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儒学案上·琼山赵考古先生谦

  赵谦字撝谦,初名古则,余姚人也。秦王廷美之后,降为农家。就外傅於崇山寺,达旦忘寐。年十七八,东游,受业天台郑四表之门。四表学於张以忠,以忠学於王伯武。伯武,胡云峰之高第弟子也。洪武十二年,徵修《正韵》,已别用为中都国子典簿。然以其说授之门人宋燧者,多採入於《正韵》。在中都,又以同官不合而罢归。筑考古台,读书其上。谓六经子史,历代阐发有人,惟音韵之学,世久不明,乃著《声音文字通》一百卷,《六书本义》十二卷。二十二年,召为琼山教谕,琼海之人皆知向化,称为海南夫子。二十八年十一月一日卒於广城,年四十五。

  先生清苦自立,虽盛暑祁寒,蹑蹻走百余里,往来问学。尝雪夜与门人柴广敬剧谈,既乏酒饮,又无火灸,映雪危坐,以为清供。其著述甚多,而为学之要,则在《造化经纶》一图。谓其门人王仲迪曰:“寡欲以养其心,观止以明其理,调息以养其气,读书以验其诚,圣贤之域不难到。”又读武王《戒书》而惕然有感,以往古之圣,犹儆戒若是之至,后世眇末小子,其敢事事不求之心哉。既以古篆随物而书,又铭其所用器物之未有铭者,以见道之无乎不在也。其时方希直氏亦补註《戒书》,以为其言之善者,与《诗》、《书》要义无以异焉。盖从来学圣之的,以主敬为第一义,先生固与希直善,其讲之必有素矣。庐陵解缙尝铭先生之墓,谓其力学主敬,信不诬也。今《大绅文集》既失此文,而先生著述亦多散逸。万历间焦弱侯所表章者,仅先生字学之书,某幸得此於其后人,故载之於右。

  造化经纶图

  周子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乾道成矣。静而生阴,坤道成矣。阳变阴合,五行顺布,四时行焉。”一皆自然之天也。邵子“心为太极”,盖造化之一气,即圣人之一心。造化之气,本於发生,而圣人之心,亦将以济世矣。故不免由静以之动,自无而入有,使万物得以遂其身,安其业。然人不见其迹者,以造化之气,与圣人之心,虽动而不离静,虽有而不舍无,彼万物与万民,齐见役说战劳於其间而不自觉。故曰:“帝出乎《震》,成乎《艮》。”帝者岂非造化之气与圣人之心乎?夫三圣巍巍,继天立极,相与传授,独辨此心。欲学圣贤者,舍此心将何所用力哉?盖人有情有性,而心则统性情者也。性者仁义礼智是也,情者喜怒哀乐是也。心得其养,则以性御情,而五常百行由此而正;心失其养,则以情荡性,而五常百行由此而隳。此心之所主,顾不重乎?学者诚能时时省察,念念不忘,而使道心常为之主,人心每听命焉,则寂然不动之时,当与造化同其体,及感而遂通,自然与造化同其用,斯其所以为三极之道。三极者,三才各一太极也。洪武甲戌秋七月既望,余姚赵谦谨识。

  仁:爱理。(得之於天,具之於心。)元。

  孝  存则承颜养志,爱敬不忘;没则慎终追远,继志述事。慎行其身,不敢以遗体行殆。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

  公  老老幼幼,举斯加彼,物我不分,穷达一视,克伐怨欲不行,意必固我不立。

  恕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以所长者病人,不以所能者愧人,不念旧恶。

  慈  少者怀之,不独子其子。

  爱  矜孤恤贫,随力济物。

  宽  纳污藏疾,犯而不校。

  厚  德必报,怨不雠。故旧不遗,笃序姻亲。成人美,掩人过。

  不仁:

  险  设机阱,包祸心,陷人不义,中人凶祸。

  忍  害物伤人,幸灾乐祸。

  忌 睹闻人才美而媢疾,见人富贵而热中。凡以胜己为不满者,皆忌也。

  刻  督责太苛,(自忍中来。)掊克无艾,(自贪中来。)念怨不忘,败人之善,成人之恶。

  薄  喜闻人过,好言人短,忘恩负德,得新弃旧,轻訾毁,好攻讦。

  克  多尚人不逊善,事功欲自己出,议论专好己胜。

  躁  不耐激触,不能容忍。(自褊中来。)

  私  立物我,分町畦,凡事只求自利。

  褊  气宇狭隘,不能容物。

  暴  任情恣横,挟势凭陵。

  义:宜理。(得之於天,具之於心。)利。

  直  志义不屈不挠,词色不佞不谀。

  弟  敬兄友弟,恭老尚年。

  正  任理而行,不为阿比,安命守分,不肯苟求。凡出处语默,进退屈伸,刚柔宽严,好恶取舍,从违避就,贵审其宜而不失。

  自反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刚  乾健笃实,不为物挠,富贵贫贱,不淫不移,威武不能屈。

  介  确然有守,不为俗变。

  廉  见得思义,分无多求。

  勇  见善必为,知过必改。

  不义:

