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卷二十四

  ○示缓

  《战国策》曰:秦伐韩,军於阏与。赵王召问赵奢,对曰:"道远险狭,难救,譬犹两鼠斗於穴中也。将勇者胜。"王令奢救之。军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垒。秦间来,奢善食遣之。间以报,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奢纵兵击,破之,阏与围解。

  《通典》曰:曹公进军攻袁尚将审配於邺,先凿堑围城,周回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审配遥见,笑而不出争利。曹公令一夜浚之,广深二丈,决漳水以灌之。数月,城中饿死过半,尚将马延临阵降,遂克邺城。

  又曰:魏将司马宣王征公孙文懿。贼保襄平,宣王进军围之。会霖潦大水,平地数尺,三军恐惧,欲移营。宣王令军中敢有言徙者斩,都督令史张静犯令,斩之,军中乃定。贼恃水,樵木自若,诸将欲取之,皆不听。司马陈珪曰:"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宣王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於达,而粮不淹一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欲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攻战,但恐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使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安肯束手!当示无能为之,若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既而雨止,遂合围,起土山地道,楯橹钩橦竟发,矢石雨下,昼夜攻而拔之。

  又曰:万俟丑奴称乱关右,魏将贺拔岳讨之,军於汧、渭之间,宣告远近曰:"今气候渐热,非征讨之时,至秋凉更图进取。"丑奴闻之,遂以为实,分遣诸军散营,农於岐州之北。百里细川,因险立栅,其千人以下为栅者亦有数处,且田且守。岳知其势分,乃密严备,晡时潜遣轻骑先行断路,於后诸军尽发,昧朝攻围元进栅,拔之,诸所俘执者皆放之,自馀栅悉降。岳宣言径趋泾州,其刺史侯长贵亦以城降,丑奴乃弃平亭而走。

  《晋书·安平献王孚传》曰:吴诸葛恪围新城,以孚督诸军二十万御之。孚次寿春,遣毌丘俭、文钦等讨之。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争力也。"故稽留月馀乃进军,吴师望风而退。

  《宋书》曰:临烈王道规曰:"兵法:屈申有时,不可苟进。诸桓世居西楚,群小皆为竭力,桓振勇冠三军,难以争胜,且可顿兵养锐,徐以计策縻之,不忧不克也。

  ○务速

  《孙子》曰:久则顿兵挫锐,攻城则力屈。(顿,弊。屈,尽。)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顿兵挫锐,力屈货殚,(音单。)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故兵闻拙速,(虽拙有速胜也。)未有工之久也。夫久兵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左传》曰:先轸曰:"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又曰:楚子伐随,随少师谓随侯曰:"必速战。不然,将失楚师。"

  又曰:武城黑谓子常曰:"吴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战。"

  《魏志》曰:夏侯渊,性果悍,进军疾速。人歌曰:"夏侯渊,三日六百五日千。"

  《晋书·吕光载记》曰:光行至高昌,闻坚寇晋,光欲更须后命,部将杜进曰:"节下任全方面,赴机宜速,何不了而留乎?"

  又曰:杜预破吴,众议且候来冬。预曰:"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乃平之也。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后秦姚苌与苻登相持,苌将荀曜据逆万堡,密引苻登。苌与登战,败於马头原,收众复战。姚硕德谓诸将曰:"上慎於轻战,每欲以计取之,今战既失利,而更逼贼者何也?"苌闻之,而谓硕德曰:"登用兵迟缓,不识虚实,今轻兵直进,遥据吾东,必荀曜竖子与之连结也。事久变成,其祸难测,所以速战者,欲使竖子谋之未就,好之未深,散败其事耳。"果大败之。

  又曰:姚苌与苻登相持未解,登将魏褐飞自称大将军、冲天王,率氐胡万人攻苌将姚当於杏城,苌将雷恶地叛应褐飞,攻苌将姚汉得於李润。苌议将讨之,群臣咸曰:"陛下不忧六十里苻登,乃忧六百里褐飞?"苌曰:"登非可卒殄,吾城亦非登所能卒图。恶地多智,非常人也。南引褐飞,东结董咸,甘言美说以成奸谋,若得杏城、李润,恶地据之,控制远近,相为羽翼,长安东北非复吾有。"于是潜军赴之。苌将众不满两千,褐飞、恶地众至数万,氐胡赴之者首尾不绝。苌每见一军至,辄有喜色。群下怪而问之,苌曰:"今同恶相济,皆来会集,吾得乘胜席卷,一举而覆其巢穴,东北无复馀也。"褐飞等以苌兵少,尽众来攻。苌固垒不战,示之以弱,潜遣子崇率骑数百,出其不意,以乘其后。褐飞兵扰乱,苌遣将王超等率步骑击之,褐飞众大溃,斩褐飞。恶地请降,苌待之如初。

