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務本

  人君之大患也,莫大於詳於小事而略於大道,察於(原作"其",據《治要》改)近物而闇於遠圖(《治要》作"數")。故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亂也。未有如此而不亡也。夫詳於小事而察於近物者,謂耳聽乎(《治要》作"於")絲竹歌謡之和,目視(《治要》作"明")乎琱琢采色之章,口給乎辯慧切對之辭,心通乎短言小說之文,手習乎射御書數之巧,體騖(《治要》作"比")乎俯仰折《治要》作"般")旋之容:凡此數者("數"字原脫,據《治要》補),觀之足以盡人之心,學之足以動人之志(《治要》作"勤人之思")。且先王之末敎也,非有小才小智(《治要》作"小才智")則亦不能爲也。是故能爲(《治要》無"為"字)之者,莫不自悅乎其事而無取於人,以人皆不能故也(《治要》作"皆以不能故也")。夫居南面之尊("夫"下《治要》有"君"字。徐湘琳曰:"錢校云,似與'居'字行近而衍。"),秉生殺之權者,其勢固足以勝人也(《治要》作"矣"),而加之("之"字原脱,據《治要》補)以勝人之能,懷是己(《治要》作"足己")之心,誰敢犯之者乎?以匹夫行之,猶莫之敢規也,而况於人君哉("於"字原脱,據《治要》補)!故罪惡若山而己不見也,謗聲若雷而己不聞也(《治要》無二"也"字),豈不甚矣乎(《治要》無"矣"字)!

  夫小事者味甘而大道者醇淡,近物者易驗而遠數者難效("近"前《治要》有"而"字),非大明君子則不能兼通者(《治要》無"者"字)也。故皆惑於所甘而不能至乎所淡,眩(《治要》作"炫")於所易而不能反(《治要》作"及",疑非)於所難,是以治君世寡而亂君世多也。故人君之所務者,其在大道遠數乎?大道遠數者,爲(《治要》作"謂")仁足以覆幬(《治要》作"燾")群生,惠足以撫養百姓,明足以照見四方,智足以統理萬物,權足以應變(原作"變應",据《治要》乙)無端,義足以阜生財用,威足以禁遏姦非,武足以平定禍亂。詳於聽受,而審於官人,逹於興廢之原,通於安危之分,如此則君道畢矣。

  夫人君非無治爲也,失(徐本誤作"夫",並曰:"疑当作'知'。"按程本、四庫本及底本均作"失"。)所先後故也。道有本末,事有輕重,聖人之異乎人者無他焉,蓋如此而已矣。魯桓公容貌美麗(徐湘琳曰:"桓,當作'莊'。",且多技藝,然而無君才大智,不能以禮防正其母,使與齊侯淫亂不絶,驅馳道路,故《詩》刺之曰:"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旣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下及昭公,亦善有容儀之習,以亟其朝晉也,自郊勞至於贈賄,禮無違者。然而不恤國政,政在大夫弗能取也,子家覊賢而不能用也,奸大國之明禁,凌虐小國,利人之難而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其他,思莫在於公,不圖其終,卒有岀奔之禍。《春秋》書而絶之曰:"公孫於齊,次於陽州。"故《春秋外傳》曰:"國君者服寵以爲美,安民以爲樂,聽德以爲聦,致遠以爲明。"又《詩》陳文王之德曰:"惟此文王(徐湘琳曰:"錢校云,《詩》本作'維此王季'。《樂記》及《左》昭十八年引並作'惟此文王'。《正義》曰:'維此王季,《左传》言唯此文王者,經涉亂離,師有異讀,後人因即存之,不敢追改。今王肅注及《韓詩》亦作文王。'案《樂記》未引首二句,錢氏誤。胡元玉《壁沼集》:'《左傳》、《韓詩》、《毛詩》皆當作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旣受帝祉,施于孫子。"心能制義曰度,德政應和曰貊,照監四方曰明,施勤無私曰類,敎誨不倦曰長,賞慶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順,擇善而從曰比,經緯天地曰文,如此則爲九德之美,何技藝之尚哉!

  今使人君視如離婁,聦(《治要》作"聽")如師曠,御如王良,射如夷羿,書如史籕,計如隸首,走追駟馬,力折門鍵(孫詒讓《札迻》:"案,折當作扚,或作招。《淮南子·道應訓》:'孔子勁能扚國門之關。'許注云:'扚,引也。'今本'扚'譌從木,此據《史記·天官書》索引正。門鍵,即門關也。又《主術訓》雲'孔子力招城關',高注云:'招,舉也。'《列子·說符篇》云:'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張注云:'拓,舉也。'《釋文》云'拓,一作招'是也。《文選》(《吳都賦》)李注引亦作'招'。扚、招與'折'形並相近。"按徐本所言同此,而未明其所出。),有此六者,可謂善於有司之職矣(《治要》無"矣"字),何益於治乎?無此六者,可謂乏於有司之職矣(《治要》無"矣"字),何增於亂乎?必以廢仁義,妨道德(《治要》有"矣"字),何則?小器弗能兼容,治亂旣(《治要》作"又")不繫於此,而中才之人所("所"字原脱,據《治要》補)好也。昔潞豐舒、晉智伯瑶之亡(此九字原作"路豐舒晉知其亡",据《治要》改補)也,皆怙其三才(《治要》作"材"),恃其五賢,而以不仁之故也。故人君多技藝、好小智、而不通於大道("道"原作"倫",據《治要》改)者,適足以距諌者之說而鉗忠直之口也,祇足以追亡國之迹(《治要》作"跡")而背安家之軌也。不其然耶,不其然耶!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