  贪  货殖玩物,贪名逐禄,不务自守,动辄有求。

  吝  不济人之财,当予者不予,但有刓忍恋惜之意。不教人以善,所有则隐蔽,惟恐他人知之。

  忧  患贫畏祸。昔人谓祸患之来,只有一个处置。若过於忧,是无义无命也。

  佞  胁肩谄笑,巧言饰语,擎跪曲拳。凡冀以逢迎投合人意向者皆是。

  欲  耳於声,目於色,口於味,鼻於臭,四肢於安佚。

  懦  柔而无立,随俗浮沉,自守不坚,屈於威势。

  偏  不求中正,好恶任情。

  鄙  计琐屑,甘猥贱。(自吝中来。)

  悖  执己自是,违众从欲。

  比  不顾是非,徇情党物。

  怨  不安义命,不务反躬,一切归咎於天人。

  礼:恭理。(得之於天,具之於心。)亨。

  敬  正名辨分,敬老崇贤,居处恭,执事敬。内则摄思虑去知,故凝然主一而无适;外则正衣冠尊瞻视,俨然庄重而不慢。

  谨  不侈然自放,不轩然自得,言不轻发,事不轻举,不出位而思,不怨天,不尤人,不居下讪上,务隐恶扬善,避嫌疑,审去就,不讦以为直,不徼以为知。

  让  辞尊居卑,推多取少,虑以下人,善则称人。

  谦  有若无,实若虚,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

  无礼:

  骄  挟富贵以自恣,恃才美以为高,常有欲自表见意,(便有伐在其中。)常有陵压人意。(便有傲在其中。)

  侈  大室庐,华衣服,盛车马,美饮食,丽器用,越制度,不安分。

  诞  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

  粗厉  气象兀突难亲。

  简  接物不委曲,与人无恩义。

  敖  简贤德,侮老成,自处放肆,待物轻率。

  智:别理。(得之於天,具之於心。)贞。

  穷理  博览以致广大,穷究以尽精微,凡大而天地之理,微而事物之故,明而礼乐之文,幽而鬼神之情状,近而人物贤否邪正之分,远而古今兴哀治乱之迹,无一不当致知。疑事每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待人  不逆诈,不亿不信,又当先觉,不可受人之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亲贤人,远小人。

  知人  识别邪正,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处事  别是非,辨可否,审利害,计始终。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

  知言  真伪忠佞,贵於辨察。

  知命  贫富贵贱,付於自然。

  明  不读非僻之书,不为非礼之视。

  聪  不受浸润之谮,乐闻谠直之言。

  无智:

  昏  於事不审是非可否,於人不识诚伪善恶,远贤人,交小人。

  浅  以小小得丧为利害,以小小毁誉为荣辱,以小小逆顺为恩怨。

  固  拘方泥曲,执滞不通。

  陋  安於卑陋,不务广览博取以长见识。

  满  器识褊狭,不能自屈,矜骄傲世,侮慢才德。

  巧  好穿凿徼以为智。

  不明  溺於乱色,观非僻之书,视非礼之物。

  不聪  讳闻过,喜谀佞,恶正直。

  轻  事不详审而妄为,言不详审而妄发。

  浮  不敦笃。

  信:

  存心  真实无妄。

  尽己  言顾行,行顾言。

  尽人  循物无违。

  极诚  为人谋而忠,与人有终始,体道无虚伪。

  不信:

  诈  虚言罔人,匿行炫耀。

  欺  食言、伪言、大言、行事不确实,为人不亲切,有失自盖藏。

  矫  心迹不相副,沽徼以求名。

  谲  多机关,挟术数,务诡随,易反覆。 

  以上原在图内,今书於外,以便观者。

  考古续戒书

  有攸为,罔稽乎得失,有攸行,罔觉乎凶吉,惟尔德之至神,惟尔道之至一,凡民有疑,惟尔质。(《著》)

  德惟一,动则吉;行靡中,动乃凶。神之敬之,伊、泰筮之庸。(《著格》)

  馨尔德容,以塞薉斯革。(《香鼎》)

  山尔立,匪岌岌,迩余习。(《笔架》)

  昏明之异,尔用尔弃,永昭尔之德,予夜无寐。(《书灯》)

  窅而深,藏乃密,廓有容,随所出。(《书院》)

  正其心,艮其背,畏无闻,慎无视,允守兹,哲可企。(《室》)

  大哉圣谟於尔储,奠之甹之匪他图。(《书厨》)

  抒厥衷善则纪,秉有恒敬视此。(《笏》)

  安毋忘危,乐毋忘悲,毋曰无知,天监於兹,毋自欺。(《榻》)

  斋尔宿,慎尔独,毋安尔寝,纵尔欲。(《枕》)

  锦烂如灾厥躯,绨疏温安以存。(《衾》)

  箪食豆羹,莫之与争,羞珍食玉,其或颠覆。(《鼎》)

  戒尔盈盈易倾,守尔中中有容。(《水注》)

  尔之则,符心德,长短不齐惟所适。(《度》)

