将焉用之也。"

  又:齐侯伐楚,楚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尔,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何故也?"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汝实征之。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供,寡人是徵。昭王南征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又曰:卫人以燕师伐郑。郑祭足、原繁、泄驾以三军军其前,曼伯与子元潜军军其后。燕人畏郑三军而不虞制人。君子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又曰:十年,公会郑伯伐宋。壬申,公败宋师于菅。庚午,郑师入郜;辛未,归于我。(郑伯后期,而公独败宋师,故郑伯独进兵以入郜。入而不贪,命鲁取之,推功上爵,让以自赞也。)君子谓郑庄公曰:"於是乎可谓正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

  又曰:卫大旱,宁庄子曰:"周饥克殷而年丰,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伯,长也。)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从之,师兴而雨。

  又曰:公伐邾,取须句。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卑,小也。)臧文仲曰:"国无小,不可易也。蜂虿有毒,而况国乎?"弗听。及邾,战於升陉,我师败绩。

  又曰:楚子以诸侯伐吴。使屈申围朱方,(朱方,吴邑,庆封所封也。屈申,屈荡之子也。)克之。执庆封而尽灭其族。(庆封以襄二十八年奔吴也。)将戮庆封。椒举曰:"臣闻无瑕者可以戮人。其肯从於戮乎?"(言不肯默而从戮也。)王不听,负之斧钺,以徇于诸侯,使言曰:"无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其大夫。"(齐崔杼弑其君,庆封其党也,故以弑君罪责之。)庆封曰:"无或如楚恭王之庶子围,弑其君兄之子麇而代之,以盟诸侯。"王使速杀之。

  又曰:四月,郑人侵卫牧,(牧卫邑也。《经》书夏四月葬卫桓公。今《传》直言夏而更以四月附郑人侵卫牧者於下事宜得月以明事之先后,故不复备举《经》文也。)以报东门之役。(东门役在四年。)

  又曰:秋,卫伐邢以报免有之役。(邢不速退,所以独见伐也。)

  又曰:夏,赵盾救焦,遂自阴地,有诸侯之师侵郑,以报大棘之役。

  又曰:晋荀息请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於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在。"对曰:"宫之奇为人懦,不能强谏,且少长於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於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軨,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惟君故。今虢为不道,保於逆旅,侵獘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於虢。"虞公许之。

  又曰:晋侯伐曹,假道於卫。(曹在卫东故也。)卫人不许,还自南,河济,(从汲郡南度,出卫南而东也。)侵曹伐卫。

  《公羊传》曰: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战,不言伐何?避嫌也。

  又曰:二月,公侵宋。曷为或言侵、或言伐?粗者曰侵,精者曰伐。(注云:精,犹精密也。推兵入境伐击之益深,用意稍精密者也。)

  《论语》曰: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又曰: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韩诗外传》曰:楚王欲伐晋,告士大夫有谏者死。叔敖曰:"臣园中有榆,榆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不知螳螂在其后,欲获而食之,螳螂取蝉,不知黄雀在其后。"

  又曰:修武属河内,本殷之宁邑。武王伐纣,勒兵於宁,改曰"修武",今怀州也。

  《家语》曰:孔子言於定公曰:"大夫家无藏甲,邑无百雉之城,(高丈长丈曰堵,三堵曰雉。)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叔孙辄不得意於季氏,因费宰公不狃率费人以袭鲁,攻之入,及台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勒士众下伐之。费人北,遂隳之。强公室,弱私家,尊君卑臣,政化大行。

  又曰:孔子曰:"明王之征,犹时雨之降。行地弥博,得亲弥众,是还师於衽席之上也。"

  《国语》曰:吴伐越,越王勾践请嫡女执箕帚,嫡男奉盥匜,(匜,沃盥器也。)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懈于王府。吴王曰:"吾将许越成。"申胥谏曰:(申胥,楚臣伍胥。)"不可许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於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吴王不听,乃许盟。将伐齐,申胥谏曰:"越之在吴,犹人有腹心之疾。今非越是图,而齐、鲁为忧。夫齐、鲁譬诸疾,疥癣也,岂能涉江、淮与我争此地哉?"王弗听。

  又曰:谋甫谏曰:"不可。先王之於民,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昔我先王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於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弈世载德,不忝前人。至於武王,昭前人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於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国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又不至则修刑。於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於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其德,无勤民於远矣。是以近无不至,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仕之终也,大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也。吾闻夫犬戎树惇,率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又曰:文公即位二年,欲用其民,(用,其征伐。)子犯曰:"民未知义,(未知尊上之义。)盍纳天子以示之义?"(时天子以子带之难在郑地汜。)乃纳襄王於周。公曰:"可矣乎?"对曰:"民未知信。"乃伐原。(谓信上令以五日之粮,粮尽不降命去之。)曰:"可矣乎?"对曰:"民未知礼,盍大蒐,备师尚礼以示之?"(蒐所以明尊卑、顺少长、习威仪也。)乃大蒐於被庐。(被庐,晋地。)作三军。使郤縠将中军,以为大政,(大掌国政。)郄溱佐之。子犯曰:"可矣。"(可用也。)遂伐曹、卫,出穀戍,释宋围,败楚师于城濮。于是乎遂伯。(穀,齐地也。)

  《战国策》曰:赵且伐燕。苏代谓燕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见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蚌脯。'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有死鹬。'两者不能相舍,而渔者并擒之。今赵且伐燕,不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大王熟计之。"惠王曰:"善。"乃止。

  又曰:苏秦谓秦惠王曰:"战车万乘,奋击百万,可并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郊。"王曰:"寡人闻:毛羽不丰满,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秦曰:"臣固疑大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蒲逐,黄帝伐涿鹿,尧伐欢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王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罔有不战者也。夫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自攻,迫则杖戟相踵,兵胜於外,义强於内,威在於上,民伏于下。今欲并天下,陵万乘,黜敌国,制海内,臣诸侯,非兵不可。"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