  《通典》曰:后汉末,荀攸从曹公征吕布,至下邳,布败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曹公欲还。攸与郭嘉说公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三军以气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且布之谋主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衰而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擒布。

  又曰:蜀将诸葛亮伐魏,魏将司马宣王、郭淮等御亮。张郃劝宣王分军住雍、郿为后镇,宣王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擒也。"遂进军隃、(音舒。)縻。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宣王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於是卷甲晨夜赴之,亮睹尘而遁。宣王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忌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宣王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也。

  又曰:蜀将孟达之降魏也,魏朝以达领新城太守,假节。达於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谋泄,将举兵,司马宣王秉政,恐达速发,以书安之。达得书,犹豫不决。宣王乃潜军进,诸将皆言达与二贼交构,宜审察而后动。宣王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往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蜀各遣其将救达,宣王分诸将以拒之。初,达与诸葛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返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於城外为水栅以自固。宣王度其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刘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遂斩达。

  又曰:东魏荆州刺史辛纂据穰城。西魏将杨忠从独孤信讨之。纂迎战,败退走。信令忠为前驱,驰至其城北,叱门者曰:"今大军已至,城中有应,尔等求活,何不避走!"闻者尽散。忠乘而入,弯弓大呼,纂兵卫百馀人莫之敢御,遂斩纂以徇,城中慑伏。

  《唐书》曰:隋末,高祖义兵发太原,次灵石县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之。会久雨粮尽,与长史裴寂及诸将议曰:"宋老生顿霍邑,屈突通镇河东,二人同心,非造次可进。"欲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今遇小敌,便即班师,将恐义从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高祖乃止,太宗引师赴霍邑,遂平老生也。

  又曰:武德中,太宗征薛仁杲,其将宗罗侯来拒,大破於浅水原。因率左右二十馀骑追奔,直趣折摭以乘之。仁杲列阵城下,太宗据泾水以临贼,徒气沮,无敢进战。其骁将泽幹等数人临阵来降,请还取马。太宗纵遣之,於是各乘良马,须臾并至,仁杲大惧,婴城自守。太宗具知贼中虚实,将夕,大军继至,四面合围。因纵辩士谕以祸福,仁杲遂开门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罗侯恃往前之胜,兼复养锐日久,见吾不出,意在相轻。今喜吾悉出兵来战,吾虽破之,擒杀盖少。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且其兵众皆陇西人,一败被追,不及回顾,散归陇外,则折摭自虚,我军随而迫之,所以惧而降也。此乃成算,诸君尽不见耶?"

  又曰:武后初,徐敬业举兵於江都,称匡复皇家,以盩厔尉魏思温为谋主,问计於思温,对曰:"明公既以太后幽絷少主,志在於匡复,兵贵神速,但宜早渡淮北,亲率大众直入东都。山东将士知公有勤王之举,必以死从。此即指日刻期,天下必定。"敬业将从其策,薛璋又说曰:"金陵之地,王气已见,宜早应之。兼有大江设险,足可以自固。请且攻取常、润等州,以为王霸之业,然后率兵北上,鼓行而前。此则退有所归,进无不利,实为良算也。"敬业以为然,乃自率兵四千人南渡,以击润州。思温密谓杜求仁曰:"兵势宜合,不可分。今敬业不知,并力渡淮,率山东之众以取洛阳,必是无能成事命也可知。"敬业寻亦悔之,所以遂败。

  《吕氏春秋》曰:凡兵,欲急疾捷,不可久处,所以兔起凫举。(喻急疾也。)虽有江河之险,则陵之;虽有太山之塞,遂逾之。

  《卫公兵法》曰:用兵上神,战贵其速。简练士卒,申明号令,晓其目以麾帜,习其耳以鼓金,严赏罚以戒之,重刍豢以养之,浚沟堑以防之,指山川以导之,召才能以任之,述奇正以教之:如此,则虽敌人有雷电之疾,而我亦有所待也。若兵无先备,则卒不应;卒不应,则失於机;失於机,则后於事;后於事,则不制胜而军覆矣。故《吕氏春秋》云:"凡兵者,欲急捷,所以一决取胜,不可久而用之矣。"或曰:"兵之情惟主速,乘人之不及;然敌将多谋,戎卒辑睦,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答曰:"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其持久,安可犯之哉!廉颇之拒白起,守而不战;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进是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