  毋苟入,毋苟出,括汝口,时无失。(《囊》)

  待时而动,随时而静,动静惟其时,孰执其柄?(《扇》)

  利若钝,刚而巽,惟所致,曷有困?(《锥》)

  上无谄,下无渎,慎所与,乃无辱。(《名刺》)

  谐尔鸣,宣乃情,永协《韶》之成,毋为郑之声。(《琴》)

  温而润,惟尔德之蕴,端而方,惟尔德之臧,虚而质,是以容斯实。(《砚匣》)

  黑所致,白亦缁,欲有所染其慎之。(《墨》)

  榘而敦,质而文,纪厥善,余所遵。(《图书》)

  方而式,廉而直,履渠循常,契余德。(《戒方》)

  藏厥机,勿妄开,彼其不齐尔乃裁。(《书剪》)

  不偏倚,惟尔德之宜,正直如矢随所之。(《笔式》)

  仰彼则重,俯此则轻,俯仰咸匪经,惟执厥中乃尔程。(《权》)

  或欹或盈罔攸式,掊多益寡尔作极。(《量》)

  安尔袠,蓄尔质,的然於外,宁藏於密。(《笥》)

  坦而夷,无欹无危,习於兹,敬而勿驰。(《简板》)

  疑所决,庸而瀎,永丹厥心,毋为紫夺。(《硃盒》)

  晨而兴,谨斯栉,毋以养望为尔逸。(《栉》)

  勿为所染而自缁,日新又新当自治。(《墨池》)

  毋苟污,难复去。(《点子》)

  匪欲其华,匪逞其奢,欲观古像致厥家。(《画乂》)

  彼有所染庸尔革,陂而不莹庸尔泽,革如泽,如尔之德。(《砑蠃》)

  夫惟静动罔不正,夫惟重无怠无纵,静兮重兮,敬德日跻。(《压石》)

  悬尔形,著厥名,永纲纪,吾圣经。(《书籤》)

  执斯匕,毋忘秉耒饘粥,於是以宁余馁。(《匕》)

  操斯柄,乱斯正。(《 》)

  累寸成尺,如彼积德。(《巾》)

  观尔和豫,范我规矩,趋行揖扬於是度。(《佩》)

  山削尔形,惟乱风是屏,毋蔽厥明。(《屏风》)

  视彼壶,庶乎屡空,视兹矢,庶乎直躬,心易体正遐不中。(《壶矢》)

  用则张,舍则藏,用张舍藏,谅比阴阳。(《盖》)

  毋曰内可闚乎外,毋曰外不见其内,繄内外无二,惟明德之大。(《帘》)

  柔而平,方而正,是藉是凭,以彰我名。(《印蓐》)

  孑尔形,烛圣经,学欲缉熙,遵尔高明。(《烛檠》)

  去兹尘,如垢去身,如恶去心,其日新。(《尾拂》)

  折旋中矩,处彼得所。(《印范》)

  齿易刷,心难洁,痛刮礳厉工毋歇。(《牙刷》)

  太刚则缺,太锐则折,和尔刚锐,以解余结。(《镌铭》)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推荐古籍
论语 三字经 三国演义 大学章句集注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志 史记 三侠五义 三十六计 三命通会 三略 三遂平妖传 世说新语 东京梦华录 东周列国志 东游记 东观奏记 中庸 中论 中说 九州春秋 九章算术 书目答问 乾坤大略 了凡四训 二刻拍案惊奇 云笈七签 五代史阙文 五代新说 五灯会元 亢仓子 人物志 仪礼 传习录 伤寒论 伯牙琴 何典 何博士备论 佛国记 便宜十六策 僧伽吒经 僧宝传 儒林外史 儿女英雄传 元史 公孙龙子 公羊传 六祖坛经 六韬 兵法二十四篇 农桑辑要 冰鉴 列女传 列子 刘公案 刘子 初刻拍案惊奇 前汉演义 剪灯新话 北史 北史演义 北游记 北溪字义 北齐书 匡谬正俗 医学源流论 十七史百将传 十二楼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千字文 千金方 华严经 华阳国志 南北史演义 南史 南史演义 南游记 南越笔记 南齐书 博物志 历代兵制 反经 古今谭概 古画品录 史通 司马法 后汉书 后汉演义 后西游记 吕氏春秋 吴子 吴船录 吴越春秋 周书 周易 周礼 呻吟语 唐传奇 唐才子传 唐摭言 商君书 商君书 喻世明言 四十二章经 四圣心源 园冶 困学纪闻 围炉夜话 国语 圆觉经 地藏经 增广贤文 墨子 声律启蒙 夜航船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新语 大唐西域记 大戴礼记 天工开物 天玉经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太玄经 太白阴经 夷坚志 奇经八脉考 奉天录 女仙外史 子夏易传 孔子家语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孝经 孟子 孽海花 宋书 宋史 官场现形记 宣室志 容斋随笔 封神演义 将苑 尉缭子 小五义 小八义 小窗幽记 尔雅
版权所有©一直查   网站地图 闽ICP备20012346号-1